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二十五度论中医阴阳睡梦学说

本站整理 彭德忠 张先庚 

2010-11-01 12:59:11

    从医学经典理论阴阳二十五度论证阴阳睡梦学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 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 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 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 ;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营卫气昼夜循行的道路, 卫行循行阴阳各二十五度, 阳跷阴跷与循行异常) ; 阴阳水火既济———睡梦失常调理之长(不寐的个体阴阳偏颇, 失眠的阴阳心理调节, 经方调节失眠的范例) 。

中医对睡眠与梦这类基本生命现象的认识本于阴阳学说, 延伸到营卫、经络、气血、五行、水火等说, 基于医学经典《内经》阴阳说, 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中, 形成相当丰富的内容及一定的体系。在当今中医科学及其中医心理学 发展中, 我们提其升昼夜阴阳循行二十五度的经典论中, 系统论述阴阳睡梦之理, 并明确地将其概括为“阴阳睡梦学说”, 我们以经典中医精神说论证阴阳

   睡梦学说的理论基础如下。 1 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阴阳睡梦之理, 医经《内经》有若干专篇、专题、专节的论述,是阴阳睡梦学说的大本营, 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明代马元台《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张景岳的《类经》 、清代张隐庵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都通过注释发展之。吴瑭别有会心地深刻体会, 作出了阴阳寤寐图 ( 《温病条辨·下焦篇》)  。并引入仲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不寐证进行示范。
   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阴阳是天地、人生之大道, “天有阴阳, 地亦有阴阳” ( 《素问·天元纪大论》) ,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 《素问·宝命全角》) , 作为人生睡眠 (阴) 与醒觉(阳) 的交替循环, 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最显著的最典型阴阳节律之一。吴瑭《温病条辨·下焦篇》“阳入于阴则寐, 阳出于阴则寤”, 说明了寐寤阴阳出入的机理。睡眠约占人生1 /3的时间, 与身心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睡眠与觉醒为阴阳变化的入与出、静与动、息与作等的两种机能状态, 是阴阳二者对立又统一, 交替进行, 这样人们就有作有息, 有劳有逸, 有张有弛, “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昼一夜作之眠, 以维持正常个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人体睡眠与觉醒的出入交替的规律, 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天地阴阳消长规律的结果, 基于天地自然阴阳的大环境中而产生的[ 10 ]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平旦至日中, 天之阳, 阳中之阳也; 日中至黄昏, 天之阳, 阳中之阴也; 合夜至鸡鸣, 天之阴, 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 天之阴, 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天地自然界白天阳长阴消, 晚上阴长阳消, 因此人体白天阳气盛, 夜晚阴气盛, 人体睡眠醒觉的阴阳出入交替的规律与之同步发展。
     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阴阳睡梦学说, 强调醒寤与睡寐应协调于白昼与夜晚的阴阳气变化, 而显露与潜藏。人体的寤寐交替是阴阳出入的过程, 阳主动, 阴主静, 白天阳气出于表, 阳盛阴衰; 夜间阳气入于里, 阴盛阳衰, 因此白天觉醒而兴作, 夜晚睡眠而休息。正如《灵枢·口问》所说: “阳气尽, 阴气盛, 则目暝; 阴气尽而阳气盛, 则寤矣。”就是说清晨阳出于阴, 则为觉醒状态, 而夜晚阳入阴则为睡眠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 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 无扰筋骨, 无见雾露。”人们昼作夜息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白天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进行各种活动; 避免了夜晚阴冷的气候和雾露之邪侵害人体, 利用夜晚黑暗和沉寂作为睡眠所需要的条件。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睡眠不仅是个生理过程, 而且也是个心理过程, 睡眠和觉醒均受到心神的主宰, 神安则寐, 神动则寤, 正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所说: “寐本于阴, 神其主也”, 一方面神受阴阳出入的影响, 当阳气入于里则神安而入睡, 阳气出于表则神动而苏醒; 另一方面神又能控制和影响阴阳出入, 营卫运行, 当人由于某种需要, 可以抑制睡意而连续数日不寐, 正是“神动则寤”, 阳气得出的道理。人们通过气功锻炼方式, 使意念内守, 调整气血和阴阳运行, 从而达到治疗睡眠异常的目的, 也是调理阴阳一个例证。
    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 “阴偏阳偏谓之疾”, 睡眠过程中的阴偏、阳偏, 阴盛、阳盛, 阴虚、阳虚, 凡阴阳不和则可产生睡眠障碍, 亦可表现为梦, 甚则为恶梦, 影响心身健康。故《灵枢·淫邪发梦篇》说: “阴气盛, 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则梦大火而燔焫; 阴阳俱盛, 则梦相杀。”中医对失眠、多寐、过梦、恶梦治疗也基于此理调节阴阳。如用朱砂重镇安眠, 张锡纯认为朱砂之质, 为“阳抱阳, 阴承阳”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能使阴阳调和而成寐。对少阴病, 心中烦, 不得卧, 仲景立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以泻南补北, 滋阴和阳而安眠。同样, 坎离互根汤、交泰丸、定心汤、定志丸等治疗梦寐疾病的方剂, 都宗阴阳之理, 动静之用, 心神为主。 营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 211 营卫气昼夜循行营卫之气是睡眠交替的物质基础, 卫为阳, 营属阴。在这个睡眠过程, “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 夜者卧; 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 ( 《灵枢·口问篇》) 。当黄昏阳气渐尽, 而阴气渐盛, 卫气入里则合目而瞑; 相反, 当清晨阴气渐衰, 而阳气渐盛, 卫气由里出表, 则开目为醒寤。就是说随着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 卫气也随着这种阴阳消长变化, 而潜藏出入, 形成寐、寤交替的过程。卫气属阳, 营为阴血, 气率血而行, 即是卫气率营血而行。营血为“人身阴阳交感之道, 分则为二, 合则为一” ( 《类经》) 。卫气营气昼夜循行的路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从阴阳二十五度论中医阴阳睡梦学说

    本站整理 彭德忠 张先庚 

    2010-11-01 12:59:11

    |
    从阴阳二十五度论中医阴阳睡梦学说
    |

        从医学经典理论阴阳二十五度论证阴阳睡梦学说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 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 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 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 ;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营卫气昼夜循行的道路, 卫行循行阴阳各二十五度, 阳跷阴跷与循行异常) ; 阴阳水火既济———睡梦失常调理之长(不寐的个体阴阳偏颇, 失眠的阴阳心理调节, 经方调节失眠的范例) 。

    中医对睡眠与梦这类基本生命现象的认识本于阴阳学说, 延伸到营卫、经络、气血、五行、水火等说, 基于医学经典《内经》阴阳说, 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中, 形成相当丰富的内容及一定的体系。在当今中医科学及其中医心理学 发展中, 我们提其升昼夜阴阳循行二十五度的经典论中, 系统论述阴阳睡梦之理, 并明确地将其概括为“阴阳睡梦学说”, 我们以经典中医精神说论证阴阳

       睡梦学说的理论基础如下。 1 阴阳睡梦———天人昼夜之道阴阳睡梦之理, 医经《内经》有若干专篇、专题、专节的论述,是阴阳睡梦学说的大本营, 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明代马元台《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张景岳的《类经》 、清代张隐庵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都通过注释发展之。吴瑭别有会心地深刻体会, 作出了阴阳寤寐图 ( 《温病条辨·下焦篇》)  。并引入仲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治疗不寐证进行示范。
       睡眠醒觉与阴阳出入阴阳是天地、人生之大道, “天有阴阳, 地亦有阴阳” ( 《素问·天元纪大论》) ,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 《素问·宝命全角》) , 作为人生睡眠 (阴) 与醒觉(阳) 的交替循环, 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最显著的最典型阴阳节律之一。吴瑭《温病条辨·下焦篇》“阳入于阴则寐, 阳出于阴则寤”, 说明了寐寤阴阳出入的机理。睡眠约占人生1 /3的时间, 与身心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睡眠与觉醒为阴阳变化的入与出、静与动、息与作等的两种机能状态, 是阴阳二者对立又统一, 交替进行, 这样人们就有作有息, 有劳有逸, 有张有弛, “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昼一夜作之眠, 以维持正常个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人体睡眠与觉醒的出入交替的规律, 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天地阴阳消长规律的结果, 基于天地自然阴阳的大环境中而产生的[ 10 ]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平旦至日中, 天之阳, 阳中之阳也; 日中至黄昏, 天之阳, 阳中之阴也; 合夜至鸡鸣, 天之阴, 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 天之阴, 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天地自然界白天阳长阴消, 晚上阴长阳消, 因此人体白天阳气盛, 夜晚阴气盛, 人体睡眠醒觉的阴阳出入交替的规律与之同步发展。
         阳寤阴寐与昼夜交替阴阳睡梦学说, 强调醒寤与睡寐应协调于白昼与夜晚的阴阳气变化, 而显露与潜藏。人体的寤寐交替是阴阳出入的过程, 阳主动, 阴主静, 白天阳气出于表, 阳盛阴衰; 夜间阳气入于里, 阴盛阳衰, 因此白天觉醒而兴作, 夜晚睡眠而休息。正如《灵枢·口问》所说: “阳气尽, 阴气盛, 则目暝; 阴气尽而阳气盛, 则寤矣。”就是说清晨阳出于阴, 则为觉醒状态, 而夜晚阳入阴则为睡眠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 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 无扰筋骨, 无见雾露。”人们昼作夜息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白天充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进行各种活动; 避免了夜晚阴冷的气候和雾露之邪侵害人体, 利用夜晚黑暗和沉寂作为睡眠所需要的条件。阴阳睡眠与心神动静睡眠不仅是个生理过程, 而且也是个心理过程, 睡眠和觉醒均受到心神的主宰, 神安则寐, 神动则寤, 正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所说: “寐本于阴, 神其主也”, 一方面神受阴阳出入的影响, 当阳气入于里则神安而入睡, 阳气出于表则神动而苏醒; 另一方面神又能控制和影响阴阳出入, 营卫运行, 当人由于某种需要, 可以抑制睡意而连续数日不寐, 正是“神动则寤”, 阳气得出的道理。人们通过气功锻炼方式, 使意念内守, 调整气血和阴阳运行, 从而达到治疗睡眠异常的目的, 也是调理阴阳一个例证。
        阴阳承抱与协和睡眠 “阴偏阳偏谓之疾”, 睡眠过程中的阴偏、阳偏, 阴盛、阳盛, 阴虚、阳虚, 凡阴阳不和则可产生睡眠障碍, 亦可表现为梦, 甚则为恶梦, 影响心身健康。故《灵枢·淫邪发梦篇》说: “阴气盛, 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则梦大火而燔焫; 阴阳俱盛, 则梦相杀。”中医对失眠、多寐、过梦、恶梦治疗也基于此理调节阴阳。如用朱砂重镇安眠, 张锡纯认为朱砂之质, 为“阳抱阳, 阴承阳”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能使阴阳调和而成寐。对少阴病, 心中烦, 不得卧, 仲景立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以泻南补北, 滋阴和阳而安眠。同样, 坎离互根汤、交泰丸、定心汤、定志丸等治疗梦寐疾病的方剂, 都宗阴阳之理, 动静之用, 心神为主。 营卫气循行———阴阳二十五度之说 211 营卫气昼夜循行营卫之气是睡眠交替的物质基础, 卫为阳, 营属阴。在这个睡眠过程, “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 夜者卧; 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 ( 《灵枢·口问篇》) 。当黄昏阳气渐尽, 而阴气渐盛, 卫气入里则合目而瞑; 相反, 当清晨阴气渐衰, 而阳气渐盛, 卫气由里出表, 则开目为醒寤。就是说随着昼夜的阴阳消长变化, 卫气也随着这种阴阳消长变化, 而潜藏出入, 形成寐、寤交替的过程。卫气属阳, 营为阴血, 气率血而行, 即是卫气率营血而行。营血为“人身阴阳交感之道, 分则为二, 合则为一” ( 《类经》) 。卫气营气昼夜循行的路线: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