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1-01-18 16:20:00

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邱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 玉皇殿 、老律堂、 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没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位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 (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 (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照壁 又称影壁,位于观前,正对牌楼。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字体遒劲有力,令人叹赏不绝。

牌楼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山门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京东岳庙
    |

    北京白云观

    道教之音整理 佚名

    2011-01-18 16:20:00

    |
    北京白云观
    |

    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邱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 玉皇殿 、老律堂、 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没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位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 (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 (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照壁 又称影壁,位于观前,正对牌楼。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字体遒劲有力,令人叹赏不绝。

    牌楼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山门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