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云何须乘黄鹤———张礼矩大炼师羽化纪实(3)

山幽清君博客 任宗权

2013-01-09 10:54:56

金州城外百果荚,瑶琴洞内三里深。

尚记唐皇曾驻跸,犹留遗殿耐人寻。

那是1925年9月20日,康有为应金州会长曹世科等邀请,来金州文庙参加祭孔活动,祭后在诸人的陪同下,专程去大黑山响水观游览。康有为诗兴大发,为道士作诗。这首诗已镌刻在响水观的石壁上,为这座深山古刹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历史轶闻。两年后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在响水观的日子里,师爷最多的是指导我坐静,有时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夏日我们到大黑山去,顺着山路,走到僻静的地方,我们放下带来的蒲团,稍作休息,便盘腿入静。白云、青山,绿树、山花、清新的空气。深呼气吸进新鲜空气的感觉,至今令我怀念。冬日,我们最多的是在师爷的热炕上,我盘起腿的时候,还会把被子环身子一圈,那是很舒适的。在师爷的教导下,我可以双盘坐四个小时不倒丹。

我在大连的两年中,始终没有见过师爷躺下睡觉。师爷打坐是讲究不倒丹的,一坐就是一夜。我最多只能坚持四个多小时,我下丹的时候,会悄悄地起身,轻轻地开门、关门,离开师爷的房间去休息。在大连两年多的日子里,我还写了《大连坐静笔记》。两个精致的笔记本写的满满的,有很多师爷解答的问题记录,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张礼矩师爷是一位以庙为家的道长,心底很善良的老道长。响水观那里漏雨了,师爷都会亲自动手爬上房顶去维修,从来不麻烦文化局。维修用哪个的家伙什、材料,都是师爷自己出钱。就连庙里的法器、经书、拜垫、供器,日常给神上供的贡品,只要缺什么,师爷总是掏自己的腰包去购买。来往的道友,离开的时候,师爷总是悄悄地掏自己腰包,资助道友们的路费。还经常教导我,出家人“粒米同餐,杯水同饮”的大同思想。师爷都那么大岁数了,但是身体却很好。有次我陪同他去体检,体检完了,医院的大夫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说:“老爷子身体真好,心脏就像20岁左右孩子们的心脏,真健康。”那是师爷已经75高龄了,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后面还带着我,四处的给庙上办事。师爷身体好,又热爱劳动,响水观后院的荒地,最后都成了菜园子,蔬菜多的吃不了,师爷都送给附近的乡邻。

师爷那样热爱响水观,但是响水观归文化局管理,不归宗教局管理,宗教活动场所证总是拿不到,不能修建住房,不能收徒发展年轻道长,这大概是师爷最后下决心离开响水观的主要原因!

 

(三)春风有意送霞灵

车在快到瓦房店的时候,雨止了。阴森的天还是那样的拉着长长的脸,我们在天人不爽的时机,到了瓦房店。我们还是那样沉默着,任凭司机将车开往何方,似乎那已不是我们关心的了!我忽然想到,瓦房店这个名字好怪啊,大概在很久以前,其他地方还是茅草屋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几间大瓦房?显得富裕了?所以叫瓦房?后来才知道,关于瓦房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其一,说是在元代,一个姓曲的商人经过瓦房店一带,在当地建了3间瓦房作为驿站。后来慢慢成了村庄,人们就称之为瓦房店了。

其二,百年前,瓦房店无人居住,来往的商人以及为公家办差的人,经过这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只有在此地想法过夜,才能继续赶路。当时有三家人在此开店,一家是瓦房,一家是草房,一家是土房。瓦房的那家生意好,草房的自然慢慢办不下去了,所以,最后只剩下瓦房那家旅店了,过往的商人就把那地方叫瓦房店。据说,那三间的瓦房原址,就在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对面。

其三,是说瓦房店这个地方,有时雨水很少,海风很大,这地方就像瓦房上的瓦一样,一点水就被晒干了,所以称之瓦房店。

其实,据史书载,瓦房店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开始有建置记载,属燕国辽东郡。唐总章元年(668),属安东都护府。辽太祖神册四年,从渤海国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移民境内后,设“扶州”,后改作复州。

我的思维在不断的变化,在充斥着沉默空气的车内,我的脑海什么想法都会出现,甚至想到死亡和升仙得道。那些吵得沸沸扬扬的核辐射算得了什么?人类总会有一日,在宇宙和这个星球自毁前,就会将这个可怜的星球折腾完,然后自我消亡。车子忽然一个大转弯,开始上山了,龙潭山到了。满山的果树还没有发芽,只有那些灌木好像才有些变绿,恍惚的绿色伏在黑色的枝桠上,像是被画家涂上的一层颜色。烧过荒的黑色草灰和着那些干燥的灰土,在海风中来回飘荡,就像无人祭祀的幽魂,盘旋、徘徊,漫无目的。远处的山上星星点点有些新建成的亭阁楼塔,这些都是师爷辛勤的杰作。为了让这里增加人气,师爷不但要建道观,而且在制高点或者有人歇息处,建些亭、阁、楼、塔等建筑,供游人驻脚玩赏。

  • 共12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驾云何须乘黄鹤———张礼矩大炼师羽化纪实(3)

    山幽清君博客 任宗权

    2013-01-09 10:54:56

    |
    驾云何须乘黄鹤———张礼矩大炼师羽化纪实(3)
    |

    金州城外百果荚,瑶琴洞内三里深。

    尚记唐皇曾驻跸,犹留遗殿耐人寻。

    那是1925年9月20日,康有为应金州会长曹世科等邀请,来金州文庙参加祭孔活动,祭后在诸人的陪同下,专程去大黑山响水观游览。康有为诗兴大发,为道士作诗。这首诗已镌刻在响水观的石壁上,为这座深山古刹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历史轶闻。两年后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在响水观的日子里,师爷最多的是指导我坐静,有时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夏日我们到大黑山去,顺着山路,走到僻静的地方,我们放下带来的蒲团,稍作休息,便盘腿入静。白云、青山,绿树、山花、清新的空气。深呼气吸进新鲜空气的感觉,至今令我怀念。冬日,我们最多的是在师爷的热炕上,我盘起腿的时候,还会把被子环身子一圈,那是很舒适的。在师爷的教导下,我可以双盘坐四个小时不倒丹。

    我在大连的两年中,始终没有见过师爷躺下睡觉。师爷打坐是讲究不倒丹的,一坐就是一夜。我最多只能坚持四个多小时,我下丹的时候,会悄悄地起身,轻轻地开门、关门,离开师爷的房间去休息。在大连两年多的日子里,我还写了《大连坐静笔记》。两个精致的笔记本写的满满的,有很多师爷解答的问题记录,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张礼矩师爷是一位以庙为家的道长,心底很善良的老道长。响水观那里漏雨了,师爷都会亲自动手爬上房顶去维修,从来不麻烦文化局。维修用哪个的家伙什、材料,都是师爷自己出钱。就连庙里的法器、经书、拜垫、供器,日常给神上供的贡品,只要缺什么,师爷总是掏自己的腰包去购买。来往的道友,离开的时候,师爷总是悄悄地掏自己腰包,资助道友们的路费。还经常教导我,出家人“粒米同餐,杯水同饮”的大同思想。师爷都那么大岁数了,但是身体却很好。有次我陪同他去体检,体检完了,医院的大夫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说:“老爷子身体真好,心脏就像20岁左右孩子们的心脏,真健康。”那是师爷已经75高龄了,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后面还带着我,四处的给庙上办事。师爷身体好,又热爱劳动,响水观后院的荒地,最后都成了菜园子,蔬菜多的吃不了,师爷都送给附近的乡邻。

    师爷那样热爱响水观,但是响水观归文化局管理,不归宗教局管理,宗教活动场所证总是拿不到,不能修建住房,不能收徒发展年轻道长,这大概是师爷最后下决心离开响水观的主要原因!

     

    (三)春风有意送霞灵

    车在快到瓦房店的时候,雨止了。阴森的天还是那样的拉着长长的脸,我们在天人不爽的时机,到了瓦房店。我们还是那样沉默着,任凭司机将车开往何方,似乎那已不是我们关心的了!我忽然想到,瓦房店这个名字好怪啊,大概在很久以前,其他地方还是茅草屋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了几间大瓦房?显得富裕了?所以叫瓦房?后来才知道,关于瓦房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其一,说是在元代,一个姓曲的商人经过瓦房店一带,在当地建了3间瓦房作为驿站。后来慢慢成了村庄,人们就称之为瓦房店了。

    其二,百年前,瓦房店无人居住,来往的商人以及为公家办差的人,经过这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只有在此地想法过夜,才能继续赶路。当时有三家人在此开店,一家是瓦房,一家是草房,一家是土房。瓦房的那家生意好,草房的自然慢慢办不下去了,所以,最后只剩下瓦房那家旅店了,过往的商人就把那地方叫瓦房店。据说,那三间的瓦房原址,就在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对面。

    其三,是说瓦房店这个地方,有时雨水很少,海风很大,这地方就像瓦房上的瓦一样,一点水就被晒干了,所以称之瓦房店。

    其实,据史书载,瓦房店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开始有建置记载,属燕国辽东郡。唐总章元年(668),属安东都护府。辽太祖神册四年,从渤海国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移民境内后,设“扶州”,后改作复州。

    我的思维在不断的变化,在充斥着沉默空气的车内,我的脑海什么想法都会出现,甚至想到死亡和升仙得道。那些吵得沸沸扬扬的核辐射算得了什么?人类总会有一日,在宇宙和这个星球自毁前,就会将这个可怜的星球折腾完,然后自我消亡。车子忽然一个大转弯,开始上山了,龙潭山到了。满山的果树还没有发芽,只有那些灌木好像才有些变绿,恍惚的绿色伏在黑色的枝桠上,像是被画家涂上的一层颜色。烧过荒的黑色草灰和着那些干燥的灰土,在海风中来回飘荡,就像无人祭祀的幽魂,盘旋、徘徊,漫无目的。远处的山上星星点点有些新建成的亭阁楼塔,这些都是师爷辛勤的杰作。为了让这里增加人气,师爷不但要建道观,而且在制高点或者有人歇息处,建些亭、阁、楼、塔等建筑,供游人驻脚玩赏。

  • 共12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