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宾和元代道情散曲(2)

道教之音整理 黄卉

2012-12-08 09:25:40

元代道情散曲 

“道情”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神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9)。宋代时开始用渔鼓(也写作“愚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称为“渔歌”。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中说:“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他在《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中又说:“道家所唱者,飞驭天表,游览太虚,俯视八硔,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在《太和正音谱》中朱权把元散曲分为“十五体”,其中就有“黄冠体”(10)。 

由此可见,道情是一种抒发道教思想情怀的散曲。而元代道情散曲的出现,是与金元间全真教的兴起密不可分的。元代社会前期的几十年间,科举取士废止,知识分子追求功名的出路被堵塞,促使元代文人幻灭情绪的滋长,从入世、愤世,进而走向避世、玩世。全真教的兴起,为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想提供了一条高雅的退路。另外,全真教在元代文人中影响至巨,还因为全真道士与文人原本就是一体的。全真祖师王重阳便是从“业儒”而入道的;全真七子则不是“儒流中豪杰者”,便是儒生;七真的弟子、再传弟子也多为读书人。所以,在元代,文士、隐士、道士的思想倾向与生活追求有着那么多的共鸣。文人们以全真教为寄托,无论是否真的去做全真道士,其实过的都是高卧林泉的隐士生活。 

元散曲作家,邓玉宾(11)、滕斌(12)、张雨(13)、钱霖(14)都是由儒入道的,其中邓玉宾、滕斌更是由儒而宦,最后弃官入道。现存元代散曲作品中,虽然曲题“叹世”、“警世”、“知几”、“知足”、“悟迷”、“乐道”、“习隐”、“收心”等都表现了全真教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趣,但其中大多数作品还主要是抒发隐逸之情。以“道情”为题的元散曲作品为数不是很多,计有:邓玉宾的(正宫?叨叨令)《道情》四首,刘时中的(双调?殿前欢)《道情》三首,张可久(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二首、(中吕?普天乐)《道情》一首、(正宫?塞鸿秋)《道情》二首,王仲元(中吕?粉蝶儿)《道情》一首,朱庭玉(仙吕?祆神急)《道情》一首,李致远(双调?水仙子)《道情》一首,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二首、无名氏(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道情》一首、(南吕?一枝花)《道情》一首;另外无名氏的《自然集——道词》六首。 

这里可将以上十九首题名《道情》的曲子与无名氏的《自然集——道词》按其内容特点分为三类:一类包括刘时中、张可久、朱庭玉、李致远、宋方壶等十四首;二类为邓玉宾、王仲元的五首;三类为无名氏的六首曲子。 

第一类十四首曲子,题名为“道情”,实际上并未涉及多少道教情怀,而是文人们面对现实的黑暗、仕宦的惊险以及对历史与人生反思后滋生出的退隐之心。如: 

醉颜酡,水边林下且婆娑。醉时拍手随腔和,一曲狂歌。除渔樵那两个,无灾祸。此一着谁参破,南柯梦绕,梦绕南柯。 

——刘时中(双调?殿前欢)《道情》 

第二类五首曲子是抒发道教情怀之作。这类作品或者歌颂修道者超脱物累的逍遥;或者描绘修道环境的幽美宁静;或者劝诫世人鄙薄名利,追求冲淡清高。邓玉宾的(正宫?叨叨令)《道情》曲前面已作过分析,这里不再赘。王仲元(中吕?粉蝶儿)《道情》由九支曲子组成,从修道环境的自然幽雅,写到修道者心境的平和淡泊;从修道者在师父的指教下做的日常功课,到与官场辛苦不安截然不同的悠然超逸的境界。他住的是“见一座小道庵,盖的来一个茅,舍俗出家远市朝。俺那里水烟深,山势高,四壁周遭,不许些红尘到。”他每日里“向篱边去打勤劳。摘藤花挑竹笋采茶苗,补云衣翻槲叶,明石洞硏松膏。这的是仙家活计了。”所以,他自豪地说:“俺那里香风不动松花老,比您那帝辇京师较好。每日看神仙神女住仙庄,俺吃的是仙酒仙桃。俺那里风花雪月人长久,春夏秋冬草不凋。观着星曜,清闲落魄,快活逍遥。” 

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三类作品,即无名氏《自然集——道词》六首。这些作品据隋树森先生后注均见《道藏》同字号,是真正可以称作道教散曲的。这类曲子虽未署撰人,但从曲子内容以及作者口气看,应为道士所作,它们被收入《道藏》也是作者身份的一个证明。《自然集》全书以散曲作道词,其中多述内丹。如: 

(迎仙客)长将他玉炉关,须要这八门开,用坎离颠倒栽。驾河车,牛旋买,搬载入宫来,收敛在三田外。 

(红绣鞋)坐卧处阳升阴降,一窍开百窍齐开,九还七返定三灾。呼吸开归妙道,调真息透盈腮,治精华归气海。 

(鲍老儿)炼元神观自在,养胎仙笑颜开,三田气滚透胸怀。煅至宝功劳大,万语千言句句该,都出在道德阴符界。发动天关润九垓,采药物在乾坤外。白云堆里飞升快,变化累劫修来。 

——(正宫?端正好)(之一) 

道教教义本来就有用诗歌来表达的传统。全真教一祖七真除孙不二无文集及郝大通的《太古集》主要为散文外,其他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诗词曲构成。王重阳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15),马钰有《渐悟集》、《洞玄金玉集》、《神光灿》,谭处端有《水云集》,刘处玄有《仙乐集》,丘处机有《磻溪集》、《鸣道集》,王处一有《云光集》。 

《自然集》中宣扬内丹功法的道曲,是宣扬神仙思想的名副其实的道情。这一点作者在(双调?新水令)(鸳鸯煞)中说得很清楚:“这回再谁把世俗缠,超凡入圣随机变。道法双忘,紧固抽添,唱道真至蓬莱仙苑。做下部《自然集》,早则是虚无篇,愿心满。”集中曲子赞神仙,咏修道,充分发挥道情讲唱道教教义的作用,惊醒顽愚,劝人修道:“有一等积书与子孙,未必尽收。有一等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今日个云生山势巧,来日个霜降水痕收,怎熬得他鸟飞兔走。”(16)有了修道之心,便要传授内丹功法,讲究先修性,再修命,故要坚定心志,不受内情外物的引诱。心志既定,可以入手具体的修炼了。(南吕?一枝花)中更是用自己修道的切身体会来现身说法: 

自从俺出家,偶然把明师遇。受辛勤十数载,无明夜办功夫,传的是道妙虚无。教我紧把丹田固,为残生作道术。

(梁州)寂然不动分毫志,炼金丹除恶苦,离尘俗换了凡躯。忘言减语,片时间收敛铅汞聚。有根蒂伏朴归真,有志气腾云蹑雾,有缘分飞上天衢。初学笃志真言语,见世俗人贪财好欲,不顾残生一个个要攒金珠。大限到百事都无,费精神使得干枯。从今,至古,神仙本是凡人做,定浮沉认宾主。收汞收铅莫迟阻,自问他有有无无。 

在艺术上,道情散曲主要运用的手法是用典和白描。既要劝化世人,就要形象化地用典,即讲历史故事和神仙故事来宣扬道义。其中历史故事多是从衬托的角度说明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的道理的,而神仙故事则是作者重点渲染的所在: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邓玉宾和元代道情散曲(2)

    道教之音整理 黄卉

    2012-12-08 09:25:40

    |
    邓玉宾和元代道情散曲(2)
    |

    元代道情散曲 

    “道情”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神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9)。宋代时开始用渔鼓(也写作“愚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称为“渔歌”。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乐府体式》中说:“神游广漠,寄情太虚,有餐霞服日之思,名曰道情。”他在《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中又说:“道家所唱者,飞驭天表,游览太虚,俯视八硔,志在冲漠之上,寄傲宇宙之间,慨古感今,有乐道徜徉之情,故曰道情。”在《太和正音谱》中朱权把元散曲分为“十五体”,其中就有“黄冠体”(10)。 

    由此可见,道情是一种抒发道教思想情怀的散曲。而元代道情散曲的出现,是与金元间全真教的兴起密不可分的。元代社会前期的几十年间,科举取士废止,知识分子追求功名的出路被堵塞,促使元代文人幻灭情绪的滋长,从入世、愤世,进而走向避世、玩世。全真教的兴起,为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想提供了一条高雅的退路。另外,全真教在元代文人中影响至巨,还因为全真道士与文人原本就是一体的。全真祖师王重阳便是从“业儒”而入道的;全真七子则不是“儒流中豪杰者”,便是儒生;七真的弟子、再传弟子也多为读书人。所以,在元代,文士、隐士、道士的思想倾向与生活追求有着那么多的共鸣。文人们以全真教为寄托,无论是否真的去做全真道士,其实过的都是高卧林泉的隐士生活。 

    元散曲作家,邓玉宾(11)、滕斌(12)、张雨(13)、钱霖(14)都是由儒入道的,其中邓玉宾、滕斌更是由儒而宦,最后弃官入道。现存元代散曲作品中,虽然曲题“叹世”、“警世”、“知几”、“知足”、“悟迷”、“乐道”、“习隐”、“收心”等都表现了全真教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趣,但其中大多数作品还主要是抒发隐逸之情。以“道情”为题的元散曲作品为数不是很多,计有:邓玉宾的(正宫?叨叨令)《道情》四首,刘时中的(双调?殿前欢)《道情》三首,张可久(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二首、(中吕?普天乐)《道情》一首、(正宫?塞鸿秋)《道情》二首,王仲元(中吕?粉蝶儿)《道情》一首,朱庭玉(仙吕?祆神急)《道情》一首,李致远(双调?水仙子)《道情》一首,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二首、无名氏(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道情》一首、(南吕?一枝花)《道情》一首;另外无名氏的《自然集——道词》六首。 

    这里可将以上十九首题名《道情》的曲子与无名氏的《自然集——道词》按其内容特点分为三类:一类包括刘时中、张可久、朱庭玉、李致远、宋方壶等十四首;二类为邓玉宾、王仲元的五首;三类为无名氏的六首曲子。 

    第一类十四首曲子,题名为“道情”,实际上并未涉及多少道教情怀,而是文人们面对现实的黑暗、仕宦的惊险以及对历史与人生反思后滋生出的退隐之心。如: 

    醉颜酡,水边林下且婆娑。醉时拍手随腔和,一曲狂歌。除渔樵那两个,无灾祸。此一着谁参破,南柯梦绕,梦绕南柯。 

    ——刘时中(双调?殿前欢)《道情》 

    第二类五首曲子是抒发道教情怀之作。这类作品或者歌颂修道者超脱物累的逍遥;或者描绘修道环境的幽美宁静;或者劝诫世人鄙薄名利,追求冲淡清高。邓玉宾的(正宫?叨叨令)《道情》曲前面已作过分析,这里不再赘。王仲元(中吕?粉蝶儿)《道情》由九支曲子组成,从修道环境的自然幽雅,写到修道者心境的平和淡泊;从修道者在师父的指教下做的日常功课,到与官场辛苦不安截然不同的悠然超逸的境界。他住的是“见一座小道庵,盖的来一个茅,舍俗出家远市朝。俺那里水烟深,山势高,四壁周遭,不许些红尘到。”他每日里“向篱边去打勤劳。摘藤花挑竹笋采茶苗,补云衣翻槲叶,明石洞硏松膏。这的是仙家活计了。”所以,他自豪地说:“俺那里香风不动松花老,比您那帝辇京师较好。每日看神仙神女住仙庄,俺吃的是仙酒仙桃。俺那里风花雪月人长久,春夏秋冬草不凋。观着星曜,清闲落魄,快活逍遥。” 

    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三类作品,即无名氏《自然集——道词》六首。这些作品据隋树森先生后注均见《道藏》同字号,是真正可以称作道教散曲的。这类曲子虽未署撰人,但从曲子内容以及作者口气看,应为道士所作,它们被收入《道藏》也是作者身份的一个证明。《自然集》全书以散曲作道词,其中多述内丹。如: 

    (迎仙客)长将他玉炉关,须要这八门开,用坎离颠倒栽。驾河车,牛旋买,搬载入宫来,收敛在三田外。 

    (红绣鞋)坐卧处阳升阴降,一窍开百窍齐开,九还七返定三灾。呼吸开归妙道,调真息透盈腮,治精华归气海。 

    (鲍老儿)炼元神观自在,养胎仙笑颜开,三田气滚透胸怀。煅至宝功劳大,万语千言句句该,都出在道德阴符界。发动天关润九垓,采药物在乾坤外。白云堆里飞升快,变化累劫修来。 

    ——(正宫?端正好)(之一) 

    道教教义本来就有用诗歌来表达的传统。全真教一祖七真除孙不二无文集及郝大通的《太古集》主要为散文外,其他人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诗词曲构成。王重阳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15),马钰有《渐悟集》、《洞玄金玉集》、《神光灿》,谭处端有《水云集》,刘处玄有《仙乐集》,丘处机有《磻溪集》、《鸣道集》,王处一有《云光集》。 

    《自然集》中宣扬内丹功法的道曲,是宣扬神仙思想的名副其实的道情。这一点作者在(双调?新水令)(鸳鸯煞)中说得很清楚:“这回再谁把世俗缠,超凡入圣随机变。道法双忘,紧固抽添,唱道真至蓬莱仙苑。做下部《自然集》,早则是虚无篇,愿心满。”集中曲子赞神仙,咏修道,充分发挥道情讲唱道教教义的作用,惊醒顽愚,劝人修道:“有一等积书与子孙,未必尽收。有一等积金与子孙,未必尽守。我劝你莫与儿孙作马牛。今日个云生山势巧,来日个霜降水痕收,怎熬得他鸟飞兔走。”(16)有了修道之心,便要传授内丹功法,讲究先修性,再修命,故要坚定心志,不受内情外物的引诱。心志既定,可以入手具体的修炼了。(南吕?一枝花)中更是用自己修道的切身体会来现身说法: 

    自从俺出家,偶然把明师遇。受辛勤十数载,无明夜办功夫,传的是道妙虚无。教我紧把丹田固,为残生作道术。

    (梁州)寂然不动分毫志,炼金丹除恶苦,离尘俗换了凡躯。忘言减语,片时间收敛铅汞聚。有根蒂伏朴归真,有志气腾云蹑雾,有缘分飞上天衢。初学笃志真言语,见世俗人贪财好欲,不顾残生一个个要攒金珠。大限到百事都无,费精神使得干枯。从今,至古,神仙本是凡人做,定浮沉认宾主。收汞收铅莫迟阻,自问他有有无无。 

    在艺术上,道情散曲主要运用的手法是用典和白描。既要劝化世人,就要形象化地用典,即讲历史故事和神仙故事来宣扬道义。其中历史故事多是从衬托的角度说明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的道理的,而神仙故事则是作者重点渲染的所在: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