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录卷之三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3-07-25 20:34:36

三洞群仙录卷之三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明期枫室,素台真绾。

《真诰》:衡山有学道者冶明期,以魏末入山服食,与张礼正同止严穴,受西城王君丹法已四十三年矣,内外洞彻,日行五百里。今在方诸室为上仙。

又定录君云:易迁、童初二官是男女之堂馆,凡地下主者之高者便得真仙之馆,今有女真赵素台在易迁官已四百年,不肯迁,云天下无复乐於此处也。

茅君鹦子,圣姑鹅卵。

《神仙录》:茅君学道於齐,后道成,治於茅山,有疾病者往请愿,常煮鹞子十枚内帐中,须臾茅君掷子还之。归破之,皆无中黄者,病人当愈,若中有土者,病即不愈,以为常。侯鹞子如故,无破处也。

《南史》:萧昂为彭城太守,时有女子年二十许,散发黄衣,在武窟山石室中,无所修行,虽不甚食,或出人问饮少酒、鹅卵一枚,呼圣姑。就求子,往往有效,造者充满山谷。昂呼问,无所对,以为妖惑,鞭之三十,疮即痉。后失所在。

道义驯鹿,君友引犬。

《高道传》:道士王道义知终南山有尹喜真人登真之所,大和中,自姑射山将门弟子六七人来居楼观。以永平三年师羽化,白云满室,异香盈庭,有白鹿外於庭中,旬日或隐或见,既殡,乃绝。乡人见道义乘白鹿冲天矣。

《茅亭客话》:遂州小汉县石城镇村民和君友,於云顶山寺遇一道士,布衣鹿情,引一黑犬,令君友携壶杖到青城山,初由荒径,见怪石夹道,细竹桃花,飞泉呜濑,至一观宇,令君友致囊杖于阶上,云:尔有仙表。乃取药一粒,令吞之,曰:九月八日复当来此。乃遣君友归家,了无饥渴之念。至其日是夕,山谷月皎风清,君友如有所待。达旦,云霞相映如有五色,君友仰观蹑空,祥风彩雾郁然而起,遂越巨壑层峦而去,极目乃没。

干朴识陶,和璞笑管。

《丹台新录》:尝有人从江外还,忽逢一人乘小小鹿头船子,劣容一人,从浪中直来,便呼其人姓名曰:顾道度下都去,吾欲寄尺书与茅山,陶隐居。正尔作书,垂当见授,忽云:罢,君会不往山中,我寻自下去。此人至都,果忽忽便往广陵。后子良问洪先生,洪云:此人乃中岳仙干朴,其前生经识陶某耳,非今生相识也,岂复来此耶。

《高道传》:邢和璞,不知何许人,丽居瀛海问。时房管为庐氏宰,待和璞甚善,因携手,不觉行数十里。至夏谷村,有废佛堂,松竹森映,共坐其下。和璞以杖击地,令侍者掘之深数尺,得一瓦瓮,中有娄师德与永公书,和璞笑谓管曰:省此乎。管髡鬃记前世尝为僧名永,和璞复曰:君当为辅相,善自爱也。

梅姑履水,道华登松。

《异苑》: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生,时有道衍,能着履行水上,至今庙晦望之日见水雾中暧然有履形。

《高道传》:侯道华,几所居之观有损处,即持斧斤以茸之,勤苦备历。一日修殿宇,忽於梁问得丹一粒,即吞之。观门前有一松木,道华登松去其枝梢,人责之,答曰:恐碍我上升。人皆以为狂。后七日凌晨,道华升松顶,挥手谢曰:我受玉皇诏,授仙台郎,知上清官善信院,今去矣。复留诗云:帖裹大还丹,多年色不移,前宵盗吃却,今日碧空飞。俄顷云中音乐声,幢幡隐隐,凌空而去。

令威仙鹤,宋纤人龙。

《搜神记》:辽束城门华表柱有仙鹤立其上,人不知,欲射之,其鹤飞於空中,自歌云:有乌有乌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犹是人民非,何不学仙冢景景。后人於华表柱立二鹤,自此始矣。

《晋逸史》:宋纤有才藻,去官,不与人交游,隐居酒泉,弟子受业者三千人。酒泉太守图其像於阁上,出入祝公,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形虽可见,名不可求。遂造其门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而今而后,知先生乃人中之龙也。

王鼎物外,乖崖梦中。

《雅言杂载》:王鼎书歌诗,好神仙,心游物外,时人或谓有所得,问之,终不泄露。诗百余篇,传於人问,如:风落蠹枝惊鹤去,水流山果向人来。赠程明甫云:古县枕前滩,官闲道自安,执杯山乌唱,晒药野猿看。石缝横琴笔,搓头插钓竿。不知陶靖节,早晚入云端。

《忠定公录》:张乖崖在成都,梦谒紫府真君,接语未久,忽报请到西门黄兼济承事。承事以幅巾道服而趋,真君降阶接之,礼颇隆尽,且揖张公坐黄之下,谕顾详款,似有钦叹之意。公朔旦即遣吏诣西门召黄承事者,戒令具常所衣之服来。比黄即至,果如梦中,公即以所梦告之,问:平日有何阴德,蒙真君厚遇如此。黄曰:无他长,每岁遇米麦熟时,以钱收耀,至明年米麦未熟,小民艰食之际耀之,价直不增,升斗亦无高下。在我者初无所损,而细民得济所急。公曰:此承事所以坐某之上也。乃令史掖而拜之。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三洞群仙录卷之三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3-07-25 20:34:36

    |
    三洞群仙录卷之三
    |

    三洞群仙录卷之三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明期枫室,素台真绾。

    《真诰》:衡山有学道者冶明期,以魏末入山服食,与张礼正同止严穴,受西城王君丹法已四十三年矣,内外洞彻,日行五百里。今在方诸室为上仙。

    又定录君云:易迁、童初二官是男女之堂馆,凡地下主者之高者便得真仙之馆,今有女真赵素台在易迁官已四百年,不肯迁,云天下无复乐於此处也。

    茅君鹦子,圣姑鹅卵。

    《神仙录》:茅君学道於齐,后道成,治於茅山,有疾病者往请愿,常煮鹞子十枚内帐中,须臾茅君掷子还之。归破之,皆无中黄者,病人当愈,若中有土者,病即不愈,以为常。侯鹞子如故,无破处也。

    《南史》:萧昂为彭城太守,时有女子年二十许,散发黄衣,在武窟山石室中,无所修行,虽不甚食,或出人问饮少酒、鹅卵一枚,呼圣姑。就求子,往往有效,造者充满山谷。昂呼问,无所对,以为妖惑,鞭之三十,疮即痉。后失所在。

    道义驯鹿,君友引犬。

    《高道传》:道士王道义知终南山有尹喜真人登真之所,大和中,自姑射山将门弟子六七人来居楼观。以永平三年师羽化,白云满室,异香盈庭,有白鹿外於庭中,旬日或隐或见,既殡,乃绝。乡人见道义乘白鹿冲天矣。

    《茅亭客话》:遂州小汉县石城镇村民和君友,於云顶山寺遇一道士,布衣鹿情,引一黑犬,令君友携壶杖到青城山,初由荒径,见怪石夹道,细竹桃花,飞泉呜濑,至一观宇,令君友致囊杖于阶上,云:尔有仙表。乃取药一粒,令吞之,曰:九月八日复当来此。乃遣君友归家,了无饥渴之念。至其日是夕,山谷月皎风清,君友如有所待。达旦,云霞相映如有五色,君友仰观蹑空,祥风彩雾郁然而起,遂越巨壑层峦而去,极目乃没。

    干朴识陶,和璞笑管。

    《丹台新录》:尝有人从江外还,忽逢一人乘小小鹿头船子,劣容一人,从浪中直来,便呼其人姓名曰:顾道度下都去,吾欲寄尺书与茅山,陶隐居。正尔作书,垂当见授,忽云:罢,君会不往山中,我寻自下去。此人至都,果忽忽便往广陵。后子良问洪先生,洪云:此人乃中岳仙干朴,其前生经识陶某耳,非今生相识也,岂复来此耶。

    《高道传》:邢和璞,不知何许人,丽居瀛海问。时房管为庐氏宰,待和璞甚善,因携手,不觉行数十里。至夏谷村,有废佛堂,松竹森映,共坐其下。和璞以杖击地,令侍者掘之深数尺,得一瓦瓮,中有娄师德与永公书,和璞笑谓管曰:省此乎。管髡鬃记前世尝为僧名永,和璞复曰:君当为辅相,善自爱也。

    梅姑履水,道华登松。

    《异苑》: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生,时有道衍,能着履行水上,至今庙晦望之日见水雾中暧然有履形。

    《高道传》:侯道华,几所居之观有损处,即持斧斤以茸之,勤苦备历。一日修殿宇,忽於梁问得丹一粒,即吞之。观门前有一松木,道华登松去其枝梢,人责之,答曰:恐碍我上升。人皆以为狂。后七日凌晨,道华升松顶,挥手谢曰:我受玉皇诏,授仙台郎,知上清官善信院,今去矣。复留诗云:帖裹大还丹,多年色不移,前宵盗吃却,今日碧空飞。俄顷云中音乐声,幢幡隐隐,凌空而去。

    令威仙鹤,宋纤人龙。

    《搜神记》:辽束城门华表柱有仙鹤立其上,人不知,欲射之,其鹤飞於空中,自歌云:有乌有乌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犹是人民非,何不学仙冢景景。后人於华表柱立二鹤,自此始矣。

    《晋逸史》:宋纤有才藻,去官,不与人交游,隐居酒泉,弟子受业者三千人。酒泉太守图其像於阁上,出入祝公,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形虽可见,名不可求。遂造其门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而今而后,知先生乃人中之龙也。

    王鼎物外,乖崖梦中。

    《雅言杂载》:王鼎书歌诗,好神仙,心游物外,时人或谓有所得,问之,终不泄露。诗百余篇,传於人问,如:风落蠹枝惊鹤去,水流山果向人来。赠程明甫云:古县枕前滩,官闲道自安,执杯山乌唱,晒药野猿看。石缝横琴笔,搓头插钓竿。不知陶靖节,早晚入云端。

    《忠定公录》:张乖崖在成都,梦谒紫府真君,接语未久,忽报请到西门黄兼济承事。承事以幅巾道服而趋,真君降阶接之,礼颇隆尽,且揖张公坐黄之下,谕顾详款,似有钦叹之意。公朔旦即遣吏诣西门召黄承事者,戒令具常所衣之服来。比黄即至,果如梦中,公即以所梦告之,问:平日有何阴德,蒙真君厚遇如此。黄曰:无他长,每岁遇米麦熟时,以钱收耀,至明年米麦未熟,小民艰食之际耀之,价直不增,升斗亦无高下。在我者初无所损,而细民得济所急。公曰:此承事所以坐某之上也。乃令史掖而拜之。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