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剑or穿墙…对术法的执迷,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道音文化 佚名

2023-05-15 09:14:26

御剑or穿墙…对术法的执迷,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笔者在日常值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要接触一些对道教和某些具有玄幻性质的文化特别感兴趣的游客。他们总是会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毫无意义的话题,如“道长,你们出门都是御剑飞行吗?”“道长,你会不会《崂山道士》的穿墙术?”“啊,原来道士们也是要吃饭的!”“你看你看,他们竟然也用手机、平板”……如此等等,不可尽数。笔者常常和道友们聊起这一现状,大多数人都是摇头,表示现代人们受玄幻文化的影响太深,对道教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太深;又或者感叹地说,如今的人们都不去追求大道了,反而在这些术法上孜孜营求,这真是可悲可叹。

然而,面对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或许不只是哀叹几句就可以表达情感,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其实想一想,大家对术法的好奇,并不能说明什么特别的问题。笔者回想自己在还没有入道之前,好像也是对道教中某一个方面特别感兴趣,如很喜欢道教的华彩服饰,如对仙长们表现出来的逍遥姿态很向往。自己也曾偷偷练习过符法,虽然冠以救世度人的名义,却也略有些自我彰显的心思。我的师弟在入门许久后偷偷和我说,他满心期待的是一进房间就看到我们都在盘腿练功(背后呼呼冒白气的那种)。后来我问他,当看到我们是如此平凡普通(甚至和你在社会上见到的人们别无二致)的时候,你怎么想?他说,既然来都来了,先住下来,看能学到什么再说。

我想,可能我们每个人求道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恰当的机缘。这个机缘对于不同人当然具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倾向于文化、有的人倾向于术法、有的人倾向于神仙保佑、有的人倾向于自得其趣……不论是哪一种倾向,我们都是因为这样一种喜好的偏向而开始接触玄门正法,这也就使我们具备了得受道教的教化的前提与可能。试想一下,如果连这个前提都不具备的话,又如何去谈论大道玄妙呢?再高深的道,总是需要落到实处的。道祖说,大道无形、无名且无情,我们自然也没有办法从虚空中去感知玄妙大道的存在和运化。既然生为有形有相的人身,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具体存在,我们所能够具体感知到的声色形相正是一种中间媒介。大道通过万物的生成而体现出其造化的功德,这是从形而上向形而下的流溢;我们则是从具体的物质世界(道教常称之为“器世界”)入手,通过认识、观察、分析等逻辑手段,去总结出不同万相背后的同一规律,进而“强名曰道”。这则是从器世界向道世界的一种上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过一上一下的对比,常会让人误解地认为道世界是比器世界更高一级的存在,由此也就会衍生出悟大道、明真理要比学习术法更加地高级的观点。如果产生这样一个想法,用南华真人的话来说,就是先在自己的心上产生了分别。分别心一生,那些自以为高级的事情其实已经被套上了一个庸俗的枷锁。真人讲“齐一”,是要让我们能够看到对任何事物的追求都是本质无二的执着,不论是执着于术法、还是执着于大道,我们这份执着的心是相同的。道教中又讲,器为载道之器,道为宰器之道。我们生活的器世界,是大道运化产生的,同时也是大道的承载体,通过对器世界的研究学习,是可以掌握通达大道世界的途径的。

以此观之,人们对一些术法的好奇,这件事本来没有对错,因为只有好奇才能产生兴趣。但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去引导人们把兴趣变成专业、把好奇转化为研修,通过进一步地深耕,而从术法上明真悟道,这便是以术入道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如这般修行的神仙真人并不在少数。我们或许并没有必要去苛求一个对道教感兴趣的人,一定要能够呈现出对杳冥恍惚的道有极深的哲思,或者对性命双达、功行并进的修行理念有太多的践行,给与大家一点时间去流连,也给与我们自己一些时间去洗涤,大浪淘沙后,也才能真正见到足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但与此同时也须明白,不是每个种子都必须要成为大树。那自得安然的小草,也是他的自性逍遥。毕竟,生活的事要归生活者,兴趣的事要归兴趣家,而修行的事终究还是归于修行人。

(道音文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御剑or穿墙…对术法的执迷,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道音文化 佚名

2023-05-15 09:14:26

|
御剑or穿墙…对术法的执迷,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

御剑or穿墙…对术法的执迷,让我们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笔者在日常值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要接触一些对道教和某些具有玄幻性质的文化特别感兴趣的游客。他们总是会提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毫无意义的话题,如“道长,你们出门都是御剑飞行吗?”“道长,你会不会《崂山道士》的穿墙术?”“啊,原来道士们也是要吃饭的!”“你看你看,他们竟然也用手机、平板”……如此等等,不可尽数。笔者常常和道友们聊起这一现状,大多数人都是摇头,表示现代人们受玄幻文化的影响太深,对道教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太深;又或者感叹地说,如今的人们都不去追求大道了,反而在这些术法上孜孜营求,这真是可悲可叹。

然而,面对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或许不只是哀叹几句就可以表达情感,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其实想一想,大家对术法的好奇,并不能说明什么特别的问题。笔者回想自己在还没有入道之前,好像也是对道教中某一个方面特别感兴趣,如很喜欢道教的华彩服饰,如对仙长们表现出来的逍遥姿态很向往。自己也曾偷偷练习过符法,虽然冠以救世度人的名义,却也略有些自我彰显的心思。我的师弟在入门许久后偷偷和我说,他满心期待的是一进房间就看到我们都在盘腿练功(背后呼呼冒白气的那种)。后来我问他,当看到我们是如此平凡普通(甚至和你在社会上见到的人们别无二致)的时候,你怎么想?他说,既然来都来了,先住下来,看能学到什么再说。

我想,可能我们每个人求道的时候,都需要一个恰当的机缘。这个机缘对于不同人当然具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倾向于文化、有的人倾向于术法、有的人倾向于神仙保佑、有的人倾向于自得其趣……不论是哪一种倾向,我们都是因为这样一种喜好的偏向而开始接触玄门正法,这也就使我们具备了得受道教的教化的前提与可能。试想一下,如果连这个前提都不具备的话,又如何去谈论大道玄妙呢?再高深的道,总是需要落到实处的。道祖说,大道无形、无名且无情,我们自然也没有办法从虚空中去感知玄妙大道的存在和运化。既然生为有形有相的人身,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具体存在,我们所能够具体感知到的声色形相正是一种中间媒介。大道通过万物的生成而体现出其造化的功德,这是从形而上向形而下的流溢;我们则是从具体的物质世界(道教常称之为“器世界”)入手,通过认识、观察、分析等逻辑手段,去总结出不同万相背后的同一规律,进而“强名曰道”。这则是从器世界向道世界的一种上升。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过一上一下的对比,常会让人误解地认为道世界是比器世界更高一级的存在,由此也就会衍生出悟大道、明真理要比学习术法更加地高级的观点。如果产生这样一个想法,用南华真人的话来说,就是先在自己的心上产生了分别。分别心一生,那些自以为高级的事情其实已经被套上了一个庸俗的枷锁。真人讲“齐一”,是要让我们能够看到对任何事物的追求都是本质无二的执着,不论是执着于术法、还是执着于大道,我们这份执着的心是相同的。道教中又讲,器为载道之器,道为宰器之道。我们生活的器世界,是大道运化产生的,同时也是大道的承载体,通过对器世界的研究学习,是可以掌握通达大道世界的途径的。

以此观之,人们对一些术法的好奇,这件事本来没有对错,因为只有好奇才能产生兴趣。但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去引导人们把兴趣变成专业、把好奇转化为研修,通过进一步地深耕,而从术法上明真悟道,这便是以术入道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如这般修行的神仙真人并不在少数。我们或许并没有必要去苛求一个对道教感兴趣的人,一定要能够呈现出对杳冥恍惚的道有极深的哲思,或者对性命双达、功行并进的修行理念有太多的践行,给与大家一点时间去流连,也给与我们自己一些时间去洗涤,大浪淘沙后,也才能真正见到足以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但与此同时也须明白,不是每个种子都必须要成为大树。那自得安然的小草,也是他的自性逍遥。毕竟,生活的事要归生活者,兴趣的事要归兴趣家,而修行的事终究还是归于修行人。

(道音文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