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神”、“治都总摄”道教法印考 (2)

中国道教2006年第1期 赵振华、王木铎

2013-07-23 19:12:09

二、“治都总摄”印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藏有一方铜印,印面方形,边长6.8厘米,厚1.3厘米,曲篆两行六字:“治都总摄之印”。印背有长方形握柄,高3厘米,柄端镌一“上”字,以便掌正钤盖。印面有12个小圆圈,分布于每字的四角,小圆圈之间,或以细线相连。上三星横连,下双星并列;中部六星与右下一星连线为北斗七星。印文中穿插以星宿图案,显示道教法印之特点。然而这种印面布列星宿的方式,前所未见。 

此印久沦土中,发现十分偶然。1987年6月21日上午,洛阳机车工厂游泳池工地施工掘土,在距地表深一米处出土铜印一方。现场施工的张焕成等三位工人将铜印交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由笔者接待。据谈,工地位于洛阳机车工厂大门东南,塔湾村老砖厂西,大土冢西20米处。 

当时检阅多种印谱,未见与之相类者,正史中亦无此等官名,遂搁置探讨。近阅大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第五章《道教经藏系统中的法印印式》,第二节《道教法印印式集录》所收的第136号印为“治都总摄之印”,系引自《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将法印之功用与形制叙述颇详:“夫治都总摄之印者,为之兵印。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城隍,社庙吏兵,皆得差使。不论高下,此印佩之,如上天帝命,凶恶鬼神皆伏。若行法职官不得此印者,难用鬼兵。印行兵将行,印住兵将住,动印如动兵。若用此印,兵将不行,不论高下,并得处斩。自有鬼神值之云,斩了。便可具状,奏闻上帝。故兵随印转,将逐令行,违命之罪,皆须重焉。印阔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分六字,作两行迭篆”。道教法印或模仿当时政府官印的制式和书体,考察其曲折流畅的九叠篆印文和窄边知为宋代的印式。 

洛阳机车工厂出土铜印二行六字,排列与之相同,但字体有所改变,书法曲折刚硬,融以星宿,约为前印的承续发展。这种铜质方面、短柄镌“上”字的印章,与洛阳出土金代官印的形制风格相同⑥。一般说来,宋元时期的1尺,相当于今31.2厘米⑦。道书记载的“印阔二寸二分”合6.86厘米,“厚八分”合2.5厘米。与出土铜印相比,印面方正,尺寸相同,唯厚倍之。这枚铜印的印文布局规整,书写板正,星宿布列规矩,铸工精良,保存完好,大约是金元时期的道观遗物。 

法印是道教信仰的神圣法器,在当时人的思想意识中具有特备之异能。依道书文例,此类印章为道教法印中的兵印,即施法驱令鬼神兵将的信物。文字与星宿相配成图,增加其神秘色彩。“治都总摄之印”,以出土文物证实了传世道教文献的有关记载。 

注: 

①《淮南子》卷六,《览冥训》,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据武进庄氏本校刊,1936年8月五版,第2册,第8页。 

②萧统选《文选》卷一四,《幽通赋》,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1年,第3册,第94页。 

③(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六,《礼记正义》卷一四,《月令》,中华书局,1980年,第1371、1372页。 

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卷一七,《百子全书》第8册,浙江人民出版社据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影印,1984年5月,第10页。 

⑤王育成编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第2章第2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⑥赵振华、张勇:《记洛阳出土的二方金代官印》,《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第87页。 

⑦《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汉语大词典》,《附录·索引》,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黄神”、“治都总摄”道教法印考 (2)

    中国道教2006年第1期 赵振华、王木铎

    2013-07-23 19:12:09

    |
    “黄神”、“治都总摄”道教法印考 (2)
    |

    二、“治都总摄”印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藏有一方铜印,印面方形,边长6.8厘米,厚1.3厘米,曲篆两行六字:“治都总摄之印”。印背有长方形握柄,高3厘米,柄端镌一“上”字,以便掌正钤盖。印面有12个小圆圈,分布于每字的四角,小圆圈之间,或以细线相连。上三星横连,下双星并列;中部六星与右下一星连线为北斗七星。印文中穿插以星宿图案,显示道教法印之特点。然而这种印面布列星宿的方式,前所未见。 

    此印久沦土中,发现十分偶然。1987年6月21日上午,洛阳机车工厂游泳池工地施工掘土,在距地表深一米处出土铜印一方。现场施工的张焕成等三位工人将铜印交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由笔者接待。据谈,工地位于洛阳机车工厂大门东南,塔湾村老砖厂西,大土冢西20米处。 

    当时检阅多种印谱,未见与之相类者,正史中亦无此等官名,遂搁置探讨。近阅大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第五章《道教经藏系统中的法印印式》,第二节《道教法印印式集录》所收的第136号印为“治都总摄之印”,系引自《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上,将法印之功用与形制叙述颇详:“夫治都总摄之印者,为之兵印。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城隍,社庙吏兵,皆得差使。不论高下,此印佩之,如上天帝命,凶恶鬼神皆伏。若行法职官不得此印者,难用鬼兵。印行兵将行,印住兵将住,动印如动兵。若用此印,兵将不行,不论高下,并得处斩。自有鬼神值之云,斩了。便可具状,奏闻上帝。故兵随印转,将逐令行,违命之罪,皆须重焉。印阔二寸二分,方正,厚八分,印文分六字,作两行迭篆”。道教法印或模仿当时政府官印的制式和书体,考察其曲折流畅的九叠篆印文和窄边知为宋代的印式。 

    洛阳机车工厂出土铜印二行六字,排列与之相同,但字体有所改变,书法曲折刚硬,融以星宿,约为前印的承续发展。这种铜质方面、短柄镌“上”字的印章,与洛阳出土金代官印的形制风格相同⑥。一般说来,宋元时期的1尺,相当于今31.2厘米⑦。道书记载的“印阔二寸二分”合6.86厘米,“厚八分”合2.5厘米。与出土铜印相比,印面方正,尺寸相同,唯厚倍之。这枚铜印的印文布局规整,书写板正,星宿布列规矩,铸工精良,保存完好,大约是金元时期的道观遗物。 

    法印是道教信仰的神圣法器,在当时人的思想意识中具有特备之异能。依道书文例,此类印章为道教法印中的兵印,即施法驱令鬼神兵将的信物。文字与星宿相配成图,增加其神秘色彩。“治都总摄之印”,以出土文物证实了传世道教文献的有关记载。 

    注: 

    ①《淮南子》卷六,《览冥训》,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据武进庄氏本校刊,1936年8月五版,第2册,第8页。 

    ②萧统选《文选》卷一四,《幽通赋》,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1931年,第3册,第94页。 

    ③(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六,《礼记正义》卷一四,《月令》,中华书局,1980年,第1371、1372页。 

    ④(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四,登涉卷一七,《百子全书》第8册,浙江人民出版社据扫叶山房1919年石印本影印,1984年5月,第10页。 

    ⑤王育成编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第2章第2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⑥赵振华、张勇:《记洛阳出土的二方金代官印》,《华夏考古》,1997年第1期,第87页。 

    ⑦《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汉语大词典》,《附录·索引》,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5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