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fw道教之音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美善慧导论:关于生活—生态—生命的思考(2)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张继禹     时间:2020-04-18 15:28:30      繁體中文版     

一是感受真实生活的美。生活是真实的,生活的美就在这个真实生活中,真实的生活本身就是美。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应该顺应生活的“常识”而生活。如衣食住行乃生活之基本,但作用是衣以保暖,食以充饥,住以遮蔽风雨,行以往来交通。再如人伦礼遇之交际,要在尊老爱幼,恤孤怜贫,爱物及物,自利利他。遵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定律。再又如春夏与秋冬之自然变化轮转,人当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生活,饥则食,寒则衣,困则眠,即所谓适者生存。诚然,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犹如天有风霜雪雨,月有阴晴圆缺,自然中的许多生命,虽然是栩栩如生,缤纷多彩,但有的是转眼即逝。生活更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也就是说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只有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即所谓“大成若缺”。再有,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美的,只不过在生活状况、物质生活条件上有差异而已。生活中还会有许多身不由己的事情,身不由己一方面是情愿陷入其中,最后丢失了自己;一方面是身在其中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定而能安。事实是每个人所生活的环境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所要的就是既要顺乎其变,又要处变不惊。无任得失,圆缺,顺逆,变化如何,坚定的让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总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缺少感受美的心。还有就是由于忙于日常琐事,忽略了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美就在生活本身,感受美、享受美,皆当以健康为首要前提,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身去面对生活,生活的美就无时无处不在。

二是涵养内在心灵的美。孔子在《论语·里仁》说:“里仁为美”。意思是居处有仁爱为最美。这个居处既是指自己也可谓邻居乡里,是对人内在品德修养的要求。也就是说生活的美不仅在真实的生活,也有人的心灵活动。人是有心灵的生命,有识有觉,有身有心。佛家说是有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有色、受、想、行、识之五蕴。道教净明则提出“忠、孝、廉、慎、宽、裕、容、忍”的垂世八宝,作为好道者处世修行的基本要求。所以,心灵的活动才是我们能不能感受美的主体。一是心要有爱。孟子曰:仁者爱人。并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说医者是仁心仁术,就是因为医者有大爱;《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二是心要能淡。诸葛亮戒子训说:非淡泊无以明智,淡泊的人少负累、少算计、少纠缠,生活会更轻松更纵容,淡而后能定,淡而后生香。明崔铣有《六然》句说:自处超然,待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三是心要能容。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容是要人有博大的胸襟,容就是能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容能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容能不嫉人之才,不鄙人之能,不讽人之缺,不责人之误。庄子说:不能容人者无亲。是故宋朝圣训说: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四是心要能静。静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的修行能使人心灵清明,心胸远大。水静则明,人静则慧。非宁静无以致远。乔布斯曾有感而说:你的心灵渐平静下来,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清翁同和有联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南华真人说: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五心要能通。通就是通达,通就要适应自然的变化,人都愿望事顺心顺,但人生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顺心顺意的,有了阻碍也是正常的,关键是自己能从心里来疏通。心灵要向江河水流一样,不畏阻碍,勇往向前。

三是品味艺术多彩的美。生活中不仅有衣食住行的真实,也不仅有里仁为美的仁爱宽容,还要有诗意生活及诗意的生活情怀,也就是艺术的生活追求和艺术生活态度,是丰富人生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论语·泰伯》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使人兴起好善弃恶之心。礼,可以使人进退得宜,立身处事。乐,可以陶冶心身,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由经典到现实,我们都可深切感知到,艺术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人的生活,让人更有情有趣,并增长高度和宽度。有情则使让人更亲切,有趣则使让人更快乐,有高度和宽度让人更豁达。第一,艺术培养人发现美欣赏美的直觉和灵感;法国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壮美感动着人,优美摄引着人(康德语)。自然的山山水水和众多景物及四季变化,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虽然身在其中,却因为习以为常,没有了欣赏的自觉。因此发现美欣赏美的教育,人小就要重视。丰子恺曾说:一方面是“直接”用艺术来启发人的“艺术的”心眼,以养成儿童发见“美的世界”的能力,养成其美的创造能力;另一层面则是强调凡属人生的事都应该时时处处“间接”的教以艺术方面的意义。总之,是要将艺术溶入人生,涵养人生,提炼人生,在人生中创造艺术之美。第二,艺术陶冶涵养人的修养品。琴棋书画诗词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太熟悉的东西了,以至今天许多人还在学在读在写,是中国读书人的重要生活情趣和生活素质。琴以抒情,棋以静思,书以和气,画以赋形。诗词赋更是集景情理为一体,融文采气韵灵感于一炉 。以书法来说,清包世臣曾提出“平和简静,道丽天成”曰神品,其次则是“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法妙道,神采为上”。世人者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兰亭序》之美,不仅有书法气韵之美和文章畅然之美,还有景物生动之美和人生的感慨之美,让人美在形,美在情,美在意,美在心,着实给人涵养和陶冶。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的艺术魅力更是让人神往。李白的《静夜思》及《望庐山瀑布》,崔颢的《登黄鹤楼》,杜甫的《望岳》及《春夜喜雨》,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难以胜数。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总之,“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美善慧导论:关于生活—生态—生命的思考

美的生活犹如美的世界一样,既丰富多彩又自然深刻。《孟子·尽心下》则说:“充实之为美”。董仲舒则说:“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老子在《道德经》说:“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于人”。庄子则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强调“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但就人生来说,无任生活的境遇和生活的态度如何,根本的是一个“安”字,古话说“安身立命”。如何才能“安身立命”呢?“安”首先是要有健康的心身,健康第一;“立”主是,要立身立业,立功立德,立信立命。张载有名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但为“立”也要常思“拿的起,放的下,想的通”的人生大智慧,入世而出世,以不致陷入迷茫。但其核心旨趣还是要“知足”。古话说:知足常乐。知足才能得心安,身安则命立。知足就要寡欲。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曾国藩家训说: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衰。知足就不会嫉妒,不嫉妒才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道教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道教养生
学道入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