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教飞天藏窦圌山“镇山之宝”

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祖明远

2021-10-20 17:38:03

窦圌山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的东北方。在南北朝以前,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豆圌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修道,传说修炼成仙,白昼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窦圌山因李白而闻名。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如今登临此山者,许多都为一睹“镇山之宝”——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的飞天藏。

这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位于窦圌山风景区的云岩寺的西配殿内。1956年云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江油县志》记载:“飞天藏在窦圌山,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元至正重葺”,“明季兵火,惟此独存”。

飞天藏整个建筑无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呈八角形,高10.8米,直径7.5米,中心为直径0.5米的木轴,置于铁鹅台桶子的六角针上,称为“寿山福海”,可旋转。轴上置梁枋,装木板,构成八角形屋架,由下而上分为四层,依次为平座、腰檐、天宫楼阁、宝顶。上世纪70年代,整个飞天藏还可以在一人的推动下转动。

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以外,上部还饰有精美的天宫楼阁,其下檐平座处更是斗拱密促,结构十分繁复,华板上则有大量的木雕花卉,整个制作显得异常精巧。同时藏身的上下檐及外表的八面板壁上有240尊道教木雕人像,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制作细腻,风格恬挚朴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祖明远整理,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宋代道教飞天藏窦圌山“镇山之宝”

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祖明远

2021-10-20 17:38:03

|
宋代道教飞天藏窦圌山“镇山之宝”
|

窦圌山位于江油老县城武都场镇的东北方。在南北朝以前,因山上猿猴较多、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有僧人上山建庙,加之山形如圆形粮囤,改称“豆圌山”。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修道,传说修炼成仙,白昼飞升,后人遂冠以“窦”姓,更名为“窦圌山”。

窦圌山因李白而闻名。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如今登临此山者,许多都为一睹“镇山之宝”——建于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的飞天藏。

这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道教转轮经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位于窦圌山风景区的云岩寺的西配殿内。1956年云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江油县志》记载:“飞天藏在窦圌山,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建,元至正重葺”,“明季兵火,惟此独存”。

飞天藏整个建筑无一颗铁钉,全由珍贵楠木穿斗而成。呈八角形,高10.8米,直径7.5米,中心为直径0.5米的木轴,置于铁鹅台桶子的六角针上,称为“寿山福海”,可旋转。轴上置梁枋,装木板,构成八角形屋架,由下而上分为四层,依次为平座、腰檐、天宫楼阁、宝顶。上世纪70年代,整个飞天藏还可以在一人的推动下转动。

飞天藏除按一般转轮经藏的形制造设以外,上部还饰有精美的天宫楼阁,其下檐平座处更是斗拱密促,结构十分繁复,华板上则有大量的木雕花卉,整个制作显得异常精巧。同时藏身的上下檐及外表的八面板壁上有240尊道教木雕人像,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制作细腻,风格恬挚朴实。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祖明远整理,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站)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