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陈静-梦的隐喻:解读《庄子》之梦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陈静     时间:2013-09-01 19:34:49      繁體中文版     

陈静:梦的隐喻:解读《庄子》之梦

在庄子之前,古人说梦有两个基本模式:一是托梦,一是占梦。托梦具有解释的特点,是以梦境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说明。占梦则是预言性的,是对梦境预示的神秘未来进行事先的揭示。这两种说梦的方式虽然有针对过去和未来的不同,但都以梦境为真实,都深信梦境的内容是“实际”的,尤其是占梦,由于相信梦境预示着某个必定到来的未来事件,因此梦境甚至比当下的现实更加重要。

到了庄子,说梦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形式,这就是以“梦”与“觉”相对,喻指精神上的迷惑和觉悟。梦是迷梦,是迷惑;觉是觉醒,是觉悟。这样,“梦”和“觉”在《庄子》里就成为一对重要的隐喻。传统的托梦和占梦所蕴含的梦境为真的梦感,就被庄子消解了。梦不再是“真实”的,甚至恰好相反,梦意味着人陷溺于迷惑,只有醒来(觉),人才能走出迷惑,觉悟到世相和人生的真谛。《庄子》书中也有托梦,例如《人间世》的栎树梦和《至乐》篇的骷髅梦;也有占梦,例如《田子方》篇的文王梦,但是,由于梦的真实感被消解了,《庄子》的托梦和占梦也都改变了性质,在相当的程度上被形式化为寓言,成为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而不再像传统的托梦和占梦那样,发挥着解释过去和预知未来的功能。

本文试图分析《庄子》的梦说,以显明庄子说梦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占梦与托梦

我们指出,以梦为迷惑,以觉为醒悟,这是庄子说梦的特点,幷且是庄子开展出来的说梦的方式,是先前不曾有过的方式。为了表明这一点,清理《庄子》之前的梦说以资比较就是必要的了。根据笔者的考察,《五经》中,《诗经》和《左传》多有说梦的内容,而《诗经》和《左传》的说梦,不出托梦和占梦这两种方式。例如《诗经》有“召彼故老,讯之占梦”“乃占我梦”等诗句,不仅直接说出了“占梦”的字眼,而且这些诗句的上下文,吟唱的就是梦的内容,描叙的就是某次占梦的活动。由于文体的缘故,《左传》中有关梦的内容更具有故事性,下面我们就引述和分析其中的两个故事,作为托梦和占梦的典型事例。

托梦的典型是结草梦。这个梦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魏颗在与秦人作战时,抓获了秦国名将杜回,因为有一个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的马。晚上,结草老人托梦魏颗,称自己是报答他。原来,当年魏颗的父亲病时曾经嘱咐魏颗,他死之后嫁掉他的妾妇,到病重时,又说让她们陪葬。父亲死后,魏颗没有让妾妇陪葬,而是把她们嫁出去了。他的理由是,嫁走妾妇是他父亲在清醒状态下的决定,而病重神昏,所以他“从其治”,执行了嫁掉妾妇的吩咐。结草老人的女儿就是被嫁妾妇之一,所以老人结草助战,报答魏颗。这个梦只是对先前发生的事情(结草)进行解释,本身是清楚的,幷不隐含预示未来的神秘意味,完全用不着“占”,所以这个故事没有后续的占梦情节。这是《左传》中的一个比较纯粹的托梦:以梦境来解释先前的事件。

《左传》中的占梦我们选择成公十年的“晋侯梦大厉”来分析。这是一个复杂的梦,由三个不同的梦境组成,我们先看一看这个复杂的故事: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䧟而卒。

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这个故事由三个梦组成。先是晋侯梦见厉鬼找他算账,求问桑田巫,桑田巫的解释是,这预示着晋侯的死亡,晋侯已经没有机会吃到新年的粮食了。随后,晋侯在梦中获知他的疾病潜藏到了膏肓之间,已经不能医治,秦国的良医来到之后,说出的病状与晋侯之梦完全吻合。六月新麦下场,晋侯用新麦为食,桑田巫预言过晋侯吃不到新粮,而新麦已经摆在晋侯面前了,这似乎意味着桑田巫占梦的失败,于是晋侯给桑田巫看了新粮之后,把他杀死了。但是,晋侯在品尝新粮之前去了一趟厕所,结果掉进茅厕死了。结果终于如桑田巫占梦所预示的,晋侯没有吃上新粮。

晋侯之死的原因在这里有点含糊,因为这个故事说到了厉鬼的追索,晋侯的生病,还有掉进茅厕,那么,晋侯最终丧命茅厕,是厉鬼追索的结果?还是因为病重而失足坠落?或者仅仅是一个意外?这里并没有交代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这就是桑田巫占出晋侯之梦意味着他的速死,他吃不到新粮了,这个结果是完全实现了的。新粮已经摆在晋侯的面前,但是他吃不上,他在饭前的如厕中掉进茅厕死了,因为他的死亡已经在梦境中被预示过,幷且已经被桑田巫“占”出来了。

小臣的陪葬也是在梦中预示了的,小臣梦见背负晋侯上天,他说出了这个梦,果然,晋侯掉进茅厕,他把晋侯背负出来,最终殉了葬。梦境暗示的小臣之死,最终也实现了。

这就是占梦的基本特征:梦境被认为大有意味,这个意味是神示,占梦就是把神意揭示出来,最后,梦境的内容成为后来的真实,神意完全实现。

从《诗经》和《左传》所载之梦来看,当时对梦的理解完全是在“托梦”和“占梦”的样态下,尤其以占梦的内容为多。所以《左传》记载的梦,通常都是这种样式:梦境;占梦对梦境意义的揭示;梦境的蕴含最终成为事实。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复述《左传》记载的所有梦和占梦的结果,上面所举两例可以作为托梦和占梦的典型,因为在这两种形态之外,幷没有其他形态的说梦方式。

五经之外的诸子对于说梦显然没有太大兴趣,《老子》没有“梦”字,《孟子》也没有“梦”字,《论语》里只有一条材料言及梦,那是孔子对自己长久梦不到周公的感慨:“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就这条材料而言,梦在崇尚理性的孔子那里已经没有什么迷信的色彩。但是,孔子希望梦见周公,是希望在梦中领会周公的精神,这种向往使孔子的梦仍然处于领受神示的样态之下,也就是处于占梦的样态之下。《墨子》里“梦”字出现了五次,真正与梦境有关的只有一处,说的是武王梦见三神鼓励他进攻商纣,他遵从神示,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里没有占梦的情节,因为神示是明确的,幷没有以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但是武王的胜利是在他的梦中预示了的,所以《墨子》里唯一的这个梦,也没有走出占梦的模式。

虽然在《庄子》之前,说梦没有走出占梦的模式,但是,占梦的迷信色彩在降低,以占梦的方式理性地利用梦境的事例逐渐出现,利用的意图日益明显,这一点从《晏子春秋》和《战国策》的梦说中可以清楚看到。

《晏子春秋》记载了三个梦,都是齐景公的梦。《晏子春秋》对这三个梦记录都伴随着占梦或释梦的活动,同时透露出晏子利用占梦来影响齐景公的明显痕迹。

第一个梦与齐景公伐宋有关。齐景公伐宋路过泰山,“梦见二丈夫立而怒,其怒甚盛”,景公被吓醒了。找来占梦者解梦,占梦者的解释是,景公路过泰山,却没有祭祀山神,泰山之神发怒了,只要景公祭祀山神,就可以平息梦中二丈夫的怒气。但是晏子却说,在景公梦中发怒的不是泰山山神,而是宋国的先祖商汤和伊尹,他们发怒是因为齐景公对宋国开战,如果要平息他们的怒气,就必须停止对宋的战争。宋景公接受了晏子的解释,停止了伐宋的战争。

第二个梦是,景公在梧丘打猎,梦见五个男子朝着他的行帐称说自己无罪。景公询问晏子,才知道他的祖父灵公当年杀了五个无意中妨碍打猎的人,砍下他们的头,这些头就埋在他营账的附近。景公命令重新安葬五个头骨。百姓因此称颂景公善待死者,幷相信他对待百姓一定更有爱惜之心。这个故事的结尾说:“君子之为善易矣。”  落脚到了道德劝勉的立场上。但是,就这个梦的特质而言,这是一个托梦形态的梦,五个冤死的人托梦景公辩解自己的冤屈,而景公接受了他们的申诉,给了他们一个安顿。

第三个梦是,景公患病,卧床十多天,“夜梦与二日斗,不胜”,询问晏子,晏子让他唤占梦者来解梦,同时,晏子教给占梦者一套解释,说景公患病,病属于阴,二日属阳,一阴不胜二阳,说明景公的病将要被二阳克制,因此这个梦的意思是景公的病就要好了。过了三天,景公的病果然好了。  晏子借占梦者之嘴说出的解释具有精神暗示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对梦境的迷信,暗示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景公必定处于占梦的意识之下。

《晏子春秋》里的这三个梦皆不出占梦和托梦的形态,但是已经透露出对梦的理性利用,晏子借用景公之梦,或劝止对宋的战争,或劝他怀柔百姓,或鼓励他战胜疾病,总之,晏子借助梦境对景公的行为进行引导。但是,晏子的做法幷没有离开占梦的形态,还是以占梦的方式在对梦进行利用。

理性地利用梦,这个意味在《战国策》里更加明显了。《战国策》里梦字多见,但多用于地名“云梦”,只有卷二十记载了一个梦: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二人者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曰梦见灶君而言君也,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疽、弥子瑕而立司空狗。

这个梦与其说是一个梦,不如说是一种劝谏的方法。复涂侦想劝卫灵公脱离宠臣的障蔽,故意说自己梦见的灶君是灵公,而通常是以太阳来比喻君王的,他用这种激将的方式引起话题,达到了自己的劝谏目的。

至此,我们对《庄子》之前的先秦典籍有关“梦”的记载进行了简单的清理,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占梦的迷信程度在渐渐降低,对于梦的理性利用在渐渐加强,但总的来说,《庄子》之前的说梦基本不出占梦和托梦的形态,还不存在占梦和托梦之外的其他说梦方式。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