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卷之三(2)

道教之音整理 郭璞传

2015-06-09 14:25:33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临汾水上也。音坟。其名曰管涔之山,今在太原郡故汾阳县北秀容山,涔音岑。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至汾阳县北西入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银之精也。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管子》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今在晋阳县西,名汲瓮,雍音瓮。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糜。闾,即羭也。似驴而歧蹄,角如羚羊,一名山驴。《周书》曰:北唐以闾。亦见乡射礼。其鸟多白翟、白□。即白鵫也。音于六反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东过晋阳南,又东入汾。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倏而赤鳞,小鱼曰鲦。其音如咤,食之不骄。或作骚,骚臭也。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圆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出山之顶,停其底也。是多白玉。

又北四十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栢。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其中多□马,音勃。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为物贪淋,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狍音咆。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峪。音谷。有鸟焉,其状如鸟,人面,名曰□□,般冒两音,或作夏也。宵飞而昼伏,鹪□之属。食之已暍。中热也,音谒。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叩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踌门。水名。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汇似鼠,赤毛如刺也。猬汇音渭。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或作举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何。治洞下也,音洞。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亦鳝鱼字。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座;埋之。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擿玉於山中以礼神,不埋之也。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今在河内野王县西北。行音户刚反。其首日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善还还旋,旋舞也。□音晖。其鸣自训。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音犇。是善惊,其鸣自詨。今吴人谓呼为詨,音呼交反。

又东北二百里日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音诀。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蹄见《山中经》。或曰人鱼即鲵也。似鲇而四脚,声如小儿啼。今亦呼鲇,为□音蹄。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言肉翅飞行自在。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训。有鸟焉,其状如鸟,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屈居二音,或作呜。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未详。或曰寓犹误也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栢,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菅音间。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所未详也。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停山底也。其中多黄垩。垩土也。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其状如勾瞿,言颈上有肉□勾瞿者也。音劬。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音谄。其状如鲋鱼,鱼首而乱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今在河东东垣县北。《书》曰:至于王屋也。是多石,□水出焉,□音辇。而西北流注于泰泽。《地理志》:王屋山,沈水所出。□沇声相近,殆一水耳。沇则济也。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实为乾河。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乾河口,因名乾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水即是也。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圆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即盐池也。□□□□漪氏县,或□□□#2。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莫,根似羊蹄,可食。曙、豫二音。今江南单呼为藷,音口#3,语有轻重耳。其草多秦椒;子似椒而细叶草也。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或曰食之不醉。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於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穆天子传》曰:北升孟门九河之澄。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三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黑砥石也。《尸子》曰:加玄黄砥。羽色非一也。□音竹筱之筱。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淮南子》曰:薄水出鲜于山。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音早。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鸟而白文,名曰鸪鹊,姑习二曰。食之不灂。不涌。《尔雅》或作口音口。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音恭。南注于虖池。呼佗二音,下同。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妬。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今在上党郡涅县。其上多松栢,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至荣阳县东北入河。或出谷述县羊头山也。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诗》云:彼汾沮洳。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音其。南流注于河。今淇水出汲郡隆虑县大号山,东过河内县,南为白沟。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音如仓囷之囷。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洹水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入清水。洹音丸。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滏水今出临水县西滏口山,经邺西北至列人县入于漳,其水热。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今在上党郡长子县西。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炎帝神农也。娃,恶佳反,语误,或作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烟于东海。烟,塞也,音因。漳水出焉,浊漳音章。东流注于河。或曰出长子县鹿谷山,而东至邺,入清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今在乐平郡沾县,沾县,故属上党。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清漳出少山大绳谷,至武安县南暴宫邑入于浊漳。或曰东北至邑城,入于大河也。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木中枚也,音荀。其草多芍药、芎藭。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鳠似点而大,白色也。□。□□似虾蟆小而青。或曰蠖甩一物名耳。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洁水出于其阳,音悉各反。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大陆水,今巨鹿北广平泽,即其水。泜水出于其阴,音抵肆也。而东流注于彭水。今派水出中丘县西穷泉谷,束注于堂阳县入于漳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山海经卷之二
    下一篇:山海经卷之四
    |

    山海经卷之三(2)

    道教之音整理 郭璞传

    2015-06-09 14:25:33

    |
    山海经卷之三(2)
    |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临汾水上也。音坟。其名曰管涔之山,今在太原郡故汾阳县北秀容山,涔音岑。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至汾阳县北西入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银之精也。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管子》曰: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今在晋阳县西,名汲瓮,雍音瓮。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糜。闾,即羭也。似驴而歧蹄,角如羚羊,一名山驴。《周书》曰:北唐以闾。亦见乡射礼。其鸟多白翟、白□。即白鵫也。音于六反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东过晋阳南,又东入汾。其中多鮆鱼,其状如倏而赤鳞,小鱼曰鲦。其音如咤,食之不骄。或作骚,骚臭也。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圆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出山之顶,停其底也。是多白玉。

    又北四十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栢。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泽,其中多□马,音勃。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为物贪淋,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狍音咆。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峪。音谷。有鸟焉,其状如鸟,人面,名曰□□,般冒两音,或作夏也。宵飞而昼伏,鹪□之属。食之已暍。中热也,音谒。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叩泽。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踌门。水名。其兽多居暨,其状如汇而赤毛,汇似鼠,赤毛如刺也。猬汇音渭。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或作举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何。治洞下也,音洞。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亦鳝鱼字。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座;埋之。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擿玉於山中以礼神,不埋之也。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今在河内野王县西北。行音户刚反。其首日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善还还旋,旋舞也。□音晖。其鸣自训。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音犇。是善惊,其鸣自詨。今吴人谓呼为詨,音呼交反。

    又东北二百里日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音诀。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蹄见《山中经》。或曰人鱼即鲵也。似鲇而四脚,声如小儿啼。今亦呼鲇,为□音蹄。食之无痴疾。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言肉翅飞行自在。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训。有鸟焉,其状如鸟,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屈居二音,或作呜。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未详。或曰寓犹误也

    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栢,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菅音间。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所未详也。食之已疠。

    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停山底也。其中多黄垩。垩土也。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其状如勾瞿,言颈上有肉□勾瞿者也。音劬。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彩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音谄。其状如鲋鱼,鱼首而乱身,食之已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今在河东东垣县北。《书》曰:至于王屋也。是多石,□水出焉,□音辇。而西北流注于泰泽。《地理志》:王屋山,沈水所出。□沇声相近,殆一水耳。沇则济也。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实为乾河。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乾河口,因名乾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水即是也。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圆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即盐池也。□□□□漪氏县,或□□□#2。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莫,根似羊蹄,可食。曙、豫二音。今江南单呼为藷,音口#3,语有轻重耳。其草多秦椒;子似椒而细叶草也。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或曰食之不醉。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於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穆天子传》曰:北升孟门九河之澄。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三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黑砥石也。《尸子》曰:加玄黄砥。羽色非一也。□音竹筱之筱。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淮南子》曰:薄水出鲜于山。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音早。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鸟而白文,名曰鸪鹊,姑习二曰。食之不灂。不涌。《尔雅》或作口音口。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音恭。南注于虖池。呼佗二音,下同。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妬。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今在上党郡涅县。其上多松栢,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至荣阳县东北入河。或出谷述县羊头山也。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诗》云:彼汾沮洳。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音其。南流注于河。今淇水出汲郡隆虑县大号山,东过河内县,南为白沟。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音如仓囷之囷。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洹水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入清水。洹音丸。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滏水今出临水县西滏口山,经邺西北至列人县入于漳,其水热。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今在上党郡长子县西。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炎帝神农也。娃,恶佳反,语误,或作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烟于东海。烟,塞也,音因。漳水出焉,浊漳音章。东流注于河。或曰出长子县鹿谷山,而东至邺,入清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今在乐平郡沾县,沾县,故属上党。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清漳出少山大绳谷,至武安县南暴宫邑入于浊漳。或曰东北至邑城,入于大河也。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木中枚也,音荀。其草多芍药、芎藭。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鳠似点而大,白色也。□。□□似虾蟆小而青。或曰蠖甩一物名耳。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洁水出于其阳,音悉各反。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大陆水,今巨鹿北广平泽,即其水。泜水出于其阴,音抵肆也。而东流注于彭水。今派水出中丘县西穷泉谷,束注于堂阳县入于漳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