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2)

知道之道微信公众号 常惭

2016-01-28 18:14:07

比如,微纪元世界已全然民主、平等,但是与先行者交流的只是他们的执政官,其他小人基本都是充数的,根本插不上嘴。当然,我们不可能把问题都推给科幻小说,也不可能把创世的责任全然加载在科学主义肩上。诚如大刘在《球状闪电》后记中说的,“如果这些想像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说到这里,《微纪元》所讲述的无疑和《老子》的小邦寡民越发相像,小邦寡民作为《老子》临近尾声时,为使人类社会长治久安,能恒久的存在下去,开出的一记药方,留下的一个模型框架,引文如下:

《老子》帛书第六十章(今本第八十章):“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这种国家,虽有舟车,虽有武器,凡是十人或百人以上使用的复杂器物,全都没有人用。大家都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用不着这些东西。它的百姓,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安定,自得其乐。他们住在自己家,日子过得好好的,谁都不想打仗,也不肯出远门。邻国和邻国,离得很近,鸡鸣狗叫都听得到,却一辈子都不肯出来。” 引用李零先生《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一书。

老子的小邦寡民模型中,有几个要素:

一、不是没货。有货,啥都不缺。

二、不是人傻,人啥都知道,素质还高。

三、珍惜生命,着眼当下,知足、常乐。

四、人不远走。为什么不远走,外面危险。

五、国与国、邦与邦离得很近,却都互不搭理。(为什么不搭理,也许怕进黑暗森林。)

其中,一、二、三、五点,诸位读《微纪元》时,自己与《老子》比照吧。比照着读,绝对是一次深邃的思想潜水体验。

说说第四点。为什么不远走?因为外面危险,有祸。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记得陈寅恪考证过,《桃花源记》的原型是西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春夏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的所闻所见。桃花源里人,是为避苻坚前秦,躲避战乱,自发结成坞堡以自给自足的,参看《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桃源也好,微纪元也好,小邦寡民也好,成因只有一个:避祸。

放眼大一点,历史中例子不少。如罗马帝国。初期建国很弱,靠着荣耀战斗不断扩张,同时又通过不断修改政体、包容——给予被征服国公民权,消解着扩张带来的压力,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结果,还是被说着巴巴怪话的野蛮人给揍解体了。印度文明就好些,文化包容、不玩命扩张,时到今天,文明面貌保留得还比较完整。

自身强,又用强扩张,早晚遇到毁灭性的危险。祸从何来,可能是飞来横祸,也可能是心祸。

你是越是想掌控一切,一切越是以你不可思议的方式折腾你。守弱、自律多少还提供了一种较为永恒的可能。——这是小邦寡民、“不远走”的原意。

引申

初读《老子》小邦寡民一章时,没有GDP增速,武器都锈了,人都倒着活,不是等着挨揍,小邦寡民如何实现的了。

殊不知,《老子》五千言,每章一小段,尽是“提要”。每一章,只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那部分,浮冰下的内容,你自己谱写。同时,每一章都不独立,连接、编制成“疏而不失”的网,也像布了个阵法。全然指向一个目的——避心祸。

说《老子》是治国方略也好,兵书也好,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一部寡民小国的公民公约。

当有一天你做到了《道德经》其他章节所要求的“知常”、“守静笃”、“若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拥有同等的心智:不外求,仅内观、转换心性、长乐未央时,你才是一个是合格的小邦寡民中的公民。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2)

    知道之道微信公众号 常惭

    2016-01-28 18:14:07

    |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2)
    |

    比如,微纪元世界已全然民主、平等,但是与先行者交流的只是他们的执政官,其他小人基本都是充数的,根本插不上嘴。当然,我们不可能把问题都推给科幻小说,也不可能把创世的责任全然加载在科学主义肩上。诚如大刘在《球状闪电》后记中说的,“如果这些想像的创造物碰巧真的变成现实,它们的魅力反而减小了”。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说到这里,《微纪元》所讲述的无疑和《老子》的小邦寡民越发相像,小邦寡民作为《老子》临近尾声时,为使人类社会长治久安,能恒久的存在下去,开出的一记药方,留下的一个模型框架,引文如下:

    《老子》帛书第六十章(今本第八十章):“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这种国家,虽有舟车,虽有武器,凡是十人或百人以上使用的复杂器物,全都没有人用。大家都回到结绳记事的原始时代,用不着这些东西。它的百姓,吃得好,穿得好,生活安定,自得其乐。他们住在自己家,日子过得好好的,谁都不想打仗,也不肯出远门。邻国和邻国,离得很近,鸡鸣狗叫都听得到,却一辈子都不肯出来。” 引用李零先生《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一书。

    老子的小邦寡民模型中,有几个要素:

    一、不是没货。有货,啥都不缺。

    二、不是人傻,人啥都知道,素质还高。

    三、珍惜生命,着眼当下,知足、常乐。

    四、人不远走。为什么不远走,外面危险。

    五、国与国、邦与邦离得很近,却都互不搭理。(为什么不搭理,也许怕进黑暗森林。)

    其中,一、二、三、五点,诸位读《微纪元》时,自己与《老子》比照吧。比照着读,绝对是一次深邃的思想潜水体验。

    说说第四点。为什么不远走?因为外面危险,有祸。

    小邦寡民——你是不是合格的《微纪元》公民

    记得陈寅恪考证过,《桃花源记》的原型是西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春夏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的所闻所见。桃花源里人,是为避苻坚前秦,躲避战乱,自发结成坞堡以自给自足的,参看《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桃源也好,微纪元也好,小邦寡民也好,成因只有一个:避祸。

    放眼大一点,历史中例子不少。如罗马帝国。初期建国很弱,靠着荣耀战斗不断扩张,同时又通过不断修改政体、包容——给予被征服国公民权,消解着扩张带来的压力,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结果,还是被说着巴巴怪话的野蛮人给揍解体了。印度文明就好些,文化包容、不玩命扩张,时到今天,文明面貌保留得还比较完整。

    自身强,又用强扩张,早晚遇到毁灭性的危险。祸从何来,可能是飞来横祸,也可能是心祸。

    你是越是想掌控一切,一切越是以你不可思议的方式折腾你。守弱、自律多少还提供了一种较为永恒的可能。——这是小邦寡民、“不远走”的原意。

    引申

    初读《老子》小邦寡民一章时,没有GDP增速,武器都锈了,人都倒着活,不是等着挨揍,小邦寡民如何实现的了。

    殊不知,《老子》五千言,每章一小段,尽是“提要”。每一章,只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那部分,浮冰下的内容,你自己谱写。同时,每一章都不独立,连接、编制成“疏而不失”的网,也像布了个阵法。全然指向一个目的——避心祸。

    说《老子》是治国方略也好,兵书也好,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一部寡民小国的公民公约。

    当有一天你做到了《道德经》其他章节所要求的“知常”、“守静笃”、“若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拥有同等的心智:不外求,仅内观、转换心性、长乐未央时,你才是一个是合格的小邦寡民中的公民。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