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积极促进宗教和谐 为建设包容城市作贡献

深圳侨报 张鹏

2015-11-02 09:58:27

道教之音广东讯  深圳56个民族齐全,宗教信众不少。如何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深圳市不断完善城市民族工作体系,深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引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包容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服务促进融合,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治理

近年来,针对少数民族多、流动性高的特点,深圳以“主动服务、促进融合”为理念,积极开展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从单一的“管理”走向多元的“治理”。

据了解,深圳初步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框架机制,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共享平台、少数民族办事服务窗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互动协作机制,引进社工特色服务,设立少数民族社工服务站及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以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为例,全市各级社区工作站积极为有需要的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高法律意识,仅2014年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全年就提供咨询服务196人次,办理案件15宗,为少数民族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约80万元。

深圳还积极推进全市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带动了一批社区争创全国全省模范社区。目前,全市已有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社区1个,全省民族团结示范社区5个。这些社区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示范作用。

此外,深圳还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讲座、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为少数民族融入城市提供指导。经过各方配合,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守法经营,理性诉求,赢得深圳的尊重与认可。

法治化管理宗教事务,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有实效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圳努力推动宗教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提高宗教界人士的宗教学识、道德修养和政治文化素质,着力破解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力度。积极探索佛道教小型场所、伊斯兰教临时点规范管理,推进天主教爱国团体民主换届;指导基督教加强工商分会建设,大力开展转化融合工作,提升了宗教事务的管理水平,多项举措得到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肯定和推介。同时,开展场所安全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有力保障了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和管理。宗教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合理满足信教群众需求是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深圳市积极推进新清真寺、弘法寺二期工程、天主教龙岗堂新堂等宗教场所建设,并积极推动开放各宗教合法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市委统战部还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积极筹划基督教、天主教国际礼拜堂,服务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强宗教团体建设。深圳不断加强和健全爱国宗教团体班子和制度建设,多名爱国教职人员当选全国、全省宗教团体的领袖,进一步增强了宗教团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树立了爱国爱教的榜样和旗帜,有力促进了宗教工作的开展。

宗教发展适应社会建设,打造一批公益慈善品牌

2014年“威马逊”风灾发生后,深圳宗教界积极响应,为灾区祈福、为灾区同胞捐款捐物价值200万元。

今年5月28日凌晨,深圳弘法寺隆重举行为尼泊尔地震灾区超度祈福法会,为受灾群众祈福。同时,尼泊尔中华寺及弘法寺的全体僧众还为遭受震灾的尼泊尔人民及中国西藏灾民募捐,并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发救援物资;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积极参加广东扶贫济困捐赠活动,组织佛教界开展尼泊尔“光明行”,无偿救治当地100多例白内障困难群众。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作为唯一获准进入现场的义工队伍,深圳市宗教“莲花志愿者关怀团”为救灾官兵送水送饭,协助清理现场,身影多次出现在央视荧屏。自成立5年来,莲花团体在全市义务关怀临终病患已达509例。

近年来,深圳支持各大宗教本着“量力而行、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开展赈灾、助学、扶贫、敬老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佛教义工”、“天主教献血”、“基督教关怀”等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益慈善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同时,深圳还支持开展宗教文化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僧伽合唱团参与《神州和乐》大型梵呗交响合唱,多次赴国外汇演,促成本焕长老泰国舍利塔落成,指导弘法寺尼泊尔中华寺建设,支持深圳佛教积极开展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佛教国家的友好往来,扩大了中国佛教国际影响力。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深圳市积极促进宗教和谐 为建设包容城市作贡献

深圳侨报 张鹏

2015-11-02 09:58:27

|
深圳市积极促进宗教和谐 为建设包容城市作贡献
|

道教之音广东讯  深圳56个民族齐全,宗教信众不少。如何推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深圳市不断完善城市民族工作体系,深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团结引领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包容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服务促进融合,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治理

近年来,针对少数民族多、流动性高的特点,深圳以“主动服务、促进融合”为理念,积极开展流动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从单一的“管理”走向多元的“治理”。

据了解,深圳初步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框架机制,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共享平台、少数民族办事服务窗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互动协作机制,引进社工特色服务,设立少数民族社工服务站及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以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为例,全市各级社区工作站积极为有需要的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高法律意识,仅2014年市少数民族法律援助服务站全年就提供咨询服务196人次,办理案件15宗,为少数民族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约80万元。

深圳还积极推进全市民族团结模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带动了一批社区争创全国全省模范社区。目前,全市已有全国民族团结示范社区1个,全省民族团结示范社区5个。这些社区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示范作用。

此外,深圳还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讲座、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为少数民族融入城市提供指导。经过各方配合,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守法经营,理性诉求,赢得深圳的尊重与认可。

法治化管理宗教事务,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有实效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圳努力推动宗教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提高宗教界人士的宗教学识、道德修养和政治文化素质,着力破解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力度。积极探索佛道教小型场所、伊斯兰教临时点规范管理,推进天主教爱国团体民主换届;指导基督教加强工商分会建设,大力开展转化融合工作,提升了宗教事务的管理水平,多项举措得到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肯定和推介。同时,开展场所安全检查,督促整改落实,有力保障了宗教场所和信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进一步加强宗教场所建设和管理。宗教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合理满足信教群众需求是宗教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深圳市积极推进新清真寺、弘法寺二期工程、天主教龙岗堂新堂等宗教场所建设,并积极推动开放各宗教合法活动场所。与此同时,市委统战部还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沟通,积极筹划基督教、天主教国际礼拜堂,服务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强宗教团体建设。深圳不断加强和健全爱国宗教团体班子和制度建设,多名爱国教职人员当选全国、全省宗教团体的领袖,进一步增强了宗教团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树立了爱国爱教的榜样和旗帜,有力促进了宗教工作的开展。

宗教发展适应社会建设,打造一批公益慈善品牌

2014年“威马逊”风灾发生后,深圳宗教界积极响应,为灾区祈福、为灾区同胞捐款捐物价值200万元。

今年5月28日凌晨,深圳弘法寺隆重举行为尼泊尔地震灾区超度祈福法会,为受灾群众祈福。同时,尼泊尔中华寺及弘法寺的全体僧众还为遭受震灾的尼泊尔人民及中国西藏灾民募捐,并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发救援物资;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积极参加广东扶贫济困捐赠活动,组织佛教界开展尼泊尔“光明行”,无偿救治当地100多例白内障困难群众。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作为唯一获准进入现场的义工队伍,深圳市宗教“莲花志愿者关怀团”为救灾官兵送水送饭,协助清理现场,身影多次出现在央视荧屏。自成立5年来,莲花团体在全市义务关怀临终病患已达509例。

近年来,深圳支持各大宗教本着“量力而行、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开展赈灾、助学、扶贫、敬老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会、“佛教义工”、“天主教献血”、“基督教关怀”等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公益慈善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同时,深圳还支持开展宗教文化国际交流活动。组织僧伽合唱团参与《神州和乐》大型梵呗交响合唱,多次赴国外汇演,促成本焕长老泰国舍利塔落成,指导弘法寺尼泊尔中华寺建设,支持深圳佛教积极开展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佛教国家的友好往来,扩大了中国佛教国际影响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