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问道集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舒天啸     时间:2018-02-11 21:06:18      繁體中文版     

《问道集》一

序诗

迷津欲有问,

渔歌入浦深。

世界微尘里,

道由白云尽。

曲径通幽处,

潭影空人心。

真源了无取,

柔气转时新。

(一)“常无与常有”之道

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妙是变化莫测的境界,谓之神道、仙道、佛道等一切宗教之门。徼是竅门方法,是有迹可寻的端倪,谓之俗门之道。如文武之道、艺术之道、科学之道、治国之道、经济之道、医道、技术百工之道等。不管常无之道还是常有之道,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学几天就可以会的,要想达到得道的地步都非常难。所以,同谓之玄,玄有高不可攀、秘不可言、深不可测而又可望不可及的意思。仔细想想,耳目所触之事实不正是这样么!

常无之道追求自我解脱,常有之道追求欲识满足。两者并存,无优劣之分;两者对立,又殊途同归于大道之下。

伟大的道,神圣的道,无穷的道,宇宙与人类必由的道!

(二)“无为与有为”之道

老子所说的无为,指的是常无之道;无不为,是常有之道。无为只能是与常有之道的无不为相对而言。因为常无之道是圣道,不作俗门之道的事,所以是无为。但是,常无之道也并非无事可作,只不过是不作别家事,专作自家事。因而,对外是无为,内里还是无不为,因此说: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用心,无所追求,更不是享受清闲的偷懒……

无为,是不为小,小不为,不小为;不作世俗凡常之为;不作私欲偏情之为;不作损人利己之为;不作争名夺利之为……

无为,不是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地工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终点而是过程;不是标签而是修养;不是仙境,而是通往彼岸的渡桥。

世俗的一切,对于常无之道可以说都是小作为,而常无之道追求的长生、登仙,才是大作为。所以,无为是知其可为而不为,因其易为而不愿为。

持无为才能常清,清则高,清高而绝尘。无为曰宁,心宁而思静,宁而静之,方可入宇空之境。

(三)“三才”之道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老子的道是宇宙之大道,是包罗天地洪荒至今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现存的、将要产生的一切之“物、性、质、理”,而不是指一物一事。

老子的道总归为天道、地道、人道。天道、地道是自然之道,人道是社会之道,是有为之道,也就是常有之道。

所以,道为“域内四大”之首,道与天地人同在,天地人与道合,道又统领天地人,这“四大”的结合体仍是无所不色的大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因果、动静、始终、消长、生灭、得失、有无之玄机。

(四)“四法”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到底还是人法自然。人法自然即为道。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仰观日月星辰,俯首大地山川,在草木花鸟鱼虫之间去体味生命之盈虚,阴阳之消长。或默守、或啸歌、或遨游、或独处,全身心地与大自然融化为一体。感悟大自然自然而然的动静与变化,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嗜欲深者天机浅”,陷于尘世不可超拔者,对大自然传递的信息以及精微的变化,昏然不知,蒙尘之心何以有天机可言。

世外有高人,正因为他们与大自然贴近,恬淡无欲,心如止水无波,大自然丝毫之动静都能很敏锐地觉察,所以,知风意、解鸟音、辨吉凶、定乾坤。

(五)“进退”之道

一位学者向一位大师问道,大师以茶相待,杯子已斟满,他仍继续倒,水溢出杯外,学者终于忍不住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大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如果不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讲道?”

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可其中的玄理简直妙不可言。一个入圣道(常无之道)的人,如果不将尘世之所学统统空掉,不将诸般情缘断绝,修道岂不是一句空话!“虚缘而葆真”也许容易做到,空掉自己的知识学问就不那么容易。“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入此境界已属不易,如若不知秋之为秋,岂不更上一层楼。

老子曰:“虽智大迷”,“绝学无忧”。说到底绝学的目的是为了弃智,世俗之智有善恶之分,善智用于常有之道,是一种生命的能量,是创造世界的基因。而舞巧弄诈的恶智,即使常有之道能包容接纳,与善智相对而存在,也只能说是一种小智,从实质上乃是迷之又迷的大糊涂。只要是世俗之智,不管善恶,对于常无之道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清醒地困惑和迷津,当然恶智更甚一些。我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事过方知不聪明,悔时又在糊涂中”。尽管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天才人物,恐怕也难以走出这山重水复的迷宫。

世俗之智都是后天学而得之,绝学就是要将学得的智全部抛弃,弃之念净,忧便愈少。要弃智,须日空其杯。

这一退一进,其中有道。

《问道集》二

(一)

老子创立无为学说,后世对无为的解释多持己见:哲学家谈无为,道家也谈无为,道家无非以玄谈玄,把无为说的玄妙至极,神秘莫测,我的主张是化玄为实。

(二)

“造化所以为造化者,天地水火而已矣。《易》卦虽有八,而实唯四,何则?风即天气之吹嘘,而下交于地者也,山即地形之隆起,而上交于天者也。雷即火之郁于地中,而搏击奋发者也。泽即水之聚于地上,而布散滋润者也。……可见造化之不离乎四物也。”

“造化之理,必有交易,始成其为造化。”其交易者,二《巽》居西南,八《震》居东北,即男女构精,万物生化之道也。

(三)

道者,宇宙万物生化之规律。

德者,万物运行恪守之法度。

(四)

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

味之数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

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五)

有生于无,实生于虚。

(六)

清目而不以视,

静耳而不以听,

钳口而不以言,

委心而不以虑。

(七)

冬至日到来年的正月初一,如果是50天则丰,超过50天更佳,不足50天则欠。

(八)

阴阳互根,缺一不可。阴竭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阳亡,则无以生化而阴告竭。

(九)

万物有名,谁也不能无名。利害相连,谁也不愿避利趋害。名利二字,出家之人也真正难以逃脱。对名利的真正涵义,仅仅是皮毛的理解,有人说不愿出人头地,世上有比你矮的人,你就是出人头地,难道谁有什么办法使自己成为世界最低的人,已经长成了大个子,还说不愿出人头地,岂不是骗人!

(十)

阴阳消长,失衡为病。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亡阴,因阴虚而阳亢。

亡阳,因阳衰则阴凝。

(十一)

生活离不开数,科学也离不开数,物理、化学、天文、医学、军事、政治、文学,不论哪一门学科都与数密切相连。世界万物的理都是通过数显示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

(十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明代张景岳曰:“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用八纲加以归纳。

疾病的类别,分阴证,阳证。

病位的深浅,分表证,里证。

疾病的性质,分寒症,热症。

疾病的程度,分实证,虚证。

(十三)

《管子•四时》曰:“阴阳者,天地之大理。”

《灵柩经》曰:“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太极图说》曰:“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十四)

以孔子为代表的文人兴办教育,

以屈原为代表的文人从政,

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文人隐居,

以司马迁为代表的文人撰史,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文人治军。

(十五)

道家内丹功法是一种带有很大自私性的修炼方法,它的出现是仿效自然,不生不灭的久驻长视,猶如天,“天若有情天亦老”,无情自然无欲,无欲自然无烦恼,无烦恼自然气顺,气顺自然无损,无损即可长久。

修炼内丹功,要达到心同广宇,澄清的一尘不染,所谓人空则仙,修炼什么就是修炼虚无,情欲损之又损,少之又少,乃至达到无情欲。

(十六)

山地剥卦,五阴一阳,将这一阳剥尽,则变成纯阴的  坤为地,被剥的一阳,又反入其下,则变成地雷复,复卦为阳之始。故曰一阳始生而为复,用复卦代表十一月,则冬至,所在之月,冬至后,开始数九,因冬至后阳气渐长,阳气开始回升,所以说一九一阳生。

(十七)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用心,无所追求,更不是断绝人间烟火……

无为,是不为小,小不为;不作世俗凡常之为,不作私欲偏情之为;不作损人利己之为……

无为,是知其可为而不为,因其易为而不愿为。

无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终点,而是过程。不是仙境,而是通往仙境的道路。不是标签,而是修养。无为才能常清,清则高,清高而绝尘。

无为曰宁,心宁而思静,宁而静之,方可入宇空之境。

(十八)

日蚀者阴掩其阳也。

月蚀者阳掩其阴也。

日蚀、月蚀二者皆阴阳过胜之故。

(十九)

虚无道是以有而形无,是以实而示虚。所以说:大道无形,大道无性,大道无名。

(二十)

“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把道分为两种,一曰常无之道,二曰常有之道。

常无之道属阴,常有之道属阳。

修成神仙是得道,是常无之道。世俗所有在各门学科、各个领域达到光辉顶点的人也叫得道。因为他们在人类世界成就显赫,贡献巨大,他们也是超凡脱俗之人。虽然他们不像神仙接受香火祭祀,顶礼膜拜,但他们有功于人类,所以英名常存,他们是常有之道的得道之人!

(二十一)

世人弃利乃成君子,君子弃名乃成圣人,圣人弃身乃成真人,真人弃世乃成神人。

(二十二)

易通我心,

道伴我行。

随遇而安,

无疾而终。

(二十三)

春食朝霞气(日欲出时,黄气也)

夏食正阳气(南方日中之气也)

秋食沦阴气(日没之后,赤黄气也)

冬食沆瀣气(北方夜半气也)

(二十四)

八卦之书始于伏羲,有画无文,先天之易也。

六十四卦重于文王,卦下有辞,后天之易也。

爻象无文则易道不显,故係之者周公也,系辞十传乃孔子所著,兼先后二天而总括谓中天易。

易者阴阳之变,从日月两字会意成明尔,易者变化之谓也。

卦者,掛也,如悬掛物象以示人也卦必六画(六爻)法天地之气各六也,卦画必始于下,犹阴阳之气从下而生也。爻者,谓彼此相交而后成,效天下之变动也。文王卦下之辞谓之曰象。

(二十五)

老子曰:“道生一”,我认为这一就是德;又曰:“一生二”,我认为这二就是道心、道理;还曰:“二生三”,我认为这三就是道法、道术、道路;毫无疑问这三所生的自然就是万物了!

(舒天啸 提供)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