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道教之音 黄信振道长

2016-05-28 12:24:00

玄门中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海报(资料图)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诸多变迁,没有人能够统计到,有多少“好戏”悄然落幕,断去传承的脉络。本来可以伴随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容如今无人知晓。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逝去都是令人扼腕痛惜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众多的民族文化消散在给中国人敲醒警钟,我们并没有尽到炎黄子孙的责任,更谈不上用所谓的赤子之心,所谓的匡扶人心世道。

吴天明导演为了电影《百鸟朝凤》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这部遗作没有外国商业片中哗众取宠的绚丽,从头到尾让你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清静,随着唢呐的声音此起彼伏,故事出现了惊人的转变。

焦三爷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开拓主义者,在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股“匠人”的精神。他充分考虑了所有一切关于唢呐过去、现在、未来所要面对的应急情况,所以我们看到只要出现了对唢呐不利的情况,焦三爷都会有稳定局面的办法。他把唢呐当成了人生的全部,甚至充分考虑到接班的人选,以及接班的前、中、后会遇到的问题。他对一切了然于胸,并且善于做出表率。

游天明是一名责任主义者,他好像士兵突击当中的许三多,心无杂念,却也缺乏面临大局的眼光,这从他在面对西洋乐队的冲击所出现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作为接班弟子的他被寄予厚望,他很感恩师父所教的一切,他因为社会环境,个人大局把控的能力不足,对发扬光大非常乏力,虽然他表面上坚强硬朗,但同时非常脆弱。当他看到其他唢呐人沦落到街头卖艺,凋零乞讨的时候,他怎能不忧伤?

蓝玉是一名功利主义者,他其实是热爱唢呐的,但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他因为唢呐获得了许多的回报,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应该与回报是必须形成正比的,所以在焦三爷把《百鸟朝凤》传给天明的时候,他有了怨恨。他在学习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接班的回报。后来他的路并没有和唢呐再有交集,而他也因为社会的环境无法发挥他的专项才能,只有不停地在城市里出卖劳力,为生存奔波。

其他的人可以归纳为观望主义者,他们并不关切好坏,没有确切的立场,他们只是把唢呐当成自己生存的一个手段,一种方式。如果某件事情能够让自己混得好,那就认为可以去做,反之则不支持。

玄门中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海报(资料图)

《百鸟朝凤》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匠人”情怀的动容,还有一些对新老时代的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是信念的坚守,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传承人不仅需要天生的绝高技艺,更需要好的人品,这样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承下去。正如“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只留给一生都德高望重的人。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自炎黄民族起始的文化体系,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使命,面临现代大潮,同样如此。之所以我们作为玄门弟子看了《百鸟朝凤》后会难受,是因为“同病相怜”。以前是凤,百鸟来朝;今天是鸟,无人知晓。这是一种难过的结局,即便吴天明导演的诚心遗作,也同样避免不了方励在这部影片给影迷在网络上下跪求支持。然而即便是张艺谋、冯小刚等众多大腕名人的呼吁,市场经济的扼杀力量,仍然无法让这样充满社会责任的作品冲出市场围墙的牢笼。即便导演已经付出人生最后的努力,仍然无法扭转。我们真的是在给广大的人下跪吗?不,这是在向市场经济下跪,是向金钱教下跪。

的确,在这年代,西方的框架不断逼迫东方的文明,腰板不硬、底气不足者,卑躬屈膝于洋学不足为奇。我们需要焦三爷一样的人物,但是我们更需要具有焦三爷身上的“匠人”精神,时刻都从内而外地认定道教是世界灿烂的宗教文化之一,浓缩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色彩。

我们为什么要自卑?因为我们被挨打后,盲目相信过去的强者,全面否定了自己。《道德经》在我们还未谈道门中兴的时候,已经在西方是一部世界销量排名前几位的经典。我们为什么要忧愁?不需要。肩负责任的时候,要像焦三爷,只要有那么一丁点机会,就不遗余力;只要上台演奏,就要对得起那张太师椅的气度。

当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后,所有的未来变得如此简约与回归,我们根本不需要给市场经济妥协,唯独需要变化的是,保证让所有接触道门的人,能够充分的感受玄宗之学的恢宏气象。这需要每位道门弟子都能保持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种种技巧的追逐,都不如像焦三爷的不计回报,见势而上的境界,总有一天,只要我们付出该做的血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玄门内外的昌盛与稳固,终将会实现。

(道教之音专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玄门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道教之音 黄信振道长

2016-05-28 12:24:00

|
玄门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

玄门中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海报(资料图)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诸多变迁,没有人能够统计到,有多少“好戏”悄然落幕,断去传承的脉络。本来可以伴随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容如今无人知晓。我们不能说所有的逝去都是令人扼腕痛惜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众多的民族文化消散在给中国人敲醒警钟,我们并没有尽到炎黄子孙的责任,更谈不上用所谓的赤子之心,所谓的匡扶人心世道。

吴天明导演为了电影《百鸟朝凤》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步,这部遗作没有外国商业片中哗众取宠的绚丽,从头到尾让你感受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清静,随着唢呐的声音此起彼伏,故事出现了惊人的转变。

焦三爷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开拓主义者,在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一股“匠人”的精神。他充分考虑了所有一切关于唢呐过去、现在、未来所要面对的应急情况,所以我们看到只要出现了对唢呐不利的情况,焦三爷都会有稳定局面的办法。他把唢呐当成了人生的全部,甚至充分考虑到接班的人选,以及接班的前、中、后会遇到的问题。他对一切了然于胸,并且善于做出表率。

游天明是一名责任主义者,他好像士兵突击当中的许三多,心无杂念,却也缺乏面临大局的眼光,这从他在面对西洋乐队的冲击所出现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作为接班弟子的他被寄予厚望,他很感恩师父所教的一切,他因为社会环境,个人大局把控的能力不足,对发扬光大非常乏力,虽然他表面上坚强硬朗,但同时非常脆弱。当他看到其他唢呐人沦落到街头卖艺,凋零乞讨的时候,他怎能不忧伤?

蓝玉是一名功利主义者,他其实是热爱唢呐的,但因为他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他因为唢呐获得了许多的回报,他很相信自己的能力应该与回报是必须形成正比的,所以在焦三爷把《百鸟朝凤》传给天明的时候,他有了怨恨。他在学习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接班的回报。后来他的路并没有和唢呐再有交集,而他也因为社会的环境无法发挥他的专项才能,只有不停地在城市里出卖劳力,为生存奔波。

其他的人可以归纳为观望主义者,他们并不关切好坏,没有确切的立场,他们只是把唢呐当成自己生存的一个手段,一种方式。如果某件事情能够让自己混得好,那就认为可以去做,反之则不支持。

玄门中更需要焦三爷的“匠人”精神

《百鸟朝凤》海报(资料图)

《百鸟朝凤》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匠人”情怀的动容,还有一些对新老时代的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是信念的坚守,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传承人不仅需要天生的绝高技艺,更需要好的人品,这样才能拼着命把这活保住,传承下去。正如“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只留给一生都德高望重的人。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自炎黄民族起始的文化体系,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使命,面临现代大潮,同样如此。之所以我们作为玄门弟子看了《百鸟朝凤》后会难受,是因为“同病相怜”。以前是凤,百鸟来朝;今天是鸟,无人知晓。这是一种难过的结局,即便吴天明导演的诚心遗作,也同样避免不了方励在这部影片给影迷在网络上下跪求支持。然而即便是张艺谋、冯小刚等众多大腕名人的呼吁,市场经济的扼杀力量,仍然无法让这样充满社会责任的作品冲出市场围墙的牢笼。即便导演已经付出人生最后的努力,仍然无法扭转。我们真的是在给广大的人下跪吗?不,这是在向市场经济下跪,是向金钱教下跪。

的确,在这年代,西方的框架不断逼迫东方的文明,腰板不硬、底气不足者,卑躬屈膝于洋学不足为奇。我们需要焦三爷一样的人物,但是我们更需要具有焦三爷身上的“匠人”精神,时刻都从内而外地认定道教是世界灿烂的宗教文化之一,浓缩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色彩。

我们为什么要自卑?因为我们被挨打后,盲目相信过去的强者,全面否定了自己。《道德经》在我们还未谈道门中兴的时候,已经在西方是一部世界销量排名前几位的经典。我们为什么要忧愁?不需要。肩负责任的时候,要像焦三爷,只要有那么一丁点机会,就不遗余力;只要上台演奏,就要对得起那张太师椅的气度。

当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后,所有的未来变得如此简约与回归,我们根本不需要给市场经济妥协,唯独需要变化的是,保证让所有接触道门的人,能够充分的感受玄宗之学的恢宏气象。这需要每位道门弟子都能保持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种种技巧的追逐,都不如像焦三爷的不计回报,见势而上的境界,总有一天,只要我们付出该做的血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玄门内外的昌盛与稳固,终将会实现。

(道教之音专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