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观:发现理发业“祖师爷”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易锋

2011-06-09 08:19:25

白云观内的恬淡守一真人塔杨易锋摄 

古时理发场景

传说中的理发业祖师罗公是神仙吕洞宾转世



  白云观,在北京很有名。一是因为它是北京最大的道观,人称“全真派北方第一道教丛林”;二是因为去白云观祈福上香许愿的老百姓多,产生了口碑效应。但是当我听到一位外地朋友想要去白云观看塔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白云观有塔吗?”在旅游网站上许多网友提出了和我一样的问题。结论是:“有,名叫恬淡守一真人塔”。关于这座塔的具体位置资料上却很少涉及。

  在白云观里穿行,天很阴。白云观前面的院落布局与大多数寺庙一样,类似七堂迦蓝式。这是因为道教的教义崇尚自然,早期一些道士曾以名山大川田野山林为道场;后来香火日盛,开始建立宫观,不过多是仿照寺庙而建。白云观亦是如此。

  后面的全真七子雕像及长春真人西游记的雕像才有了些全真教派的风貌。而这后花园更是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特性。走到这里,白云观的最北端已经一览无余了,从南到北我们走走停停,几乎看遍了所有中轴线上的建筑,但始终没有塔的身影。

  问人吧。四下一望,游人寥寥,只有一个道人在揽袖推手打着太极拳。看他入神专一的表情,我们不忍打搅。便往回走。在第三进院落的西墙,我们看到一个刚才没有发现的角门,便迈步而进,这一迈竟然迈出了眉目。这里殿堂林立,竟然也是白云观的屋舍,大概是当年道人们清修居住的场所。一名道人正在背负双手看着屋瓦出神,我们上前微微一躬,开口询问。道人并没有看我们,只是用手向东面指了指。

  往东?一座殿、一个香炉、一条甬道……没有啊,再往东就是墙了。我们又向一个扫地的师傅打听,他晃着头说,好像那边是有座塔,但现在都是工地了,具体也不太清楚……

  我不甘心,往工地那边走去,在一堆钢管旁边看到了一块倾倒的石碑,上面还依着一把扫帚。还有一个石磨一样的东西,拂去上面的灰尘,竟然刻有阴阳。也许这些都是现代的刻品,但说明了这附近依然是白云观的建筑群范围,也许塔就在周围。

  我们在工地的建材堆里转来转去,突然一回头,竟然发现一座小塔就隐藏在一个工棚和一堵墙的后面。隔着墙我们只能看见塔顶:那是三层重檐和塔刹组成的顶部。这就是道教塔的与众不同了,它结合了佛塔密檐式结构和中国宫殿的重檐结构。说它是重檐式塔,但重檐不是塔身是塔顶,而且建造如亭;说它是重檐的亭,它却是三层而且结构如塔,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是很有个性的一座塔。

  它的塔顶放置一颗圆珠,象征太极,这又是与佛塔顶部不同之处。由于隔着一墙,塔身与塔基我们不得而见。

  我们向相反的方向走去,绕了好多路,来到了塔下,钻过工地的绿纱网,终于见到恬淡守一真人塔的全身。这是一座八角塔,也就是八面,这在佛塔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形制。塔基也是须弥座,此座来源于印度须弥山的传说,原来道教塔兼容了佛塔和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因为道教主张通过修炼羽化成仙,汉唐以降并不崇拜舍利,也就多不立塔。由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兼容并蓄,所以从明代开始,道门也逐渐采用建塔瘗埋的仪式。

  真人塔能充分体现道教特点的就是塔身上每一面的下方有三条横道,这便是周易中的爻,爻分阴阳,阴阳上下排列,不同的排列便组成了卦。这塔每一面的卦是不同的,组合在一起便是八卦。

  天依旧阴沉,周围的树绿色正浓。

  在浓密的绿荫中,古塔静穆着,它身上的八卦通过那简单的横道不断向我们传递着神秘玄幻圣洁的信息。很快,我们对这不起眼的小塔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同时产生了疑问:“这位恬淡守一真人到底是怎样一位高人呢?”

  “他是理发师的祖师爷!”意想不到的回答吓了我们一跳,一回头,看见身后站着一位大嫂。她是附近的居民,买菜路过这里,正听见我们的谈话。

  这位大嫂也不急着回家做饭,站在那里充当了免费导游:“从前呀,理发业叫做剃头业,因为在清朝之前汉人是不剃头的,一直到了清朝入关严令剃头才出现了剃头业。后来大清完了,人们剪去头发才通称理发,但仍然有人叫剃头。理发业的祖师爷姓罗,好像是江西人,是一个穷道士。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剃头及打辫子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这件事情被罗公知道了,就主动报名进宫给雍正皇帝梳头。罗公梳头,雍正感觉不疼不痒很舒服,头疮逐渐痊愈,这样罗公就救了京城的剃头业。后来罗公羽化在白云观,被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就葬于白云观。剃头业便把罗公供奉为祖师爷,定期要到白云观祭拜。”

  大嫂讲完,扔下吃惊未褪的我们,她走了。我们惊异于她的来去无踪,也对她的话将信将疑。

  回家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关于这部分的记载大多是野史传说,而且众说纷纭,有说罗公是唐朝人,是神仙吕洞宾转世,在唐朝就已被奉为理发业的祖师,后在清雍正时候下凡再救剃头匠;有说清初剃头业还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而扬州道士罗公有感于当时剃头技艺低劣、工具粗糙,遂精心研制了剃头、刮脸、取耳、清眼的器具,并创造了通、篦、掏、解、顺等一整套理发养颜法,轰动了京城,惊动了大内,使得剃头业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

  一路看来,我认为有三点是肯定的:1、恬淡守一真人是一名道士,而且有相当修为;2、他与理发业有关,应该是曾发明过理发工具;3、此塔确实为他而建,并且是皇帝敕建。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被岁月的尘烟覆盖,并滋生了许多传说神话的云雾在其周围缭绕;百年之后,无论是真是假已不再重要,其已然变成一种文化供人们赏玩吟咏……

  写完文章,关上电脑,窗外夜色正浓;遥想那夜色中的恬淡守一真人塔依然在繁华大都市的吵嚷之中躲在那墙后绿荫中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等待命运的到来。这命运的结局究竟是揭开塔下的秘密,还是永久沉默,抑或是连同其文化一起慢慢消失?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白云观:发现理发业“祖师爷”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易锋

2011-06-09 08:19:25

|
白云观:发现理发业“祖师爷”
|

白云观内的恬淡守一真人塔杨易锋摄 

古时理发场景

传说中的理发业祖师罗公是神仙吕洞宾转世



  白云观,在北京很有名。一是因为它是北京最大的道观,人称“全真派北方第一道教丛林”;二是因为去白云观祈福上香许愿的老百姓多,产生了口碑效应。但是当我听到一位外地朋友想要去白云观看塔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白云观有塔吗?”在旅游网站上许多网友提出了和我一样的问题。结论是:“有,名叫恬淡守一真人塔”。关于这座塔的具体位置资料上却很少涉及。

  在白云观里穿行,天很阴。白云观前面的院落布局与大多数寺庙一样,类似七堂迦蓝式。这是因为道教的教义崇尚自然,早期一些道士曾以名山大川田野山林为道场;后来香火日盛,开始建立宫观,不过多是仿照寺庙而建。白云观亦是如此。

  后面的全真七子雕像及长春真人西游记的雕像才有了些全真教派的风貌。而这后花园更是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特性。走到这里,白云观的最北端已经一览无余了,从南到北我们走走停停,几乎看遍了所有中轴线上的建筑,但始终没有塔的身影。

  问人吧。四下一望,游人寥寥,只有一个道人在揽袖推手打着太极拳。看他入神专一的表情,我们不忍打搅。便往回走。在第三进院落的西墙,我们看到一个刚才没有发现的角门,便迈步而进,这一迈竟然迈出了眉目。这里殿堂林立,竟然也是白云观的屋舍,大概是当年道人们清修居住的场所。一名道人正在背负双手看着屋瓦出神,我们上前微微一躬,开口询问。道人并没有看我们,只是用手向东面指了指。

  往东?一座殿、一个香炉、一条甬道……没有啊,再往东就是墙了。我们又向一个扫地的师傅打听,他晃着头说,好像那边是有座塔,但现在都是工地了,具体也不太清楚……

  我不甘心,往工地那边走去,在一堆钢管旁边看到了一块倾倒的石碑,上面还依着一把扫帚。还有一个石磨一样的东西,拂去上面的灰尘,竟然刻有阴阳。也许这些都是现代的刻品,但说明了这附近依然是白云观的建筑群范围,也许塔就在周围。

  我们在工地的建材堆里转来转去,突然一回头,竟然发现一座小塔就隐藏在一个工棚和一堵墙的后面。隔着墙我们只能看见塔顶:那是三层重檐和塔刹组成的顶部。这就是道教塔的与众不同了,它结合了佛塔密檐式结构和中国宫殿的重檐结构。说它是重檐式塔,但重檐不是塔身是塔顶,而且建造如亭;说它是重檐的亭,它却是三层而且结构如塔,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是很有个性的一座塔。

  它的塔顶放置一颗圆珠,象征太极,这又是与佛塔顶部不同之处。由于隔着一墙,塔身与塔基我们不得而见。

  我们向相反的方向走去,绕了好多路,来到了塔下,钻过工地的绿纱网,终于见到恬淡守一真人塔的全身。这是一座八角塔,也就是八面,这在佛塔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形制。塔基也是须弥座,此座来源于印度须弥山的传说,原来道教塔兼容了佛塔和中国古代建筑元素。

  因为道教主张通过修炼羽化成仙,汉唐以降并不崇拜舍利,也就多不立塔。由于中国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兼容并蓄,所以从明代开始,道门也逐渐采用建塔瘗埋的仪式。

  真人塔能充分体现道教特点的就是塔身上每一面的下方有三条横道,这便是周易中的爻,爻分阴阳,阴阳上下排列,不同的排列便组成了卦。这塔每一面的卦是不同的,组合在一起便是八卦。

  天依旧阴沉,周围的树绿色正浓。

  在浓密的绿荫中,古塔静穆着,它身上的八卦通过那简单的横道不断向我们传递着神秘玄幻圣洁的信息。很快,我们对这不起眼的小塔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同时产生了疑问:“这位恬淡守一真人到底是怎样一位高人呢?”

  “他是理发师的祖师爷!”意想不到的回答吓了我们一跳,一回头,看见身后站着一位大嫂。她是附近的居民,买菜路过这里,正听见我们的谈话。

  这位大嫂也不急着回家做饭,站在那里充当了免费导游:“从前呀,理发业叫做剃头业,因为在清朝之前汉人是不剃头的,一直到了清朝入关严令剃头才出现了剃头业。后来大清完了,人们剪去头发才通称理发,但仍然有人叫剃头。理发业的祖师爷姓罗,好像是江西人,是一个穷道士。当年雍正皇帝患头疮很严重,太监每次为雍正剃头及打辫子总是感到棘手,常常挨揍,甚至还要杀头。后来雍正又从民间找了很多梳头匠进宫伺候,但也都一样被处死或发配。京城很多剃头业的人都很害怕,有的出逃,有的甚至改行了。这件事情被罗公知道了,就主动报名进宫给雍正皇帝梳头。罗公梳头,雍正感觉不疼不痒很舒服,头疮逐渐痊愈,这样罗公就救了京城的剃头业。后来罗公羽化在白云观,被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就葬于白云观。剃头业便把罗公供奉为祖师爷,定期要到白云观祭拜。”

  大嫂讲完,扔下吃惊未褪的我们,她走了。我们惊异于她的来去无踪,也对她的话将信将疑。

  回家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关于这部分的记载大多是野史传说,而且众说纷纭,有说罗公是唐朝人,是神仙吕洞宾转世,在唐朝就已被奉为理发业的祖师,后在清雍正时候下凡再救剃头匠;有说清初剃头业还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而扬州道士罗公有感于当时剃头技艺低劣、工具粗糙,遂精心研制了剃头、刮脸、取耳、清眼的器具,并创造了通、篦、掏、解、顺等一整套理发养颜法,轰动了京城,惊动了大内,使得剃头业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行业……

  一路看来,我认为有三点是肯定的:1、恬淡守一真人是一名道士,而且有相当修为;2、他与理发业有关,应该是曾发明过理发工具;3、此塔确实为他而建,并且是皇帝敕建。

  历史就是这样,常常被岁月的尘烟覆盖,并滋生了许多传说神话的云雾在其周围缭绕;百年之后,无论是真是假已不再重要,其已然变成一种文化供人们赏玩吟咏……

  写完文章,关上电脑,窗外夜色正浓;遥想那夜色中的恬淡守一真人塔依然在繁华大都市的吵嚷之中躲在那墙后绿荫中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等待命运的到来。这命运的结局究竟是揭开塔下的秘密,还是永久沉默,抑或是连同其文化一起慢慢消失?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