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道教之音 任嗣亿

2020-12-11 17:29:49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当代道教要大力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时代精神。道教作为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血脉,结合秦汉之前的黄老道家、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等而产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入医学、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医术、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生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庞杂的思想体系中,追求和平、富强、重视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体系,平等友爱、个体自由的社会环境,拥有道德高尚的人格始终是贯穿道教发展的主线,而道教的这些追求又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相契合。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道教悠久的光荣历史传统。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出现“护国”二字,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且这种爱国思想在历代道教经典中都有传承,彰显着道教绵延不断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弘扬道教的法治思想,为当代社会法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道教的黄老思想中包含着诸多法治精神,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使人们逐渐回归到自然的本性。道教在执法上主张“唯公无私”,认为:“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要求在执法上极力主张“唯公无私”。道教的这些“公平、公正”的法治思想,有利于当代社会法治建设,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道教和谐思想,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道教的和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首先,道教倡导“慈同慈爱,异骨成亲”和“济世利人”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其次,道教倡导“天人合一”“慈心于物”的思想,指出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存是休戚相关的,要求人类社会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行事。再次,道教倡导“众生平等”的思想,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老子《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种天道与善说,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道教的和谐思想,值得当代社会倡导和弘扬。

弘扬道教传统美德,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尊道贵德”的倡导和对于“行善积德”的规劝。这种道德伦理和劝善思想,是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道教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得道修仙的阶梯,一直以来就是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发挥道教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道教适应社会、利益众生的需要,也是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道教界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增强道教化导世俗的能力。在宫观开展讲经讲道活动,积极传播道教正能量,引导人类,净化社会,提升人格。积极弘扬道教的道德伦理,担当起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睦,维护稳定的责任。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面对新时代,道教界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有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今天中国道教信徒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过去来说,科学技术知识更为普及,群众所遇到的升学、就业、婚姻、人际关系中的困难和疑虑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自觉把自身的健康发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推进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道教追求国家富强、民主

道教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富强、民主的国家为目标。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道教徒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追求从未停止:丘处机74岁高龄远行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除此之外,道教更是把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蕴涵在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宫观殿堂脊梁上“国泰民安”“国祚绵长”的雕塑,还是殿堂内“民丰物饶”“社会和美”的壁画;不管是“国富才贤”“永亨利贞”的斋醮祈愿,还是“上理三光,中调阴阳,下开万生”的艺术追求,无不是这种追求的表达。

(二)道教崇尚社会自由、平等、公正

道教崇尚自由平等,提倡以“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的态度,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倡导超越生死,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国历史上追求自由的人物如庄子、陶渊明、竹林七贤、陶弘景等无不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必须指出的是,道教徒追求自由,却从不放弃自身所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南朝陶弘景崇尚自由,“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而在隐居茅山之后,仍不忘在“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之时,给予为政者意见和建议。

道教也是追求平等、公正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直接以“太平”为名,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以养人”的,从而主张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主张创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有难共济,有福同享的大公无私的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恰恰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三)道教追求个人人格完美

道士者,有道之士。何谓有道之士?有道之士就是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是一个追求人格完美的人。道教自古就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我们的道教是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创立起来的宗教,有着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祖国,也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道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认识到道教与国家的这层关系,历代的道教徒始终以爱国爱教作为修行的根本。

此外,道教将奉善行善,劝人为善作为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道教的神仙真人,无不是内外兼修,能够积功累德垂范后世的表率:如为世人所熟知的吕洞宾祖师,全国各地几乎都留存有他扶危济困,降魔除邪、纯洁世风、吉祥社会的仙话传说。在道教看来,修道就必须奉道行善,因此道教祖师告诫后人,欲修神仙,当先行善;道教善书劝喻告诫世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这种众善奉行的思想,所体现的也正是与人为善的人生观。

(四)弘扬道教文化

道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经典和丰富多彩的斋醮科仪活动,构建了体系丰满的教义思想和宗教实践,从而构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道教文化。道教文化中有追求清净高远的自我清修;崇尚行善济世、无量度人、积功累德的生活实践;希冀人民和乐、国家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道教界应该从当今社会实际出发,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深入挖掘道教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助益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优秀内容。把握道教“尊道贵德”的本质,结合社会需求民众需要,挖掘整理道教的养生文化,有助于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挖掘整理道教的音乐、书法、美术文化,丰富社会精神活动;挖掘整理道教的济世利人思想,助益公益慈善事业,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五)开展道教活动

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从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道教是具有极大优势的。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社会民俗等联系紧密,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道教因素的存在。道教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通过举办讲经论道、经典诵读、先进垂范、义理解读等方式,开展好道教活动,使道教活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如近年来道教财神信仰日渐升温,向信教群众宣传财神所倡导的诚信经营,“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不得欺孤贫,夺人财物”等精神得以弘扬,促进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六)引导信教群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子的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道教要深入到广大信教群众中,以道教优秀的文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由近及远,影响更多的人。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公益慈善、注重生态环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道教还应充分利用宫观的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利用道教网站、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道教有益的教义思想;通过开展讲经说法、专家论道、道长座谈等方式,弘扬道教经典思想;通过道教科仪音乐、书画艺术等内容陶冶信众情操,从而推动道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结语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无论是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都与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深度契合的。道教界要充分重视这种契合,抓住机遇,深入挖掘道教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内容,通过举办好宗教活动,宣传有益思想,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天马山玄真观任嗣亿道长供稿)

更多链接

弘道:点进来!我们有免费的好物送给你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道教之音 任嗣亿

2020-12-11 17:29:49

|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当代道教要大力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阐扬道教思想精华,赋予时代精神。道教作为继承华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血脉,结合秦汉之前的黄老道家、神仙方术以及民间信仰等而产生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入医学、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科学医术、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生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教庞杂的思想体系中,追求和平、富强、重视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体系,平等友爱、个体自由的社会环境,拥有道德高尚的人格始终是贯穿道教发展的主线,而道教的这些追求又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相契合。

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道教悠久的光荣历史传统。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就已经有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提出“兴国爱民,普济群生”思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出“国安民丰,欣乐太平”的主张,都表达了道教对赖以生存的国土的热爱。此外,还有相当一批道教经典名称出现“护国”二字,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而且这种爱国思想在历代道教经典中都有传承,彰显着道教绵延不断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弘扬道教的法治思想,为当代社会法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道教的黄老思想中包含着诸多法治精神,与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使人们逐渐回归到自然的本性。道教在执法上主张“唯公无私”,认为:“智者所以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要求在执法上极力主张“唯公无私”。道教的这些“公平、公正”的法治思想,有利于当代社会法治建设,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道教和谐思想,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道教的和谐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文化资源。首先,道教倡导“慈同慈爱,异骨成亲”和“济世利人”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其次,道教倡导“天人合一”“慈心于物”的思想,指出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存是休戚相关的,要求人类社会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一切按自然规律行事。再次,道教倡导“众生平等”的思想,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老子《道德经》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种天道与善说,就充分体现了一种平等思想。道教的和谐思想,值得当代社会倡导和弘扬。

弘扬道教传统美德,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发挥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尊道贵德”的倡导和对于“行善积德”的规劝。这种道德伦理和劝善思想,是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道教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得道修仙的阶梯,一直以来就是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发挥道教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道教适应社会、利益众生的需要,也是道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道教界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增强道教化导世俗的能力。在宫观开展讲经讲道活动,积极传播道教正能量,引导人类,净化社会,提升人格。积极弘扬道教的道德伦理,担当起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睦,维护稳定的责任。

道教文化有多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篇文章说得很透

面对新时代,道教界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要有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今天中国道教信徒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对过去来说,科学技术知识更为普及,群众所遇到的升学、就业、婚姻、人际关系中的困难和疑虑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自觉把自身的健康发展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推进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道教追求国家富强、民主

道教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富强、民主的国家为目标。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道教徒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追求从未停止:丘处机74岁高龄远行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除此之外,道教更是把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蕴涵在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宫观殿堂脊梁上“国泰民安”“国祚绵长”的雕塑,还是殿堂内“民丰物饶”“社会和美”的壁画;不管是“国富才贤”“永亨利贞”的斋醮祈愿,还是“上理三光,中调阴阳,下开万生”的艺术追求,无不是这种追求的表达。

(二)道教崇尚社会自由、平等、公正

道教崇尚自由平等,提倡以“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的态度,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倡导超越生死,寻求精神超越和自由,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国历史上追求自由的人物如庄子、陶渊明、竹林七贤、陶弘景等无不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而且必须指出的是,道教徒追求自由,却从不放弃自身所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南朝陶弘景崇尚自由,“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而在隐居茅山之后,仍不忘在“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之时,给予为政者意见和建议。

道教也是追求平等、公正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直接以“太平”为名,认为天地间的一切财物都是“天地和气”所生“以养人”的,从而主张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主张创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有难共济,有福同享的大公无私的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恰恰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三)道教追求个人人格完美

道士者,有道之士。何谓有道之士?有道之士就是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是一个追求人格完美的人。道教自古就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我们的道教是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创立起来的宗教,有着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祖国,也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道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认识到道教与国家的这层关系,历代的道教徒始终以爱国爱教作为修行的根本。

此外,道教将奉善行善,劝人为善作为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道教的神仙真人,无不是内外兼修,能够积功累德垂范后世的表率:如为世人所熟知的吕洞宾祖师,全国各地几乎都留存有他扶危济困,降魔除邪、纯洁世风、吉祥社会的仙话传说。在道教看来,修道就必须奉道行善,因此道教祖师告诫后人,欲修神仙,当先行善;道教善书劝喻告诫世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这种众善奉行的思想,所体现的也正是与人为善的人生观。

(四)弘扬道教文化

道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经典和丰富多彩的斋醮科仪活动,构建了体系丰满的教义思想和宗教实践,从而构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道教文化。道教文化中有追求清净高远的自我清修;崇尚行善济世、无量度人、积功累德的生活实践;希冀人民和乐、国家富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道教界应该从当今社会实际出发,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深入挖掘道教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助益社会发展、服务人民大众的优秀内容。把握道教“尊道贵德”的本质,结合社会需求民众需要,挖掘整理道教的养生文化,有助于民众身体素质的提高;挖掘整理道教的音乐、书法、美术文化,丰富社会精神活动;挖掘整理道教的济世利人思想,助益公益慈善事业,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五)开展道教活动

现在,一些地方举办的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间民俗活动,都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从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道教是具有极大优势的。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社会民俗等联系紧密,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道教因素的存在。道教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通过举办讲经论道、经典诵读、先进垂范、义理解读等方式,开展好道教活动,使道教活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如近年来道教财神信仰日渐升温,向信教群众宣传财神所倡导的诚信经营,“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不得欺孤贫,夺人财物”等精神得以弘扬,促进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六)引导信教群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子的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具体的,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道教要深入到广大信教群众中,以道教优秀的文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由近及远,影响更多的人。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践行公益慈善、注重生态环保,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道教还应充分利用宫观的宣传栏等传统媒介,利用道教网站、信息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道教有益的教义思想;通过开展讲经说法、专家论道、道长座谈等方式,弘扬道教经典思想;通过道教科仪音乐、书画艺术等内容陶冶信众情操,从而推动道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结语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无论是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都与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深度契合的。道教界要充分重视这种契合,抓住机遇,深入挖掘道教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内容,通过举办好宗教活动,宣传有益思想,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天马山玄真观任嗣亿道长供稿)

更多链接

弘道:点进来!我们有免费的好物送给你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