•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道教养生浅谈


来源: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作者:宁俊伟     时间:2014-12-18 10:18:51      繁體中文版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是以神仙信仰为核心,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而在成仙之前则必须做到长寿,长寿的根本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养生就成为道教体系中一个基础的和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道教在漫长历史中的发展,其中的养生学说也成长为道教文化中一个别具特色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学说。通过对道教养生术的研究,可以明确的看出,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体系中,庞杂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以道德为养生之根本,道教认为若不能涵养道德, 则不可能得到成仙的秘密,其次,才会考虑到具体的养生之技法,这是道教养生学说的特色所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作为一种以长生不老为追求目标的宗教,道教修炼的总纲即:在涵养道德的基础之上,先以药物求得长生,然后再以数术求成仙。在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论仙》中称:“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表明了 道教修炼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道教的修习中,通过养生的技术而达至的长生是修仙的基础,只要循道而行,修道是可成的。

一、养生以德为本

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对俗》中就明确的提出修道以德为先,如若不修道德,那么修行是不会成功的,而修德的具体表现就是立功德,当回答这个问题时,他明确的说道:按玉钤经中篇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立功德的具体表现是要去积极的帮助别人,使其得免灾祸,疾病痊愈,而不是只以自己修仙为重;同时,还要以儒家忠孝仁信为立身之本,讲求尽忠尽孝,如只是追求方术,那是不会得到长生的。并且,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可以有有违道德的过错,否则,不仅不能长生,还有被夺寿的可能:行 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故所夺有多少也。凡人之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则纪算难尽而迟死,若所禀本少,而所犯者多,则纪算速 尽而早死。又云,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而欲修仙,则根据修得的成果不同,还需要立与之相应的善功,也就是说,这是需要首先在世俗社会中成为一个君子。同时,对其要求则更严厉于普通的民众。其立善之中,不可有一丝恶念掺于其中,否则就要前功尽弃重新来过了。同时,行善不可以求回报,葛洪认为欲求回报之心一起,便会失去所行善事之本心,他说道: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虽不作恶事,而口及所行之事,及责求布施之报,便复失此一事之善,但不尽失耳。又云,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吾更疑彭祖之辈,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善功难得易失,实为修道者一大事,不能积满善功,即使是有升仙之药,也不能够修仙成功。在修仙上,积善意味着修道者一定要先在世俗社会中尽到自己伦理上的责任,而不是可以径直遁迹深山去修道。这是道教修习者有别于其他信仰者的明显标志。这样的理念,直至宋元时期丘处机依然认为:“大抵外修德行,内固精神,内外功深,则仙阶可进,洞天可游矣”。同时,道教修行养生长生数术的过程中,也越来 越吸收儒家文化中的忠义节孝的观点,丘处机指出:“舍己从人,克己复礼,乃外日用;饶人忍辱,绝尽思虑,物物心体,乃内日用”。(《真仙直指语录·寄西州 道友书》)

二、养生以技为要

道教修行者在现实的社会中修行,若要达到养生长生,则一定要避免一些已知的或未知的可能的伤害,一般来说,潜心修道之人,谨守老子的“至极虚,守静笃”, 做到隐忍、低调,那么,可以把来自来社会和他人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而由自然界带来的伤害基本上是由于四时不调,五谷不和所造成的疾病,那么,就需要 有针对性的功法来进行对治。因此,道教的修行者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功法来进行保健自身,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技术。

1、以功法为养生基础

道教的修炼方法如吴筠《元气论》所论,修道的养气长生的机制为:内心不起,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则元气自至。元气自至,则五脏通润。五脏通润,则百脉流行,百脉流行,则津液上应而不思五味,饥渴永绝,三田道成,则体满藏实,童颜长春矣。这应该是道教修行的最简要的一个说明,道教的修炼功法门类繁多,功效各异,但主要的有导引、服气、内丹、辟谷等。

导引是运用吐纳呼吸的技术及与之相配合的特定的身体动作,以由此而行气,在《庄子》中,已经有所记载。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成熟的导引术。关于辟谷的技术,在道教中很早就得到了重视,在天台白云子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中说道:“是知吸引晨露,餐饮风露,养精源于五脏,导荣卫于百关,即怯疾以安形,复元和而享寿,闭视听以胎息,返衰朽以童颜”。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曰:“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勿过失突,復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行,心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内丹术在唐宋兴起后,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说道:“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表明了一种对于修道方法的自信,认为通过这样一种修习内丹的技术,可以做到自己掌控自我个体的生命,这样,养生长生的追求也就成为一种基础的成果了。

自唐宋以来内丹术成为了道教追求长生乃至成仙的最权威的方法,通过调动起潜藏于人体中的先天能量,使得修习者可以由此养生、长生,乃至成仙。这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修炼技术,是道教修行的核心秘密之一,非常值得进行挖掘整理,使之造福人类。

2、以术数为弭灾手段

由于修道者处在一个不可知的不停变动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受到来自神灵界、自然界、世俗社会的了不可预知的干涉,有些负面的干涉甚至会威胁的修道者的生存。 所以,一个修道者若希望修道最终有成,则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修道的过程不能被外界所打断,这样,预先探知来自未知世界的干涉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面对关心修道者对这个问题的疑惑与质询,认为:“我等不知今人长生之理,古人何独知之?”葛洪回答道:此 盖愚暗之局谈,非达者之用怀也。夫占天文之玄道,步七政之盈缩,论凌犯於既往,审崇替於将来,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运三棋以定行军之兴亡,推 九符而得祸福之分野,乘除一算,以究鬼神之情状,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其根元可考也,形理可求也,而庸才近器,犹不能开学之奥治,至於朴素,徒锐思 於糟粕,不能穷测其精微也。数术的作用是试图事前探知并消弭掉来自不可知的外界的伤害力量,使得长生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道教数术在养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数术活动,可以预先得知可能到来的伤害;二是通过数术活动对于被测知的可能的伤害进行消弭。

基于这样的原因,历代的修道者对于数术的修习都普遍的重视,如葛洪即对于风角、望气、遁甲、六壬、太一等方术进行过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并著有关于遁甲术方面的著作,可见他非常精通这些数术。

数术在修行中所起的作用,首先是对于外在不可知的因素有可能的了解,由于道教的修道者所修习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技术,如果不知天意而妄加修行或传习,很可 能反会带来无妄之灾。如张伯端所说三传非人,而三遭天谴,有这样的教训,探知天意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修道中会屡屡出现,解决这 些问题的手段就只有数术一途了。所以这也是修道者修习数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以医药为有益补益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同中国传统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医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进入了道教养生学中,同时,一些著名的道教人物,高道大德也同时是精通中医的一方名医。在《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百三十多种药物,其中,广泛的涉及到养生长寿方面的奇药,如鬼草、荀草、白咎、文茎、耳鼠等,服用之后,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效果,这些,当然地也引起了修道者的关注。

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些思想在道教产生之后,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有些道士本身就是中医学家,秉承药食同源的思想,把药疗与食疗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最佳的养生效果。

在道教的服食养生术中,同中医保持了最为密切的关系,葛洪在《神仙传》中所列神仙,也多有以服食药饵为修仙手段的神仙,如师门“食桃李葩”,赤松子“啖百草花”,务光“服韭根”,涓子“好饵术”等,以此来达到养生及长生的目的。在 葛洪《抱朴子·内篇》中,即罗列出了上百种的药物,如枸杞、黄精、茯苓、松脂等,而这些几乎也都是中医中重要的中药材。葛洪将这些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上 药使人长生,中药养性,下药治病。由于道教修行者是着重研究有明显补益功能的药物,于是,逐渐形成了道教特有的服食养生学,至今这些理论和方法还在被广泛 地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士中。

此外,还有一种道教独有的服食对象,就是道教的外丹术,这是修道之士养生思想发展的延伸,自汉代开始,淮南王刘安府中方士编纂《中篇》八卷,记载神仙烧炼 的方术。金丹长生的思想也就在后世成为道教修行中一种重要的技术。葛洪认为“长生之道,不在祭祀鬼神也,不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而神丹 的特性是可以使人“不老不死”的。(《抱朴子内篇·金丹》)。夫五穀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於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於五穀耶?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虽然,由于道教对于金丹术的秘密的保守,而导致出偏的屡屡发生而后走向衰微,但外丹术对于我国古代化学和药物学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结论

《太平经》曰:“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基于这样的 原因,每个人都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而道教修炼的最终目的是成仙不死,养生使得自己长生是成仙的 基础,而后才可以谈到成仙,由养生才可步入长生,进而修道成功。

道教养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宏大体系,《西升经》中所谈到的:“老子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 守根本也”。这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延长寿命的方法,而是一种整个人生的修养体系,充满了一种把握天地规律,积极扭转乾坤的进取精神。今天在谈到道教的养生之 术时,是不应忽视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精神的,同时,也要细致深入的研究其积德成仙与养生术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对道教养生文化有全面的把握。

(宁俊伟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