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宗教交流盛事——两岸共祀张真君

网络 佚名

2012-02-12 18:01:08

 

张真君祖殿

道教之音福建讯  2月10日讯(记者 林娟 文/图) 与涉台文物张真君祖殿的相逢算是一场偶遇。

 

早就耳闻福州台江的上、下杭地区是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的发财旺地,至今留有不少古迹,春节后便前去探访。徜徉下杭路时,无意间看见一条小巷口横跨着“双杭社区”的拱匾,便好奇地钻进巷子一探究竟。石板铺地的小巷被两侧的高墙夹峙显得深邃而幽长,左侧是灰色的水泥马头墙,墙头枯草飘摇,右侧禇红色的风火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三通桥下巷”,蓝底白字的牌子就镶在禇红色的墙面上。巷子的尽头是一片空埕,浑浊的星安河水从埕前缓缓流过,雄伟的张真君祖殿便建在埕前,乍见之下,有种穿越古今时光倒流之感。

 

张真君祖殿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正面为牌楼式砖墙,大门上直书“旨奉祀典”,下横书“张真君祖殿”贴金匾额。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构架,飞檐翘角,古朴堂皇,显得十分气派。大殿由18根方形、圆形石柱撑起,面阔三间,深四间,高8.5米,殿内依序有藻井戏台、供采光的雨盖天井、廊庑、正殿,中祀张真君神像,后殿为文昌阁和临水宫。据悉,此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这张真君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被如此隆重地奉祀?原来他俗名张慈观,是永泰县月爿洲人,生于唐天祐年间的一户农家,长大后当过佣工。传说他体魄健伟,精通武术,且为人急公好义,爱助弱者打抱不平,后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弟子收为门徒。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瘴气疫疠流行,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村民苦不堪言。张慈观学法数载,才艺精进,便下山为民除害,做了不少造福桑梓的好事,如点石化猪、坑伏五鬼等都家喻户晓。后来他在闽清金沙溪一大石上“坐化升天”,民间为纪念这位行侠仗义修成“正果”的善士,便在闽清金沙建造“张圣君母殿”,在福州他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建造“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殿前为榕树掩映的星安河,古时在涨潮时会吸纳三通河与三捷河双向的水,形成“圣君殿水两头涨”的水文奇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水”喻为“财”,于是上、下杭地区的“商帮”便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视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而纷纷云集,奉张真君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把“金融公会”、“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作为发布商情信息的中心。张真君祖殿对促进福州南台商贸及文化的发展繁荣功不可没,上、下杭地区后来成为“闽商”的发祥地之一。

 

清末,张真君祖殿成为由商人子弟组成的道教斗堂——浣心堂的祖堂,张真君斗堂的创始人之一吴可珍后赴台湾创办了台北三奶宫斗堂济功会。如今祀奉张真君的庙宇遍布台湾的台北、宜兰、新竹、台中、彰化、云林、高雄等多个县市,计有60余座,敬奉在家的家庙逾千座,张真君道教信仰已成为闽台共同传扬的宗教文化。

 

在台湾,信众们习惯敬称张真君为“法主公”,每年法主公的诞辰祭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迎神会,称为“大龟会”。届时庙里会准备面制的红龟,以及糯米制的红龟粿,让信徒们向神祈求,谓之“乞龟”。乞求时要先在管事处登记,等到第二年必须还愿,且须加倍奉还,如果满三年未还者,管事就将他的姓名写在红纸上,贴在庙墙上,俗称“龟上壁”。还愿时,有些人会演戏酬神,敲锣打鼓地送迎大龟,谓之“还龟”。“乞龟”和“还龟”成为祭主公的重要民俗活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张真君宫庙纷纷到福州寻根探源,2009年7月6日,应宜兰县晋安宫等张真君庙的邀请,张真君神像首次赴台进行为期8天的巡游活动,在当地引起轰动,成为闽台宗教交流的一大盛事,如今台北三奶宫等张真君宫庙与福州张真君祖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闽台宗教交流盛事——两岸共祀张真君

网络 佚名

2012-02-12 18:01:08

|
闽台宗教交流盛事——两岸共祀张真君
|

 

张真君祖殿

道教之音福建讯  2月10日讯(记者 林娟 文/图) 与涉台文物张真君祖殿的相逢算是一场偶遇。

 

早就耳闻福州台江的上、下杭地区是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的发财旺地,至今留有不少古迹,春节后便前去探访。徜徉下杭路时,无意间看见一条小巷口横跨着“双杭社区”的拱匾,便好奇地钻进巷子一探究竟。石板铺地的小巷被两侧的高墙夹峙显得深邃而幽长,左侧是灰色的水泥马头墙,墙头枯草飘摇,右侧禇红色的风火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三通桥下巷”,蓝底白字的牌子就镶在禇红色的墙面上。巷子的尽头是一片空埕,浑浊的星安河水从埕前缓缓流过,雄伟的张真君祖殿便建在埕前,乍见之下,有种穿越古今时光倒流之感。

 

张真君祖殿坐北朝南,占地约1000平方米,正面为牌楼式砖墙,大门上直书“旨奉祀典”,下横书“张真君祖殿”贴金匾额。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构架,飞檐翘角,古朴堂皇,显得十分气派。大殿由18根方形、圆形石柱撑起,面阔三间,深四间,高8.5米,殿内依序有藻井戏台、供采光的雨盖天井、廊庑、正殿,中祀张真君神像,后殿为文昌阁和临水宫。据悉,此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这张真君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被如此隆重地奉祀?原来他俗名张慈观,是永泰县月爿洲人,生于唐天祐年间的一户农家,长大后当过佣工。传说他体魄健伟,精通武术,且为人急公好义,爱助弱者打抱不平,后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弟子收为门徒。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开疆治闽伊始,瘴气疫疠流行,加上乡村暴徒到处扰乱,村民苦不堪言。张慈观学法数载,才艺精进,便下山为民除害,做了不少造福桑梓的好事,如点石化猪、坑伏五鬼等都家喻户晓。后来他在闽清金沙溪一大石上“坐化升天”,民间为纪念这位行侠仗义修成“正果”的善士,便在闽清金沙建造“张圣君母殿”,在福州他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建造“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殿前为榕树掩映的星安河,古时在涨潮时会吸纳三通河与三捷河双向的水,形成“圣君殿水两头涨”的水文奇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将“水”喻为“财”,于是上、下杭地区的“商帮”便抱着“财源不尽滚滚随潮来”的心态,视此为“福地”和发财的“聚宝盆”而纷纷云集,奉张真君为“商神”,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并把“金融公会”、“商事研究所”设在殿内,作为发布商情信息的中心。张真君祖殿对促进福州南台商贸及文化的发展繁荣功不可没,上、下杭地区后来成为“闽商”的发祥地之一。

 

清末,张真君祖殿成为由商人子弟组成的道教斗堂——浣心堂的祖堂,张真君斗堂的创始人之一吴可珍后赴台湾创办了台北三奶宫斗堂济功会。如今祀奉张真君的庙宇遍布台湾的台北、宜兰、新竹、台中、彰化、云林、高雄等多个县市,计有60余座,敬奉在家的家庙逾千座,张真君道教信仰已成为闽台共同传扬的宗教文化。

 

在台湾,信众们习惯敬称张真君为“法主公”,每年法主公的诞辰祭日都要举行盛大的迎神会,称为“大龟会”。届时庙里会准备面制的红龟,以及糯米制的红龟粿,让信徒们向神祈求,谓之“乞龟”。乞求时要先在管事处登记,等到第二年必须还愿,且须加倍奉还,如果满三年未还者,管事就将他的姓名写在红纸上,贴在庙墙上,俗称“龟上壁”。还愿时,有些人会演戏酬神,敲锣打鼓地送迎大龟,谓之“还龟”。“乞龟”和“还龟”成为祭主公的重要民俗活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张真君宫庙纷纷到福州寻根探源,2009年7月6日,应宜兰县晋安宫等张真君庙的邀请,张真君神像首次赴台进行为期8天的巡游活动,在当地引起轰动,成为闽台宗教交流的一大盛事,如今台北三奶宫等张真君宫庙与福州张真君祖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