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士叶法善《留诗》文化解读 (2)

武义新闻网 雷国强

2011-04-01 11:49:11

第四,兴建道观。高宗时,兴起修建道观高潮。

叶法善道教宗教领袖的地位的确立始于高宗一朝,在后续的睿宗李旦(710-712),玄宗李隆基(712-756)得到了巩固和逐步走向顶峰。

睿宗李旦,是位佛、道二教皆信奉的皇帝,认为:“释典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⑸。”但睿宗尤崇信道教。据史书记载,他不仅对道教理身理国理论十分赞赏,以此作为他的理国之要,而且其登上帝位也与道教有关。《新唐书·叶法善传》载:“睿宗立,或言(叶法善)阴有助力⑹。”《旧唐书·方伎传》曾载:“……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⑺。”

唐玄宗对叶法善亦宠幸有加,先天元年(712),认为叶法善有“得仓贞素,学究无微”的学问与道行,以及“预睹衅萌,亟申忠款”的美德,因此加以封赏,封叶法善为越国公⑻。开元八年(720),在叶法善仙逝后,唐玄宗在《赠叶法善越州都督制》中还肯定其:“天真精密,妙理幽畅,包括秘要,发挥灵符。因以冥默难原,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的高超道术,而且进而表彰他“保皇冠而不拔,加紫绶而非荣。卓尔孤芳,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映”的崇高美德,以及对唐皇朝“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参隐讽,事宜宏益”的政治作用,表达了自己“何莫懋遗,歼良奄及。永惟平昔,感怆于怀”的悲痛心情,最后表示要“宜申礼命,式贲泉壤。”赠叶法善以“越州都督”的封号⑼。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还思念仙逝的叶法善,特为之亲撰《叶尊师碑》以祭奠之⑽。

从以上的材料和李唐皇朝自高宗李治始,继睿宗、玄宗对叶法善的持重和封赏以及所记述之事迹而言,叶法善应当为当时大唐社会的著名宗教领袖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并且对唐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他的独特的作用与影响。

三、唐代道士叶法善的功绩及历史影响

关于叶法善的功绩与历史影响,其在《留诗》之中作了一个充分的自我评价: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1.叶法善是唐代道教符箓派的代表人物。

唐代道教按门派可分为五大派系:积善派、丹鼎派、经典派、占验派、符箓派。叶法善为唐代符箓派的代表人物。关于其影响与当时的地位,从唐玄宗《叶尊师碑铭并序》中可知:贲(奔走)丘园者,一贯吾道,食旧德者,百代可知。故名溢宇宙之中,身在江海之上,……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

符箓派,是道教中以符箓禁咒,驱邪禳灾为主的各派的统称。其源于古代的巫祝之术。东汉末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均属符箓派。元成宗大德11年(1304年)后,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其中又以龙虎山正一道、阁皇山灵宝派、茅山茅山派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⑾。

初唐时道教符箓派有洞渊一门,该门派起源于晋末居马迹山的道士王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八曰:“道士王纂者,金坛人,居马迹山,常以阴功救物。值西晋末中原乱离,饥馑疠疫交作,民多毙无救,纂悯之,遂于静室飞章告天而泣涕不已。”于是感动神人授以《神化》、《神咒》二经。叶法善继其洞渊道统,并光大之。

据《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载:叶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本南阳人,自鼻祖时迁家松阳。生即灵异好古学文,十二学礼乐,研究《周易》,耽味老庄,河洛图纬,悉皆详览,志愿修道,栖迟林泉。行后隐遁于卯山、白马山、括苍山、天台山、四明山、金华山、天柱山、天目山、勾曲山、衡山、霍山、赤城山、罗浮山等处。凡名山胜地,自江汉之南,无不经历。曾 师事豫章万法师,求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又入西蜀,于青城赵元阳受遁甲步云之术。嵩高韦善俊,传八史云足乔之道。后入蒙山,访求隐术。因其精洁修持,渐显灵应,遂感三神人授以 道要秘法。

唐玄宗《御制真人碑》中对叶法善的评价亦甚高:“宴息于罗浮、括苍,往来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录生券,冥感空传,临目万八千神,咽胎而十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濯肠,勿药自复;或刳睛扶膜,投符有嘉;或聚合毒药,服之自若;或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唐著名书法家李邕《大唐赐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亦曰:“越公上德,延庆项,生而知之,学而习之,有专门之资,得丕承之业,……。”
2.叶法善为唐代悬壶济世救人的一代名医。

叶法善在继承符箓派洞渊一门道统成为初唐道教符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后,授受仙人“立功济人佐国”的开导,努力践行道教的教义要旨,利用阴阳、卜辞、符箓、医术,积极为老百姓治病去邪,成就了一世功业与英名。

其治病救人的事迹,《旧唐书·方伎传》、《集异记》、《西阳杂俎》、《太平广记》等多有记载。主要的医治方法与手段在唐玄宗《御制真人碑》中有所概括:“剖腹涤肠,勿药自复;刳肠割膜,投符有加;聚合毒味,服之自若;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由此观之,叶法善精于外科剖腹涤肠,刳肠割膜的手术,医技高明,手到病除,药至即愈,海内盛名。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唐代道士叶法善《留诗》文化解读 (2)

    武义新闻网 雷国强

    2011-04-01 11:49:11

    |
    唐代道士叶法善《留诗》文化解读 (2)
    |

    第四,兴建道观。高宗时,兴起修建道观高潮。

    叶法善道教宗教领袖的地位的确立始于高宗一朝,在后续的睿宗李旦(710-712),玄宗李隆基(712-756)得到了巩固和逐步走向顶峰。

    睿宗李旦,是位佛、道二教皆信奉的皇帝,认为:“释典玄宗,理均迹异,拯人化俗,教别功齐⑸。”但睿宗尤崇信道教。据史书记载,他不仅对道教理身理国理论十分赞赏,以此作为他的理国之要,而且其登上帝位也与道教有关。《新唐书·叶法善传》载:“睿宗立,或言(叶法善)阴有助力⑹。”《旧唐书·方伎传》曾载:“……睿宗即位,称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⑺。”

    唐玄宗对叶法善亦宠幸有加,先天元年(712),认为叶法善有“得仓贞素,学究无微”的学问与道行,以及“预睹衅萌,亟申忠款”的美德,因此加以封赏,封叶法善为越国公⑻。开元八年(720),在叶法善仙逝后,唐玄宗在《赠叶法善越州都督制》中还肯定其:“天真精密,妙理幽畅,包括秘要,发挥灵符。因以冥默难原,希夷罕测;而情栖蓬阆,迹混朝伍”的高超道术,而且进而表彰他“保皇冠而不拔,加紫绶而非荣。卓尔孤芳,冷然独往。胜气绝俗,贞风无尘。金骨外耸,珠光内映”的崇高美德,以及对唐皇朝“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谋参隐讽,事宜宏益”的政治作用,表达了自己“何莫懋遗,歼良奄及。永惟平昔,感怆于怀”的悲痛心情,最后表示要“宜申礼命,式贲泉壤。”赠叶法善以“越州都督”的封号⑼。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还思念仙逝的叶法善,特为之亲撰《叶尊师碑》以祭奠之⑽。

    从以上的材料和李唐皇朝自高宗李治始,继睿宗、玄宗对叶法善的持重和封赏以及所记述之事迹而言,叶法善应当为当时大唐社会的著名宗教领袖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并且对唐朝的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他的独特的作用与影响。

    三、唐代道士叶法善的功绩及历史影响

    关于叶法善的功绩与历史影响,其在《留诗》之中作了一个充分的自我评价: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1.叶法善是唐代道教符箓派的代表人物。

    唐代道教按门派可分为五大派系:积善派、丹鼎派、经典派、占验派、符箓派。叶法善为唐代符箓派的代表人物。关于其影响与当时的地位,从唐玄宗《叶尊师碑铭并序》中可知:贲(奔走)丘园者,一贯吾道,食旧德者,百代可知。故名溢宇宙之中,身在江海之上,……可谓德博而施,道尊而光者也。

    符箓派,是道教中以符箓禁咒,驱邪禳灾为主的各派的统称。其源于古代的巫祝之术。东汉末的五斗米道、太平道均属符箓派。元成宗大德11年(1304年)后,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其中又以龙虎山正一道、阁皇山灵宝派、茅山茅山派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⑾。

    初唐时道教符箓派有洞渊一门,该门派起源于晋末居马迹山的道士王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八曰:“道士王纂者,金坛人,居马迹山,常以阴功救物。值西晋末中原乱离,饥馑疠疫交作,民多毙无救,纂悯之,遂于静室飞章告天而泣涕不已。”于是感动神人授以《神化》、《神咒》二经。叶法善继其洞渊道统,并光大之。

    据《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载:叶法善字道元,一字太素。本南阳人,自鼻祖时迁家松阳。生即灵异好古学文,十二学礼乐,研究《周易》,耽味老庄,河洛图纬,悉皆详览,志愿修道,栖迟林泉。行后隐遁于卯山、白马山、括苍山、天台山、四明山、金华山、天柱山、天目山、勾曲山、衡山、霍山、赤城山、罗浮山等处。凡名山胜地,自江汉之南,无不经历。曾 师事豫章万法师,求炼丹、辟谷、导引、胎息之法。又入西蜀,于青城赵元阳受遁甲步云之术。嵩高韦善俊,传八史云足乔之道。后入蒙山,访求隐术。因其精洁修持,渐显灵应,遂感三神人授以 道要秘法。

    唐玄宗《御制真人碑》中对叶法善的评价亦甚高:“宴息于罗浮、括苍,往来于蓬莱、方丈,灵图秘诀,仙符真度,宝录生券,冥感空传,临目万八千神,咽胎而十二百息,或潜泳水府,或飞步火房,或剖腹濯肠,勿药自复;或刳睛扶膜,投符有嘉;或聚合毒药,服之自若;或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唐著名书法家李邕《大唐赐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亦曰:“越公上德,延庆项,生而知之,学而习之,有专门之资,得丕承之业,……。”
    2.叶法善为唐代悬壶济世救人的一代名医。

    叶法善在继承符箓派洞渊一门道统成为初唐道教符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后,授受仙人“立功济人佐国”的开导,努力践行道教的教义要旨,利用阴阳、卜辞、符箓、医术,积极为老百姓治病去邪,成就了一世功业与英名。

    其治病救人的事迹,《旧唐书·方伎传》、《集异记》、《西阳杂俎》、《太平广记》等多有记载。主要的医治方法与手段在唐玄宗《御制真人碑》中有所概括:“剖腹涤肠,勿药自复;刳肠割膜,投符有加;聚合毒味,服之自若;征召鬼物,使之立至;呵叱群鬼,奔走众神,若陪隶也。故海内称焉,千转万变。”由此观之,叶法善精于外科剖腹涤肠,刳肠割膜的手术,医技高明,手到病除,药至即愈,海内盛名。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