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杂谈 朱越利:读《茅山志》之“从三山鼎峙到混一三山”

朱越利:读《茅山志》之“从三山鼎峙到混一三山”

道音文化 6年前

《茅山志》卷11《上清品》“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传”曰:“绍圣四年(1097年),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閤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宋哲宗的这道敕令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证明北宋时逐渐形成符箓派三山鼎立的局面。

汉魏六朝时期主要派别之一古上清派逐渐演变成茅山教派。隋唐五代时期茅山派在诸符箓派中似乎垄断了对朝廷的影响。北宋初年茅山派继续受到朝廷优宠。历史表明,元代以前,茅山派一直保持着与历代朝廷的密切联系。

东汉末年,张陵、张衡、张鲁三天师的五斗米道割据汉中达三十年之久。魏晋五斗米道继续流传民间,同时深入上层社会。五斗米道至南朝多称为南天师道,以天师后裔为首领,行正一箓。北魏寇谦之改造五斗米道,自称天师,为北天师道。六朝末年至唐初,天师后裔有迁至茅山和龙虎山者,默默无闻。隋唐五代时期,南天师道的正一经法被继承下来,形成正一派,主要活跃于民间。北宋初年,汉天师后裔在龙虎山接过正一经法,举起祖先张道陵的大旗,重建教团,声势渐大,引起朝廷重视,人称天师派或龙虎山派。历史表明,该派经箓悠久古老,但教团衰微或中绝了很长时间,在北宋属于中兴或再起。

汉魏六朝时期灵宝派也是主要经派之一,灵宝科仪和经法影响很大,为各派所吸收。如茅山十四代宗师韦景昭受玄静经箓前,“惟习灵宝经法”。但灵宝派作为教团的势力和影响却一直不甚显著。至北宋,灵宝经派中逐渐衍生出灵宝教派,以閤皂山为中心,崭露头角,人称閤皂山派。历史表明,閤皂山派的经法虽然源远流长,但作为教派却属后起之秀。

历史上的太平道、古三皇经派、洞渊派、天童派等等,均销声匿迹了。随之又有许多新教派、法派诞生。不过在北宋时期,新形成的三山符箓鼎立的局面比较重要,宋哲宗的敕令对这种新的形势给予了承认和支持。

《茅山志》卷16《采真游篇》“黄澄传”曰:“初,三山经箓:龙虎正一、閤皂灵宝、茅山大洞,各嗣其本宗。先生请混一之。今龙虎、閤皂之传上清毕法,盖始于此”。“先生”指茅山玉晨观住持黄澄。宋徽宗召见他,命他住持金山神霄万寿宫,累授太素大夫、冲素静一先生,领玉堂高士、左右街都道录兼管道门公事,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赐紫金方符。他是当时道教领袖。他向宋徽宗请求混一三山经箓,获得批准。

符箓各派自六朝以来,始终处于既坚持个性,又互相靠拢、融合的过程之中。黄澄提出“混一”, 表明三山经箓互相靠得更拢了。宋徽宗批准黄澄顺应形势,采取积极促进融合的态度,使三山经箓增加了融合的深度,表现为龙虎、閤皂二山开始传上清毕法。

到宋理宗时,龙虎山后来者居上,影响超过茅山和閤皂山。理宗因势利导,于嘉熙三年(1239年)命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又对融合的进程有力地推了一把。此举确定了龙虎山在符箓诸派中的领导地位,对符箓派的大融合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哲宗敕三山鼎峙,宋徽宗批准黄澄混一三山,宋理宗命张可大提举三山,属于国家单项宗教政策调整的范围。三次政策调整,客观上均达到了尊重宗教自身变化的规律和客观实际,既不凭主观意志去强行干预,又不放任自流的效果,及时准确,可谓得当。符箓派的融合与联合,有利于提高道士的素质,对社会和民众有益,对维护封建统治也有好处。

符箓诸派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最终混合为正一派,与元政权有意无意地引导也不无关系。但是,如果没有宋代三帝对三山符箓的自然形成和融合,相机给予支持和促进,作为符箓派大联合体的正一派的出现也许还要推迟。三次政策调整,一直影响到六十余年(就理宗而言)至二百余年(就哲宗而言)之后,其积极效果才完全显现出来。某些宗教政策见效之久远,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封建帝王的宗教政策与我们今天的宗教政策有本质上的不同,三帝对三山政策的调整不过是偶然中的。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只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务实的精神审时度势,以历史学家的眼光高瞻远瞩,真正掌握并尊重宗教自身变化的规律和客观实际,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就能保证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我们比封建帝王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些,更不可能完全自觉地做到这些,而我们可以自觉地彻底地将这些坚持做下去。

(本文选自朱越利《读<茅山志>札记》,原载《道教考信集》)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坤》卦“厚德载物”发微
  • 道家与道教,二者如何才能一脉相承?
  • 道不离人,人不离道,论老庄中的“人本观”
  • 太一神,一位被你忽略掉的先天大神
  •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推荐阅读

渭南市道教协会召开二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2月前
保定市道协召开“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暨全力推进道教中国化保定实践专题会议”
2月前
浙江省道教协会四届二次会长会议在金华召开
4周前
北京道教界“体验式”交流活动受到台湾参访团欢迎
2周前
武当文化(挪威)传播中心授牌仪式暨文化交流活动在武当山紫霄宫举行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