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在深圳市盐田拉开帷幕

深圳晚报 刘莉

2017-08-28 14:55:34

道教之音广东讯  2017年8月25日7点30分,盐田区图书馆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在盐田区图书馆拉开帷幕,第一讲由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掌上国学院创始人杨鹏先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道德经〉与道家心中的理想社会》。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是亚洲铜文化受深圳盐田区委宣传部和盐田区图书馆委托策划的系列文化讲座,旨在以中国文学为主题,以地理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美学的演进与名作进行通识普及,为盐田树立高端的文化讲座,推进盐田的文化发展,树立盐田文化的新标杆。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一季已于2017年8月4日圆满结束。从2017年2月17日8月4日成功举办了十二讲,讲座嘉宾包括王鲁湘、尹昌龙等12名著名学者、作家,讲座受到了读者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盐田区政府的高度肯定。

《道德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有”与“无”。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都对中国的思想史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杨鹏认为,“有”与“无”是《道德经》的两个重要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道德经》哲学思想的基础,也由此导致了老子与孔子截然不同的理想社会模型。

杨鹏引用了《道德经》第十一章作为他解释“有”与“无”的文本:“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杨鹏认为正是辐条间的“无”、陶器的中空的“无”,门窗的与墙相对的“无”使它们有了使用价值,用《道德经》里的话说就是“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用《淮南子》里的话说就是“物莫不因其所有,用其所无。”杨鹏进一步解释说,做出“有”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无”。

儒、道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理想社会模型

《道德经》中“有”与“无”的概念如果运用到治国方面,那么一个国家的军队、情报部门、司法机构、福利机构都可以称为“有”,这个“有”正是为了创造“无”——老百姓的自由生存和生活空间,一个国家的政府最好是一个有限政府、一个小政府,把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决不插手,老百姓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然会做好自己的事,并且充满活力。

与道家不同,儒家建议强烈干预和介入普通人的生活,它的“仁、义、礼、智、信、孝、悌”都试图规范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对于统治者,又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贤”与“能”,《礼记·礼运·大同》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正是儒家、道家对世界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他们理想社会模型的不同,一个是“贤能者领导的天下为公”(儒家),一个是“自我主宰的天下和谐”(道家)。杨鹏先生举例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正是因为做到了“无为而治”,而道家的世界观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来源:深圳晚报)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在深圳市盐田拉开帷幕

深圳晚报 刘莉

2017-08-28 14:55:34

|
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在深圳市盐田拉开帷幕
|

道教之音广东讯  2017年8月25日7点30分,盐田区图书馆盐田阅读沙龙“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二季,在盐田区图书馆拉开帷幕,第一讲由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学者、掌上国学院创始人杨鹏先生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了《〈道德经〉与道家心中的理想社会》。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是亚洲铜文化受深圳盐田区委宣传部和盐田区图书馆委托策划的系列文化讲座,旨在以中国文学为主题,以地理历史为线索,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美学的演进与名作进行通识普及,为盐田树立高端的文化讲座,推进盐田的文化发展,树立盐田文化的新标杆。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中国文学讲座第一季已于2017年8月4日圆满结束。从2017年2月17日8月4日成功举办了十二讲,讲座嘉宾包括王鲁湘、尹昌龙等12名著名学者、作家,讲座受到了读者朋友的热烈欢迎和盐田区政府的高度肯定。

《道德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有”与“无”。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都对中国的思想史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杨鹏认为,“有”与“无”是《道德经》的两个重要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道德经》哲学思想的基础,也由此导致了老子与孔子截然不同的理想社会模型。

杨鹏引用了《道德经》第十一章作为他解释“有”与“无”的文本:“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杨鹏认为正是辐条间的“无”、陶器的中空的“无”,门窗的与墙相对的“无”使它们有了使用价值,用《道德经》里的话说就是“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用《淮南子》里的话说就是“物莫不因其所有,用其所无。”杨鹏进一步解释说,做出“有”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无”。

儒、道不同的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理想社会模型

《道德经》中“有”与“无”的概念如果运用到治国方面,那么一个国家的军队、情报部门、司法机构、福利机构都可以称为“有”,这个“有”正是为了创造“无”——老百姓的自由生存和生活空间,一个国家的政府最好是一个有限政府、一个小政府,把该管的事管好,不该管的事决不插手,老百姓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然会做好自己的事,并且充满活力。

与道家不同,儒家建议强烈干预和介入普通人的生活,它的“仁、义、礼、智、信、孝、悌”都试图规范普通人的思想和行为,而对于统治者,又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贤”与“能”,《礼记·礼运·大同》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正是儒家、道家对世界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他们理想社会模型的不同,一个是“贤能者领导的天下为公”(儒家),一个是“自我主宰的天下和谐”(道家)。杨鹏先生举例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正是因为做到了“无为而治”,而道家的世界观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来源:深圳晚报)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