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道教之音 尚德

2015-12-30 00:08:00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2015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二次会长会议在海南省玉蟾宫召开。会议同意了江苏茅山授箓的建议。那么问题来了,“箓”是什么呢?什么是授箓?茅山授箓有什么历史渊源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其实,箓的本义为“薄籍”,也就是“记录”的意思。在道教有两种功用,一个是记录奉道者的名册,上面记载着授箓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所授之道阶;一个是记录诸天曹佐吏之名讳与职能等,就是“天神名录”。通晓此法箓,才能召神遣将,除妖镇邪。箓的种类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记录”、“符箓”、“经箓”、“职牒”四大类。其中,记录是记奉道者名册及诸天功曹之名;符箓是行法所专用,经箓是供箓生学习念诵的经忏,职牒是受戒的凭证。

  一、授箓的好处:名登天曹,可代人行法,召遣有灵

乙未年内地初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圆满举行

据《太真科》及《赤松子章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符箓在道教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授箓作为道教特有的宗法传承体系,一般来说有四种妙处。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箓必先设坛,这个“坛”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二是明师承、皈三宝,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辈份,庄严宣誓皈依道经师三宝,维持有序传承;三是受戒律,发誓愿,以宗教教规约束自身,行善戒恶,通过发誓愿做到爱国爱教,忠孝仁慈俭,诚信不欺等;四是颁法职、宣教化。《云笈七签》云:“箓生通过授箓,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

法箓是道士应持之典,也是对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认定,故升授、加授均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同时法箓是道士行法的凭证,授箓之后,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灵。只有授过箓之后,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未授箓者,行法不灵,吏兵远身,如强行施法,不但不灵,且自身反遭天谴。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脱俗,一旦羽化,即可凭箓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二、开坛传箓,三山符箓兴起,三山合一归万法宗坛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汉末晋初,第四代天师张盛受其父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嘱,携印、剑、符箓回龙虎山开坛传箓,从此“开科范以为常”。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开始分化,至北宋哲宗,正一、灵宝、上清三家形成了各自的宗坛:龙虎山正一玄坛、茅山上清法坛、阁皂山灵宝法坛,世称为“三山符箓”。

授箓院之设,始于唐代,据《龙虎山志》记载,唐玄宗召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即京师(长安)置坛传箓。”唐、宋两朝,授箓之风尤盛,许多王室公主、士大夫之流纷纷接受法箓。正一派授箓作为传承的主要特征,一直到清末都十分普遍和盛行。

宋、元之际,南昌西山净明宗坛兴起,实际上就有四大法坛。四大宗坛各自传箓,各有字派相承。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敕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于京都(汴梁)立授箓院。南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元朝以后,天下符箓归龙虎山天师掌管,设立“万法宗坛”,编撰《天坛玉格》,创立三山滴血法派,从此,道教神权授受统归龙虎山正一真人总理。

三山合一后,授箓统归万法宗坛,从而形成了三山一脉相传的嫡亲血派,一代一代相传至今。简单的说就是三派结拜称兄弟,统一定个字辈传承即三山嫡血字派共四十字,即“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正一派道长的法号以“大”、“罗”、“三”等开始的原因。

三、一直在授箓,他们都授的是什么阶品?

乙未年正一派国内授箓法会授箓预备会在箓坛召开

当代授箓是依据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所传的《天坛玉格》为依据进行的。箓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六、七品衔头),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从三品衔头),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三品衔头),《上清大洞经箓》(正二品衔头),《三清三洞经箓》(正一品头衔)。

据《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仪》记载,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共分二十四阶品,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气。

根据道士受法箓的高下,又授予不同的名衔。此名衔即表明所受法箓的品位。据《受箓次第法信仪》记载,职位次第是:正一法位、道德法位、洞神法位、升玄法位、洞玄法位、五符法位、河图法位、洞真法位、毕道法位。

据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崆峒问答》,授箓的三十三阶分别是: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预修、祓亡、诞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宫、北斗、真武、玄坛、赵侯、玄女、华盖、咒诅、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诸箓。

四、茅山授箓历史悠久,皇帝皇后也热衷授箓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茅山授箓历史悠久,茅山上清十一代宗师潘师正大师,师事十代宗师王远知大师,得受上清法箓;十四代宗师韦景昭大师,奉诏侍玄静先生李含光大师,居茅山紫阳观,从受上清经箓;十七代宗师吴法通大师,拜明玄先生茅山宗师孙智清大师度为道士,尽授经法,唐僖宗乾符二年遣使受茅山上清大洞箓,遥尊为箓坛度师。

不仅仅对上清派道士授箓,而且当时帝王、皇后、太后及社会上很多名流也进入授茅山上清经箓的行列。据《茅山志》、《宋天圣皇后授上清箓记》等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天宝七年受茅山上清经箓、拜茅山十三代宗师李含光大师为度师。宋仁宗天圣二年,茅山张绍英大师、朱自英大师为皇太后刘氏授上清箓。宋宁宗慕圣仁烈杨皇后于嘉定九年,宋理宗谢皇后于开庆元年,也是遥礼茅山三十四宗师薛汝积大师,三十九代宗师景元范大师为度师而授箓。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文化巨匠赵孟頫就曾受上清大洞法箓于茅山上清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大师。

据《宋天圣皇后授上清箓记》记载,茅山授箓是遵照传统科仪进行的。第一,依科备办金龙、玉鱼、金羊、银雁、青丝金钮、云锦凤文、碧霞拂尘之罗、降章落尸之帛、四规明镜、景震灵剑、五色彩增、上清法服、盟文礼物等。第二,致告茅山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元君,求其默允冥告。第三,就江宁府茅山崇禧观开建上清皇坛,预启玉箓道场七昼夜,散日设蘸三百六十分。第四,依科传授经箓。第五,传度讫,另设谢恩道场三昼夜,设全山道士、女冠大斋。第六,投送金龙玉简、金环玉鱼于华阳洞、燕洞、金山水府,予以告盟七圣,致诚九清,伸授受之仪、罄师资之礼。第七,授篆三师为:临坛保举上清大洞法师张绍英,临坛监度上清大洞法师茅山道正真寂大师蒋元吉,临坛度师上清大洞宗师赐紫朱自英。

五、近代授箓中断及恢复,茅山授箓开始提上日程

清末,由于内忧外患,正一道的授箓传度便已时断时续。据当代学者张泽洪在《步罡踏斗》一书中考证,大陆正一派的授箓在1946年后基本中断,直到公元1991年才逐步恢复。

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经当时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的建国后,首度恢复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1995年12月4日至7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新中国首度恢复的对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

2015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二次会长会议在海南省玉蟾宫召开,会议通过举手表决,会议还同意了江苏茅山授箓活动。

(本文参考《道教史略讲》、《中国道教正一派授箓规仪》(普及本)、《茅山上清派授箓程序初探》,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道教之音 尚德

2015-12-30 00:08:00

|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2015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二次会长会议在海南省玉蟾宫召开。会议同意了江苏茅山授箓的建议。那么问题来了,“箓”是什么呢?什么是授箓?茅山授箓有什么历史渊源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其实,箓的本义为“薄籍”,也就是“记录”的意思。在道教有两种功用,一个是记录奉道者的名册,上面记载着授箓道士的姓名、道号、师承和所授之道阶;一个是记录诸天曹佐吏之名讳与职能等,就是“天神名录”。通晓此法箓,才能召神遣将,除妖镇邪。箓的种类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记录”、“符箓”、“经箓”、“职牒”四大类。其中,记录是记奉道者名册及诸天功曹之名;符箓是行法所专用,经箓是供箓生学习念诵的经忏,职牒是受戒的凭证。

  一、授箓的好处:名登天曹,可代人行法,召遣有灵

乙未年内地初授箓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圆满举行

据《太真科》及《赤松子章历》所载:“汉代人鬼交杂,精邪遍行,太上垂慈,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符箓在道教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授箓作为道教特有的宗法传承体系,一般来说有四种妙处。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箓必先设坛,这个“坛”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二是明师承、皈三宝,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辈份,庄严宣誓皈依道经师三宝,维持有序传承;三是受戒律,发誓愿,以宗教教规约束自身,行善戒恶,通过发誓愿做到爱国爱教,忠孝仁慈俭,诚信不欺等;四是颁法职、宣教化。《云笈七签》云:“箓生通过授箓,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

法箓是道士应持之典,也是对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认定,故升授、加授均有严格的考核程序。同时法箓是道士行法的凭证,授箓之后,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灵。只有授过箓之后,才能召唤箓上神兵将吏护法显灵。未授箓者,行法不灵,吏兵远身,如强行施法,不但不灵,且自身反遭天谴。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脱俗,一旦羽化,即可凭箓登仙,颁以仙职,免除冥府地狱之苦。

 二、开坛传箓,三山符箓兴起,三山合一归万法宗坛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汉末晋初,第四代天师张盛受其父第三代天师张鲁之嘱,携印、剑、符箓回龙虎山开坛传箓,从此“开科范以为常”。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开始分化,至北宋哲宗,正一、灵宝、上清三家形成了各自的宗坛:龙虎山正一玄坛、茅山上清法坛、阁皂山灵宝法坛,世称为“三山符箓”。

授箓院之设,始于唐代,据《龙虎山志》记载,唐玄宗召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即京师(长安)置坛传箓。”唐、宋两朝,授箓之风尤盛,许多王室公主、士大夫之流纷纷接受法箓。正一派授箓作为传承的主要特征,一直到清末都十分普遍和盛行。

宋、元之际,南昌西山净明宗坛兴起,实际上就有四大法坛。四大宗坛各自传箓,各有字派相承。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敕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于京都(汴梁)立授箓院。南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元朝以后,天下符箓归龙虎山天师掌管,设立“万法宗坛”,编撰《天坛玉格》,创立三山滴血法派,从此,道教神权授受统归龙虎山正一真人总理。

三山合一后,授箓统归万法宗坛,从而形成了三山一脉相传的嫡亲血派,一代一代相传至今。简单的说就是三派结拜称兄弟,统一定个字辈传承即三山嫡血字派共四十字,即“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三山愈兴振,福海涌洪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正一派道长的法号以“大”、“罗”、“三”等开始的原因。

三、一直在授箓,他们都授的是什么阶品?

乙未年正一派国内授箓法会授箓预备会在箓坛召开

当代授箓是依据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所传的《天坛玉格》为依据进行的。箓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六、七品衔头),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从三品衔头),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三品衔头),《上清大洞经箓》(正二品衔头),《三清三洞经箓》(正一品头衔)。

据《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仪》记载,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共分二十四阶品,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气。

根据道士受法箓的高下,又授予不同的名衔。此名衔即表明所受法箓的品位。据《受箓次第法信仪》记载,职位次第是:正一法位、道德法位、洞神法位、升玄法位、洞玄法位、五符法位、河图法位、洞真法位、毕道法位。

据五十四代天师张继宗《崆峒问答》,授箓的三十三阶分别是: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预修、祓亡、诞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宫、北斗、真武、玄坛、赵侯、玄女、华盖、咒诅、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诸箓。

四、茅山授箓历史悠久,皇帝皇后也热衷授箓

茅山开始授箓,细数道教三山符箓传承之路

茅山授箓历史悠久,茅山上清十一代宗师潘师正大师,师事十代宗师王远知大师,得受上清法箓;十四代宗师韦景昭大师,奉诏侍玄静先生李含光大师,居茅山紫阳观,从受上清经箓;十七代宗师吴法通大师,拜明玄先生茅山宗师孙智清大师度为道士,尽授经法,唐僖宗乾符二年遣使受茅山上清大洞箓,遥尊为箓坛度师。

不仅仅对上清派道士授箓,而且当时帝王、皇后、太后及社会上很多名流也进入授茅山上清经箓的行列。据《茅山志》、《宋天圣皇后授上清箓记》等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于天宝七年受茅山上清经箓、拜茅山十三代宗师李含光大师为度师。宋仁宗天圣二年,茅山张绍英大师、朱自英大师为皇太后刘氏授上清箓。宋宁宗慕圣仁烈杨皇后于嘉定九年,宋理宗谢皇后于开庆元年,也是遥礼茅山三十四宗师薛汝积大师,三十九代宗师景元范大师为度师而授箓。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文化巨匠赵孟頫就曾受上清大洞法箓于茅山上清四十五代宗师刘大彬大师。

据《宋天圣皇后授上清箓记》记载,茅山授箓是遵照传统科仪进行的。第一,依科备办金龙、玉鱼、金羊、银雁、青丝金钮、云锦凤文、碧霞拂尘之罗、降章落尸之帛、四规明镜、景震灵剑、五色彩增、上清法服、盟文礼物等。第二,致告茅山第一代宗师魏华存元君,求其默允冥告。第三,就江宁府茅山崇禧观开建上清皇坛,预启玉箓道场七昼夜,散日设蘸三百六十分。第四,依科传授经箓。第五,传度讫,另设谢恩道场三昼夜,设全山道士、女冠大斋。第六,投送金龙玉简、金环玉鱼于华阳洞、燕洞、金山水府,予以告盟七圣,致诚九清,伸授受之仪、罄师资之礼。第七,授篆三师为:临坛保举上清大洞法师张绍英,临坛监度上清大洞法师茅山道正真寂大师蒋元吉,临坛度师上清大洞宗师赐紫朱自英。

五、近代授箓中断及恢复,茅山授箓开始提上日程

清末,由于内忧外患,正一道的授箓传度便已时断时续。据当代学者张泽洪在《步罡踏斗》一书中考证,大陆正一派的授箓在1946年后基本中断,直到公元1991年才逐步恢复。

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经当时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的建国后,首度恢复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1995年12月4日至7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新中国首度恢复的对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在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

2015年12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九届二次会长会议在海南省玉蟾宫召开,会议通过举手表决,会议还同意了江苏茅山授箓活动。

(本文参考《道教史略讲》、《中国道教正一派授箓规仪》(普及本)、《茅山上清派授箓程序初探》,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