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考察小壕兔乡关公文化

道教之音 薛春生 张书华

2020-11-17 11:10:52

陕西省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考察小壕兔乡关公文化

道教之音陕西讯  2020年11月14日,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在党支部书记叶贺瑛的带领下,组织协会部分专家学者会员,专程到榆阳区最北面的小壕兔乡,考察长城沿线关公文化遗存及关公文化信仰习俗。考察组发现该乡小壕兔村二百多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圣诞之日,村民都要在一株古柳树前祭拜,祈求治病除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而且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称这株古柳树为“梧桐树仙庙”,这也是少有的关公文化的绿色崇拜习俗。正是村民对关公文化绿色崇拜和敬仰、对绿色的爱护、对绿色的发展持之以恒,加之在“绿化祖国”政策支持下,全村只保留耕地3000亩,栽树绿化4万亩,绿化率超过80%,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成为远近文明的生态村、环保村、富裕村。

当天考察中,专家学者与当地村民广泛座谈了解和实地测量,这株古柳树约二百多年树龄,主干树围达3.4米粗,树高26米,树冠直径20米左右,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柳树。在问及为何称古柳树为梧桐树时,村民们说这个名字只是老辈传下来的,为什么取这个名也不清楚。但这棵树是先辈二百多年前的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那天栽下的。清末年间遭遇连年瘟疫,牲畜死亡、灾荒不断,于是村民在五月十三关圣帝君圣诞日到该树前祭拜祈求时,古柳树上飞来一只彩鸟,随后村里的灾殃就逐渐消失,于是村民们认为是关老爷显灵。

据专家学者的初步考察和地方史料查证,该村及周边村民先辈是在明中期至清初陆续由南方迁来,属屯垦守边将士的后代。当时这些将士们为保战事胜利和疆域安全,有敬奉武圣关老爷的习俗,其先辈先期居住在长城沿线以南,世代屯垦生息,就成为了当地土著民。清末随着蒙汉民族友好和平,加之蒙族人逐水草而居。此时长城以北的小壕兔地域沙化严重,草场消失,蒙族牧民迁走后土地更加荒芜,而居住在长城沿线以南的屯垦后代人口巨增,土地难以承载,部分人就移民到小壕兔村,离开故土,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更要祈求神灵保佑,这些熟知传统道教文化和有信仰习俗的人们,认为树能传达人们达对神灵的崇拜祈求,加之迁移的村民延续祖辈敬奉关老爷的习俗,就在农历五月十三栽种当地耐寒、耐涝、耐旱、易活的柳树,取名梧桐树,寓意“栽桐引凤”,祈盼富裕安康,不忘家乡,而成为当今村民口中的“梧桐树仙庙”。其吻合了道教贵生、乐生,崇尚青色的传统绿色文化,呼应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成就了当地村民几百年关公文化绿色崇拜习俗。

参加此次考察的还有研究会秘书长叶泉,研究会顾问王正云、研究会《榆林关公文化》杂志编审张书华以及张玉堂、王程等会员。薛春生 张书华

(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陕西省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考察小壕兔乡关公文化

道教之音 薛春生 张书华

2020-11-17 11:10:52

|
陕西省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考察小壕兔乡关公文化
|

陕西省榆林关公文化研究会考察小壕兔乡关公文化

道教之音陕西讯  2020年11月14日,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在党支部书记叶贺瑛的带领下,组织协会部分专家学者会员,专程到榆阳区最北面的小壕兔乡,考察长城沿线关公文化遗存及关公文化信仰习俗。考察组发现该乡小壕兔村二百多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圣诞之日,村民都要在一株古柳树前祭拜,祈求治病除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而且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称这株古柳树为“梧桐树仙庙”,这也是少有的关公文化的绿色崇拜习俗。正是村民对关公文化绿色崇拜和敬仰、对绿色的爱护、对绿色的发展持之以恒,加之在“绿化祖国”政策支持下,全村只保留耕地3000亩,栽树绿化4万亩,绿化率超过80%,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成为远近文明的生态村、环保村、富裕村。

当天考察中,专家学者与当地村民广泛座谈了解和实地测量,这株古柳树约二百多年树龄,主干树围达3.4米粗,树高26米,树冠直径20米左右,是方圆百里最大的柳树。在问及为何称古柳树为梧桐树时,村民们说这个名字只是老辈传下来的,为什么取这个名也不清楚。但这棵树是先辈二百多年前的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那天栽下的。清末年间遭遇连年瘟疫,牲畜死亡、灾荒不断,于是村民在五月十三关圣帝君圣诞日到该树前祭拜祈求时,古柳树上飞来一只彩鸟,随后村里的灾殃就逐渐消失,于是村民们认为是关老爷显灵。

据专家学者的初步考察和地方史料查证,该村及周边村民先辈是在明中期至清初陆续由南方迁来,属屯垦守边将士的后代。当时这些将士们为保战事胜利和疆域安全,有敬奉武圣关老爷的习俗,其先辈先期居住在长城沿线以南,世代屯垦生息,就成为了当地土著民。清末随着蒙汉民族友好和平,加之蒙族人逐水草而居。此时长城以北的小壕兔地域沙化严重,草场消失,蒙族牧民迁走后土地更加荒芜,而居住在长城沿线以南的屯垦后代人口巨增,土地难以承载,部分人就移民到小壕兔村,离开故土,到了一个荒芜的地方,更要祈求神灵保佑,这些熟知传统道教文化和有信仰习俗的人们,认为树能传达人们达对神灵的崇拜祈求,加之迁移的村民延续祖辈敬奉关老爷的习俗,就在农历五月十三栽种当地耐寒、耐涝、耐旱、易活的柳树,取名梧桐树,寓意“栽桐引凤”,祈盼富裕安康,不忘家乡,而成为当今村民口中的“梧桐树仙庙”。其吻合了道教贵生、乐生,崇尚青色的传统绿色文化,呼应着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成就了当地村民几百年关公文化绿色崇拜习俗。

参加此次考察的还有研究会秘书长叶泉,研究会顾问王正云、研究会《榆林关公文化》杂志编审张书华以及张玉堂、王程等会员。薛春生 张书华

(榆林市关公文化研究会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