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宗教场所承包上市 “假僧假道”未来可由网络鉴别

解放日报 朱珉迕

2012-06-08 00:16:41

道教之音上海讯   6月5日下午,国家宗教局在沪举行宗教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记者招待会。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关心的宗教场所“被承包”、“被上市”等现象,国家宗教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宗教场所承包、上市违背基本教义,宗教工作部门将开展专项治理。

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刘威说,宗教寺观是非营利组织机构,承包、上市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显然与之相悖。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登记在册、可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3.3万余座、道观9000余所。但同时,还有不少历史上留下来及新建的佛、道教建筑并不以宗教活动场所的身份开放。它们多不由宗教界管理,由于监管不力,以及公众对宗教知识认识不足,使部分场所出现“混水摸鱼”现象。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表示,存在乱象的寺庙中,大多数是非宗教活动场所,出现此类问题“严重侵犯了佛教界的合法权益,伤害了佛教信众的感情”。对此,刘威表示,国家和地方有关宗教部门将会同文物、旅游、建设等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整顿。

与此同时,针对前段时间出现的“假僧假道”现象,刘威透露,国家宗教局正会同地方宗教部门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未来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全国宗教教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借以分别“真假”僧人、道士。

针对宗教场所财务管理问题,国家宗教局政法司政研处处长李寒颖则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推进有关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宗教活动财务监督管理专项工作,逐步实现宗教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李寒颖强调,宗教场所的收入均只能用于与其宗旨相关的用途和社会公益事业,宗教场所的收支情况应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群众公布。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专题报道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整顿宗教场所承包上市 “假僧假道”未来可由网络鉴别

解放日报 朱珉迕

2012-06-08 00:16:41

|
整顿宗教场所承包上市 “假僧假道”未来可由网络鉴别
|

道教之音上海讯   6月5日下午,国家宗教局在沪举行宗教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记者招待会。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关心的宗教场所“被承包”、“被上市”等现象,国家宗教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宗教场所承包、上市违背基本教义,宗教工作部门将开展专项治理。

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刘威说,宗教寺观是非营利组织机构,承包、上市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显然与之相悖。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登记在册、可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3.3万余座、道观9000余所。但同时,还有不少历史上留下来及新建的佛、道教建筑并不以宗教活动场所的身份开放。它们多不由宗教界管理,由于监管不力,以及公众对宗教知识认识不足,使部分场所出现“混水摸鱼”现象。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表示,存在乱象的寺庙中,大多数是非宗教活动场所,出现此类问题“严重侵犯了佛教界的合法权益,伤害了佛教信众的感情”。对此,刘威表示,国家和地方有关宗教部门将会同文物、旅游、建设等政府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整顿。

与此同时,针对前段时间出现的“假僧假道”现象,刘威透露,国家宗教局正会同地方宗教部门建立宗教教职人员基本信息查询系统。未来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全国宗教教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借以分别“真假”僧人、道士。

针对宗教场所财务管理问题,国家宗教局政法司政研处处长李寒颖则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推进有关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宗教活动财务监督管理专项工作,逐步实现宗教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李寒颖强调,宗教场所的收入均只能用于与其宗旨相关的用途和社会公益事业,宗教场所的收支情况应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群众公布。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专题报道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