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中新网 佚名

2015-06-18 09:17:38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道教之音福建讯    唆啰嗹亦称“梭罗莲”,俗称“采莲”,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民俗踩街舞蹈,解放前泉州城内各铺境都很流行。《泉州府志》载:“五月初五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锣鼓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和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龙王爷采莲《唆啰嗹》表演,解放后仅保留在晋江市安海镇,其规模之大,全国独一无二。

人文意涵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梭罗莲”是以古越文化妆扮唱念的表演形式,直接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采莲舞队”传入民间,以祝愿“风息涛平”,驱邪消灾,祈望航行“履险为夷”、海运亨通、海贸繁盛。

福建闽人,自古有蛇神崇拜之,而龙这种中国古人所创造的神物,实际上是从蛇衍化而来。从《采莲歌》唱词中的“五月初五是龙王生啊”看来,这种“梭罗莲”似属纪念龙王诞辰的古民俗。据地方文史学家考证,“梭罗莲”乃古闽越族对龙的称呼。

龙是司雨的神,能施水也能收水,庆祝龙王寿诞,就可止雨;请龙王到各家,可驱除梅雨季节带来的晦气。端午过后往往梅雨停止,天气多晴,人们归功于龙王的恩泽,所以抬游龙头,一者表示庆贺,二者表示连绵雨水已洗荡污秽,从今而后要注意清洁。

另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四、五千年前东南沿海的吴越人信奉蛟龙为他们的保护神,并以五月初五为龙的节日,于是衍生出于此日把食物加以包裹而抛人江河供龙王享用,同时也泛舟与龙同乐。以后衍化为包粽子及赛龙舟,又同后来的三阁大夫屈原联系起来。并形成了端午节诸多风俗。

迎龙首还有一说,即表示庆颂斩除孽龙,不让其兴风作浪、四海捣乱,其前身明显地是从《西游记》中端午节午时正刻“魏徵梦斩龙王”的典故衍化而来。唐太宗时,龙王违反天规,滥施雨水,造成长安城内水灾,为魏徵梦中斩首,淫雨方止。端午是梅雨季节,抬游龙头,表示龙王已伏法,淫雨即可停止,值得庆贺。

安海唆啰嗹

安海霁云殿龙王爷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采莲歌舞《唆啰嗹》民俗活动,它在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于安海民间。

安海地处海滨,长期困于海潮水湿易患瘟疫之苦,而农历的五月是梅雨季节,更是易发瘟疫的险期,因龙上天能吞云吐雾,下地能吐水吸水,耆老遂而倡令每年端午节结合纪念屈原,举行全镇群众性采莲歌舞《唆啰嗹》活动。

安海全镇24境,各有木雕龙王爷头像,平时安位于各境主宫神坛右侧(大位)供奉。端午节,各境抬出木雕龙王爷头像出巡,挨家挨户采莲歌舞《唆啰嗹》活动,祈求龙王爷吸干大地水湿,扫除梅雨水气,清除水湿污垢,净化空气;家家户户并煎麦饼补天,以求止雨,登白塔投麦饼以凭吊屈原,开展游泳比赛,后演变为水上走油杉抓鸭比赛,划龙舟比赛,以表示练好水上技能,好救回屈原;家家户户门上插艾条和榕枝,屋内闭门窗烧苍术、蝉蜕、儿茶,散发香气以净化空气,广泛驱除瘟疫,保民安康。

因安海霁云殿为24境的境头、安海八都都主,安海妈祖宫祀奉海神,公订这两宫殿的龙王爷采莲歌舞《唆啰嗹》为“通街采莲队”,可在全镇24境踩街踏巷表演采莲歌舞《唆啰嗹》。也就是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可以从山采到海,而妈祖宫龙王爷采莲队可采遍海边。

至今,安海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还保存两套《唆啰嗹》歌曲歌词。其中一套配有12个月令的唱词,其唱腔音色、配乐、击乐特别优美动听,令人一听而流连忘返;另一套配有5个月令的唱词。两套乐曲大同小异。安海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还专门整理了13首采莲歌谣,内容因所被采莲的户主不同而异,可灵活选用。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中新网 佚名

2015-06-18 09:17:38

|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道教之音福建讯    唆啰嗹亦称“梭罗莲”,俗称“采莲”,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独特的民俗踩街舞蹈,解放前泉州城内各铺境都很流行。《泉州府志》载:“五月初五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锣鼓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和米”。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龙王爷采莲《唆啰嗹》表演,解放后仅保留在晋江市安海镇,其规模之大,全国独一无二。

人文意涵

泉州天后宫举行唆啰嗹 闹市上演汉族民俗踩街舞蹈

 

“梭罗莲”是以古越文化妆扮唱念的表演形式,直接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采莲舞队”传入民间,以祝愿“风息涛平”,驱邪消灾,祈望航行“履险为夷”、海运亨通、海贸繁盛。

福建闽人,自古有蛇神崇拜之,而龙这种中国古人所创造的神物,实际上是从蛇衍化而来。从《采莲歌》唱词中的“五月初五是龙王生啊”看来,这种“梭罗莲”似属纪念龙王诞辰的古民俗。据地方文史学家考证,“梭罗莲”乃古闽越族对龙的称呼。

龙是司雨的神,能施水也能收水,庆祝龙王寿诞,就可止雨;请龙王到各家,可驱除梅雨季节带来的晦气。端午过后往往梅雨停止,天气多晴,人们归功于龙王的恩泽,所以抬游龙头,一者表示庆贺,二者表示连绵雨水已洗荡污秽,从今而后要注意清洁。

另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四、五千年前东南沿海的吴越人信奉蛟龙为他们的保护神,并以五月初五为龙的节日,于是衍生出于此日把食物加以包裹而抛人江河供龙王享用,同时也泛舟与龙同乐。以后衍化为包粽子及赛龙舟,又同后来的三阁大夫屈原联系起来。并形成了端午节诸多风俗。

迎龙首还有一说,即表示庆颂斩除孽龙,不让其兴风作浪、四海捣乱,其前身明显地是从《西游记》中端午节午时正刻“魏徵梦斩龙王”的典故衍化而来。唐太宗时,龙王违反天规,滥施雨水,造成长安城内水灾,为魏徵梦中斩首,淫雨方止。端午是梅雨季节,抬游龙头,表示龙王已伏法,淫雨即可停止,值得庆贺。

安海唆啰嗹

安海霁云殿龙王爷每年端午节都举行采莲歌舞《唆啰嗹》民俗活动,它在明·永乐年间就出现于安海民间。

安海地处海滨,长期困于海潮水湿易患瘟疫之苦,而农历的五月是梅雨季节,更是易发瘟疫的险期,因龙上天能吞云吐雾,下地能吐水吸水,耆老遂而倡令每年端午节结合纪念屈原,举行全镇群众性采莲歌舞《唆啰嗹》活动。

安海全镇24境,各有木雕龙王爷头像,平时安位于各境主宫神坛右侧(大位)供奉。端午节,各境抬出木雕龙王爷头像出巡,挨家挨户采莲歌舞《唆啰嗹》活动,祈求龙王爷吸干大地水湿,扫除梅雨水气,清除水湿污垢,净化空气;家家户户并煎麦饼补天,以求止雨,登白塔投麦饼以凭吊屈原,开展游泳比赛,后演变为水上走油杉抓鸭比赛,划龙舟比赛,以表示练好水上技能,好救回屈原;家家户户门上插艾条和榕枝,屋内闭门窗烧苍术、蝉蜕、儿茶,散发香气以净化空气,广泛驱除瘟疫,保民安康。

因安海霁云殿为24境的境头、安海八都都主,安海妈祖宫祀奉海神,公订这两宫殿的龙王爷采莲歌舞《唆啰嗹》为“通街采莲队”,可在全镇24境踩街踏巷表演采莲歌舞《唆啰嗹》。也就是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可以从山采到海,而妈祖宫龙王爷采莲队可采遍海边。

至今,安海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还保存两套《唆啰嗹》歌曲歌词。其中一套配有12个月令的唱词,其唱腔音色、配乐、击乐特别优美动听,令人一听而流连忘返;另一套配有5个月令的唱词。两套乐曲大同小异。安海霁云殿龙王爷采莲队还专门整理了13首采莲歌谣,内容因所被采莲的户主不同而异,可灵活选用。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