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县道教概况

永春小岵南山陈氏宗亲网 三秦道教

2011-05-18 16:00:11

第一节 传布
唐末,有道士马湘(号自然)、王延叟师徒于松山(在桥墩镇)西壑修炼,后南游不还。宋初,吴越归宋,原节度使林倪(字仁药)弃官归隐荪湖(在望里乡一带),“习长生久视之道,寿百有二岁”。道术传至其裔孙升真,升真传同乡虚一,再传至林坳林灵真。灵真舍己宅为丹元观,自称水南先生,综合道教符篆三宗(灵宝、天师、上清)之大成,成为一代宗师,是著名的东华派(或称水南派)创始人。故荪湖一带有“道乡”之称。同时又有黄茅道人郑洞真、陈丹华,拜南宗五祖白玉蟾(葛长庚)为师,结茅于斜溪里(肥艚方城底)静修。宋亡后,修职郎兴化司尹参军林任真亦归隐荪湖,研习水南家学,并于莒溪修建岩真观。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金乡卫首任指挥使张候麟于金乡狮山麓建德清观(后改名环绿观),聘请龙虎山杨伯实主领观事。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郑仲素主持此观,增设炼丹室,延纳官员往来。
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刑部主事为“勘复环绿观”撰碑文,温州知府捐俸助修,道在苍南境内流行。至清代,委羽山道人绍林于云台山(在金乡)建三元道观,炼丹清修。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初,邱长春所传全真道龙门派度下第十三代杨来基大开戒门,共传度十四个弟子,至十四代翁复泉、陈复朴两支又有扩展。十九代林圆丹、薛圆顺分栖于云台山、望州山,开创江南龙门法派支派。林圆丹传吴明善、蔡明金;吴明善传方至通、林至金、林至广;方至通授徒多至十八人。薛圆顺传薛明德;薛明德传吴至荣、石至鹤;石至鹤授徒二十一人;吴至荣传王理湘;王理湘授徒更多,有七十三人,其中苍南境内即占七十人。
这两个支派中,圆顺这一支派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特别是宜山八岱人薛明德(一八六五~一九三○),一生为游方道人,徒步游遍五岳及各名山,肩负一铲,沿途掩埋人畜骸骨。在各地修建道观九次,又经坐山入关,收徒二十九人。据刘绍宽所记,他还是民间八卦教中震教派的首领。光绪二十六年(一九○○)江南“神拳会”就由他印发“青龙山(望州山)福寿堂”票布,作为入教的符记。神拳会被镇压后,他又率“拳民”转入隐蔽活动。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望里乡龙隐观、宫西山紫云洞及平阳东岳观有道人王理湘、石至鹤、缪宗喜等四人,发心打捞江南方(岩)金(乡)线等河道水荷(即眼眼莲),历三年始告成功。平阳县长徐用为开慰劳会议,并赠匾三方,悬于三个道院中。近百年中,从圆顺十九代起,至现在已繁衍到二十六代,从解放前的六十三人增至二百四十五人。
此外县内全真道尚有以刘长生为祖师的“刘祖派”和以朱婵媛为祖师的“仙姑派”。的“仙姑派”。
 
第二节 流派
全真派
系宋干道三年(一一六七)王重阳所创,是道教中丹鼎派与佛教禅宗及儒家理学相融合的产物。主张全角保真、性命双修。男称道人(干道),女称道姑(坤道)。避荤酒,不婚娶,住道院,奉香火。受牒于太上老君。在统一戒坛确定戒师、戒子后,经戒师讲课、戒子考试及格,发给戒书、戒板和戒牒。未受戒者称“嗣师”,已受戒者为“宗师”,曾任方丈者为“律师”,职司戒坛传戒者为“大师”。通称“炼师”。一九九○年,苍南县全真教受戒者六人(其中大师一人,宗师五人),道徒二百三十九人。修行方式为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民国后期,已偏重于诵诗礼忏,甚至以此为营业。八十年代,苍南县有七个叨科组(每组五至七人),为人行坛做法事,其内容与科仪都与正一派相同。
正一派
亦称:“正一道”、“天师道”,受度牒于江南龙虎山天师张真人(张道陵后裔),称“受篆”。教徒男性称“师公”(褫公)、道士,不出家,生活与常人同,故称“俗家道士”。行法时摇铃、持笏、吹法螺、念经咒,为人建斋醮,招魂超度,求雨禳灾,兼理还愿、逐煞、收惊等法事。方式有五斗醮、发财醮、保安醮、超宗醮、做普利、拜玉皇忏及开灯等,从中获取报酬。天师道在明天启间(一六二一~一六二七由闽南传入,至民国时渐趋衰落。“文化大革命”初期几近绝迹。一九七八年后又恢复活动,目前苍南县正一派道徒约三百余人(包括末受篆的学徒),传授至今已六十五代。
 
第三节 活动
苍南道观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宋政和年间(一一一一~一一一八)礼部侍郎陈桷在厦材所建谷神道院。苍南道观都属师徒相承的子孙堂体制,可收徒弟,没有正式挂单规则。观中有住持(或称“当家”)。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统计:平阳县全真派教徒为七百○二人(男五百八十一,女一百二十一)。三二年平阳县道教协会会员四百二十二人,宫观二十一处。至解放前夕为三十一处。解放后,道人响应政府归农号召,或还俗、或刻苦自养(清修与劳作并重)。“文化大革命”中宫观大都被毁。一九七九年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始又恢复活动,道观也陆续修复。一九九○年,苍南县有道观七十八处,全真道人二百四十五人(其中坤道一百人)。
 
第四节 组织管理
明、清两代,千阳县设有道会司掌其徒众。民国初年,士绅刘绍宽、陈筱坨等士绅及林圆丹等十道人发起成立温州道教分会,印发《道教分会温郡第一次布告》。至抗日时期道教分会尚存。一九八五年五月,苍南县成立首届道教协会。教管方面,以道观为单位实行二级管理,即住持(代监院)及护法二级。并组织观管理会或堂务管理小组。道教徒生活来源有三:劳动收入;施主布施;诵经礼忏收入。
(来源:永春小岵南山陈氏宗亲网 http://www.nanchens.com/ch/c-nc5/c-09cn/c-09cn011.htm)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浙江苍南县道教概况

永春小岵南山陈氏宗亲网 三秦道教

2011-05-18 16:00:11

|
浙江苍南县道教概况
|

第一节 传布
唐末,有道士马湘(号自然)、王延叟师徒于松山(在桥墩镇)西壑修炼,后南游不还。宋初,吴越归宋,原节度使林倪(字仁药)弃官归隐荪湖(在望里乡一带),“习长生久视之道,寿百有二岁”。道术传至其裔孙升真,升真传同乡虚一,再传至林坳林灵真。灵真舍己宅为丹元观,自称水南先生,综合道教符篆三宗(灵宝、天师、上清)之大成,成为一代宗师,是著名的东华派(或称水南派)创始人。故荪湖一带有“道乡”之称。同时又有黄茅道人郑洞真、陈丹华,拜南宗五祖白玉蟾(葛长庚)为师,结茅于斜溪里(肥艚方城底)静修。宋亡后,修职郎兴化司尹参军林任真亦归隐荪湖,研习水南家学,并于莒溪修建岩真观。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金乡卫首任指挥使张候麟于金乡狮山麓建德清观(后改名环绿观),聘请龙虎山杨伯实主领观事。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郑仲素主持此观,增设炼丹室,延纳官员往来。
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刑部主事为“勘复环绿观”撰碑文,温州知府捐俸助修,道在苍南境内流行。至清代,委羽山道人绍林于云台山(在金乡)建三元道观,炼丹清修。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初,邱长春所传全真道龙门派度下第十三代杨来基大开戒门,共传度十四个弟子,至十四代翁复泉、陈复朴两支又有扩展。十九代林圆丹、薛圆顺分栖于云台山、望州山,开创江南龙门法派支派。林圆丹传吴明善、蔡明金;吴明善传方至通、林至金、林至广;方至通授徒多至十八人。薛圆顺传薛明德;薛明德传吴至荣、石至鹤;石至鹤授徒二十一人;吴至荣传王理湘;王理湘授徒更多,有七十三人,其中苍南境内即占七十人。
这两个支派中,圆顺这一支派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特别是宜山八岱人薛明德(一八六五~一九三○),一生为游方道人,徒步游遍五岳及各名山,肩负一铲,沿途掩埋人畜骸骨。在各地修建道观九次,又经坐山入关,收徒二十九人。据刘绍宽所记,他还是民间八卦教中震教派的首领。光绪二十六年(一九○○)江南“神拳会”就由他印发“青龙山(望州山)福寿堂”票布,作为入教的符记。神拳会被镇压后,他又率“拳民”转入隐蔽活动。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望里乡龙隐观、宫西山紫云洞及平阳东岳观有道人王理湘、石至鹤、缪宗喜等四人,发心打捞江南方(岩)金(乡)线等河道水荷(即眼眼莲),历三年始告成功。平阳县长徐用为开慰劳会议,并赠匾三方,悬于三个道院中。近百年中,从圆顺十九代起,至现在已繁衍到二十六代,从解放前的六十三人增至二百四十五人。
此外县内全真道尚有以刘长生为祖师的“刘祖派”和以朱婵媛为祖师的“仙姑派”。的“仙姑派”。
 
第二节 流派
全真派
系宋干道三年(一一六七)王重阳所创,是道教中丹鼎派与佛教禅宗及儒家理学相融合的产物。主张全角保真、性命双修。男称道人(干道),女称道姑(坤道)。避荤酒,不婚娶,住道院,奉香火。受牒于太上老君。在统一戒坛确定戒师、戒子后,经戒师讲课、戒子考试及格,发给戒书、戒板和戒牒。未受戒者称“嗣师”,已受戒者为“宗师”,曾任方丈者为“律师”,职司戒坛传戒者为“大师”。通称“炼师”。一九九○年,苍南县全真教受戒者六人(其中大师一人,宗师五人),道徒二百三十九人。修行方式为阐教、诵诗、礼忏、丹炼内养。民国后期,已偏重于诵诗礼忏,甚至以此为营业。八十年代,苍南县有七个叨科组(每组五至七人),为人行坛做法事,其内容与科仪都与正一派相同。
正一派
亦称:“正一道”、“天师道”,受度牒于江南龙虎山天师张真人(张道陵后裔),称“受篆”。教徒男性称“师公”(褫公)、道士,不出家,生活与常人同,故称“俗家道士”。行法时摇铃、持笏、吹法螺、念经咒,为人建斋醮,招魂超度,求雨禳灾,兼理还愿、逐煞、收惊等法事。方式有五斗醮、发财醮、保安醮、超宗醮、做普利、拜玉皇忏及开灯等,从中获取报酬。天师道在明天启间(一六二一~一六二七由闽南传入,至民国时渐趋衰落。“文化大革命”初期几近绝迹。一九七八年后又恢复活动,目前苍南县正一派道徒约三百余人(包括末受篆的学徒),传授至今已六十五代。
 
第三节 活动
苍南道观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宋政和年间(一一一一~一一一八)礼部侍郎陈桷在厦材所建谷神道院。苍南道观都属师徒相承的子孙堂体制,可收徒弟,没有正式挂单规则。观中有住持(或称“当家”)。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统计:平阳县全真派教徒为七百○二人(男五百八十一,女一百二十一)。三二年平阳县道教协会会员四百二十二人,宫观二十一处。至解放前夕为三十一处。解放后,道人响应政府归农号召,或还俗、或刻苦自养(清修与劳作并重)。“文化大革命”中宫观大都被毁。一九七九年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始又恢复活动,道观也陆续修复。一九九○年,苍南县有道观七十八处,全真道人二百四十五人(其中坤道一百人)。
 
第四节 组织管理
明、清两代,千阳县设有道会司掌其徒众。民国初年,士绅刘绍宽、陈筱坨等士绅及林圆丹等十道人发起成立温州道教分会,印发《道教分会温郡第一次布告》。至抗日时期道教分会尚存。一九八五年五月,苍南县成立首届道教协会。教管方面,以道观为单位实行二级管理,即住持(代监院)及护法二级。并组织观管理会或堂务管理小组。道教徒生活来源有三:劳动收入;施主布施;诵经礼忏收入。
(来源:永春小岵南山陈氏宗亲网 http://www.nanchens.com/ch/c-nc5/c-09cn/c-09cn011.htm)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