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道部之四

道教之音整理 李昉

2013-12-19 17:55:08

《九真中经》曰:凡学道者,勿令人犯屐。履行道尤多禁忌。

《金真玉光经》曰:有五色、九色师子之履。

《玉光八景经》曰:东北始阳宫,牛元景足蹑五色履。

《龟山元箓》曰:领仙王奉元始命,使资晨缨玉冠,凤云之舄,给上真仙母。又有神蕾买凤舄。

《列仙传》曰:安期先生卖药海边,时人言千岁翁。秦始皇召见,与语三日,夕赐金璧数千万出於息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舄报,曰:后千岁求我蓬莱山下。始皇即遣使者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风波而还。

《上真元箓》曰:九天元父曳神云凤乌,带素云之绶。

帷帐

《神州经》曰:九河帝君坐玉林,五色帷帐,内外光明,玉佩千垂。

《玉佩金珰经》曰:仙人郑段者坐玉华之席。

道部十七竟

道部十八

简章

《玉帝七圣玄记》曰:七圣定简,五帝记名。

《登真隐诀》曰:小有天王太素清虚真人登白空山,诣紫虚太真三元君,受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策玉玺。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丹、虎符。

《玉清隐书》曰: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金简内文。

又曰:玉玺、凤函、金真、玉光、紫文、单章在其内。

《九幽经》曰:帝尊在三元宫中,总校图箓。

又曰:善功注名黄箓,金格玉简,陈列三清四极。

《明科经》曰:若有玄名帝图紫简绿字,千年得传也。

又曰:五老宝经,青绿为字,以书其章。又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八色采笔,金阙帝君自书之,为致真之法,以付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使下授学道,宿有真金玉字刻在金阁。当为真人者,不得越传地仙。又五符经一道通书以南和丹缯,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室之君。又灵宝真自然经。众真佩此经者,以黄锦为地丹金书之,永谷道真享之无期也。元始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非世之常辞也。

又曰:雌一玉检五宝经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宝台玉房之中,紫金为素,以撰其文:青绿为字,以书其章。

又曰:有妙经刻玉为简,传於天帝君。

《太上八素真经》曰:司命着藉,玉简丹书,编以金缕,缠以青丝,千亿万年,无所复疑。

又日:太上吉日即以三元之章,又印以太玄之章,又印以高皇之章,又印以中黄之章。

又曰:西华官有琅简蕊书也。

又曰: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亦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曰:八素真经玄文生於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佩丹皇玉章。

又曰:紫映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又曰:太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曰: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曰: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佩九元通真之策。

又曰:紫灵皇上元皇佩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曰:上皇玉虚君佩丹文紫绶。

又曰: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曰:皇上万始先生佩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曰: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曰:上极紫皇君佩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也。

又曰:有帝章之印。

又曰: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受於绝岩之中。

又曰: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於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受於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缕玉字,以明宝文秘於九天之上。

《洞神经》曰: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巨天下。

又曰: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曰:受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曰: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曰: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曰: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曰: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於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曰: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曰: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曰: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金架也,格上有学仙簿箓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之典也。

又曰:青官无金简之箓,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曰: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也。

又曰: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曰:真一食五牙天文,

又曰:西华官有琅简蕊书也。

又曰: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亦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曰:八素真经玄文生於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佩丹皇玉章。

又曰:紫映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又曰:太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曰: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曰: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佩九元通真之策。

又曰:紫灵皇上元皇佩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曰:上皇玉虚君佩丹文紫绶。

又曰: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曰:皇上万始先生佩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曰: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曰:上极紫皇君佩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也。

又曰:有帝章之印。

又曰: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受於绝岩之中。

又曰: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於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受於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缕玉字,以明宝文秘於九天之上。

《洞神经》曰: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巨天下。

又曰: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曰:受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曰: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曰: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曰: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曰: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於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曰: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曰: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曰: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金架也,格上有学仙簿箓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之典也。

又曰:青官无金简之箓,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曰: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也。

又曰: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曰:真一食五牙天文,西母刻以黄金之札封以丹芝光草,印以太上中章。

《茅君内传》曰:茅盈在恒山内,梦太玄玉女把玉札携之。

又曰:天上道君有玉舆凤玺。

又曰:太元真人有一人带录章囊,又一人带绣章囊,一人带锦囊书。

《金真玉光经》曰:有昭灵之章,保生玉章。

又曰:此经高妙,众经之尊;总御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於九天之宫,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八,明其篇也。

又《灵宝自然经》曰:太上诸仙真以黄金为简,丹玉书之。又太真科以玉牒金书七宝为简玉帝。

《七圣玄纪》曰:刻以白银之简,结以飞青之文。

又曰:广灵之堂,回天九霄白简青线刻其内。

《太真科》曰:丹简者,以朱漆简明火立阳也。墨箓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人学长生,故名丹简、墨箓,秘不妄传。

又曰:天皇执飞仙玉策;人皇执上皇保命玉策;地皇执元皇定箓之策。

《三华宝曜内真上经》曰:太帝灵都宫中有二十四万上真仙人,皆铸金为简,白银结编,紫华书文,诵咏此篇。

《三天正法曰: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者,秘在太上灵都之宫,刻以紫玉为简,黄金为文,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封以紫蕊玉笈,盛以云锦之囊。

《南岳夫人内传》曰:白简素线,以白玉为简,以青玉为字,故谓之白简青录,皆记得道之人名姓。

《道学传》曰:金简有王元规之笔迹。

《太上素经》曰:凡受太上黄素经者,传盟用玉札一枚,长一尺五分,广一寸四分。

又云:有三元秀简。

《真诰》曰:清虚真人诣三元君受玉玺金真。

《龟山元箓》曰:丹文紫章,神虎玉章,七元交光之章,流金紫章,太上命神之章,夜光宝章,九色离罗之章。

《灵书紫文经》曰:灵书紫文上经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

《黄箓简文经》曰:投金龙一枚,丹书玉札青丝缠之。以关灵五帝升度之信封於绝岩之中,一依旧法。

又曰:丹书玉札,一枚金龙,一以青丝击石沉三河,以关水帝升度之信,一依玉诀旧文。

《太洞玉经》曰:太上经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又曰:太上书以彤玉之札,则玉映之堂可见,四明之门可入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龟母按笔,真童拂筵,玉童结编,名之日灵书。

《龙飞尺素隐诀》曰:太微天帝君命羽仙侍郎捧金按以请飞行羽章。

《太一洞真玄经》曰:白元司命五人,朱衣绛巾,各捧一白玉案,上有所主简。

《紫度炎光经》曰:龟母捧笔,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笔结纶,以白玉为简,金书保仙上符仙都也。左公封以玉笈云锦之囊。

《变化经》曰:金光立空之案云:锦之囊封九赤斑符於玄元之中,南极长生司命君得之。

《玉佩金珰上经》曰:九老仙都捧金精立空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

《空洞灵章经》曰:白简度品,青箓定仙。

《太元上上经曰:非有琼箓玉名刻简三清者,不得金虎内符。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宝度命品章,出自元始束华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

《神仙中经》曰:老子度关时,为尹喜着五千言,解五十五章,是手所书也。能行此道,知元气、父母、天地之先,不知此者,徒自苦耳。太微天帝君以紫简注紫度炎光经篇目,金简书其正文,玄章在焉。

《玉皇谱录》曰:高上众真,结自然之章。

《金玄羽章经》曰:玉清八景隐书金玄内文生於元始之先,即天之书也,以威百神诸天。

《内音经》曰:天有飞玄自然之气,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

《赤书玉诀上》曰:无始灵宝告水帝削除罪简,上闻九天金龙驿传在朱书银木简,以投三河之渊。初用金钮九双,连简沉之於清泠之泉,埋本命之岳,三官九府,书人功过,其理甚明。

《隐元内文经》曰:青童君延万帝於曲宇,讲宝诀之妙章。

《洞真经》曰:六层玉台在九天图之上,台上有金简玉札及紫凤丹章十万篇。太上真文玉郎典之。

《玉光八景经》曰:玉宝台太空之章封其内。

《飞行羽经》曰:上皇九转之道绛简紫书,秘於紫天元台。

《二十四生图》曰: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图,置白玉案上。

《灵宝隐书》曰:玉诞者,昙誓天十都名也。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

《玉京山斋》曰:诸高仙真人人会太上玄都,披空洞歌章。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书度命品章出自天元始,东华青宫、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又南方三气丹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之,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又西方七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西华宫中金母封之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又云北方五气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北

上宫中玉晨君封之,玄玉变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

《三元布经》曰:高上三元经者,乃三清真书也。上真玉捡飞空之篇,上元捡天大箓,中元捡仙真书,下元捡地玉文,如是宝篇高上皆刻金丹书,盛以自然云锦囊,封以三元宝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台玉室,九曲丹房。

《灵宝赤书》曰:元始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赏箓,秘於九天灵都之宫。

《回天九霄经》曰:於是大一拂筵,天妃侍香,玉华执巾丹书紫字,刻於白金,隐起灵颜,结於玉篇,题以青箓得道之名,龙景九文。

《紫凤赤书经》曰:太上命太极真人授以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

《玉帝玄记》曰:中皇元年九月七日,七圣斋灵清长宫记其得道之篇,刻以白银之简,藏於云锦之囊,封以启命之章,付以五老仙都,左公掌录琼宫。

又曰:古空洞之中,有回天上文,四司所保,五帝所诠,七圣定简,举形合先。

《大有经》曰:太上玉章,刻玉为简,总御万真。

《真经》曰:东方岁星,青帝勾芒,佩通明之印;南方荧惑,赤帝太昊,佩太阳之印;西方太白,白帝少吴,佩通阴之印;北方辰星,黑帝颛顼,佩通神之印;中央镇星,大帝文昌,佩方神之印。

《本际经》曰:有十二法印。

《紫书金根经》曰:有青精玉玺。

《金房上经》曰:大帝灵神都官中,有金房度命延年之诀,铸金为简,刻白银之编,紫笔书文。

《消魔经》曰:发九天之朱匮,望上清之琼札。玄书既刻於玉章,绛名始刊於灵阙。

《大洞真经》曰:八景玉箓,藏於太素瑶台,玄云羽室,封以郁森之笈,玉清三元之章。简札品曰青童君,曰无金简者,银木亦可当也。无玉札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也。真理无有间节,当取札於云锦之囊。此上真之至号,玉帝之灵篇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有玄灵元君宝秘奔日月之玉章。

《神州七变经》曰:大阴玉晨,九天真妃,紫晨君受流精飞景宝章。

《太清中经》曰:有天一八极玺。

《龟山元条》曰:有流金凤玺。

又曰:天皇太帝遣绣衣使者冷广子期授茅盈以神玺玉章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兵等与茅盈佩玺。

《太上飞行羽经》曰:太真丈人衣九色飞云曜光羽章。

《灵飞六甲经》曰:玉真青君带流金凤章,太上九赤斑符。

《五帝内真经》曰:封灵制魔之章,黄神中皇之章。

《三皇经》曰: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为用。天皇所授,玄玉为简,青玉为文;地皇所授,黄玉为简,白玉为文,缀以金钩,联以金铄,置以玉案覆以珠巾、宝盖、珍林,安之青宫,闭之紫阁,芬以五香,侍以十华也。

《神州七转七变经》曰:流金凤玺紫宸,上皇先生所佩。

《三皇序目》曰:九天印文以召九天校事也。

《上清变化经》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云: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又有皇上帝君佩金虎凤文,带神虎玉章。

又曰: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历藏经》曰:天王侯带紫绶金印。

《五岳真图》曰:太山君佩通阳大明之印;衡山君佩夜光天真之印;嵩山君佩神宗阳和之印;华山君佩开天通真之印;恒山君佩长津悟真之印;青城丈人佩三庭之印。

《后圣列纪》曰: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舆来迎圣君,以登上清宫,赐蕊刚丹玉凤玺。

《后圣九玄道君列纪》曰:太阴法有死生,有黑箓白簿,真青丹编简,受生先后之相次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玉清.君赐道君玉凤需

《飞行三界经》曰:下有太一紫绶金印,威喜天帝信玺,修灵宝飞行三界之道,真人所佩。

《五称符上经》曰:五星通灵之印,印五星灵符。

《道学传》曰:吴王阖问得真文不解,封以黄金之检,印以玉皇之章,以问鲁大夫孔子。

又曰:禹封五符以金英之函,检以玄都之印。

《神仙传》曰:卫叔卿语其子度世云:可於室西北桂下取我仙方,按而服之,令人长生。度世握得玉函,封以飞仙之印,取按之服五色灵母,仙去。

《北帝经》曰:邓都秘印用救世问,摄制鬼神。

《集仙箓》曰:杜兰香,女仙也,於洞庭包山降张硕家。硕盖修道者也。授以飞化之道,留玉简玉唾盂。又资黄麟羽被,此上仙之所服,非洞天之所有也。

道部十八竟

道部十九

几案

《十洲记》曰:瀛洲金峦观中,有青离玉几,覆以云执之素,刻水碧为倒龙之豚。

《玉光八景经》曰:众真宴礼,大帝屈节於几前。

《太一洞真玄经》曰:太微紫房中有一童子,名于景精,字会元。当帝君之前,捧赤玉案,上有所主命籍。

又曰: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皆着朱衣绛巾,各捧一白玉案,上有所主简。

《玉清隐书》曰:太微天帝君进拜於帝皇之几。又曰:上皇帝君乃推几偃咏,虚眺太空,吟玉清之隐书,歌元景之灵章,扬音霞际清微玉根。

《太洞经》曰:太微小童五符命籍捧持玉案,帝君所临,主通诸神。

《变化经》曰:有金光立空之案。

又曰:元始拊几,高咏啸朗太空。

《玉佩金珰上经》曰:九老仙都捧金精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也。

《洞神经》曰:拂拭几案,置经於前也。

《像名经》曰:东方上尊托七宝凤文之曲几,敷说道要真经。

《法输经》曰:三真立空之案,以七宝悬覆经上。

《众篇经》曰:元始上尊凝真遐想,抚几高抗,命召五帝,论定阴阳,推数劫会,移校河源,检箓天度。

《洞神经》曰:有局脚案以置经符也。

《太上黄素经》曰:凡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者,恒置经於几格洁静之处。

《九幽经》曰:帝尊在九清妙境三元宫中,御三气之华宝,云玉座总校图箓拔济诸苦。

《二十四生图》曰: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

《八景二十四生图》盛以白玉立空之按,九色之中,飞文锦盖,悬覆经上。

《龙飞尺素隐诀》曰:太微天帝君命羽仙侍郎捧金案,以请飞行羽章也。

《上清真文王经朝文》曰:有流明大灵侍言玉案十二枚。

《文始内传》曰:诸天各奉莲华座以宝盖覆之。

《神仙传》曰:黄老遣仙官玉女持金案玉杯,盛药以赐沈羲。

又曰:淮南王为八公进金玉之几,执门弟子之礼。

《四极科》曰:凡宝经之具几案,巾秩不可妄借於人。

《太玄经》曰:老子传授经戒箓仪注诀曰:以局脚小案,置经彩巾覆上。

《洞真玄经》曰:太一洞真玄经者别为囊笈,封以宝器,盛之几上。

《无量经》曰:太上座高三丈,又於紫台之宫,布一高座六尺。

《金真玉光经》曰:九天之帝施玉几`金肺。

《山海经》曰:西母悌几,戴胜悌托也。戴者,戴其玉胜也。

他说西母头类戴胜,甚失之。

《本际经》曰:元始上尊在长乐舍宝饰高座,虽有座形,不障於物,人所往来,亦无隔碍。复有小琉璃座。行列两边,悉高五尺。

《茅君内传》曰:白玉龟山连玉林帐,西母处之。

《太上黄素方》曰:青精执在紫巫之山,化王之室,内有玉案也。

《洞真七圣玄记》曰:左仙上疏九天帝王七圣几下。

《飞行羽经》曰:修存三一道法,坐金状玉几,金炉玉匕。

《太真人诗》曰:太微启玉案。

《列仙传》曰:太室山中,有地仙那疏卧状几案。

《真诰》曰:鹿迹山中,有绝洞,洞中自有石林、石榻、曲夹。

舆辈

《太上飞行羽书》曰:玉清则上清之高真,上清则太清之高神,太清则飞仙之高灵。凡行玉清之道,出则诸天侍卫,建七色之节,驾紫云轩,十二玉轮,六师启路,飞龙翼辕行。上清之道,出则五帝侍卫,建紫毛之节,驾飞云丹车,位准上清,左右仙卿行。太清之道,出则五帝侍卫,建五色之节,驾龙舆白虬,启道太极参轩。

又曰:王总真为茅盈,召朱冠使者二人,乘流景之舆。苍蛇把绿节,仗琼竿羽旄,横日朱云翳景。使者并绣衣,芙蓉冠,持紫素之书各百字,以付茅盈二弟固衷。是以固有地真上仙定箓神君之号,衷有司三官保命仙君之位,各依紫素之命,封往所任神宫上府,亦随事而资给二君焉。汉平帝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西城王君、龟山王母、方诸青童君并乘绿景之舆,驾神虎之軿,同造茅盈於句曲之山,金坛之阴。

又曰:飞仙秘道,招五辰之晨,常能行之。十五年则南极老人、丹陵上真迎以绿云之辈;西极老人、素灵子期迎以黄谥车;北极老人、玄上仙皇迎以玄景之龙;东极老人、扶阳公子迎以青軿之辇;中元老人、上玄子迎以曲晨之盖。五老会合,俱升紫虚,此五老盖五星之真人也,非如裴君星中五帝之公文,异乎云牙五方之老上学之法。顺之者,飞仙也。

又曰:八道秘言者,道有八条,其言高妙,闲心静室,廖郎虚真,亦将得见丹景之气,三素飞云,八舆朱辇,紫霞琼轮,上清静陌回辔,三元高皇秉节,灵童攀辕,太素拥盖,南极临轩。於是瞑光外映象烛,太虚子能见之不烦,凝霜濯华,玄腴金丹也。一道秘言曰:以八节日清朝北望,清朝小早於清旦也。有紫绿白云者,是为三元君三素飞云也。其时三元君乘八舆,上

诣天帝玉清君也。子候见当再拜,自陈乞侍轮毂。二道秘言曰:以八节日夜半东北望,有玄青黄云者,是为太极天帝君乘八景之舆,上诣高上玉皇。三道秘言曰:以甲子上旬戊辰己巳之日清旦西北望,有紫青黄云者,是为太极真君三素云也。其时太极真君及上真人乘玄景绿舆上诣紫微宫。四道秘言曰:以甲戌上旬戊寅、己卯之日清旦东南望,有赤白青云者,是为扶桑太帝君三素云也。其时扶桑太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辇,上诣紫微宫。五道秘言曰:以甲申上旬戊子、己丑之日清旦正西望,见白赤紫云者,是为太素上真白帝君三素云也。其时太素上真人白帝君乘修条玉辇,上诣玉天玄皇高真也。六道秘言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青赤黄云者,是为南极上真赤帝君,其时乘绛琳碧辇上诣阆风台。七道秘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已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见绿紫青云者,是为上清真人。时乘玄景八光丹辇,上诣高上天帝。八道秘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东望,有朱碧黄云者,是太虚上真人。其时乘徘徊玉舆上诣大帝君。八节日见三素云者,紫云在上,绿云次之,白云在下,共相沓也。子谨视之。

《移度经》曰:真皇参驾黄霞,周行四方,飞盖绿耕,上造金阙。

《灵宝赤书》曰:诣天真人乘碧霞玉舆。

《太洞真经》曰:太上乘一景之舆,受九晖太晨隐符。

《上清隐书龙文经》曰:王母乘九盖华舆,众真侍卫。

《紫文经》曰:方诸束玄东海青童大君,斋戒於丹阙黄房之内,三年乘碧云舆。

《太元真人传》曰:有班龙之舆。

《金真玉光经》曰:有玉辇,又上清三天列纪,有紫辇。

《太洞玉经》曰:青童君乘雕玉之軿,司禁真伯乘日月之軿。

又曰:太极元君乘陵羽之车。

《太上经》曰:有白鸾之车。

《茅君内传》曰:束海青童君乘谲嚒

葛玄传》曰:鹤呜山石室中设自然座,有金华盖。

又曰:五帝真人并乘八景玉舆。

《二十四生图经》曰:后圣李君游西河,历观八方。值元始乘八景玉舆驾玄龙而来,李君问天书玉字未究妙章。元始俾极道真,於是吐洞玄内观玉符以授之。

《变化经》曰:景舆丹軿紫轩九天帝王所乘也。

《上清诀》曰:玄母乘三素之舆。

又曰:元父所控赤羽飞车,左御绛鸾,右驾紫凤。

《尸素诀》曰:太微天帝君登白鸾之车,驾黑羽之凤,游碧水之境。

《大洞玉经》曰:皇上帝乘明玉之轮,转宴於日中矣。

《茅君内传》曰:无上道君成给八景琼舆,凤玺金真,曲晨飞盖。

又曰:青华小童道君乘碧霞之舆。

又曰:上真君赤帝乘绛琳碧辇。

又曰:太清真君乘青龙紫羽盖。

又曰:太元真人杖紫云之节,乘班龙之舆,白虎之耕,曲晨宝盖。

又曰:太素真君乘虎旗虎辇,金盖玉轮,仗九色之节,出入太清。

《金真上光经》曰:太上大道君乘琼舆碧辇,和太道君乘白云之车。

又云:玄和道君,縿驾玄龙。

《太洞玉经》曰:八皇老君乘黄琅之车,把紫凤之节,入太老之室。万华先生乘三素之景羽明之軿,宴寝万乘之室。

《八素章》曰:四老回锦軿,万仙朝帝房。

《茅君内传》曰:朱官使者驾苍此,把绿杖。

《真诰》曰:紫元夫人乘羽宝云车,驾九龙,女骑九千,披锦服,青羽裙。

《自然经》曰:龙辔昂昂,云盖巍巍;仙童玉女,与我升龙。

《太上真经》曰:东方青帝,九龙云舆。

《空洞经》曰:元始天尊从诸天人并乘玉辇琼轮。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序》曰:太上道君十方至真,乘五色玉轮,九色龙;妙行真人乘象云玉辇,上诣玉都;中极真人常乘象轮车;上飞真人常乘九色龙游玉清云中;飞天之神乘碧霞之辇,游於玉隆之天;黑帝君乘四景之舆。

《三元布经》曰:元始上尊乘紫辇。

《茅君内传》曰:王君乘九盖之辇。

《洞天经》曰:灵景道君乘赤云车。

《太上飞行羽经》曰:中和之真驾锦舆。

《茅君内传》曰:王母乘绿景舆。

《玉光八景经》曰:东方始景道君乘青云之车,驾苍龙。

又曰:南方玄景道君乘五色云车,驾凤皇。

又曰:南方灵景道君乘赤云车;西南方元景道君乘紫云车,驾六龙;西方明景道君乘白云车,驾白虎;北方玄和道君乘珠玉之车。

《金根经》曰:玉帝君乘碧霞九凤飞行之舆。

《玉清隐书》曰:太微君登八琼之飞天之神乘辇,倾盖霞城。

又曰:东北方道君葛献乘八舆飞龟车,下治人泥丸宫。

《登真隐诀》曰:太元真人乘白虎舆,有八色云軿。

《真诰》曰:仙人许玉斧乘一新青犊车。

又曰:王眉寿小妹中候夫人,乘白牛车。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曰:南极老人丹陵上真迎以绿云之舆盖;西极老人素灵於斯迎以黄谲噜蝗嗽老人中央上玄迎以曲晨之益;五老一合俱升紫灵。

《王君传》曰:王君乘虎辇,金盖玉轮,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南岳魏夫人传》曰:夫人乘虎辇玉舆隐输之车。

《真诰》曰:南岳夫人驾九盖之軿。

《搜神记》曰:玉女成智琼驾辎軿车,从八婢。

《五符经》曰:钟止上有金台七宝,紫阙元气之所舍,天帝君所治处也。

殿

《太洞玉经》曰:大晖者,玉清天中殿名也;上皇王真之所游处也。

《太平经》曰:大空琼台洞真之殿,金华之内,侍女众真之所处。

《灵书紫文上经》曰:有太空琼台,丹玕之殿。

《灵宝赤书》曰:妙行真人诣元始受赤书五篇真文。於是元始命众真入太定金台,玉宝之殿,九光华房。

《紫书金根经》曰:有黄金殿。

《玄妙内篇》曰:有七宝殿。

《太洞玉经》曰:有羽景之堂,在太无之庭。玉容者,太上之明堂也。

《洞景金玄经》曰:玉帝命太微天帝君坐万灵於房轩,散华香於玉宇,留连八琼之室,曲宴九琳之堂。

《外国放品经》曰:有光碧之堂。

《大洞玉经诀》曰:西田之瑶台,大帝所处,有玉清台也。又有散花台。

《太上玉京经》曰:玉京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即太上治所,又有天宝台。

《上清经》曰:有紫碧玄台。

《大洞真经》曰: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登太常沧浪山洞台中双.玉穴,酣饮紫明芝液。

《真诰》曰:有玉华室,有刻石真人。

《五胜文》曰:驾飞龙於西华之台,谒拜帝真赤书。

《玉诀经》曰:太玄上宫太素真人常以春分之日,会诸仙官於昆仑瑶台,校定灵宝真经。

又曰:阳台真人常以立冬之日,会诸仙官玉女於灵宝阳台之上,校定学道簿箓。

《本行经》曰:有寻真玉台。

《众篇经》曰:帝尊引众真人集太空金台内音。

《玉字经》曰:九层之台处乎玉京之山,焕乎玄都之上,有太真玉印。

又曰:馥朗天中玉京玄台之别号,西灵真人常诵无量洞章,游行其上。

《大洞玉经》曰:九天之上有明真台。

《茅君内传》曰:辰中真人带廷生符於沧浪之台。

《导引三光经》曰:定光真人在皇曾天绝观台中,导引元气。

又曰:九变真人在玉完天诰阳无台中。

又曰:导仙真人在何童天华林荫云台中。

又曰:云华真人在平育天玄唱宝盖台中。

又曰:阳王真人在太真台中。

又曰:法气真人在飞台中。

又曰:泽婴真人在越衡天无极观台中。

《真诰》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封此。

《三皇经》曰:人皇所受皇文帝书,赤玉为简,黄玉为文,安之青宫,闭之紫阁。

《太洞真经》曰:凡天纵仙才名刊金阁。

《金玄羽章》曰:紫阁之下,受事於玉清九有玉阁、黄阁、青阁。

《历藏中经》曰:昆仑山有金城九重,玉楼十二,神仙所治也。

《龟山元箓》曰:龟山上有十二玉楼,峨峨曜景;太清有金华楼,诸真仙玉箓皆在金楼之中。

《灵书经》曰:有洞灵之观,金字题观四面。又有九灵之观,紫阳之观。又紫微上宫有通阳之观,主得度之人功德轻重。

《三元品戒经》曰:九气始凝,三光发明,结青黄白之气,置上元三宫。

《太洞玉经》曰:太初有华阳之宫,会方之宫。小有真天中有万华之宫,玉君之治所。玉晨宫中有玉映之宫,又有元君六渊之宫,黄老圆华之宫,上清真阳之宫,太极上宫,主众仙诵咏。

《大洞玉经》曰:太霞之中有白云之室,太虚元君所处。

《三皇经》曰:蜀郡西峨媚山石室,旧有三皇文。此文不与天下众文同,百万人中未有一人得者。

《龟山元箓》曰:有琼瑶之室。

《外国放品经》云:有琼华之室。

《洞景金玄经》曰:八琼之室。

又《三华宝曜内真上经》曰:玉室上清经有碧室。

《大洞玉经》曰:三华城者,玉清之房名也,在玉城之中,阳安元君所处。

《无上真人内传》曰:有流云九色之房。

《仙公内传》曰:昆仑山上有积石瑶房。

《太上紫书线》曰:白玉母入於龟山王阙,处於青玉宫中朱紫之房。

《灵宝赤书》曰:有九光华房。

《外国放品经》曰:紫翠丹房。

《道典》曰:道之清今者,吾舍也。道因天清而清之,因地静而静之,因日月之光而明之,因星辰之行而正之,因万物之性而消息之,万物中人为贵,能使形无事,神无体,以清争致无为之意,即道为舍也。

《诸天内音经》曰:天真皇人开寒灵之窗。

又曰:南极玄窗主诸得道人受炼口叩目。

《诸天内音经》曰:九玄丈人封於玉京紫户之内。

《洞景金玄经》有玉户。

《大洞玉经》曰:太素在幽玄之上,九宫列金门於太素之天。琼羽之门,兰室上清宫中门户名也。大上有琼羽之门。四明门者,上清玉帝之南门也。

《紫书金根经》曰:东华方诸青童宫有六门,门内周回三千里,东有青华门,西有玉洞门,北有琼门,东北有寒水门,东南有天关门。

《二道顺行经》曰:洞阳之官下有、流火之庭。

《大洞玉经》曰:广寒宫中有寒。庭,太一之所处。又有云珠之庭。

《太上真文》曰:上帝朝真金童,杨烟流熏紫庭。

《二十四生图》曰:元始敷五色金为坛。

《玉皇谱线》曰:元始丈人登玉虚之坛,受九天谱箓上皇宝经,玉符秘章。

《龟山元录》曰:元始丈人在上清琼天府、大清府、开清府、玉宝洞元府、金融府、丹明府、重冥府、凤生府。

道部十九竟

道部二十

传授上

《五岳真形图经》曰:若道士得秘圣之经,皆当杜秘於一人之口者,即真灵之文将坠於独见,何缘得存於永代乎?传授但当必得其人,岂可秘而不出,是斯文永翳也。

《太极经》曰:太上玉经隐注宝诀,众经之祖也。太上令传太极诸侯公王卿伯,未得此位,不得之矣,道士有见此书,则皆应为仙公也。玄箓宿名将定焉。

《灵宝真一经》曰:太灵真人告太极左宫仙公曰:吾昔授太上灵宝洞玄自然太真上宝经,为太极真人依太上法传授於人。

《定志经》曰:元始告右玄一真人曰:汝授此经可择其人传之,弥布无外。

《三皇经》曰:百万人中,或有一人应得此文者,皆有仙录宿命者也。欲有所授,当择其人,入诸名山,八极周流,天下鬼神无敢犯之者。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初学道之师也。

又曰:皇人者,太帝所使在峨媚山。黄帝往授真一五牙法。

抱朴子》曰:黄帝东至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劫召万神。南至圆U荫,建木观百灵。西至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授自然之经。北至洪堤上具茨,见大院君黄盖童子,受神芝图。还陆王屋得神丹注记。至峨媚山,见黄人於玉堂,问真一之道曰:夫长生仙方,惟有金液,守形却恶独有。真一之道,古人尤重也。黄帝自然体道者也。犹复陆王屋而受丹经,登崆峒而问广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子心,论道养而证玄素,精推步而授雷岐,穷神奸记而白泽,相地理而书青乌,救伤残而缀金冷。故能毕该秘要,穷尽道真。按《神仙经》云:昔黄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受要诀,瓦乎不建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刻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

又曰:彭祖八百年,安期千年,斯其寿之过人远矣。若果有不死之道,彼何不遂仙乎?岂非禀命受气偶得其多者乎?按彭祖经云:佐尧历夏,至商为大夫,商王从受还年之术,行之有效,欲杀彭祖以绝其术。祖觉而逃去。去时年八百。

又曰: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太清元始授西母佩之,位登仙宗,真人卫从。

又曰:玄洲仙伯关天万仙真书,东海小童授以得道人佩之。一名仙人道箓,一名凤真线太玄登仙盟文。又昆仑塘台灵飞太真大上丈人以授得道者佩之,周行五岳,山神授职。一名五岳兵符,佩之,金石为开。

又曰:蓬来高上真书成,青天上皇以传宁封,佩此真符,横行江海。一名蓬莱太玄玉札,一名九流真书,北陵文人授以马师皇致龙来。又天帝文人黄上真书佩之,知吉凶未兆之事。

《上清经》曰:上清真人登大帝沧浪山,诸太极真人授以丹青玉炉,炼云根经。

《三元布经》曰:昔宁玄甫受此经於皇上真人,九年秘藏白空山。斋戒百日,忽见其岩有王文银简,今封一通於白空山中。

《本行经》曰:丹灵真人遇玄和先生,受灵宝赤书、五气玄文、黑帝真文一篇。

《高玄经》曰:昔上元以隐文授太和玉女,玉女授幼阳君以文,封於九疑洞室。

《登真隐诀》曰:太极帝君宝章者,东海青童君授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鲤所获,是太上召三一守形也。以朱书素佩之左肘,勿经履污秽,佩之八年而三一俱见矣。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授其封掌之教。

又曰:李翼字仲甫,以七变法传左慈。慈修之,以变化万端。此经在《茅真人传》,后道士以还丹方殊秘,故略出别为一卷。

 《茅君传》曰:太真元君西母授说明堂玄真经云:太上立玄双神四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方灵。六华充溢,撒视黄宁。此四十字即玄真之本经也。其后王母总真更演说行事之法,犹如九真中经惟以龙书为主也。太上刻於凤台南轩,非总真弟子不教,非司命之玄挺不传。

 又曰:西母携王君茅盈以诣固衷之宫。固衷,盈二弟也。西母抚背告之曰:汝道虽成,所闻未足。我有所授,汝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闻云:但不相见四千余年,天事劳我,致以罕面,可暂来否,当此相待。上元夫人遣一侍女答曰:阿环再拜上问起居,远隔绛河,扰以官事,遂违颜色近五千年。仰恋光润,情系无违。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茅固处。闻命之际,即当饰驾,先被太常君救,使诣希林校定三元之箓,正示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东带,愿暂少留。茅固因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方玉女之名录者也。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呜。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齐年十六七,容色明逸,多服青绫之衣,光彩夺目。上元年未羿,天姿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锦裘。头作三角髻,余发散於腰。戴九晨夜月之冠,呜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大绶,执流黄挥精剑,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呼之,与同座北向。上元夫人设厨,王君劝茅盈二弟。固衷起拜,稽首而立,命坐复席。上元乃劫侍女出紫锦囊,开绿金之笈,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绿景经,凡四部以传固衷。西王母劲侍女李方明出丹琼之函,披云珠之笈,以玉佩金珰太霄隐书、洞飞二景内真符,以传司命茅君。上元曰:阿母隐书之妙,上真内经天仙所宝,封之金台,佩入太微。动则八景玉舆,静则宴寝金堂。此文妙矣。阿环太极绿经等可以致明月黄华,得白日之赤精也。及西母上元俱去,惟王君独留经日。於是盈与二弟诀别,而与王君俱去,到赤城玉洞之府,告二弟曰:吾今去便有局任,不得复数相往来,句曲山是治所也。汉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丁已,遣使者吴伦责黄金五十斤置於茅三君庙下,四时祠以太牢。至明帝永平二年,语丹阳句容茅真人庙,使营护修守。时邑人通呼此庙为白鹄庙。句曲之洞宫有五门:石阶曲山以水,其门令得往来上下也。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媚,南通罗浮,皆大道也。其问小径新路阡陌沙溱,非一处也。汉建安之末,左慈闻江束有此山,故寻之,斋戒三月而登山,乃得其门,入洞虚造阴宫。二茅君授以神芝三种,慈周旋洞室经年,制度甚肃,叹曰:不图天下复有如此之异乎!至於地中洞天,有三十六所,王屋、委羽、西城、西玄、青城、赤城、罗浮、句曲、林屋、括苍、昆仑、蓬莱、瀛洲、方丈、沧浪、白山、八停之属也,五岳及诸名山皆有洞室,或三十里、二十里、十里,岳洞方百里也。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也。汉灵帝时,敕郡县采句曲之金,以充武库。孙权时又遣宿卫人采金,常输官。句曲山每至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东卿司命茅君当是日,请总真玉君、大虚真人、东海青童君会于句曲之上。好道者欲求神仙,宜先斋戒,俟此日登山陈乞也。茅君即授以要道,得入洞门。

又曰: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即西王母也。上宰总真王君,东卿司命茅君之师,右荚紫微夫人之母也。居昆仑塘台,别治白玉龟山青琳之宫。朱紫之房,首戴华胜腰带虎章,葆盖沓映羽旌瘾庭以汉平帝时来降句曲华阳宫授司命茅君玉佩金珰经。又奖教中小二君。至晋成帝时,与金阙圣君同降阳洛隐元台,授魏夫人玉清隐书四卷。又《穆天子传》所载诣西王母,及降汉武者皆是也。别有传纪名《灵镜洞玄上经》,或曰《大有妙经》即今所存中元辅卿手执者,是未显於世,主训教天下学真之人。

又曰:西极总真君者,茅司命之师也。生於商末,服青精□饭,九转丹,用曲晨剑解之道治西城山宫。年三十,着绣衣,芙蓉冠,把铃带剑一。汉元帝时降阳洛山,授玉清虚上经三十一卷。晋时又降魏夫人於阳洛台,每以三月十二月亦同来句曲,推校学仙别有传,未显於世。《神仙传》云降蔡经家者,是此君也。

又曰:清虚王真人总真王君弟子,南岳魏夫人师。汉元帝时,辞家人,华阴山。九年,太极真人降授二法。后入地胏山终南山一名地胏,又登阳洛山。平帝时,南极夫人、西城王君同降授上经三十一卷,王君共诣玄洲请书真名。乃还西城,修行道成,於是乘飞枫车游行天下。后登白空山,诣紫清太素三元君,受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毕,又还西城。太上遣赐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锦旌。太素又遣赍成命之书,以为太素清虚真人,治玉屋山,主领宝经。乘虎筛虎辇,金盖玉轮,八景飞舆,杖九色节,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寝宴太极,南岳魏夫人师之,撰传显於世。

《南岳魏夫人内传》曰:夫人姓魏,讳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文康公魏舒女也。少读老庄、春秋三传、五经、百子事,常别居一园,独立闲处,服饵胡麻。父母偪之强适太保公椽南阳刘幼彦。畴昔之志,存而不亏。后幼彦为修武令,随之县舍。闲斋别寝,入室百日,所期仙灵。季冬月夜半,四真人来降于室: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青童君,碧海景林真,清虚真人王子登。於是夫人拜乞长生度世。青童君曰:此清虚真人者,尔之师也,当受业焉。景林真曰:尔应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南岳夫人也。夫人谢曰:此是婢子有幸赐以性命。自陈毕,东华小童指而笑曰:丹心苦哉。於是清虚真人王君乃命侍女华散条、李明瓷等川披云蕴,开玉笈,出太上宝文、八经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三十一卷,即手授夫人也。王君昔学道在阳洛山,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此三十一卷经,行之,成真人。今所授者,是南极西城之本经也。阳洛山有洞台,是清虚之别官也。王君当授魏夫人经之时,起立北向而誓曰:太上三玄九皇高真太帝,太帝使教子魏华存於是。景林真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令昼夜诵之。王君又告曰:子若不在山中隐身斋戒,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至于虎经龙书八素隐文之属,奇秘玄奥,若不斋戒,绝世不可施行。子今且可诵黄庭内经,步蹑七元,存五星之神而已。人问行之,亦足感通变化。欲成际会,我有以相迎矣。方诸青童怡然,小留四真吟唱,乃命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傲,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云林玉女贾屈庭吹凤戾之箫,飞玄玉女鲜于灵金拊九合玉节。王君乃语夫人曰:诀诸要讫。乃别去。夫人守静日进,在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咸和九年,王君与束华青童来降时,岁在甲午。二真人与夫人药,题日隐迁白医川神散,石精金光化形灵丸,使称疾忽行,克期有定,俱会阳洛宫。言毕,二真人去。夫人即服药,因称脚疾,闭目寝息,饮而不食。到七日,其夜半之后,太一玄仙遣谲哝碛,驾气骋御,径入帷寝。其时子弟侍疾,众亲满侧,莫之觉也。夫人遂用藏景之法,托形剑化,徐登谳敚瑥街阳洛。居隐元之台,志柄上元。诚感九天,丹心真契,澄神太素夫人遂北诣上清宫,太微天帝遣九宫太真侍玉元晨郎李明期,授夫人神凤之章,使封山。召云中央黄老君遣正一羽晨侯公阳子明,授夫人龙衣虎带,丹青飞裙,十绝华幡,使川登行上清,摄真命仙。三素高元君遣左华九成夫人范定英授夫人流金火铃,九盖之軿,使弹制方魔。飞输太无太上玉晨大道君遣绣衣使者孟六奇授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旅虎旌,使位主群神,以威六天。太素三元君遣保禁仙都衷文坚、右嫔元姬赵约罗授夫人西华玉女三百、八景飞舆、玄景九龙,使侍卫执巾上诣三清。扶桑太帝君遣八玄仙伯柯原首、五方天帝君简肃正等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使主诸学道死生图籍,摄御之官,关校罪,考金关。后圣君命仙伯牙叔平授夫人青琼之板,丹绿为文,位为南岳夫人,比秩仙公,给曲晨飞盖以游九宫,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为真仙者。令月再登玉清,三登太素,四谒玉晨官宴、扶桑之高台。於是夫人授王母之命,且还王屋山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月。九微元君、龟山王母、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赤松子、桐栢真人王子乔并降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各命侍女金石发响。於是西母徘徊起立,折腰俯唱曰: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嘉会绛阿内,相与乐未央。歌毕,须臾司命神仙诸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西母等与夫人同去,诣天台霍山台。

《登真隐诀》曰:太微天帝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以授於太上太微天帝君。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真虎符,方丈台昭灵李夫人治方丈台,弟十三朱馆中,以晋兴宁中降。杨君曳紫锦衣,带神虎符流金铃,带青玉色绶。有两侍女年二十许,着青绫衣。一侍女名隐晖,捧赤玉箱二枚,青带络玉,检文题检,一日太上章,一曰太上文。自此后数数来降,授书作诗。

《集仙录》曰: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石室中,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缄之甚密,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筌竟不晓其义,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傍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筌闻之,前谒曰:此黄帝阴符经秘文也。母曰:吾受此经已三元六周甲子,少年从何而得知?筌稽首再拜,具告得经之所,因请问玄义,尽得之。俄失姥。

道部二十竟

道部二十一

传授下

《金简玉字经》曰:黄帝受襄城小童步六纪之法。

又曰:黄累小童受步三纲之法也。

又曰:广成受东中元童步六官之法也。

《文始内传》曰:太上遣绣衣使者传命尹喜。

《玉帝七圣玄纪》曰:七圣撰上玄之章,以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藏於紫药玉笈,封以启命之章。西龟定箓,东华校名。

《三天正法》曰:太真灵箓秘在太上灵都之宫,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

《四极明科》曰:帝誉之时,九天真王驾九龙之舆,降牧德之台,授帝此真文也。

又曰:凡授上清宝经皆当备信,信以誓心,以宝於道。无信而受经,谓之越天道;无盟而传经,谓之泄天宝。

《玉清隐书》曰:有帝简金书,玄玉绿籍,可以传玄羽玉经。玄羽玉经付玄羽玉郎以授上清真人。

又曰:传授上皇玉慧玉清之隐书,金玄隐玄之羽书。经者皆五老校图,太一式观。

又曰:上皇玉帝命太老真人开琼珠之筐,出玉清隐书玄羽玉经,以传太微天帝君。

《二十四生图》曰:元始天帝於长桑碧林园中,闻帝尊普告元圣尊神洞玄天文灵宝玉奥也。

又曰:依旧典府仰之格,付度道君,女青律云太真玉帝上宫府仰之格,旧经亿劫不传也。

又曰:帝尊在协晨灵观,登白玉座,具宣秘要,开阐妙门。

《太玄经》曰:老子传授经戒箓仪注诀曰:以局脚小案置经,彩巾覆上。

《明真经》曰:元始尊在香林园中说明真经。

《太清中经》曰:道曰:慎无卖,吾以求宝也。慎无传,吾非其人也。慎无闭,吾绝吾学也。

又曰:《太真经》曰:师之传授,选其上有仙相,中有仁孝,下有才能笃志者,然后授之。

《太上真经》曰:太上曰:成道归本,混同无初,出三界外,济九天中。接生与善,授记德人。

《玄羽经》曰:元嬦金为简刻玉篇,授葛玄。

《金根经》曰:太上以《大洞真经》付上相青童君,掌箓於东华青宫,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札结金为简,书以朱文,编以朱绳之结。

《太真科》曰:太上告张陵天师曰:内外法契与天地水三官,折石饮丹为誓也。张陵受命为天师,命弟子扶翼为嗣师,上崇虚之堂,登白虚之坛,醮奏太一传授口诀,传命嗣师承代基业,行教天人。

《真诰》曰:裴君曰:大洞真经读之者轻举。昔中央黄君隐秘此经,世不知也。若知之,秘而不传。

又曰:紫阳真人受苏君三一玄丹之道。

又曰:有北海公涓子受守一玄丹之道!

又曰:东宫中候真夫人受桐栢真人飞解脱纲之道。

又曰:昔周君学道常山中,积年精思,忽见老人,知是神异,乃叩头请道。老人出素书七篇,令诵之。周君仙去。

又曰:赵叔期学道王屋山,时出民间,闻有卜者在市肆,叔期曰:欲入天门,调三关,存朱衣,正昆仑。叔期知神人,因拜乞要诀。因出一书与之,是《胎精中记》。拜此书,入山诵之。后合神丹,服而升天。

《王君内传》曰:王子登得太上丈人授以琼蕴隐书并云碧阳水飞丹法。君服之,绝见远物,坐在立亡,役使群神。

又曰:太素三元君遣西华灵妃甄幽箫资成命之书,以云琼为板,紫金刻之,以授王君子登后圣。

《道君列纪》曰:道君命五老上真开紫药玉笈云锦囊,出灵书紫文上经以付青童君。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皆当书以药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升玄经》曰:张道陵曰:不敢以身传此教。太上曰:何得顾难废不通法?汝当建意,无谓不可传。若世有道士得此仙经,

披寻着尾,知是真要,无师可授,便得奉行。

《天戒经》曰:葛玄告弟子郑隐云:吾昔所授善道,太上所贵。今为师友,是以相授。吾去世也,将有乐道慈心居士来生吾门者,子当以今道业事一通付之,法应世世传授也。子以一通依科传付弟子佳者也。若无其人,一通封五岳名山可也。

又曰:刘翊字子朔,颖川人,有道德。家世子仁感济於人,遇师皇先生,告翊曰:子仁感天地,阴德鬼神,太上嘉子之用心,使我授汝以长生之道。吾仙官也,示能从我去否?翊曰:愿从教。乃特入桐栢山中,授以隐地八术,服五星之华。而今度名东华,来在洞中,为定箓府右理中监。

又曰:淳于斟字叔通,会稽人,汉桓帝时为徐县令。好道术,数服饵胡麻黄精。后入吴乌目山中隐居。人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在洞中为典相执法郎,主诚有道者。

又曰:桃俊,钱塘人,少为郡吏。汉末入增城山中学道,遇东郭幼平。幼平秦时人,久隐增城,得道者也。幼平授俊服九精练气辅星存心之术。俊修之道戒在东华宫中,为北河司命。

又曰:张奉字公先,河内人也。太傅袁隗常叹其高操,后入剡山,遇山图公子,授奉九云水强梁炼桂法,在东华宫为太极仙侯。

又曰:夏馥字子治,陈留人也。少好道,服木饵和云母。后入吴山,从赤须先生受炼魂法。又遇桐栢真人,授以黄水云浆法。得道,在洞中为明晨侍郎。

又曰:后汉刘宽字文饶,少好道,为司徒太尉。年七十三,遇青谷先生,降於寝室,授其杖解法。入太华山,行九息服气。及授以炉丹方修之。道成,在洞中作童初府上师至始学者。

又曰:刘少翁数入太华山中,遇西岳丈人授其仙道。

又曰:黄景华,司空黄琼女,韩众授以岷山丹,服得仙法。

又曰:赵威伯,东郡人,少好道,师邓鄂张先生。晚在中岳,受玉佩金珰经於丘林,乃汉楼红将军卫行道妇也。遂受行抱日月之景,又服九灵明镜。华遂得道,在华阳内为保命承主仙籍并记学道者,并主暴雨水,领五芝金玉章。

又曰:张玄宾,魏武帝时人也。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以道变隐景之道,在天柱山。

《灵宝经》曰:迦罗山树下,有三天人讲《元阳经》。

《明真科》曰:元始尊在香林园中,与众教化诸法。

《内音玉字经》曰:大梵隐语西母,以上皇元年七月丙午於洞室下教以授清虚真人王君,传於夏禹,封文於南浮洞室石匮。故《五符经》云九天灵\书犹封於石匮是也。

《玉诀下》云:五老真人封题玉匮亦其例也。《孔灵符》云: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石俗呼为石匮,壁立於云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其功未就,乃斋於此山,发石匮得金简玉字,以知山河体势,於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

《上清经》曰:元始天帝与南极元君登太空琼台,五老上真仙都公开郁林之笈、云锦之囊、上清变化、七十四方解形之道、三元布经以授於元君。

《道学传》曰:王母云此灵光生经听四千年得传一人。元其人,听八千年顿传二人。授非其人,是为泄天道。可传而不授,是为闭天宝。不计限而妄授之,是为轻天老。受而不敬,是为慢天藻,泄、闭、轻、慢四者,延祸之事也。同道谓之天亲,同心谓之地爱,传授当相亲爱,共均荣辱。

又曰:汉武帝自撰西王母所说,集为一卷,及所与经图之属,盛以黄金之几,封以白玉之函,安着梧梁台上。

《像名经》曰:东方上尊托七宝凤文之曲几,敷说道要真经。

《太上黄素经》曰:凡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常置经於几格洁冷处。

《法轮经》曰:夫欲授经,皆当资金宝之信,诣师请受道,贵法重道,非言不行,轻传则为非宝,空修则为贱道。

《众篇经》曰: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财不度,所以示者,末世贵财贱道也。以黄金方斤,仙经一部,施於穷山末世,乃取金奔经,黄金刻,为身患,仙经刻得长生。公知如此,不能免贪也。非道弘人,此之谓也。

《大有经》曰:大上宝章传太帝君,太帝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太微天帝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传束海青。受之,以金为盟,长九寸,广四寸,厚三分,刻而书之,以封山川五岳之真精也。

《三元真一经》曰:盟誓三官,委帛血坛,割革大约,乃得授付受者。盟者,保神以坚心,故万物不能犯,天地不能违。以素丝一两,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日十日也。法以四十年得传一。

《受玄丹玉经》曰:青布三十二尺,朱帛三十二尺,明镜二枚,告誓,为不泄之约。

《八术神虎隐文》曰:欲受八卫隐文者,资金龙玉鱼盟誓而受之。受大洞真经亦用此。

又曰:上金十两,以为神真之信也。锦九十尺,以誓九天。青缯四十尺,以盟其文。好道乐真、勤心注玄、轻物贵道者始可与言。

又曰:受三天虎书者,实金虎、玉钤、素锦、玄罗各四十尺,以为金真之誓,盟于天地,不宣之约也。

《太一洞真玄经》曰:古者传经盟誓,皆歃血断发,立坛盟天。今自可以金青代发肤之体。又云违此者失两明。

《玄母八门经》曰:琅玕、华丹、五石、玄腴之法皆结盟。

《真一修检经》曰:受太一法二十四年得传。

又曰:东海玉华妃停文期青童君之妹,降授张微子服雾之方。

又曰:主仙道君即命侍女范运华、赵峻珠、王抱台等发琼笈、披绿蕴,出上清隐书龙文八灵真经二卷,授范襄平。

《太行经》曰:仁安远游山林,於寒灵洞穴遇玄和先生,授灵宝黑帝真文。

又曰:西方有九光灵童,以白帝真文授皇妃。

又曰:央有无生童子於色之国,授元君信然灵宝赤帝真文。

《三元经》曰:元始於明霞观以上真玉检,下授三天玉童。

《马明生内传》曰:龚仲阳受嵩高小童步纪之法。

《珠囊》曰:陆元德,吴兴东迁人。宋文帝召入内,服膺尊异。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之尊,执门徒之礼。

又曰:陶弘景字通明,魏郡平阳人也。自云华阳隐居,梁高祖太子从而受道。梁简文邵陵诸王,谢览、沈约、阮忻、虞权并服膺,师事之。

又曰:刘法先,彭城人也,为宋明帝崇灵馆主。帝先师陆元德,元德卒,又师事法先,尽北面之礼。

又曰:薛彪之,晋陵人也。烟炉神鼎之法,无不辩其精粗,究其难易。门人有所请益,必诲示勤恳,随量而退。

又曰:谢暄字元映,陈郡阳夏人也。年十二,辞亲入高寿山,师朱天赐菜食长斋,专务修道。朱性严厉,入室者惟暄一人也。隐虞山虽居幽寂,远近归向,林谷常满。

又曰:庾承仙字崇光,颖川鄢陵人也。幼聪悟,博极群书。时处士刘弘硕学,尤明老庄,隐於荆州之沙洲。承仙师之讲习,多所该究。家贫无书,每事假借,一览便诵。

又日:孙游岳字玄达,束阳永康人也。宋泰始中,陆元德自庐岳下都阐扬至教。游岳乃出京师,问道亲侍,惟席预入室之流。其宏言奥旨,非游岳不传。

《太一记》曰:裴君精思五年,五帝曰:君登八极城明真灵台,授挥神九有之术。

《玉皇谱箓》曰:元始丈人登玉虚之坛,受九天谱箓。

葛洪《神仙传》曰:严青者,会稽人也。居贫,常於山逢一人与青语,临别赠素书一轴。但以洁器盛之,置高处,并教青服石脑法。

道部二十一竟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太平御览道部之四

道教之音整理 李昉

2013-12-19 17:55:08

|
太平御览道部之四
|

《九真中经》曰:凡学道者,勿令人犯屐。履行道尤多禁忌。

《金真玉光经》曰:有五色、九色师子之履。

《玉光八景经》曰:东北始阳宫,牛元景足蹑五色履。

《龟山元箓》曰:领仙王奉元始命,使资晨缨玉冠,凤云之舄,给上真仙母。又有神蕾买凤舄。

《列仙传》曰:安期先生卖药海边,时人言千岁翁。秦始皇召见,与语三日,夕赐金璧数千万出於息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量舄报,曰:后千岁求我蓬莱山下。始皇即遣使者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风波而还。

《上真元箓》曰:九天元父曳神云凤乌,带素云之绶。

帷帐

《神州经》曰:九河帝君坐玉林,五色帷帐,内外光明,玉佩千垂。

《玉佩金珰经》曰:仙人郑段者坐玉华之席。

道部十七竟

道部十八

简章

《玉帝七圣玄记》曰:七圣定简,五帝记名。

《登真隐诀》曰:小有天王太素清虚真人登白空山,诣紫虚太真三元君,受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策玉玺。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丹、虎符。

《玉清隐书》曰: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金简内文。

又曰:玉玺、凤函、金真、玉光、紫文、单章在其内。

《九幽经》曰:帝尊在三元宫中,总校图箓。

又曰:善功注名黄箓,金格玉简,陈列三清四极。

《明科经》曰:若有玄名帝图紫简绿字,千年得传也。

又曰:五老宝经,青绿为字,以书其章。又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八色采笔,金阙帝君自书之,为致真之法,以付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使下授学道,宿有真金玉字刻在金阁。当为真人者,不得越传地仙。又五符经一道通书以南和丹缯,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室之君。又灵宝真自然经。众真佩此经者,以黄锦为地丹金书之,永谷道真享之无期也。元始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非世之常辞也。

又曰:雌一玉检五宝经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宝台玉房之中,紫金为素,以撰其文:青绿为字,以书其章。

又曰:有妙经刻玉为简,传於天帝君。

《太上八素真经》曰:司命着藉,玉简丹书,编以金缕,缠以青丝,千亿万年,无所复疑。

又日:太上吉日即以三元之章,又印以太玄之章,又印以高皇之章,又印以中黄之章。

又曰:西华官有琅简蕊书也。

又曰: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亦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曰:八素真经玄文生於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佩丹皇玉章。

又曰:紫映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又曰:太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曰: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曰: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佩九元通真之策。

又曰:紫灵皇上元皇佩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曰:上皇玉虚君佩丹文紫绶。

又曰: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曰:皇上万始先生佩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曰: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曰:上极紫皇君佩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也。

又曰:有帝章之印。

又曰: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受於绝岩之中。

又曰: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於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受於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缕玉字,以明宝文秘於九天之上。

《洞神经》曰: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巨天下。

又曰: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曰:受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曰: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曰: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曰: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曰: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於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曰: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曰: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曰: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金架也,格上有学仙簿箓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之典也。

又曰:青官无金简之箓,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曰: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也。

又曰: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曰:真一食五牙天文,

又曰:西华官有琅简蕊书也。

又曰: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亦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曰:八素真经玄文生於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佩丹皇玉章。

又曰:紫映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又曰:太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曰: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曰: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佩九元通真之策。

又曰:紫灵皇上元皇佩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曰:上皇玉虚君佩丹文紫绶。

又曰: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曰:皇上万始先生佩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曰: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曰:上极紫皇君佩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也。

又曰:有帝章之印。

又曰: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受於绝岩之中。

又曰: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於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受於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缕玉字,以明宝文秘於九天之上。

《洞神经》曰: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巨天下。

又曰: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曰:受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曰: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曰: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曰: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曰: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於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曰: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曰: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曰: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金架也,格上有学仙簿箓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之典也。

又曰:青官无金简之箓,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曰: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也。

又曰: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曰:真一食五牙天文,西母刻以黄金之札封以丹芝光草,印以太上中章。

《茅君内传》曰:茅盈在恒山内,梦太玄玉女把玉札携之。

又曰:天上道君有玉舆凤玺。

又曰:太元真人有一人带录章囊,又一人带绣章囊,一人带锦囊书。

《金真玉光经》曰:有昭灵之章,保生玉章。

又曰:此经高妙,众经之尊;总御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於九天之宫,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八,明其篇也。

又《灵宝自然经》曰:太上诸仙真以黄金为简,丹玉书之。又太真科以玉牒金书七宝为简玉帝。

《七圣玄纪》曰:刻以白银之简,结以飞青之文。

又曰:广灵之堂,回天九霄白简青线刻其内。

《太真科》曰:丹简者,以朱漆简明火立阳也。墨箓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人学长生,故名丹简、墨箓,秘不妄传。

又曰:天皇执飞仙玉策;人皇执上皇保命玉策;地皇执元皇定箓之策。

《三华宝曜内真上经》曰:太帝灵都宫中有二十四万上真仙人,皆铸金为简,白银结编,紫华书文,诵咏此篇。

《三天正法曰: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者,秘在太上灵都之宫,刻以紫玉为简,黄金为文,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封以紫蕊玉笈,盛以云锦之囊。

《南岳夫人内传》曰:白简素线,以白玉为简,以青玉为字,故谓之白简青录,皆记得道之人名姓。

《道学传》曰:金简有王元规之笔迹。

《太上素经》曰:凡受太上黄素经者,传盟用玉札一枚,长一尺五分,广一寸四分。

又云:有三元秀简。

《真诰》曰:清虚真人诣三元君受玉玺金真。

《龟山元箓》曰:丹文紫章,神虎玉章,七元交光之章,流金紫章,太上命神之章,夜光宝章,九色离罗之章。

《灵书紫文经》曰:灵书紫文上经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

《黄箓简文经》曰:投金龙一枚,丹书玉札青丝缠之。以关灵五帝升度之信封於绝岩之中,一依旧法。

又曰:丹书玉札,一枚金龙,一以青丝击石沉三河,以关水帝升度之信,一依玉诀旧文。

《太洞玉经》曰:太上经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又曰:太上书以彤玉之札,则玉映之堂可见,四明之门可入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龟母按笔,真童拂筵,玉童结编,名之日灵书。

《龙飞尺素隐诀》曰:太微天帝君命羽仙侍郎捧金按以请飞行羽章。

《太一洞真玄经》曰:白元司命五人,朱衣绛巾,各捧一白玉案,上有所主简。

《紫度炎光经》曰:龟母捧笔,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笔结纶,以白玉为简,金书保仙上符仙都也。左公封以玉笈云锦之囊。

《变化经》曰:金光立空之案云:锦之囊封九赤斑符於玄元之中,南极长生司命君得之。

《玉佩金珰上经》曰:九老仙都捧金精立空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

《空洞灵章经》曰:白简度品,青箓定仙。

《太元上上经曰:非有琼箓玉名刻简三清者,不得金虎内符。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宝度命品章,出自元始束华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

《神仙中经》曰:老子度关时,为尹喜着五千言,解五十五章,是手所书也。能行此道,知元气、父母、天地之先,不知此者,徒自苦耳。太微天帝君以紫简注紫度炎光经篇目,金简书其正文,玄章在焉。

《玉皇谱录》曰:高上众真,结自然之章。

《金玄羽章经》曰:玉清八景隐书金玄内文生於元始之先,即天之书也,以威百神诸天。

《内音经》曰:天有飞玄自然之气,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

《赤书玉诀上》曰:无始灵宝告水帝削除罪简,上闻九天金龙驿传在朱书银木简,以投三河之渊。初用金钮九双,连简沉之於清泠之泉,埋本命之岳,三官九府,书人功过,其理甚明。

《隐元内文经》曰:青童君延万帝於曲宇,讲宝诀之妙章。

《洞真经》曰:六层玉台在九天图之上,台上有金简玉札及紫凤丹章十万篇。太上真文玉郎典之。

《玉光八景经》曰:玉宝台太空之章封其内。

《飞行羽经》曰:上皇九转之道绛简紫书,秘於紫天元台。

《二十四生图》曰: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图,置白玉案上。

《灵宝隐书》曰:玉诞者,昙誓天十都名也。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

《玉京山斋》曰:诸高仙真人人会太上玄都,披空洞歌章。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书度命品章出自天元始,东华青宫、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又南方三气丹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之,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又西方七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西华宫中金母封之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又云北方五气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北

上宫中玉晨君封之,玄玉变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

《三元布经》曰:高上三元经者,乃三清真书也。上真玉捡飞空之篇,上元捡天大箓,中元捡仙真书,下元捡地玉文,如是宝篇高上皆刻金丹书,盛以自然云锦囊,封以三元宝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台玉室,九曲丹房。

《灵宝赤书》曰:元始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赏箓,秘於九天灵都之宫。

《回天九霄经》曰:於是大一拂筵,天妃侍香,玉华执巾丹书紫字,刻於白金,隐起灵颜,结於玉篇,题以青箓得道之名,龙景九文。

《紫凤赤书经》曰:太上命太极真人授以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

《玉帝玄记》曰:中皇元年九月七日,七圣斋灵清长宫记其得道之篇,刻以白银之简,藏於云锦之囊,封以启命之章,付以五老仙都,左公掌录琼宫。

又曰:古空洞之中,有回天上文,四司所保,五帝所诠,七圣定简,举形合先。

《大有经》曰:太上玉章,刻玉为简,总御万真。

《真经》曰:东方岁星,青帝勾芒,佩通明之印;南方荧惑,赤帝太昊,佩太阳之印;西方太白,白帝少吴,佩通阴之印;北方辰星,黑帝颛顼,佩通神之印;中央镇星,大帝文昌,佩方神之印。

《本际经》曰:有十二法印。

《紫书金根经》曰:有青精玉玺。

《金房上经》曰:大帝灵神都官中,有金房度命延年之诀,铸金为简,刻白银之编,紫笔书文。

《消魔经》曰:发九天之朱匮,望上清之琼札。玄书既刻於玉章,绛名始刊於灵阙。

《大洞真经》曰:八景玉箓,藏於太素瑶台,玄云羽室,封以郁森之笈,玉清三元之章。简札品曰青童君,曰无金简者,银木亦可当也。无玉札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也。真理无有间节,当取札於云锦之囊。此上真之至号,玉帝之灵篇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有玄灵元君宝秘奔日月之玉章。

《神州七变经》曰:大阴玉晨,九天真妃,紫晨君受流精飞景宝章。

《太清中经》曰:有天一八极玺。

《龟山元条》曰:有流金凤玺。

又曰:天皇太帝遣绣衣使者冷广子期授茅盈以神玺玉章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兵等与茅盈佩玺。

《太上飞行羽经》曰:太真丈人衣九色飞云曜光羽章。

《灵飞六甲经》曰:玉真青君带流金凤章,太上九赤斑符。

《五帝内真经》曰:封灵制魔之章,黄神中皇之章。

《三皇经》曰: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为用。天皇所授,玄玉为简,青玉为文;地皇所授,黄玉为简,白玉为文,缀以金钩,联以金铄,置以玉案覆以珠巾、宝盖、珍林,安之青宫,闭之紫阁,芬以五香,侍以十华也。

《神州七转七变经》曰:流金凤玺紫宸,上皇先生所佩。

《三皇序目》曰:九天印文以召九天校事也。

《上清变化经》曰: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云: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又有皇上帝君佩金虎凤文,带神虎玉章。

又曰: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历藏经》曰:天王侯带紫绶金印。

《五岳真图》曰:太山君佩通阳大明之印;衡山君佩夜光天真之印;嵩山君佩神宗阳和之印;华山君佩开天通真之印;恒山君佩长津悟真之印;青城丈人佩三庭之印。

《后圣列纪》曰: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舆来迎圣君,以登上清宫,赐蕊刚丹玉凤玺。

《后圣九玄道君列纪》曰:太阴法有死生,有黑箓白簿,真青丹编简,受生先后之相次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玉清.君赐道君玉凤需

《飞行三界经》曰:下有太一紫绶金印,威喜天帝信玺,修灵宝飞行三界之道,真人所佩。

《五称符上经》曰:五星通灵之印,印五星灵符。

《道学传》曰:吴王阖问得真文不解,封以黄金之检,印以玉皇之章,以问鲁大夫孔子。

又曰:禹封五符以金英之函,检以玄都之印。

《神仙传》曰:卫叔卿语其子度世云:可於室西北桂下取我仙方,按而服之,令人长生。度世握得玉函,封以飞仙之印,取按之服五色灵母,仙去。

《北帝经》曰:邓都秘印用救世问,摄制鬼神。

《集仙箓》曰:杜兰香,女仙也,於洞庭包山降张硕家。硕盖修道者也。授以飞化之道,留玉简玉唾盂。又资黄麟羽被,此上仙之所服,非洞天之所有也。

道部十八竟

道部十九

几案

《十洲记》曰:瀛洲金峦观中,有青离玉几,覆以云执之素,刻水碧为倒龙之豚。

《玉光八景经》曰:众真宴礼,大帝屈节於几前。

《太一洞真玄经》曰:太微紫房中有一童子,名于景精,字会元。当帝君之前,捧赤玉案,上有所主命籍。

又曰:太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君五人皆着朱衣绛巾,各捧一白玉案,上有所主简。

《玉清隐书》曰:太微天帝君进拜於帝皇之几。又曰:上皇帝君乃推几偃咏,虚眺太空,吟玉清之隐书,歌元景之灵章,扬音霞际清微玉根。

《太洞经》曰:太微小童五符命籍捧持玉案,帝君所临,主通诸神。

《变化经》曰:有金光立空之案。

又曰:元始拊几,高咏啸朗太空。

《玉佩金珰上经》曰:九老仙都捧金精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也。

《洞神经》曰:拂拭几案,置经於前也。

《像名经》曰:东方上尊托七宝凤文之曲几,敷说道要真经。

《法输经》曰:三真立空之案,以七宝悬覆经上。

《众篇经》曰:元始上尊凝真遐想,抚几高抗,命召五帝,论定阴阳,推数劫会,移校河源,检箓天度。

《洞神经》曰:有局脚案以置经符也。

《太上黄素经》曰:凡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者,恒置经於几格洁静之处。

《九幽经》曰:帝尊在九清妙境三元宫中,御三气之华宝,云玉座总校图箓拔济诸苦。

《二十四生图》曰: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

《八景二十四生图》盛以白玉立空之按,九色之中,飞文锦盖,悬覆经上。

《龙飞尺素隐诀》曰:太微天帝君命羽仙侍郎捧金案,以请飞行羽章也。

《上清真文王经朝文》曰:有流明大灵侍言玉案十二枚。

《文始内传》曰:诸天各奉莲华座以宝盖覆之。

《神仙传》曰:黄老遣仙官玉女持金案玉杯,盛药以赐沈羲。

又曰:淮南王为八公进金玉之几,执门弟子之礼。

《四极科》曰:凡宝经之具几案,巾秩不可妄借於人。

《太玄经》曰:老子传授经戒箓仪注诀曰:以局脚小案,置经彩巾覆上。

《洞真玄经》曰:太一洞真玄经者别为囊笈,封以宝器,盛之几上。

《无量经》曰:太上座高三丈,又於紫台之宫,布一高座六尺。

《金真玉光经》曰:九天之帝施玉几`金肺。

《山海经》曰:西母悌几,戴胜悌托也。戴者,戴其玉胜也。

他说西母头类戴胜,甚失之。

《本际经》曰:元始上尊在长乐舍宝饰高座,虽有座形,不障於物,人所往来,亦无隔碍。复有小琉璃座。行列两边,悉高五尺。

《茅君内传》曰:白玉龟山连玉林帐,西母处之。

《太上黄素方》曰:青精执在紫巫之山,化王之室,内有玉案也。

《洞真七圣玄记》曰:左仙上疏九天帝王七圣几下。

《飞行羽经》曰:修存三一道法,坐金状玉几,金炉玉匕。

《太真人诗》曰:太微启玉案。

《列仙传》曰:太室山中,有地仙那疏卧状几案。

《真诰》曰:鹿迹山中,有绝洞,洞中自有石林、石榻、曲夹。

舆辈

《太上飞行羽书》曰:玉清则上清之高真,上清则太清之高神,太清则飞仙之高灵。凡行玉清之道,出则诸天侍卫,建七色之节,驾紫云轩,十二玉轮,六师启路,飞龙翼辕行。上清之道,出则五帝侍卫,建紫毛之节,驾飞云丹车,位准上清,左右仙卿行。太清之道,出则五帝侍卫,建五色之节,驾龙舆白虬,启道太极参轩。

又曰:王总真为茅盈,召朱冠使者二人,乘流景之舆。苍蛇把绿节,仗琼竿羽旄,横日朱云翳景。使者并绣衣,芙蓉冠,持紫素之书各百字,以付茅盈二弟固衷。是以固有地真上仙定箓神君之号,衷有司三官保命仙君之位,各依紫素之命,封往所任神宫上府,亦随事而资给二君焉。汉平帝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西城王君、龟山王母、方诸青童君并乘绿景之舆,驾神虎之軿,同造茅盈於句曲之山,金坛之阴。

又曰:飞仙秘道,招五辰之晨,常能行之。十五年则南极老人、丹陵上真迎以绿云之辈;西极老人、素灵子期迎以黄谥车;北极老人、玄上仙皇迎以玄景之龙;东极老人、扶阳公子迎以青軿之辇;中元老人、上玄子迎以曲晨之盖。五老会合,俱升紫虚,此五老盖五星之真人也,非如裴君星中五帝之公文,异乎云牙五方之老上学之法。顺之者,飞仙也。

又曰:八道秘言者,道有八条,其言高妙,闲心静室,廖郎虚真,亦将得见丹景之气,三素飞云,八舆朱辇,紫霞琼轮,上清静陌回辔,三元高皇秉节,灵童攀辕,太素拥盖,南极临轩。於是瞑光外映象烛,太虚子能见之不烦,凝霜濯华,玄腴金丹也。一道秘言曰:以八节日清朝北望,清朝小早於清旦也。有紫绿白云者,是为三元君三素飞云也。其时三元君乘八舆,上

诣天帝玉清君也。子候见当再拜,自陈乞侍轮毂。二道秘言曰:以八节日夜半东北望,有玄青黄云者,是为太极天帝君乘八景之舆,上诣高上玉皇。三道秘言曰:以甲子上旬戊辰己巳之日清旦西北望,有紫青黄云者,是为太极真君三素云也。其时太极真君及上真人乘玄景绿舆上诣紫微宫。四道秘言曰:以甲戌上旬戊寅、己卯之日清旦东南望,有赤白青云者,是为扶桑太帝君三素云也。其时扶桑太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辇,上诣紫微宫。五道秘言曰:以甲申上旬戊子、己丑之日清旦正西望,见白赤紫云者,是为太素上真白帝君三素云也。其时太素上真人白帝君乘修条玉辇,上诣玉天玄皇高真也。六道秘言日:甲午上旬戊戌、己亥之日清旦正南望,有青赤黄云者,是为南极上真赤帝君,其时乘绛琳碧辇上诣阆风台。七道秘言曰:以甲辰上旬戊申、已酉之日清旦西南望,见绿紫青云者,是为上清真人。时乘玄景八光丹辇,上诣高上天帝。八道秘言曰:以甲寅上旬戊午、己未之日清旦正东望,有朱碧黄云者,是太虚上真人。其时乘徘徊玉舆上诣大帝君。八节日见三素云者,紫云在上,绿云次之,白云在下,共相沓也。子谨视之。

《移度经》曰:真皇参驾黄霞,周行四方,飞盖绿耕,上造金阙。

《灵宝赤书》曰:诣天真人乘碧霞玉舆。

《太洞真经》曰:太上乘一景之舆,受九晖太晨隐符。

《上清隐书龙文经》曰:王母乘九盖华舆,众真侍卫。

《紫文经》曰:方诸束玄东海青童大君,斋戒於丹阙黄房之内,三年乘碧云舆。

《太元真人传》曰:有班龙之舆。

《金真玉光经》曰:有玉辇,又上清三天列纪,有紫辇。

《太洞玉经》曰:青童君乘雕玉之軿,司禁真伯乘日月之軿。

又曰:太极元君乘陵羽之车。

《太上经》曰:有白鸾之车。

《茅君内传》曰:束海青童君乘谲嚒

葛玄传》曰:鹤呜山石室中设自然座,有金华盖。

又曰:五帝真人并乘八景玉舆。

《二十四生图经》曰:后圣李君游西河,历观八方。值元始乘八景玉舆驾玄龙而来,李君问天书玉字未究妙章。元始俾极道真,於是吐洞玄内观玉符以授之。

《变化经》曰:景舆丹軿紫轩九天帝王所乘也。

《上清诀》曰:玄母乘三素之舆。

又曰:元父所控赤羽飞车,左御绛鸾,右驾紫凤。

《尸素诀》曰:太微天帝君登白鸾之车,驾黑羽之凤,游碧水之境。

《大洞玉经》曰:皇上帝乘明玉之轮,转宴於日中矣。

《茅君内传》曰:无上道君成给八景琼舆,凤玺金真,曲晨飞盖。

又曰:青华小童道君乘碧霞之舆。

又曰:上真君赤帝乘绛琳碧辇。

又曰:太清真君乘青龙紫羽盖。

又曰:太元真人杖紫云之节,乘班龙之舆,白虎之耕,曲晨宝盖。

又曰:太素真君乘虎旗虎辇,金盖玉轮,仗九色之节,出入太清。

《金真上光经》曰:太上大道君乘琼舆碧辇,和太道君乘白云之车。

又云:玄和道君,縿驾玄龙。

《太洞玉经》曰:八皇老君乘黄琅之车,把紫凤之节,入太老之室。万华先生乘三素之景羽明之軿,宴寝万乘之室。

《八素章》曰:四老回锦軿,万仙朝帝房。

《茅君内传》曰:朱官使者驾苍此,把绿杖。

《真诰》曰:紫元夫人乘羽宝云车,驾九龙,女骑九千,披锦服,青羽裙。

《自然经》曰:龙辔昂昂,云盖巍巍;仙童玉女,与我升龙。

《太上真经》曰:东方青帝,九龙云舆。

《空洞经》曰:元始天尊从诸天人并乘玉辇琼轮。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序》曰:太上道君十方至真,乘五色玉轮,九色龙;妙行真人乘象云玉辇,上诣玉都;中极真人常乘象轮车;上飞真人常乘九色龙游玉清云中;飞天之神乘碧霞之辇,游於玉隆之天;黑帝君乘四景之舆。

《三元布经》曰:元始上尊乘紫辇。

《茅君内传》曰:王君乘九盖之辇。

《洞天经》曰:灵景道君乘赤云车。

《太上飞行羽经》曰:中和之真驾锦舆。

《茅君内传》曰:王母乘绿景舆。

《玉光八景经》曰:东方始景道君乘青云之车,驾苍龙。

又曰:南方玄景道君乘五色云车,驾凤皇。

又曰:南方灵景道君乘赤云车;西南方元景道君乘紫云车,驾六龙;西方明景道君乘白云车,驾白虎;北方玄和道君乘珠玉之车。

《金根经》曰:玉帝君乘碧霞九凤飞行之舆。

《玉清隐书》曰:太微君登八琼之飞天之神乘辇,倾盖霞城。

又曰:东北方道君葛献乘八舆飞龟车,下治人泥丸宫。

《登真隐诀》曰:太元真人乘白虎舆,有八色云軿。

《真诰》曰:仙人许玉斧乘一新青犊车。

又曰:王眉寿小妹中候夫人,乘白牛车。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曰:南极老人丹陵上真迎以绿云之舆盖;西极老人素灵於斯迎以黄谲噜蝗嗽老人中央上玄迎以曲晨之益;五老一合俱升紫灵。

《王君传》曰:王君乘虎辇,金盖玉轮,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南岳魏夫人传》曰:夫人乘虎辇玉舆隐输之车。

《真诰》曰:南岳夫人驾九盖之軿。

《搜神记》曰:玉女成智琼驾辎軿车,从八婢。

《五符经》曰:钟止上有金台七宝,紫阙元气之所舍,天帝君所治处也。

殿

《太洞玉经》曰:大晖者,玉清天中殿名也;上皇王真之所游处也。

《太平经》曰:大空琼台洞真之殿,金华之内,侍女众真之所处。

《灵书紫文上经》曰:有太空琼台,丹玕之殿。

《灵宝赤书》曰:妙行真人诣元始受赤书五篇真文。於是元始命众真入太定金台,玉宝之殿,九光华房。

《紫书金根经》曰:有黄金殿。

《玄妙内篇》曰:有七宝殿。

《太洞玉经》曰:有羽景之堂,在太无之庭。玉容者,太上之明堂也。

《洞景金玄经》曰:玉帝命太微天帝君坐万灵於房轩,散华香於玉宇,留连八琼之室,曲宴九琳之堂。

《外国放品经》曰:有光碧之堂。

《大洞玉经诀》曰:西田之瑶台,大帝所处,有玉清台也。又有散花台。

《太上玉京经》曰:玉京有七宝宫,宫有七宝。玄台即太上治所,又有天宝台。

《上清经》曰:有紫碧玄台。

《大洞真经》曰: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登太常沧浪山洞台中双.玉穴,酣饮紫明芝液。

《真诰》曰:有玉华室,有刻石真人。

《五胜文》曰:驾飞龙於西华之台,谒拜帝真赤书。

《玉诀经》曰:太玄上宫太素真人常以春分之日,会诸仙官於昆仑瑶台,校定灵宝真经。

又曰:阳台真人常以立冬之日,会诸仙官玉女於灵宝阳台之上,校定学道簿箓。

《本行经》曰:有寻真玉台。

《众篇经》曰:帝尊引众真人集太空金台内音。

《玉字经》曰:九层之台处乎玉京之山,焕乎玄都之上,有太真玉印。

又曰:馥朗天中玉京玄台之别号,西灵真人常诵无量洞章,游行其上。

《大洞玉经》曰:九天之上有明真台。

《茅君内传》曰:辰中真人带廷生符於沧浪之台。

《导引三光经》曰:定光真人在皇曾天绝观台中,导引元气。

又曰:九变真人在玉完天诰阳无台中。

又曰:导仙真人在何童天华林荫云台中。

又曰:云华真人在平育天玄唱宝盖台中。

又曰:阳王真人在太真台中。

又曰:法气真人在飞台中。

又曰:泽婴真人在越衡天无极观台中。

《真诰》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封此。

《三皇经》曰:人皇所受皇文帝书,赤玉为简,黄玉为文,安之青宫,闭之紫阁。

《太洞真经》曰:凡天纵仙才名刊金阁。

《金玄羽章》曰:紫阁之下,受事於玉清九有玉阁、黄阁、青阁。

《历藏中经》曰:昆仑山有金城九重,玉楼十二,神仙所治也。

《龟山元箓》曰:龟山上有十二玉楼,峨峨曜景;太清有金华楼,诸真仙玉箓皆在金楼之中。

《灵书经》曰:有洞灵之观,金字题观四面。又有九灵之观,紫阳之观。又紫微上宫有通阳之观,主得度之人功德轻重。

《三元品戒经》曰:九气始凝,三光发明,结青黄白之气,置上元三宫。

《太洞玉经》曰:太初有华阳之宫,会方之宫。小有真天中有万华之宫,玉君之治所。玉晨宫中有玉映之宫,又有元君六渊之宫,黄老圆华之宫,上清真阳之宫,太极上宫,主众仙诵咏。

《大洞玉经》曰:太霞之中有白云之室,太虚元君所处。

《三皇经》曰:蜀郡西峨媚山石室,旧有三皇文。此文不与天下众文同,百万人中未有一人得者。

《龟山元箓》曰:有琼瑶之室。

《外国放品经》云:有琼华之室。

《洞景金玄经》曰:八琼之室。

又《三华宝曜内真上经》曰:玉室上清经有碧室。

《大洞玉经》曰:三华城者,玉清之房名也,在玉城之中,阳安元君所处。

《无上真人内传》曰:有流云九色之房。

《仙公内传》曰:昆仑山上有积石瑶房。

《太上紫书线》曰:白玉母入於龟山王阙,处於青玉宫中朱紫之房。

《灵宝赤书》曰:有九光华房。

《外国放品经》曰:紫翠丹房。

《道典》曰:道之清今者,吾舍也。道因天清而清之,因地静而静之,因日月之光而明之,因星辰之行而正之,因万物之性而消息之,万物中人为贵,能使形无事,神无体,以清争致无为之意,即道为舍也。

《诸天内音经》曰:天真皇人开寒灵之窗。

又曰:南极玄窗主诸得道人受炼口叩目。

《诸天内音经》曰:九玄丈人封於玉京紫户之内。

《洞景金玄经》有玉户。

《大洞玉经》曰:太素在幽玄之上,九宫列金门於太素之天。琼羽之门,兰室上清宫中门户名也。大上有琼羽之门。四明门者,上清玉帝之南门也。

《紫书金根经》曰:东华方诸青童宫有六门,门内周回三千里,东有青华门,西有玉洞门,北有琼门,东北有寒水门,东南有天关门。

《二道顺行经》曰:洞阳之官下有、流火之庭。

《大洞玉经》曰:广寒宫中有寒。庭,太一之所处。又有云珠之庭。

《太上真文》曰:上帝朝真金童,杨烟流熏紫庭。

《二十四生图》曰:元始敷五色金为坛。

《玉皇谱线》曰:元始丈人登玉虚之坛,受九天谱箓上皇宝经,玉符秘章。

《龟山元录》曰:元始丈人在上清琼天府、大清府、开清府、玉宝洞元府、金融府、丹明府、重冥府、凤生府。

道部十九竟

道部二十

传授上

《五岳真形图经》曰:若道士得秘圣之经,皆当杜秘於一人之口者,即真灵之文将坠於独见,何缘得存於永代乎?传授但当必得其人,岂可秘而不出,是斯文永翳也。

《太极经》曰:太上玉经隐注宝诀,众经之祖也。太上令传太极诸侯公王卿伯,未得此位,不得之矣,道士有见此书,则皆应为仙公也。玄箓宿名将定焉。

《灵宝真一经》曰:太灵真人告太极左宫仙公曰:吾昔授太上灵宝洞玄自然太真上宝经,为太极真人依太上法传授於人。

《定志经》曰:元始告右玄一真人曰:汝授此经可择其人传之,弥布无外。

《三皇经》曰:百万人中,或有一人应得此文者,皆有仙录宿命者也。欲有所授,当择其人,入诸名山,八极周流,天下鬼神无敢犯之者。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初学道之师也。

又曰:皇人者,太帝所使在峨媚山。黄帝往授真一五牙法。

抱朴子》曰:黄帝东至青丘,过风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劫召万神。南至圆U荫,建木观百灵。西至中黄子,受九加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授自然之经。北至洪堤上具茨,见大院君黄盖童子,受神芝图。还陆王屋得神丹注记。至峨媚山,见黄人於玉堂,问真一之道曰:夫长生仙方,惟有金液,守形却恶独有。真一之道,古人尤重也。黄帝自然体道者也。犹复陆王屋而受丹经,登崆峒而问广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子心,论道养而证玄素,精推步而授雷岐,穷神奸记而白泽,相地理而书青乌,救伤残而缀金冷。故能毕该秘要,穷尽道真。按《神仙经》云:昔黄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受要诀,瓦乎不建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刻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

又曰:彭祖八百年,安期千年,斯其寿之过人远矣。若果有不死之道,彼何不遂仙乎?岂非禀命受气偶得其多者乎?按彭祖经云:佐尧历夏,至商为大夫,商王从受还年之术,行之有效,欲杀彭祖以绝其术。祖觉而逃去。去时年八百。

又曰: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太清元始授西母佩之,位登仙宗,真人卫从。

又曰:玄洲仙伯关天万仙真书,东海小童授以得道人佩之。一名仙人道箓,一名凤真线太玄登仙盟文。又昆仑塘台灵飞太真大上丈人以授得道者佩之,周行五岳,山神授职。一名五岳兵符,佩之,金石为开。

又曰:蓬来高上真书成,青天上皇以传宁封,佩此真符,横行江海。一名蓬莱太玄玉札,一名九流真书,北陵文人授以马师皇致龙来。又天帝文人黄上真书佩之,知吉凶未兆之事。

《上清经》曰:上清真人登大帝沧浪山,诸太极真人授以丹青玉炉,炼云根经。

《三元布经》曰:昔宁玄甫受此经於皇上真人,九年秘藏白空山。斋戒百日,忽见其岩有王文银简,今封一通於白空山中。

《本行经》曰:丹灵真人遇玄和先生,受灵宝赤书、五气玄文、黑帝真文一篇。

《高玄经》曰:昔上元以隐文授太和玉女,玉女授幼阳君以文,封於九疑洞室。

《登真隐诀》曰:太极帝君宝章者,东海青童君授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鲤所获,是太上召三一守形也。以朱书素佩之左肘,勿经履污秽,佩之八年而三一俱见矣。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授其封掌之教。

又曰:李翼字仲甫,以七变法传左慈。慈修之,以变化万端。此经在《茅真人传》,后道士以还丹方殊秘,故略出别为一卷。

 《茅君传》曰:太真元君西母授说明堂玄真经云:太上立玄双神四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方灵。六华充溢,撒视黄宁。此四十字即玄真之本经也。其后王母总真更演说行事之法,犹如九真中经惟以龙书为主也。太上刻於凤台南轩,非总真弟子不教,非司命之玄挺不传。

 又曰:西母携王君茅盈以诣固衷之宫。固衷,盈二弟也。西母抚背告之曰:汝道虽成,所闻未足。我有所授,汝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闻云:但不相见四千余年,天事劳我,致以罕面,可暂来否,当此相待。上元夫人遣一侍女答曰:阿环再拜上问起居,远隔绛河,扰以官事,遂违颜色近五千年。仰恋光润,情系无违。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茅固处。闻命之际,即当饰驾,先被太常君救,使诣希林校定三元之箓,正示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东带,愿暂少留。茅固因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方玉女之名录者也。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呜。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齐年十六七,容色明逸,多服青绫之衣,光彩夺目。上元年未羿,天姿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锦裘。头作三角髻,余发散於腰。戴九晨夜月之冠,呜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大绶,执流黄挥精剑,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呼之,与同座北向。上元夫人设厨,王君劝茅盈二弟。固衷起拜,稽首而立,命坐复席。上元乃劫侍女出紫锦囊,开绿金之笈,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绿景经,凡四部以传固衷。西王母劲侍女李方明出丹琼之函,披云珠之笈,以玉佩金珰太霄隐书、洞飞二景内真符,以传司命茅君。上元曰:阿母隐书之妙,上真内经天仙所宝,封之金台,佩入太微。动则八景玉舆,静则宴寝金堂。此文妙矣。阿环太极绿经等可以致明月黄华,得白日之赤精也。及西母上元俱去,惟王君独留经日。於是盈与二弟诀别,而与王君俱去,到赤城玉洞之府,告二弟曰:吾今去便有局任,不得复数相往来,句曲山是治所也。汉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丁已,遣使者吴伦责黄金五十斤置於茅三君庙下,四时祠以太牢。至明帝永平二年,语丹阳句容茅真人庙,使营护修守。时邑人通呼此庙为白鹄庙。句曲之洞宫有五门:石阶曲山以水,其门令得往来上下也。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媚,南通罗浮,皆大道也。其问小径新路阡陌沙溱,非一处也。汉建安之末,左慈闻江束有此山,故寻之,斋戒三月而登山,乃得其门,入洞虚造阴宫。二茅君授以神芝三种,慈周旋洞室经年,制度甚肃,叹曰:不图天下复有如此之异乎!至於地中洞天,有三十六所,王屋、委羽、西城、西玄、青城、赤城、罗浮、句曲、林屋、括苍、昆仑、蓬莱、瀛洲、方丈、沧浪、白山、八停之属也,五岳及诸名山皆有洞室,或三十里、二十里、十里,岳洞方百里也。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也。汉灵帝时,敕郡县采句曲之金,以充武库。孙权时又遣宿卫人采金,常输官。句曲山每至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东卿司命茅君当是日,请总真玉君、大虚真人、东海青童君会于句曲之上。好道者欲求神仙,宜先斋戒,俟此日登山陈乞也。茅君即授以要道,得入洞门。

又曰: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即西王母也。上宰总真王君,东卿司命茅君之师,右荚紫微夫人之母也。居昆仑塘台,别治白玉龟山青琳之宫。朱紫之房,首戴华胜腰带虎章,葆盖沓映羽旌瘾庭以汉平帝时来降句曲华阳宫授司命茅君玉佩金珰经。又奖教中小二君。至晋成帝时,与金阙圣君同降阳洛隐元台,授魏夫人玉清隐书四卷。又《穆天子传》所载诣西王母,及降汉武者皆是也。别有传纪名《灵镜洞玄上经》,或曰《大有妙经》即今所存中元辅卿手执者,是未显於世,主训教天下学真之人。

又曰:西极总真君者,茅司命之师也。生於商末,服青精□饭,九转丹,用曲晨剑解之道治西城山宫。年三十,着绣衣,芙蓉冠,把铃带剑一。汉元帝时降阳洛山,授玉清虚上经三十一卷。晋时又降魏夫人於阳洛台,每以三月十二月亦同来句曲,推校学仙别有传,未显於世。《神仙传》云降蔡经家者,是此君也。

又曰:清虚王真人总真王君弟子,南岳魏夫人师。汉元帝时,辞家人,华阴山。九年,太极真人降授二法。后入地胏山终南山一名地胏,又登阳洛山。平帝时,南极夫人、西城王君同降授上经三十一卷,王君共诣玄洲请书真名。乃还西城,修行道成,於是乘飞枫车游行天下。后登白空山,诣紫清太素三元君,受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毕,又还西城。太上遣赐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锦旌。太素又遣赍成命之书,以为太素清虚真人,治玉屋山,主领宝经。乘虎筛虎辇,金盖玉轮,八景飞舆,杖九色节,出入上清,受事太素,寝宴太极,南岳魏夫人师之,撰传显於世。

《南岳魏夫人内传》曰:夫人姓魏,讳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文康公魏舒女也。少读老庄、春秋三传、五经、百子事,常别居一园,独立闲处,服饵胡麻。父母偪之强适太保公椽南阳刘幼彦。畴昔之志,存而不亏。后幼彦为修武令,随之县舍。闲斋别寝,入室百日,所期仙灵。季冬月夜半,四真人来降于室: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青童君,碧海景林真,清虚真人王子登。於是夫人拜乞长生度世。青童君曰:此清虚真人者,尔之师也,当受业焉。景林真曰:尔应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南岳夫人也。夫人谢曰:此是婢子有幸赐以性命。自陈毕,东华小童指而笑曰:丹心苦哉。於是清虚真人王君乃命侍女华散条、李明瓷等川披云蕴,开玉笈,出太上宝文、八经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三十一卷,即手授夫人也。王君昔学道在阳洛山,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此三十一卷经,行之,成真人。今所授者,是南极西城之本经也。阳洛山有洞台,是清虚之别官也。王君当授魏夫人经之时,起立北向而誓曰:太上三玄九皇高真太帝,太帝使教子魏华存於是。景林真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令昼夜诵之。王君又告曰:子若不在山中隐身斋戒,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至于虎经龙书八素隐文之属,奇秘玄奥,若不斋戒,绝世不可施行。子今且可诵黄庭内经,步蹑七元,存五星之神而已。人问行之,亦足感通变化。欲成际会,我有以相迎矣。方诸青童怡然,小留四真吟唱,乃命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傲,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云林玉女贾屈庭吹凤戾之箫,飞玄玉女鲜于灵金拊九合玉节。王君乃语夫人曰:诀诸要讫。乃别去。夫人守静日进,在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咸和九年,王君与束华青童来降时,岁在甲午。二真人与夫人药,题日隐迁白医川神散,石精金光化形灵丸,使称疾忽行,克期有定,俱会阳洛宫。言毕,二真人去。夫人即服药,因称脚疾,闭目寝息,饮而不食。到七日,其夜半之后,太一玄仙遣谲哝碛,驾气骋御,径入帷寝。其时子弟侍疾,众亲满侧,莫之觉也。夫人遂用藏景之法,托形剑化,徐登谳敚瑥街阳洛。居隐元之台,志柄上元。诚感九天,丹心真契,澄神太素夫人遂北诣上清宫,太微天帝遣九宫太真侍玉元晨郎李明期,授夫人神凤之章,使封山。召云中央黄老君遣正一羽晨侯公阳子明,授夫人龙衣虎带,丹青飞裙,十绝华幡,使川登行上清,摄真命仙。三素高元君遣左华九成夫人范定英授夫人流金火铃,九盖之軿,使弹制方魔。飞输太无太上玉晨大道君遣绣衣使者孟六奇授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旅虎旌,使位主群神,以威六天。太素三元君遣保禁仙都衷文坚、右嫔元姬赵约罗授夫人西华玉女三百、八景飞舆、玄景九龙,使侍卫执巾上诣三清。扶桑太帝君遣八玄仙伯柯原首、五方天帝君简肃正等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使主诸学道死生图籍,摄御之官,关校罪,考金关。后圣君命仙伯牙叔平授夫人青琼之板,丹绿为文,位为南岳夫人,比秩仙公,给曲晨飞盖以游九宫,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为真仙者。令月再登玉清,三登太素,四谒玉晨官宴、扶桑之高台。於是夫人授王母之命,且还王屋山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月。九微元君、龟山王母、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赤松子、桐栢真人王子乔并降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各命侍女金石发响。於是西母徘徊起立,折腰俯唱曰: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嘉会绛阿内,相与乐未央。歌毕,须臾司命神仙诸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西母等与夫人同去,诣天台霍山台。

《登真隐诀》曰:太微天帝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以授於太上太微天帝君。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真虎符,方丈台昭灵李夫人治方丈台,弟十三朱馆中,以晋兴宁中降。杨君曳紫锦衣,带神虎符流金铃,带青玉色绶。有两侍女年二十许,着青绫衣。一侍女名隐晖,捧赤玉箱二枚,青带络玉,检文题检,一日太上章,一曰太上文。自此后数数来降,授书作诗。

《集仙录》曰: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石室中,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缄之甚密,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筌竟不晓其义,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傍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筌闻之,前谒曰:此黄帝阴符经秘文也。母曰:吾受此经已三元六周甲子,少年从何而得知?筌稽首再拜,具告得经之所,因请问玄义,尽得之。俄失姥。

道部二十竟

道部二十一

传授下

《金简玉字经》曰:黄帝受襄城小童步六纪之法。

又曰:黄累小童受步三纲之法也。

又曰:广成受东中元童步六官之法也。

《文始内传》曰:太上遣绣衣使者传命尹喜。

《玉帝七圣玄纪》曰:七圣撰上玄之章,以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藏於紫药玉笈,封以启命之章。西龟定箓,东华校名。

《三天正法》曰:太真灵箓秘在太上灵都之宫,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

《四极明科》曰:帝誉之时,九天真王驾九龙之舆,降牧德之台,授帝此真文也。

又曰:凡授上清宝经皆当备信,信以誓心,以宝於道。无信而受经,谓之越天道;无盟而传经,谓之泄天宝。

《玉清隐书》曰:有帝简金书,玄玉绿籍,可以传玄羽玉经。玄羽玉经付玄羽玉郎以授上清真人。

又曰:传授上皇玉慧玉清之隐书,金玄隐玄之羽书。经者皆五老校图,太一式观。

又曰:上皇玉帝命太老真人开琼珠之筐,出玉清隐书玄羽玉经,以传太微天帝君。

《二十四生图》曰:元始天帝於长桑碧林园中,闻帝尊普告元圣尊神洞玄天文灵宝玉奥也。

又曰:依旧典府仰之格,付度道君,女青律云太真玉帝上宫府仰之格,旧经亿劫不传也。

又曰:帝尊在协晨灵观,登白玉座,具宣秘要,开阐妙门。

《太玄经》曰:老子传授经戒箓仪注诀曰:以局脚小案置经,彩巾覆上。

《明真经》曰:元始尊在香林园中说明真经。

《太清中经》曰:道曰:慎无卖,吾以求宝也。慎无传,吾非其人也。慎无闭,吾绝吾学也。

又曰:《太真经》曰:师之传授,选其上有仙相,中有仁孝,下有才能笃志者,然后授之。

《太上真经》曰:太上曰:成道归本,混同无初,出三界外,济九天中。接生与善,授记德人。

《玄羽经》曰:元嬦金为简刻玉篇,授葛玄。

《金根经》曰:太上以《大洞真经》付上相青童君,掌箓於东华青宫,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札结金为简,书以朱文,编以朱绳之结。

《太真科》曰:太上告张陵天师曰:内外法契与天地水三官,折石饮丹为誓也。张陵受命为天师,命弟子扶翼为嗣师,上崇虚之堂,登白虚之坛,醮奏太一传授口诀,传命嗣师承代基业,行教天人。

《真诰》曰:裴君曰:大洞真经读之者轻举。昔中央黄君隐秘此经,世不知也。若知之,秘而不传。

又曰:紫阳真人受苏君三一玄丹之道。

又曰:有北海公涓子受守一玄丹之道!

又曰:东宫中候真夫人受桐栢真人飞解脱纲之道。

又曰:昔周君学道常山中,积年精思,忽见老人,知是神异,乃叩头请道。老人出素书七篇,令诵之。周君仙去。

又曰:赵叔期学道王屋山,时出民间,闻有卜者在市肆,叔期曰:欲入天门,调三关,存朱衣,正昆仑。叔期知神人,因拜乞要诀。因出一书与之,是《胎精中记》。拜此书,入山诵之。后合神丹,服而升天。

《王君内传》曰:王子登得太上丈人授以琼蕴隐书并云碧阳水飞丹法。君服之,绝见远物,坐在立亡,役使群神。

又曰:太素三元君遣西华灵妃甄幽箫资成命之书,以云琼为板,紫金刻之,以授王君子登后圣。

《道君列纪》曰:道君命五老上真开紫药玉笈云锦囊,出灵书紫文上经以付青童君。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皆当书以药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升玄经》曰:张道陵曰:不敢以身传此教。太上曰:何得顾难废不通法?汝当建意,无谓不可传。若世有道士得此仙经,

披寻着尾,知是真要,无师可授,便得奉行。

《天戒经》曰:葛玄告弟子郑隐云:吾昔所授善道,太上所贵。今为师友,是以相授。吾去世也,将有乐道慈心居士来生吾门者,子当以今道业事一通付之,法应世世传授也。子以一通依科传付弟子佳者也。若无其人,一通封五岳名山可也。

又曰:刘翊字子朔,颖川人,有道德。家世子仁感济於人,遇师皇先生,告翊曰:子仁感天地,阴德鬼神,太上嘉子之用心,使我授汝以长生之道。吾仙官也,示能从我去否?翊曰:愿从教。乃特入桐栢山中,授以隐地八术,服五星之华。而今度名东华,来在洞中,为定箓府右理中监。

又曰:淳于斟字叔通,会稽人,汉桓帝时为徐县令。好道术,数服饵胡麻黄精。后入吴乌目山中隐居。人授以虹景丹经,修行得道,在洞中为典相执法郎,主诚有道者。

又曰:桃俊,钱塘人,少为郡吏。汉末入增城山中学道,遇东郭幼平。幼平秦时人,久隐增城,得道者也。幼平授俊服九精练气辅星存心之术。俊修之道戒在东华宫中,为北河司命。

又曰:张奉字公先,河内人也。太傅袁隗常叹其高操,后入剡山,遇山图公子,授奉九云水强梁炼桂法,在东华宫为太极仙侯。

又曰:夏馥字子治,陈留人也。少好道,服木饵和云母。后入吴山,从赤须先生受炼魂法。又遇桐栢真人,授以黄水云浆法。得道,在洞中为明晨侍郎。

又曰:后汉刘宽字文饶,少好道,为司徒太尉。年七十三,遇青谷先生,降於寝室,授其杖解法。入太华山,行九息服气。及授以炉丹方修之。道成,在洞中作童初府上师至始学者。

又曰:刘少翁数入太华山中,遇西岳丈人授其仙道。

又曰:黄景华,司空黄琼女,韩众授以岷山丹,服得仙法。

又曰:赵威伯,东郡人,少好道,师邓鄂张先生。晚在中岳,受玉佩金珰经於丘林,乃汉楼红将军卫行道妇也。遂受行抱日月之景,又服九灵明镜。华遂得道,在华阳内为保命承主仙籍并记学道者,并主暴雨水,领五芝金玉章。

又曰:张玄宾,魏武帝时人也。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以道变隐景之道,在天柱山。

《灵宝经》曰:迦罗山树下,有三天人讲《元阳经》。

《明真科》曰:元始尊在香林园中,与众教化诸法。

《内音玉字经》曰:大梵隐语西母,以上皇元年七月丙午於洞室下教以授清虚真人王君,传於夏禹,封文於南浮洞室石匮。故《五符经》云九天灵\书犹封於石匮是也。

《玉诀下》云:五老真人封题玉匮亦其例也。《孔灵符》云: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石俗呼为石匮,壁立於云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其功未就,乃斋於此山,发石匮得金简玉字,以知山河体势,於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

《上清经》曰:元始天帝与南极元君登太空琼台,五老上真仙都公开郁林之笈、云锦之囊、上清变化、七十四方解形之道、三元布经以授於元君。

《道学传》曰:王母云此灵光生经听四千年得传一人。元其人,听八千年顿传二人。授非其人,是为泄天道。可传而不授,是为闭天宝。不计限而妄授之,是为轻天老。受而不敬,是为慢天藻,泄、闭、轻、慢四者,延祸之事也。同道谓之天亲,同心谓之地爱,传授当相亲爱,共均荣辱。

又曰:汉武帝自撰西王母所说,集为一卷,及所与经图之属,盛以黄金之几,封以白玉之函,安着梧梁台上。

《像名经》曰:东方上尊托七宝凤文之曲几,敷说道要真经。

《太上黄素经》曰:凡修受大洞真经雌一奇文,常置经於几格洁冷处。

《法轮经》曰:夫欲授经,皆当资金宝之信,诣师请受道,贵法重道,非言不行,轻传则为非宝,空修则为贱道。

《众篇经》曰: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财不度,所以示者,末世贵财贱道也。以黄金方斤,仙经一部,施於穷山末世,乃取金奔经,黄金刻,为身患,仙经刻得长生。公知如此,不能免贪也。非道弘人,此之谓也。

《大有经》曰:大上宝章传太帝君,太帝君传天帝君,天帝君传太微天帝,太微天帝传金阙帝君,金阙帝君传束海青。受之,以金为盟,长九寸,广四寸,厚三分,刻而书之,以封山川五岳之真精也。

《三元真一经》曰:盟誓三官,委帛血坛,割革大约,乃得授付受者。盟者,保神以坚心,故万物不能犯,天地不能违。以素丝一两,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日十日也。法以四十年得传一。

《受玄丹玉经》曰:青布三十二尺,朱帛三十二尺,明镜二枚,告誓,为不泄之约。

《八术神虎隐文》曰:欲受八卫隐文者,资金龙玉鱼盟誓而受之。受大洞真经亦用此。

又曰:上金十两,以为神真之信也。锦九十尺,以誓九天。青缯四十尺,以盟其文。好道乐真、勤心注玄、轻物贵道者始可与言。

又曰:受三天虎书者,实金虎、玉钤、素锦、玄罗各四十尺,以为金真之誓,盟于天地,不宣之约也。

《太一洞真玄经》曰:古者传经盟誓,皆歃血断发,立坛盟天。今自可以金青代发肤之体。又云违此者失两明。

《玄母八门经》曰:琅玕、华丹、五石、玄腴之法皆结盟。

《真一修检经》曰:受太一法二十四年得传。

又曰:东海玉华妃停文期青童君之妹,降授张微子服雾之方。

又曰:主仙道君即命侍女范运华、赵峻珠、王抱台等发琼笈、披绿蕴,出上清隐书龙文八灵真经二卷,授范襄平。

《太行经》曰:仁安远游山林,於寒灵洞穴遇玄和先生,授灵宝黑帝真文。

又曰:西方有九光灵童,以白帝真文授皇妃。

又曰:央有无生童子於色之国,授元君信然灵宝赤帝真文。

《三元经》曰:元始於明霞观以上真玉检,下授三天玉童。

《马明生内传》曰:龚仲阳受嵩高小童步纪之法。

《珠囊》曰:陆元德,吴兴东迁人。宋文帝召入内,服膺尊异。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之尊,执门徒之礼。

又曰:陶弘景字通明,魏郡平阳人也。自云华阳隐居,梁高祖太子从而受道。梁简文邵陵诸王,谢览、沈约、阮忻、虞权并服膺,师事之。

又曰:刘法先,彭城人也,为宋明帝崇灵馆主。帝先师陆元德,元德卒,又师事法先,尽北面之礼。

又曰:薛彪之,晋陵人也。烟炉神鼎之法,无不辩其精粗,究其难易。门人有所请益,必诲示勤恳,随量而退。

又曰:谢暄字元映,陈郡阳夏人也。年十二,辞亲入高寿山,师朱天赐菜食长斋,专务修道。朱性严厉,入室者惟暄一人也。隐虞山虽居幽寂,远近归向,林谷常满。

又曰:庾承仙字崇光,颖川鄢陵人也。幼聪悟,博极群书。时处士刘弘硕学,尤明老庄,隐於荆州之沙洲。承仙师之讲习,多所该究。家贫无书,每事假借,一览便诵。

又日:孙游岳字玄达,束阳永康人也。宋泰始中,陆元德自庐岳下都阐扬至教。游岳乃出京师,问道亲侍,惟席预入室之流。其宏言奥旨,非游岳不传。

《太一记》曰:裴君精思五年,五帝曰:君登八极城明真灵台,授挥神九有之术。

《玉皇谱箓》曰:元始丈人登玉虚之坛,受九天谱箓。

葛洪《神仙传》曰:严青者,会稽人也。居贫,常於山逢一人与青语,临别赠素书一轴。但以洁器盛之,置高处,并教青服石脑法。

道部二十一竟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