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委统战部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网 佚名

2017-08-24 09:38:00

上海市市委统战部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

道教之音上海讯  2017年8月23日下午,上海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在市委统战部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房剑森,市民族宗教委主任花蓓出席座谈会。上海市各宗教团体、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负责人及部分宗教研究学者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座谈会上,大家从坚持爱国爱教传统、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加强宗教研究、发挥宗教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形成了思想共识。

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教扎根于中国本土,生长在华夏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时代需要为动力,把道教教义中有益于净化人们心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阐发出来、弘扬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慧明法师:作为上海社会构成的一份子,上海佛教理应依托上海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积极继承近代上海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构筑融历史文化、讲经弘法、人才培养、公益慈善于一体的都市佛教发展新模式,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努力为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金宏伟:回顾上海穆斯林在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历史,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深体会到,伊斯兰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教务活动中不走邪路,不走极端,继承和坚持伊斯兰教中道精神,不偏不倚,谨守中道,激发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的精神,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充分发挥伊协组织和清真寺的守望功能与教化功能。天主教上海教区秘书长沈保智:天主教经历了2000多年到今天,适应着每一个时代发展而来,所以“适应”是必然的,我们应与当今社会相适应。适应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信仰,而是要我们与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相适应。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谢炳国:从文化的角度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已经超越了历史的范畴,不仅具有神学和教会的意义,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社会服务是基督教实现中国化,融入社会并为社会作贡献较合适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基督教自身适应社会与社会一同发展的重要机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围绕“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充分利用“国际性”团体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服务经验,不断寻找服务社会的机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视野,使我们的服务不仅弥补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空缺,而且不断在促进社会公共政策的完善中发挥作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主任徐以骅:上海在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特色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特征,今后要在保持现有宗教管理稳健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总结和宣传好宗教工作亮点,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宗教刊物出版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宗教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与宗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要思考与规划上海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发展规划,通过重新诠释传统文化来实现宗教“多元一体”的整体创新,寻求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最后,施小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上海各宗教根据全国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带领广大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和睦,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和贡献。上海集聚了一批宗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宗教理论研究和促进宗教工作实践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希望宗教界自觉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根据全国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以及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把握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带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希望宗教界坚持走爱国爱教的正确道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任务要求,更好地服务信众、服务社会,为信教群众正言正行提供正确引领,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各宗教团体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对宗教领域的一些重大又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加强研究,推动宗教研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总结上海宗教工作的有益经验,更好地服务上海宗教工作实践。

(来源:上海市民族和宗教网)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上海市市委统战部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网 佚名

2017-08-24 09:38:00

|
上海市市委统战部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
|

上海市市委统战部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

道教之音上海讯  2017年8月23日下午,上海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在市委统战部召开。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施小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房剑森,市民族宗教委主任花蓓出席座谈会。上海市各宗教团体、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负责人及部分宗教研究学者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座谈会上,大家从坚持爱国爱教传统、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加强宗教研究、发挥宗教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开展了交流,形成了思想共识。

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吉宏忠:道教扎根于中国本土,生长在华夏大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时代需要为动力,把道教教义中有益于净化人们心灵、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阐发出来、弘扬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慧明法师:作为上海社会构成的一份子,上海佛教理应依托上海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积极继承近代上海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构筑融历史文化、讲经弘法、人才培养、公益慈善于一体的都市佛教发展新模式,积极服务社会发展、努力为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金宏伟:回顾上海穆斯林在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历史,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深体会到,伊斯兰教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教务活动中不走邪路,不走极端,继承和坚持伊斯兰教中道精神,不偏不倚,谨守中道,激发中国穆斯林爱国爱教的精神,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充分发挥伊协组织和清真寺的守望功能与教化功能。天主教上海教区秘书长沈保智:天主教经历了2000多年到今天,适应着每一个时代发展而来,所以“适应”是必然的,我们应与当今社会相适应。适应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信仰,而是要我们与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相适应。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主席谢炳国:从文化的角度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已经超越了历史的范畴,不仅具有神学和教会的意义,也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蕴。社会服务是基督教实现中国化,融入社会并为社会作贡献较合适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基督教自身适应社会与社会一同发展的重要机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吴建荣:围绕“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宗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充分利用“国际性”团体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服务经验,不断寻找服务社会的机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视野,使我们的服务不仅弥补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空缺,而且不断在促进社会公共政策的完善中发挥作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主任徐以骅:上海在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特色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特征,今后要在保持现有宗教管理稳健风格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总结和宣传好宗教工作亮点,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宗教刊物出版工作。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宗教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与宗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紧密相关,要思考与规划上海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发展规划,通过重新诠释传统文化来实现宗教“多元一体”的整体创新,寻求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最后,施小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上海各宗教根据全国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特点,带领广大信教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和睦,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和贡献。上海集聚了一批宗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宗教理论研究和促进宗教工作实践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希望宗教界自觉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根据全国和上海宗教工作会议以及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把握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带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希望宗教界坚持走爱国爱教的正确道路,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任务要求,更好地服务信众、服务社会,为信教群众正言正行提供正确引领,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各宗教团体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对宗教领域的一些重大又具有前瞻性的问题加强研究,推动宗教研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总结上海宗教工作的有益经验,更好地服务上海宗教工作实践。

(来源:上海市民族和宗教网)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