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洞宾观

道教之音 蒋世刚

2018-04-19 10:29:35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仙梯紫府---千年名观

四川省岳池县城西出3里龟峰山有一道观,名为洞宾观,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此寓居而得名。

吕洞宾寓居岳池,这不是传说,而是有证可考的史实——《明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及岳池历代旧《志》都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贞元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武宗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遂入道,浪游江湖。俗称八仙之一,世称吕祖……曾寓居岳池集虚观,遗七绝一首。”又记:“集虚观,在岳池城西3里,又称东华观,因吕洞宾寓居故称洞宾观或纯阳观。”洞宾观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乾道三年(1167年),有宋刻石为证。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古道观在石壁上插桩所用。离地约6米高的岩壁上刻有“仙梯紫府”四字,字大如旧时人们所用的手绢,极为方正有力却又不失飘逸之感。字的右下贴地处有一泉,现已干涸。泉的右上方题有“自来艾泉”四字,并赋有一首五言绝句,分别是“雨天真自在”、“江静露灵台”、“卧龙深藏云”、“按舌香泉来”,为清乾隆乙巳年(1785)所刻,诗的落款处还隐约可见“一道人题”。泉的左上方石壁上则凿有一神亭,亭中原有神像已被破坏,亭的楹联为三字,但仅有一“堂”字可辨,推测为“送婴堂”。侧联则依次为“紫府题名生桂子”、“青龙吐气引艾泉”。沿艾泉右行两三步,石壁上有一块长约4米,高约2米的碑,上面主要刻录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建洞宾观的相关内容,一些字已模糊,但其序言中仍可见“石壁峻起峭削天然古柏藤莊交相掩映”、“亦为一邑之胜”等字句。进入道观只见吕洞宾身着长袍,胸腰系带,左肩背上插着道刷,右下方倚着一位童子,洞宾像的头上还挂着一块红。正当我们极力寻找其他遗迹时,另一块石碑突然映入我们眼帘。石碑位于新修的洞宾观屋顶悬崖上,碑高约2米,宽约1米,由于长年受风雨侵蚀,碑文早已脱落,估计当年吕洞宾就是将其《七绝》题于这块石碑上。在吕洞宾塑像左侧的石壁上,为同治庚午年(1870年)间重修洞宾观时翻刻的吕洞宾题集虚观《七绝》,字刻内容为“纯阳祖师原题七绝。青蛇炼影月徘徊,夜静云闲尚未来。应是有人新换骨,暂留踪迹到天台。同治庚午冬重修刻石。”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信众讲,以前的洞宾观为台楼结构,共有四层殿,每层有房屋四间,里面的柱头皆为柏木圆柱,直径约有1米。一层为张飞,二层为吕洞宾,三层为太上老君,四层为白鹤大仙。整个建筑高40多米,十分雄壮,很远就可看见。每一层前面都有一个小花园,并栽有两棵千年古树,一层和四层花园里栽的是两棵黄桷树,树干要几个人才能合围,二层和三层栽的是两棵桂花树,树干至少要两个人才能合围。房屋和大树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2004年信众捐资在原洞宾观遗址处重建洞宾观。2008年羊至真道长接手续建,2013年正式开放。2010年5月20日公布为岳池县文物保护单位。

复古第一道场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在岳池县档案局,保存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曾经鉴赏过的书法照片,而照片上的字刻内容直接印证了岳池县西郊外的洞宾观曾为天下道场。照片内容及背景:这张黑白照片不大,幅高10厘米,幅宽约为4厘米,照片正中自上而下写着六个魏碑体汉字:“复古第一道场”,其左落款为:左承议郎广安签判黄惠卿书,宋乾道三年八月十日(1167年)。这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从岩壁上将字拓下来的拓片,再排成黑白照片。照片右边标有“右公院长鉴赏,朴园敬奉”,朴园市铃印, 照左边则写着“后池宋代摩崖,城西三里集虚观上方”照片上的“右公院长”和“朴园”分别指谁呢?“右公院长”即指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而“朴园”并非指人,而是指岳池县城当时最为有名的私人藏书馆一一朴园书藏。从照片上看,是朴园书藏将这张照片交给于右任,请他予以鉴赏。很显然于右任与岳池朴园书藏有一段特殊的际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朴园书藏位于岳池县城大北街,虽为私家书馆,有当时藏书五万余册,在整个川北地"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院长于有中国民上网盟主席张澜、全国文联去朴同鲜不若都曾到过朴园书藏并题诗。朴园的主人名叫陈树堂,在杭日战争时期曾任四川省通志馆编修、中央国史馆名誉顾问,朴园则为陈树堂的名号。而朴园书藏所藏图书,临解放时失散甚多,解放后一部分为川北大学运走,一部分留存于岳池县文化馆。朴同书徽藏书五万,为何书藏主人将这张照片精选出来教奉给于右任鉴赏呢? 原来,于右任撒长书法。尤其酷爱魏碑。书城主人将珍藏的照片敬奉于于右任,一则是投其所好,则是向其推荐岳池特殊的地域文化。

岳池洞宾观的渊源与历史照片上明确注明,“复古第一道场”原迹书于城西二里集虚观上方,其集虛观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洞宾观。从“复古第一道场”这几字便可看出,在宋代时,岳池县洞宾观的规模已极为宏大,影响之盛,堪称“第一道场”。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岳池洞宾观能获得“第一道场”的殊誉,决非浪得虚名。准确地说,它与道教里被尊为纯阳祖师的吕洞宾有着直接的渊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其实并非虚幻人物,而是一个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人。吕洞宾,本名叫吕岩,河东(今山西河东县) 人,洞宾是他的字号。唐武宗年间,吕洞宾因两举进上不第,便人道,浪游江湖,后曾来岳池,夜宿集虚观。对此,《明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及历代《岳池县志》皆有记载。而今,岳池早已看不到洞宾观的昔日宏大景象,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信众募捐予以重修,但远不及昔日之气势。唯有令人欣慰的是,洞宾观的吕洞宾石像仍保存完好,清同治年间重刻上石的出洞宾当年题写的绝句依然清晰可见,另仍留有少部分其他遗迹,如历代道人题字、清重修集虚观题记等。

尽管如此,岳池洞宾观中竞有过辉煌的过去,有过“天下第一道场”的殊誉,这足可让岳池的人民永远铭记,足可在岳池县的文化历史上留下浓展重彩的一笔。

(蒋世刚 提供)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四川省岳池洞宾观

道教之音 蒋世刚

2018-04-19 10:29:35

|
四川省岳池洞宾观
|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仙梯紫府---千年名观

四川省岳池县城西出3里龟峰山有一道观,名为洞宾观,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在此寓居而得名。

吕洞宾寓居岳池,这不是传说,而是有证可考的史实——《明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及岳池历代旧《志》都有记载。

据史料记载:“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贞元礼部侍郎吕渭之孙,武宗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遂入道,浪游江湖。俗称八仙之一,世称吕祖……曾寓居岳池集虚观,遗七绝一首。”又记:“集虚观,在岳池城西3里,又称东华观,因吕洞宾寓居故称洞宾观或纯阳观。”洞宾观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乾道三年(1167年),有宋刻石为证。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古道观在石壁上插桩所用。离地约6米高的岩壁上刻有“仙梯紫府”四字,字大如旧时人们所用的手绢,极为方正有力却又不失飘逸之感。字的右下贴地处有一泉,现已干涸。泉的右上方题有“自来艾泉”四字,并赋有一首五言绝句,分别是“雨天真自在”、“江静露灵台”、“卧龙深藏云”、“按舌香泉来”,为清乾隆乙巳年(1785)所刻,诗的落款处还隐约可见“一道人题”。泉的左上方石壁上则凿有一神亭,亭中原有神像已被破坏,亭的楹联为三字,但仅有一“堂”字可辨,推测为“送婴堂”。侧联则依次为“紫府题名生桂子”、“青龙吐气引艾泉”。沿艾泉右行两三步,石壁上有一块长约4米,高约2米的碑,上面主要刻录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建洞宾观的相关内容,一些字已模糊,但其序言中仍可见“石壁峻起峭削天然古柏藤莊交相掩映”、“亦为一邑之胜”等字句。进入道观只见吕洞宾身着长袍,胸腰系带,左肩背上插着道刷,右下方倚着一位童子,洞宾像的头上还挂着一块红。正当我们极力寻找其他遗迹时,另一块石碑突然映入我们眼帘。石碑位于新修的洞宾观屋顶悬崖上,碑高约2米,宽约1米,由于长年受风雨侵蚀,碑文早已脱落,估计当年吕洞宾就是将其《七绝》题于这块石碑上。在吕洞宾塑像左侧的石壁上,为同治庚午年(1870年)间重修洞宾观时翻刻的吕洞宾题集虚观《七绝》,字刻内容为“纯阳祖师原题七绝。青蛇炼影月徘徊,夜静云闲尚未来。应是有人新换骨,暂留踪迹到天台。同治庚午冬重修刻石。”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信众讲,以前的洞宾观为台楼结构,共有四层殿,每层有房屋四间,里面的柱头皆为柏木圆柱,直径约有1米。一层为张飞,二层为吕洞宾,三层为太上老君,四层为白鹤大仙。整个建筑高40多米,十分雄壮,很远就可看见。每一层前面都有一个小花园,并栽有两棵千年古树,一层和四层花园里栽的是两棵黄桷树,树干要几个人才能合围,二层和三层栽的是两棵桂花树,树干至少要两个人才能合围。房屋和大树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2004年信众捐资在原洞宾观遗址处重建洞宾观。2008年羊至真道长接手续建,2013年正式开放。2010年5月20日公布为岳池县文物保护单位。

复古第一道场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在岳池县档案局,保存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曾经鉴赏过的书法照片,而照片上的字刻内容直接印证了岳池县西郊外的洞宾观曾为天下道场。照片内容及背景:这张黑白照片不大,幅高10厘米,幅宽约为4厘米,照片正中自上而下写着六个魏碑体汉字:“复古第一道场”,其左落款为:左承议郎广安签判黄惠卿书,宋乾道三年八月十日(1167年)。这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从岩壁上将字拓下来的拓片,再排成黑白照片。照片右边标有“右公院长鉴赏,朴园敬奉”,朴园市铃印, 照左边则写着“后池宋代摩崖,城西三里集虚观上方”照片上的“右公院长”和“朴园”分别指谁呢?“右公院长”即指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而“朴园”并非指人,而是指岳池县城当时最为有名的私人藏书馆一一朴园书藏。从照片上看,是朴园书藏将这张照片交给于右任,请他予以鉴赏。很显然于右任与岳池朴园书藏有一段特殊的际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朴园书藏位于岳池县城大北街,虽为私家书馆,有当时藏书五万余册,在整个川北地"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院长于有中国民上网盟主席张澜、全国文联去朴同鲜不若都曾到过朴园书藏并题诗。朴园的主人名叫陈树堂,在杭日战争时期曾任四川省通志馆编修、中央国史馆名誉顾问,朴园则为陈树堂的名号。而朴园书藏所藏图书,临解放时失散甚多,解放后一部分为川北大学运走,一部分留存于岳池县文化馆。朴同书徽藏书五万,为何书藏主人将这张照片精选出来教奉给于右任鉴赏呢? 原来,于右任撒长书法。尤其酷爱魏碑。书城主人将珍藏的照片敬奉于于右任,一则是投其所好,则是向其推荐岳池特殊的地域文化。

岳池洞宾观的渊源与历史照片上明确注明,“复古第一道场”原迹书于城西二里集虚观上方,其集虛观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洞宾观。从“复古第一道场”这几字便可看出,在宋代时,岳池县洞宾观的规模已极为宏大,影响之盛,堪称“第一道场”。

复古第一道场岳池洞宾观

岳池洞宾观能获得“第一道场”的殊誉,决非浪得虚名。准确地说,它与道教里被尊为纯阳祖师的吕洞宾有着直接的渊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其实并非虚幻人物,而是一个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人。吕洞宾,本名叫吕岩,河东(今山西河东县) 人,洞宾是他的字号。唐武宗年间,吕洞宾因两举进上不第,便人道,浪游江湖,后曾来岳池,夜宿集虚观。对此,《明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及历代《岳池县志》皆有记载。而今,岳池早已看不到洞宾观的昔日宏大景象,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信众募捐予以重修,但远不及昔日之气势。唯有令人欣慰的是,洞宾观的吕洞宾石像仍保存完好,清同治年间重刻上石的出洞宾当年题写的绝句依然清晰可见,另仍留有少部分其他遗迹,如历代道人题字、清重修集虚观题记等。

尽管如此,岳池洞宾观中竞有过辉煌的过去,有过“天下第一道场”的殊誉,这足可让岳池的人民永远铭记,足可在岳池县的文化历史上留下浓展重彩的一笔。

(蒋世刚 提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