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阳:道教刊物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道教之音 黄信阳

2018-10-25 12:28:14

黄信阳道长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高道大德: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此次“道教刊物与现代传媒——纪念《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在近代史上,道教刊物正是发端于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会。所以,今天在这里举办此次关于道教刊物的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张竹铭、陈撄宁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曾经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近代史上最先出版、也是最有影响的道教文化期刊。

1933年7月1日,在张竹铭先生的主持下,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开始出版《扬善》半月刊。笑怜任主编,陈撄宁成为特约撰稿人之一。该刊自创刊至第36期,内容主要涵盖儒、释、道三教。从第37期起,《扬善》半月刊转变为尽力宣传黄老之教,以仙道文章、金丹要诀为主要内容。从第68期起,该刊又彻底改变宗旨,专弘仙道。在当时,《扬善》半月刊发行于全国17个省市,产生过很大影响。可惜的是,在“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迫于抗战的严峻形势而停刊。共出99期。

1939年1月,应广大道教文化爱好者的要求,《仙道月报》创刊。仍由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出版。由张竹铭、汪伯英编辑,陈撄宁等任主笔。该刊物以宣扬仙道为宗旨。出至1941年8月第32期,再次因形势险恶而被迫停刊。

由于长期在上海担任《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的主要撰稿人,陈撄宁先生在举办道教刊物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新中国建立以后,正是在陈先生的倡议下,中国道教协会于1962年8月创办了内部出版的《道协会刊》。该刊出版至第四期(1964年10月),即于1965年停刊。后又于1980年复刊并续出至第二十期(1986年11月)。从1987年开始更名为《中国道教》并公开发行,至今已出版了近二百期。

上海道教协会在成立之初,便特邀著名的道教与易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雨廷先生担任副会长,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与学术界的合作。正是在潘雨廷副会长的提议下,上海道教协会于1988年12月,创办了《上海道教》杂志。将办刊宗旨确立为: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文化传统为中心,致力于沟通道教界和学术界的联系,增进道谊,交流教务,办成具有学术性、文献性、艺术性、健身性和旅游性的综合性刊物。三十年来,《上海道教》以学术性强、文化品位高而得到道教界内外人士的广泛肯定。在全国同类刊物中赢得了声誉,可谓道教界自办媒体的成功范例。值此《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三十年来《上海道教》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上海道教》无私奉献过的全体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

自《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创办以来,道教刊物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八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各位同仁一定是既收获过大量的成功经验,也遇到过不少的失败教训。今天,道教界和学术界的各位同仁们汇聚一堂,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共同探讨道教刊物的功能定位、现状研究和未来发展,这对于我们今后将道教刊物提升到更高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刊物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办好刊物,引领更多的读者阅读道教经典,提高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引领道教界人士深入经藏,加强对道教经典的现代诠释,挖掘道教义理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与规范;引领道教界人士做好道教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工作,激发道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当代生命力;引领道教界人士海纳百川、综合创新;引领道教界人士积极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将道教的真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办刊水平,更好地引领道教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体道教徒服务。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黄信阳道长,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杂志主编,文章为黄信阳道长在“道教刊物与现代传媒——纪念《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黄信阳:道教刊物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道教之音 黄信阳

2018-10-25 12:28:14

|
黄信阳:道教刊物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

黄信阳道长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高道大德: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此次“道教刊物与现代传媒——纪念《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在近代史上,道教刊物正是发端于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会。所以,今天在这里举办此次关于道教刊物的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20世纪30年代,张竹铭、陈撄宁等人在上海创办的《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曾经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近代史上最先出版、也是最有影响的道教文化期刊。

1933年7月1日,在张竹铭先生的主持下,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开始出版《扬善》半月刊。笑怜任主编,陈撄宁成为特约撰稿人之一。该刊自创刊至第36期,内容主要涵盖儒、释、道三教。从第37期起,《扬善》半月刊转变为尽力宣传黄老之教,以仙道文章、金丹要诀为主要内容。从第68期起,该刊又彻底改变宗旨,专弘仙道。在当时,《扬善》半月刊发行于全国17个省市,产生过很大影响。可惜的是,在“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迫于抗战的严峻形势而停刊。共出99期。

1939年1月,应广大道教文化爱好者的要求,《仙道月报》创刊。仍由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出版。由张竹铭、汪伯英编辑,陈撄宁等任主笔。该刊物以宣扬仙道为宗旨。出至1941年8月第32期,再次因形势险恶而被迫停刊。

由于长期在上海担任《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的主要撰稿人,陈撄宁先生在举办道教刊物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新中国建立以后,正是在陈先生的倡议下,中国道教协会于1962年8月创办了内部出版的《道协会刊》。该刊出版至第四期(1964年10月),即于1965年停刊。后又于1980年复刊并续出至第二十期(1986年11月)。从1987年开始更名为《中国道教》并公开发行,至今已出版了近二百期。

上海道教协会在成立之初,便特邀著名的道教与易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雨廷先生担任副会长,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与学术界的合作。正是在潘雨廷副会长的提议下,上海道教协会于1988年12月,创办了《上海道教》杂志。将办刊宗旨确立为: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文化传统为中心,致力于沟通道教界和学术界的联系,增进道谊,交流教务,办成具有学术性、文献性、艺术性、健身性和旅游性的综合性刊物。三十年来,《上海道教》以学术性强、文化品位高而得到道教界内外人士的广泛肯定。在全国同类刊物中赢得了声誉,可谓道教界自办媒体的成功范例。值此《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三十年来《上海道教》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上海道教》无私奉献过的全体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

自《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创办以来,道教刊物在中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八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各位同仁一定是既收获过大量的成功经验,也遇到过不少的失败教训。今天,道教界和学术界的各位同仁们汇聚一堂,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共同探讨道教刊物的功能定位、现状研究和未来发展,这对于我们今后将道教刊物提升到更高水平,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刊物是弘扬道教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办好刊物,引领更多的读者阅读道教经典,提高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引领道教界人士深入经藏,加强对道教经典的现代诠释,挖掘道教义理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与规范;引领道教界人士做好道教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工作,激发道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当代生命力;引领道教界人士海纳百川、综合创新;引领道教界人士积极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将道教的真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办刊水平,更好地引领道教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体道教徒服务。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黄信阳道长,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杂志主编,文章为黄信阳道长在“道教刊物与现代传媒——纪念《上海道教》创刊3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