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玄经》

本站整理 王世保

2010-11-01 12:59:11

道德章 第一

    内修于道,外行于德。   修道志虚,行德务和。
    虚则能容,容则能和,和则无争,无争以处,得彼宁静。
    既宁且静,浑浑一如,洞洞空如,谓之合道,谓之同德。

 

内观章 第二

    行则静观其行,住则静观其住,坐则静观其坐,卧则静观其卧。
    行此四为者,谓之内观。    夫内观何为也者? 观其身与物和,以体道也。
    身与物接,神存六虚,回观内照,以致和同,身物和同,神则容之,三者一如,是谓道生。

 

无我章 第三

    分而识之,欲而为之,知利而弗知害,损异以奉于己,背之于德,逆之于道,自我之所行焉。
    自我而复无我,是谓离道而复归于道,背德而复合于德。  同至虚,和万物,为无为,谓之无我。 无我而自然。

玄同章 第四

    六合之外,道之所处。    六合之内,阴阳五行之所主。
    世俗之士,接于众物,感应思虑,心相乃生,自我随成。自我分别,差殊千里,各执已见,亲同侮异,无明而滞,弗通于一,是谓执妄。
    是以古之道者,神游六合之外,一而静;身存六合之内,顺而安。浑浑然,静默无所言,是谓玄同。

至爱章 第五

    有亲之爱,私也,我也。    无亲之爱,公也,德也。
    德和众物,无所分也。道主万类,无所别也。
    合于道德,一于天地,是谓大同。大同于天下,是谓爱天下。
    爱天下者,视万民为己身。善者,为吾身;不善者,亦吾身。既为吾身,何所亲乎?
    亲于首乎?亲于臂乎?亲于足乎?    一而忘之,无所分别,无所亲疏,是谓普爱天下之道。   故曰:至爱无亲,相忘于众生。

三和章 第六

    天行德,悬和万象;地行德,载和万物;元首行德,亲和万民。    德者,和也。和同众物,故能容;容纳众物,故能公;大公无私,故能全。
    是以古圣行其德,为全天下之民,以使上下和亲,无相夺伦;以使远近和睦,无所乖侵 ;以使万民各得其所宜,而无害心。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净玄经》

    本站整理 王世保

    2010-11-01 12:59:11

    |
    《净玄经》
    |

    道德章 第一

        内修于道,外行于德。   修道志虚,行德务和。
        虚则能容,容则能和,和则无争,无争以处,得彼宁静。
        既宁且静,浑浑一如,洞洞空如,谓之合道,谓之同德。

     

    内观章 第二

        行则静观其行,住则静观其住,坐则静观其坐,卧则静观其卧。
        行此四为者,谓之内观。    夫内观何为也者? 观其身与物和,以体道也。
        身与物接,神存六虚,回观内照,以致和同,身物和同,神则容之,三者一如,是谓道生。

     

    无我章 第三

        分而识之,欲而为之,知利而弗知害,损异以奉于己,背之于德,逆之于道,自我之所行焉。
        自我而复无我,是谓离道而复归于道,背德而复合于德。  同至虚,和万物,为无为,谓之无我。 无我而自然。

    玄同章 第四

        六合之外,道之所处。    六合之内,阴阳五行之所主。
        世俗之士,接于众物,感应思虑,心相乃生,自我随成。自我分别,差殊千里,各执已见,亲同侮异,无明而滞,弗通于一,是谓执妄。
        是以古之道者,神游六合之外,一而静;身存六合之内,顺而安。浑浑然,静默无所言,是谓玄同。

    至爱章 第五

        有亲之爱,私也,我也。    无亲之爱,公也,德也。
        德和众物,无所分也。道主万类,无所别也。
        合于道德,一于天地,是谓大同。大同于天下,是谓爱天下。
        爱天下者,视万民为己身。善者,为吾身;不善者,亦吾身。既为吾身,何所亲乎?
        亲于首乎?亲于臂乎?亲于足乎?    一而忘之,无所分别,无所亲疏,是谓普爱天下之道。   故曰:至爱无亲,相忘于众生。

    三和章 第六

        天行德,悬和万象;地行德,载和万物;元首行德,亲和万民。    德者,和也。和同众物,故能容;容纳众物,故能公;大公无私,故能全。
        是以古圣行其德,为全天下之民,以使上下和亲,无相夺伦;以使远近和睦,无所乖侵 ;以使万民各得其所宜,而无害心。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