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户县重阳宫

网络 张宝林

2011-07-08 16:05:17

全真祖庭——西安户县重阳宫
 

重阳宫,全称大重阳万寿宫,位于西安市户县祖庵镇,为我国道教著名宫观,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道创立全真教与“仙蜕”归葬之地,故素有“天下 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重阳宫碑林保存的元代碑石是民族文化之瑰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故事的流传,故事发生地重阳宫也随之闻名遐尔。今日之重阳宫,象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入选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游客与专家、学者观光游览、悟道探玄。

重阳宫位处关中平原腹地,甘水之畔。西望周至,山曲水弯,东接县城,沃野良田。远望终南如黛,峰峦叠嶂,甘水出峪,自东南逶迤而来,经宫西北去流入渭水。重阳宫座落于此,实乃一方风水宝地。正如《广两曲志》评述:“考兹区形势,甘水翼之。是以郝村分封,五帝肇基,重阳建宫,三辅巨观。加以九峰峦峙,六耳泉澄,五行荟萃,一气联结;此代生贤哲,间有飞仙,所由来也。……今虽地脉暂歇,然积久必发,地理宜然”。王重阳以仙风慧眼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成就了他的全真道教事业,赢来了身后殊荣与恢宏的重阳宫。

重阳宫在其千年历史中,百年鼎盛辉煌;中更风雨,几多苍凉;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保护与修复;特别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欣逢盛世,这座千年道观,在复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回顾重阳宫的历史,可以概括为:起于金,兴盛于元,衰于明,毁于清末,复兴于今。

(一)昔日重阳宫

重阳宫是金、元朝庭出于其统治的需要,为彰显与崇祀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与其继承者“七真人”等的业绩而兴建的圣殿。所以,历史上重阳宫的兴衰与全真教的命运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一、“重阳祖师”与“七真”其人

重阳宫是以王重阳而命名。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祖籍咸阳大魏村,出身庶族,家业丰厚。幼好读书,崇文尚武,文武两长。先中文举,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做过小吏,47岁那年,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焉”,常纵酒泄愤,行为疯狂,对金人统治的社会现实以消极反抗。切如《全真教祖碑》以曲笔感慨的写道:“幼之发秀,长而不群,工于谈笑,妙于斯文,又善骑射、健勇绝伦,以文非时,复意于武,勘定祸乱,志欲斯举,文武二进,天不与我”。久之便愤然弃家,隐栖山林。金正隆年间,“创别业”庵居刘蒋。自称正隆已卯(1159)遇异人授以秘辞,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0),在南时村自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穸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迁居刘蒋村,居庵演道。大定七年,自焚庵舍,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传化全真道。其善于随方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建立教团,广收门弟,其中高徒丘、刘、谭、马;亚徒、王、郝、孙,后世称“全真七真”。大定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归葬于终南刘蒋故庵,门弟称为祖庭(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宫。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相通。提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内修“真性”,外修“真行”,“摒去妄幻,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其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七真”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其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后虽分支列派,仍同归“全真”一宗。

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金蓬正宗》等典藉记载:

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祖籍扶风,汉扶波将军援之后。五代兵乱,迁居宁海,大定十年马丹阳与乡人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怀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终南来,会丹阳于怡老亭,问师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丹阳默念言:“予从前醉中之语,何以得知。”又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后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后其居东亭,墙外有林擒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丹阳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不时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元至元六年褒封丹阳为抱一无为真人,后加封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为“全真”教“遇仙派”宗师。

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世为宁海人,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见其安坐乃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后谭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其念圣号甚勤。卫洲淇门镇石孔里众问持念之故,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大元至元六年褒封云水蕴德真人。后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为“南无派”宗师。

刘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后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一日,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大元至元六年褒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后改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为“隋山派”宗师。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为显姓。自友好学不娶。金大定六年,甫十九居昆嵛山间,闻重阳师于宁海全真庵即往师焉。后来,曾在蟠溪积功磨性经历了六年,龙门洞又坐了七年的真功,圆满得道,被成吉思汗与元世祖召见,赐予敕书虎符,管领天下道教。大元至元六年褒赐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后被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是为龙门派宗师。

王处一,宁海东牟人,玉阳其号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少年时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于盘石之上,呼之使来,预言他日必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金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谒全真庵请为门弟子。次年迁居查山云光洞,重阳掷伞二百里传书,依伞上“玉阳子”三字为道号。后遨游齐鲁,大著神异,席人驱鬼,起死回生。金主诏赴,九问九答,大副宸衷,隆礼有加。亦曾多次奉旨建醮、祈雨。遇妒嫉,赐以鸠饮之,乃归。入池不死,发尽脱落,不能受冠。元至元六年褒赐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后于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仑山王祖,留传昆仑派。

郝大通,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广宁其号也。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其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之中。后“遂行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世宗大定七年,遇重阳祖师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以二词。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八月三日从祖师。入崐崳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受道真诀。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有人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决。后乃成仙。大元至元六年元世祖褒赐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后武宗加封为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世称华山郝祖,流传华山派。

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柔淑贞懿之态,严于礼法,挺乎自然。长适马丹阳,恪尽妇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重阳祖欲度仙姑,乃显神通:如大醉径造内宅,卧于孙姑寝室,孙姑责其非礼!怒锁房门,使仆呼夫归。告之。丹阳曰:“师与我谈道,不离己席,岂有此事?”即开锁,见室已空,同往道舍,见师正浓睡!于是孙姑更加笃信,遂亦拜重阳祖为师;师授以天符云箓秘诀。夫妻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后孙仙姑居洛阳下清宫之凤仙洞乞食度日,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世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俄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腑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待君也。大元至元六年褒赐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后元世祖敕封为清净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净孙祖,流传清净派。

“祖师”与“七真”以其创立“全真”的业绩赢得身后殊荣与辉煌的殿宇。揭去宗教神秘的面纱与其适合某时期统冶的政治需要外,单就其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功业也足为后人所尊重。今日之“七真殿”楹联曰:“何劳妙手塗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再看那碑石所刻“七真之像”,丹阳“头顶三吉,暗含师名”;其他诸真仙袂飘动,谈笑风生,神彩弈弈。这可能就是他们所追求的“神仙”境界。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陕西西安户县重阳宫

    网络 张宝林

    2011-07-08 16:05:17

    |
    陕西西安户县重阳宫
    |
    全真祖庭——西安户县重阳宫
     

    重阳宫,全称大重阳万寿宫,位于西安市户县祖庵镇,为我国道教著名宫观,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道创立全真教与“仙蜕”归葬之地,故素有“天下 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重阳宫碑林保存的元代碑石是民族文化之瑰宝,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故事的流传,故事发生地重阳宫也随之闻名遐尔。今日之重阳宫,象一颗灿烂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入选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吸引着海内外的众多游客与专家、学者观光游览、悟道探玄。

    重阳宫位处关中平原腹地,甘水之畔。西望周至,山曲水弯,东接县城,沃野良田。远望终南如黛,峰峦叠嶂,甘水出峪,自东南逶迤而来,经宫西北去流入渭水。重阳宫座落于此,实乃一方风水宝地。正如《广两曲志》评述:“考兹区形势,甘水翼之。是以郝村分封,五帝肇基,重阳建宫,三辅巨观。加以九峰峦峙,六耳泉澄,五行荟萃,一气联结;此代生贤哲,间有飞仙,所由来也。……今虽地脉暂歇,然积久必发,地理宜然”。王重阳以仙风慧眼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成就了他的全真道教事业,赢来了身后殊荣与恢宏的重阳宫。

    重阳宫在其千年历史中,百年鼎盛辉煌;中更风雨,几多苍凉;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保护与修复;特别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欣逢盛世,这座千年道观,在复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回顾重阳宫的历史,可以概括为:起于金,兴盛于元,衰于明,毁于清末,复兴于今。

    (一)昔日重阳宫

    重阳宫是金、元朝庭出于其统治的需要,为彰显与崇祀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与其继承者“七真人”等的业绩而兴建的圣殿。所以,历史上重阳宫的兴衰与全真教的命运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一、“重阳祖师”与“七真”其人

    重阳宫是以王重阳而命名。王重阳(1112~1170),中国金代道士,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祖籍咸阳大魏村,出身庶族,家业丰厚。幼好读书,崇文尚武,文武两长。先中文举,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做过小吏,47岁那年,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焉”,常纵酒泄愤,行为疯狂,对金人统治的社会现实以消极反抗。切如《全真教祖碑》以曲笔感慨的写道:“幼之发秀,长而不群,工于谈笑,妙于斯文,又善骑射、健勇绝伦,以文非时,复意于武,勘定祸乱,志欲斯举,文武二进,天不与我”。久之便愤然弃家,隐栖山林。金正隆年间,“创别业”庵居刘蒋。自称正隆已卯(1159)遇异人授以秘辞,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0),在南时村自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穸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迁居刘蒋村,居庵演道。大定七年,自焚庵舍,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传化全真道。其善于随方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建立教团,广收门弟,其中高徒丘、刘、谭、马;亚徒、王、郝、孙,后世称“全真七真”。大定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归葬于终南刘蒋故庵,门弟称为祖庭(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宫。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相通。提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内修“真性”,外修“真行”,“摒去妄幻,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其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七真”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其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后虽分支列派,仍同归“全真”一宗。

    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金蓬正宗》等典藉记载:

    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祖籍扶风,汉扶波将军援之后。五代兵乱,迁居宁海,大定十年马丹阳与乡人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怀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终南来,会丹阳于怡老亭,问师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丹阳默念言:“予从前醉中之语,何以得知。”又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后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后其居东亭,墙外有林擒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丹阳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不时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元至元六年褒封丹阳为抱一无为真人,后加封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为“全真”教“遇仙派”宗师。

    谭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世为宁海人,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见其安坐乃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后谭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其念圣号甚勤。卫洲淇门镇石孔里众问持念之故,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大元至元六年褒封云水蕴德真人。后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为“南无派”宗师。

    刘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后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一日,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大元至元六年褒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后改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为“隋山派”宗师。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为显姓。自友好学不娶。金大定六年,甫十九居昆嵛山间,闻重阳师于宁海全真庵即往师焉。后来,曾在蟠溪积功磨性经历了六年,龙门洞又坐了七年的真功,圆满得道,被成吉思汗与元世祖召见,赐予敕书虎符,管领天下道教。大元至元六年褒赐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后被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是为龙门派宗师。

    王处一,宁海东牟人,玉阳其号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少年时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于盘石之上,呼之使来,预言他日必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金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谒全真庵请为门弟子。次年迁居查山云光洞,重阳掷伞二百里传书,依伞上“玉阳子”三字为道号。后遨游齐鲁,大著神异,席人驱鬼,起死回生。金主诏赴,九问九答,大副宸衷,隆礼有加。亦曾多次奉旨建醮、祈雨。遇妒嫉,赐以鸠饮之,乃归。入池不死,发尽脱落,不能受冠。元至元六年褒赐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后于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仑山王祖,留传昆仑派。

    郝大通,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广宁其号也。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其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之中。后“遂行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世宗大定七年,遇重阳祖师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以二词。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八月三日从祖师。入崐崳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受道真诀。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有人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决。后乃成仙。大元至元六年元世祖褒赐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后武宗加封为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世称华山郝祖,流传华山派。

    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柔淑贞懿之态,严于礼法,挺乎自然。长适马丹阳,恪尽妇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重阳祖欲度仙姑,乃显神通:如大醉径造内宅,卧于孙姑寝室,孙姑责其非礼!怒锁房门,使仆呼夫归。告之。丹阳曰:“师与我谈道,不离己席,岂有此事?”即开锁,见室已空,同往道舍,见师正浓睡!于是孙姑更加笃信,遂亦拜重阳祖为师;师授以天符云箓秘诀。夫妻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后孙仙姑居洛阳下清宫之凤仙洞乞食度日,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世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俄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腑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待君也。大元至元六年褒赐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后元世祖敕封为清净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净孙祖,流传清净派。

    “祖师”与“七真”以其创立“全真”的业绩赢得身后殊荣与辉煌的殿宇。揭去宗教神秘的面纱与其适合某时期统冶的政治需要外,单就其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功业也足为后人所尊重。今日之“七真殿”楹联曰:“何劳妙手塗吾像,但愿君心合我心”,再看那碑石所刻“七真之像”,丹阳“头顶三吉,暗含师名”;其他诸真仙袂飘动,谈笑风生,神彩弈弈。这可能就是他们所追求的“神仙”境界。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