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呼和浩特正式召开

中国宗教学术网 蓝希峰

2017-08-16 13:17:11

道教之音内蒙古讯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2017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宗教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宗教事务局、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2017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暨“草原丝路与宗教交流”学术会议,百余名专家学者、宗教事务工作者和宗教界人士围绕“草原丝路与宗教传播”“草原丝路与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与人类共同命运中的宗教”“草原丝路与蒙古宗教”等主题进行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在致辞中说,中国宗教学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前景光明。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宗教学列入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提出要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这说明,宗教学的特殊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彰显。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仍有误解和分歧,一些偏见和非议甚至干扰了宗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宗教学迫切需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卓新平指出,中国宗教学的拓展需要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健全整体学科建构,建设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他同时表示,中国宗教学会为了学科的系统、深入发展鼓励学界设立宗教研究的各专业委员会。

青年长江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在发言中指出,在“一带一路”上,要以国际话语讲述中国宗教故事,阐述中国经验的宗教多元通和模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中国宗教故事中蕴含着中国智慧所特有的价值与理念。以国际学术话语讲述中国宗教故事,不是说把中国宗教的理念与实践“翻译”成一种国际学术界可以接受的话语体系,而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如“神道设教”“和而不同”“因俗而治”“美美与共”“修己安人”等。以这些价值理念为引领,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因为中国宗教故事中体现的价值和理念,恰恰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宗教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世界普遍意义。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安伦认为,“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几乎都是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国家,统摄其民心的是宗教信仰,如果在宗教上不能与之交流融通,就难以做到民心相通。因此,应积极开展宗教对话,充分利用我国的宗教文化资源,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在价值、伦理领域取得相互认同。

与会人士认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文化交流的悠长史诗,流传着不同宗教碰撞与沟通的回声,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的来往交替。评估其宗教因素及其留存的作用,将有利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发挥宗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人士还前往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包头市五当召进行了学术调研。(记者蓝希峰)

(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站,文章原载于2017年8月15日《中国民族报》)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2017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呼和浩特正式召开

中国宗教学术网 蓝希峰

2017-08-16 13:17:11

|
2017中国宗教学会年会在呼和浩特正式召开
|

道教之音内蒙古讯  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2017年8月5日至6日,中国宗教学会、内蒙古自治区宗教事务局、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2017年中国宗教学会年会暨“草原丝路与宗教交流”学术会议,百余名专家学者、宗教事务工作者和宗教界人士围绕“草原丝路与宗教传播”“草原丝路与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与人类共同命运中的宗教”“草原丝路与蒙古宗教”等主题进行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在致辞中说,中国宗教学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前景光明。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宗教学列入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之一,提出要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这说明,宗教学的特殊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彰显。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仍有误解和分歧,一些偏见和非议甚至干扰了宗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宗教学迫切需要迎难而上、开拓创新。

卓新平指出,中国宗教学的拓展需要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不断完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健全整体学科建构,建设宗教学的分支学科。他同时表示,中国宗教学会为了学科的系统、深入发展鼓励学界设立宗教研究的各专业委员会。

青年长江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在发言中指出,在“一带一路”上,要以国际话语讲述中国宗教故事,阐述中国经验的宗教多元通和模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中国宗教故事中蕴含着中国智慧所特有的价值与理念。以国际学术话语讲述中国宗教故事,不是说把中国宗教的理念与实践“翻译”成一种国际学术界可以接受的话语体系,而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如“神道设教”“和而不同”“因俗而治”“美美与共”“修己安人”等。以这些价值理念为引领,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因为中国宗教故事中体现的价值和理念,恰恰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宗教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世界普遍意义。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安伦认为,“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几乎都是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国家,统摄其民心的是宗教信仰,如果在宗教上不能与之交流融通,就难以做到民心相通。因此,应积极开展宗教对话,充分利用我国的宗教文化资源,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在价值、伦理领域取得相互认同。

与会人士认为,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文化交流的悠长史诗,流传着不同宗教碰撞与沟通的回声,如佛教、祆教、摩尼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的来往交替。评估其宗教因素及其留存的作用,将有利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发挥宗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人士还前往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包头市五当召进行了学术调研。(记者蓝希峰)

(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站,文章原载于2017年8月15日《中国民族报》)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