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教养生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2)

中国道教2005年第4期 周作奎、李光富

2013-07-16 21:38:11

二、道教养生十分注重内丹与外丹的修炼。或独立使用,或二者兼用。当然,以烧炼丹砂汞铝等矿石为方术的外丹修炼方式因不科学成份较多而被扬弃,但是,以自己身体为丹炉,以自己身中精气神为药物,在体内修炼,使精气神凝聚为丹药的内丹修炼养生方式,经整理、改造、其中合理的,科学的成份被保留下来,成为现代养生锻炼的重要方法。如由炼内丹而派生出来的内视、守静、守一等修真炼性之术,要求人们在养生修炼的过程中,神情专注,排除外界一切杂念的干扰和内心一切私欲的困惑,入定后达到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了然明静,静乱俱息的境界,从而就达到自病不如,外邪不入,守静不止,长生不死的要求。正如《太平经》中所说:“静身有神,即病人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道教徒每天在禅房丹室,端坐蒲团,静思入定,除了宗教因素之外,养性修炼也是其中目的之一。 

三、道教养生素重炼气之法。这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养护元气为主的养生之道。道教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欲保生命之体,就必须养气。养气分为服气和行气两个方面。服气,即吸收天地之生气,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时间以每天清晨为主,以晴天为主,端立或平坐,闭目叩齿,舌抵上颚,津液回咽,吸气平稳适度有力。行气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实际就是用体力真气抵抗外部邪秽之侵袭,从而达到气血两旺,身体免疫力增强的效果。道教服气,行气早已成为气功修炼的基本要领,同时也被医学界所推广,用于治疗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养生治病的呼吸行气的呵、呼、咽、吹、嘘、唏六字诀即是最好的例证。 

四、道教养生十分注重适度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锻炼,无病者也应该经常加以锻炼。锻炼身体能够强筋骨、健精神、增食欲、活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此,道教的修炼者发明了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形意拳、八段锦等等。当然,锻炼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剑,长跑短跑,散步谈心,跳舞做操等。人们可以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若干项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锻炼身体切记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断才能收到强身健体的理想效果。这是益寿延年、养生强身的治本之道。 

五、道教养生尤其重视个人的心理卫生修养。具体地说来,就是要求人们心胸开阔,性情直爽,能够抑喜忍怒,甘于淡泊,清静无为,具有处世不惊,调适自己心理变化和状态的自制力和适应力,避免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一个心情平和的良好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养生之术,否则,养生便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卫生呢?按照孙思邈的要求,那就是:“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各种愁绪的干扰,是养生的必要条件。从反面例证来说,怒气伤肝,哀怨伤心,情绪不稳定是养生的大敌和克星。 

六、道教养生把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搞好膳食营养平衡作为养生的重要途径。道教认为,百病从口入。所以应该杜绝荤腥,以素食为主。现代科学证明,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菜肴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会引发多种疾病。至于烟酒,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所以,道教徒们谨遵“三皈五戒”的教义,忌食荤腥烟酒,忌食葱蒜辛辣之味。“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素食为佳”,米面杂粮,蔬菜果瓜,粗纤维食既利于消化,又营养丰富,这就是素食能够长寿的秘诀。同时主张一日三餐不得吃得过份饱,不要吃夜餐,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如果饮食不加节制,久则“伤神损寿”。道教中著名的寿星彭祖曾说:“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他还告诫说:“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这些都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至理名言。 

七、道教养生强调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服食一些必要的维生素药物健身强体。养生的目的是祛病,祛病才能延年。那种认为养生不需重视疾病的防治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当然,现代社会的防病治病所需用的药物,绝不同于以往的砂铅汞石,诊治疾病,服食药物,必须要到医院求医问药,只有做到防病治病同养生锻炼的有机结合,祛病延年,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可能。 

道教养生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历史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无论处在哪个地域,每个国家的每个民族都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去搞好本国的经济建设。道教养生的方式方法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对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养生保健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道教养生提倡性命双修,尤其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这样能够净化人们思想灵魂,推进整个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平、正义、我为人人、积功累德、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不断得到推广和提高,邪恶、犯罪、战争就一定会逐步减少,直到消失,道教追求的和光同尘,福臻社会,福臻人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道教养生提倡科学的饮食观,提倡素食,多吃绿色食品以利于健康,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能够促进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处,这也是道教提倡太和观念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道教养生要求不吃荤腥,不杀生,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植被,保护生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浅论道教内丹的“三要件”理论 ——以《性命圭旨》为例
    下一篇:浅谈对“五戒”的认识和意义
    |

    浅议道教养生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2)

    中国道教2005年第4期 周作奎、李光富

    2013-07-16 21:38:11

    |
    浅议道教养生及对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2)
    |

    二、道教养生十分注重内丹与外丹的修炼。或独立使用,或二者兼用。当然,以烧炼丹砂汞铝等矿石为方术的外丹修炼方式因不科学成份较多而被扬弃,但是,以自己身体为丹炉,以自己身中精气神为药物,在体内修炼,使精气神凝聚为丹药的内丹修炼养生方式,经整理、改造、其中合理的,科学的成份被保留下来,成为现代养生锻炼的重要方法。如由炼内丹而派生出来的内视、守静、守一等修真炼性之术,要求人们在养生修炼的过程中,神情专注,排除外界一切杂念的干扰和内心一切私欲的困惑,入定后达到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了然明静,静乱俱息的境界,从而就达到自病不如,外邪不入,守静不止,长生不死的要求。正如《太平经》中所说:“静身有神,即病人不加也,年寿长矣,神明佑之。”道教徒每天在禅房丹室,端坐蒲团,静思入定,除了宗教因素之外,养性修炼也是其中目的之一。 

    三、道教养生素重炼气之法。这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养护元气为主的养生之道。道教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欲保生命之体,就必须养气。养气分为服气和行气两个方面。服气,即吸收天地之生气,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时间以每天清晨为主,以晴天为主,端立或平坐,闭目叩齿,舌抵上颚,津液回咽,吸气平稳适度有力。行气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实际就是用体力真气抵抗外部邪秽之侵袭,从而达到气血两旺,身体免疫力增强的效果。道教服气,行气早已成为气功修炼的基本要领,同时也被医学界所推广,用于治疗很多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养生治病的呼吸行气的呵、呼、咽、吹、嘘、唏六字诀即是最好的例证。 

    四、道教养生十分注重适度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养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锻炼,无病者也应该经常加以锻炼。锻炼身体能够强筋骨、健精神、增食欲、活气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此,道教的修炼者发明了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形意拳、八段锦等等。当然,锻炼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剑,长跑短跑,散步谈心,跳舞做操等。人们可以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选择其中的若干项作为锻炼的基本方式。锻炼身体切记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要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断才能收到强身健体的理想效果。这是益寿延年、养生强身的治本之道。 

    五、道教养生尤其重视个人的心理卫生修养。具体地说来,就是要求人们心胸开阔,性情直爽,能够抑喜忍怒,甘于淡泊,清静无为,具有处世不惊,调适自己心理变化和状态的自制力和适应力,避免感情上的大起大落,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一个心情平和的良好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养生之术,否则,养生便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卫生呢?按照孙思邈的要求,那就是:“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各种愁绪的干扰,是养生的必要条件。从反面例证来说,怒气伤肝,哀怨伤心,情绪不稳定是养生的大敌和克星。 

    六、道教养生把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搞好膳食营养平衡作为养生的重要途径。道教认为,百病从口入。所以应该杜绝荤腥,以素食为主。现代科学证明,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菜肴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会引发多种疾病。至于烟酒,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所以,道教徒们谨遵“三皈五戒”的教义,忌食荤腥烟酒,忌食葱蒜辛辣之味。“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素食为佳”,米面杂粮,蔬菜果瓜,粗纤维食既利于消化,又营养丰富,这就是素食能够长寿的秘诀。同时主张一日三餐不得吃得过份饱,不要吃夜餐,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如果饮食不加节制,久则“伤神损寿”。道教中著名的寿星彭祖曾说:“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他还告诫说:“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这些都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至理名言。 

    七、道教养生强调要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服食一些必要的维生素药物健身强体。养生的目的是祛病,祛病才能延年。那种认为养生不需重视疾病的防治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当然,现代社会的防病治病所需用的药物,绝不同于以往的砂铅汞石,诊治疾病,服食药物,必须要到医院求医问药,只有做到防病治病同养生锻炼的有机结合,祛病延年,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可能。 

    道教养生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历史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道教养生的理论和实践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无论处在哪个地域,每个国家的每个民族都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去搞好本国的经济建设。道教养生的方式方法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对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而,养生保健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道教养生提倡性命双修,尤其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这样能够净化人们思想灵魂,推进整个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平、正义、我为人人、积功累德、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不断得到推广和提高,邪恶、犯罪、战争就一定会逐步减少,直到消失,道教追求的和光同尘,福臻社会,福臻人类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道教养生提倡科学的饮食观,提倡素食,多吃绿色食品以利于健康,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能够促进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处,这也是道教提倡太和观念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道教养生要求不吃荤腥,不杀生,不破坏大自然的平衡,这样做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植被,保护生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