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宗教信仰沦为敛财工具

东北新闻网 佚名

2012-12-12 15:42:14

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如媒体曝光的一样,借助宗教信仰敛财已经成为一种获取暴利的手段。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拿纯净神圣的宗教信仰来发财,这让人无法接受。

宪法保障我们有宗教信仰的权利,中国的宗教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倡导真善美扼守道德伦理上,宗教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却成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敛财的工具,笔者虽不是虔诚的教徒,但维护宗教的本真与纯正,就是维护中华文化的精髓,每个人都有义务,我们不能让“臭铜蓝铁”的物欲与金钱恶风摧残我们的传统文化。

拜佛求善,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潜在心理因素,我们虽不是佛门中人,但都希望能求得一份平安,而且向善的初衷也是每个人的慧根所在。可当下世风日下,金钱与物欲横流一再充斥我们的社会道德底线,如今更是有人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借着人们向善求佛的心态,来发起横财。

佛教胜地本是清净之所,远离世俗媚俗,虔心修行,一心向善,不贪图名利,不好求钱财,这是自古佛家本性。正因为佛教本源的纯净与向善,仁慈与厚德,才吸引着更多世人将美好与纯真的意愿寄托于此,但是当下一些无名无头的庙宇中出现了一股世俗化,媚俗化,甚至是丑恶化完全违背佛教本源,有违出家人两袖清风,一心向佛的“邪气”。这表现在大肆敛财,贪图名利与好求富贵上,这不仅对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构成危害,一再侵犯着一些虔诚信徒的利益,一些俗家弟子与香客甚至不堪重负。

原本是出家人修行的胜地,是世人寄托美好心愿,向善求佛的庙宇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敛财场所。一些无名无道的小庙,一再借助世人这种向善本意大发横财,名目繁多的香客费,越来越天价的烧香费,这怎么看都不再是佛教胜地,披着虚假的袈裟,念着世俗的经文,就连剃度修行的和尚都成了冒牌和尚,这究竟是拜的哪门子佛,修得什么行?

寺庙被承包,宗教场所变身经营场所,“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侵入了正常的宗教生活,由于对寺庙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及各级利益方均想通过“宗教搭台”让“经济唱戏”,最终使得信众的“信仰”迷失在商业的“承包”之中。烧一炷香动辄数百,更别说许愿求赐福了,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为此,一些真心向佛,虔诚修行的俗家子弟被各种名目甚多的捐助压得喘息不过气,更多世人为了烧柱香,许个愿要掏出大把腰包。甚至,借助寺庙发财,借助信仰发财大有肆虐之势,一些地方甚至将兴建庙宇当成了名正言顺的商业投资,更有些佛门中人腰包鼓了还俗成了商人把经营寺院当成了生意买卖来做。对于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对于维护宗教本真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庄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事业的管理也要跟进步伐,要明确管理权限,涉及的相关部门必须统筹协调起来,联合各宗教协会,打击一些假冒寺庙,清理一些闲杂三无人员,维护宗教事业的本真。

究竟是维护宗教事业的纯真与洁净,还是一再媚俗商业化,这不仅是当前宗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传统文化发展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无论怎么怎么发展,我们必须确保一个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现实中的丑恶习俗去侵占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虔诚净地。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莫让宗教信仰沦为敛财工具

东北新闻网 佚名

2012-12-12 15:42:14

|
莫让宗教信仰沦为敛财工具
|

这是一门新的生意,不要技术,不需厂房,打的是庙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诚和信仰攫取暴利。如媒体曝光的一样,借助宗教信仰敛财已经成为一种获取暴利的手段。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拿纯净神圣的宗教信仰来发财,这让人无法接受。

宪法保障我们有宗教信仰的权利,中国的宗教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倡导真善美扼守道德伦理上,宗教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这却成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敛财的工具,笔者虽不是虔诚的教徒,但维护宗教的本真与纯正,就是维护中华文化的精髓,每个人都有义务,我们不能让“臭铜蓝铁”的物欲与金钱恶风摧残我们的传统文化。

拜佛求善,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潜在心理因素,我们虽不是佛门中人,但都希望能求得一份平安,而且向善的初衷也是每个人的慧根所在。可当下世风日下,金钱与物欲横流一再充斥我们的社会道德底线,如今更是有人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借着人们向善求佛的心态,来发起横财。

佛教胜地本是清净之所,远离世俗媚俗,虔心修行,一心向善,不贪图名利,不好求钱财,这是自古佛家本性。正因为佛教本源的纯净与向善,仁慈与厚德,才吸引着更多世人将美好与纯真的意愿寄托于此,但是当下一些无名无头的庙宇中出现了一股世俗化,媚俗化,甚至是丑恶化完全违背佛教本源,有违出家人两袖清风,一心向佛的“邪气”。这表现在大肆敛财,贪图名利与好求富贵上,这不仅对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构成危害,一再侵犯着一些虔诚信徒的利益,一些俗家弟子与香客甚至不堪重负。

原本是出家人修行的胜地,是世人寄托美好心愿,向善求佛的庙宇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敛财场所。一些无名无道的小庙,一再借助世人这种向善本意大发横财,名目繁多的香客费,越来越天价的烧香费,这怎么看都不再是佛教胜地,披着虚假的袈裟,念着世俗的经文,就连剃度修行的和尚都成了冒牌和尚,这究竟是拜的哪门子佛,修得什么行?

寺庙被承包,宗教场所变身经营场所,“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已侵入了正常的宗教生活,由于对寺庙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及各级利益方均想通过“宗教搭台”让“经济唱戏”,最终使得信众的“信仰”迷失在商业的“承包”之中。烧一炷香动辄数百,更别说许愿求赐福了,这项“生意”的利润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签招聘合同,每月领工资,上班“礼”佛,下班还俗,收入堪比白领。

为此,一些真心向佛,虔诚修行的俗家子弟被各种名目甚多的捐助压得喘息不过气,更多世人为了烧柱香,许个愿要掏出大把腰包。甚至,借助寺庙发财,借助信仰发财大有肆虐之势,一些地方甚至将兴建庙宇当成了名正言顺的商业投资,更有些佛门中人腰包鼓了还俗成了商人把经营寺院当成了生意买卖来做。对于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对于维护宗教本真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庄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事业的管理也要跟进步伐,要明确管理权限,涉及的相关部门必须统筹协调起来,联合各宗教协会,打击一些假冒寺庙,清理一些闲杂三无人员,维护宗教事业的本真。

究竟是维护宗教事业的纯真与洁净,还是一再媚俗商业化,这不仅是当前宗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传统文化发展要思考的问题。但是,无论怎么怎么发展,我们必须确保一个底线,那就是绝对不能让现实中的丑恶习俗去侵占了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份虔诚净地。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