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道藏说略》系列之:朱越利《道藏》总说(4)

道教之音 朱越利

2019-08-29 11:10:49

五 藏外道书和续修道藏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一些明万历年以前的道经,被明《道藏》漏收,成为“失收道经”。如《老子想尔注》就没有被《道藏》收录,而是在敦煌道经中被发现的。明万历年以后,假托扶乩降笔、天启神授、古本今现、异人偶传的道经和旧道经的新注释以及道士撰述,仍不断问世,是为“新出道经”。“失收道经”和“新出道经”皆属于藏外道书之列。

明清以来,收集藏外道书的工作一直有人在做。有人整理敦煌遗书,有人续编《道藏》,有人将收集到的藏外道书编辑成丛书刊印出版。主要有:

道藏辑要》,有学者考证为清代彭定求最早编辑,有学者考证为蒋元庭最早编辑。后来贺龙骧、彭翰然、阎永和等人又先后重刊。《道藏辑要》最初是从《道藏》中抽出173种道经编为精炼的小丛书,所以称为《道藏辑要》。后来先后三次重刊时新增藏外文献114种,大多为新出道经,使《道藏辑要》收录道经总数增加到287种。该书除为自己编了《总目》和《子目》外,还由贺龙骧编辑了一种目录书,题为《道门一切经总目》,凡4卷。其内容是汇集各种史志类道书目,大部分是对原书目进行摘录。

(1)民国守一子辑《道藏精华录》,共100种。其中《道藏》《云笈七签》及《道藏辑要》之外的道经约占四三分之一。

(2)近人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收录道经800余种。自1956年由自由出版社出版第1集,至今已经出版了17集和一部外集。

(3)美国学者苏海涵编了《庄林续道藏》(成文出版社,1974年),凡4部104卷,辑录了相当多的台湾符箓科仪道经。

(4)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编写了《敦煌道经·目录编》(福武书店,1978年)和《敦煌道经·图录编》(福武书店,1979年),整理了一批敦煌道经。

(5)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共36册,1994年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的特点是所收道经门类齐全。

(7)龚鹏程主编、陈廖安副主编《中华续道藏》初辑20册(新文丰出版社, 1999年5月)。前两册为“仙真传记”,第3~6册为“宫观地志”,第7~20册为“经典教义”。据说将出100册。

(8)高小健主编《中国道观志丛刊》36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和张智、张健主编《中国道观志丛刊续编》28册(广陵书社,2004年9月),集宫观山志之大成。

(9)王卡著《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整理敦煌道经的数量比大渊忍尔新增加了不少,并做了精细的校勘。

(10)王卡和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20册(黄山书社,2005年10月),主要收集明清以来新出的道教经典、文集、劝善书、科戒书等共200多种、700余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铅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

此外,还有林洁祥主编《道教文献》(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仙佛灵异丛书》(广文书局,1989年)以及代表一家一派的小的丛书有《方壶外史》《道言五种》《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丛书》《济一子道书》《证道秘书》《悟真四注篇》和《楞园仙书》等。

六 《道藏》研究的部分成果

(一)《道藏》源流研究

刘师培于1911年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读道藏记》。沈曾植于19世纪初阅读《道藏》,撰写了《海日楼札丛》,写了70多条读书札记(1947年钱仲联整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再版)。他们开《道藏》研究之先河。

最早全面论述《道藏》者则是 陈国符著的《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49年初版印行)。全书分为《三洞四辅之渊源及传授》和《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版》两大部分,附录《引用传记提要》《道藏札记》和《道学传辑佚》。此书除深研道经全藏外,还旁涉道教名山志、宫观志、佛藏传记、正史、类书、各省方志与唐以来各家文集,凡与《道藏》有关者均着力搜求。该书资料翔实,考证绵密,结论可靠,对《道藏》之形成与演变,均能溯本穷源,条分缕析,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道藏源流考》由中华书局于1963年12月增订再版。全书除对原文做了一些修改和增加外,还增加了《道乐考略稿》《南北朝天师道考长编》《中国外丹黄白术考略稿》和《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4篇新的附录。

《道藏源流考》增订本出版后,陈国符教授又做了大量的读《道藏》的笔记,准备再次修改、补充《道藏源流考》,可惜没有来得及。陈国符教授之子已请人整理这些笔记,有意完成陈国符教授未竟之志。

陈国符后来又出版《道藏源流续考》(明文书局,1983年)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对外丹经典的年代进行了全面的考证。

比较近的有拙著《道经总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分道经之源、道经的产生、道藏编纂史、道经分类、道经目录、敦煌道经、藏外道书举例、道经评介8章内容。 书末附有“综合索引”。书中肯定了前人整理道经的重要成就,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拓展。但在16年后的今天看来,书中的有些论述显得陈旧了。

国外学者对《道藏》源流也做了深入研究。如:

(1)福井康顺著《道教の基础的研究》(书籍文物流通会,1952年,1958年),尚未翻译为中文。

(2)吉冈义丰著《道教经典史论》(道教刊行会,1955年,1966年),尚未翻译为中文。

(3)尾崎正治撰《道教经典》(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一卷,平河出版社,1983年),已翻译为中文(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道教》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柳存仁撰《阅道藏记凡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术论文集》第1辑,1977年),为中文。

(5)柳存仁撰《道藏刻本之四个日期》(《历史にぉける民众と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集》,东京,1982年),为中文。

(6)柳存仁撰《张君房与宋代道书》(《明报月刊》第240期,1985年),为中文。

(7)柳存仁撰《〈道藏〉之性质》(《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卷第1期,1992年),为中文。

(8)大渊忍尔,The Frmation of the Taoist Canon(Facets of Taoist,pp.253—67. H.Welch and  A. Seidel,eds. New Haven:Yaie University Press,1979),尚未翻译为中文。

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大渊忍尔著《道藏的形成》(收入尉迟酣和索安编《道教面面观》第253~267页,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年)。

(9)Jndith M Boltz,A Survey of Taoist Literature:T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鲍菊隐著《道教文献通论——十至十七世纪》(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7年)。

(10)Poul Andersen,The Study of the Daozang(Studies in Central & East Asian Religions 3. 1990),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安德逊《〈道藏〉研究》(载《中亚和东亚宗教研究》(三),1990年)。

(二)《道藏》提要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开始撰写《道藏提要》,笔者是作者之一。我们用数年的时间,分头把《道藏》通读了一遍,简要地介绍了每一部书的内容,尽量考订其时代和作者,写成《提要》1400多条,并附有新编目录、撰人小传及各种索引。该书由任继愈担任主编,钟肇鹏担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1年7月出第1版。《道藏提要》1995年第2次印刷时为修订本,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2005年12月第3次印刷时,第3次修订本,从32开本改为16开本。

拙著《道藏分类解题》(华夏出版社,1996年1 月)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突破《道藏》原分类法,对《道藏》书目重新分类,以方便现代人使用。解题重点放在考证作者和年代。笔者在每一子目下,均一一标明其书在明《道藏》及五种影印本中的类别、函目、册码和页码,并编制了一些索引和表,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翻检《道藏》。该书出版后,笔者在研究中对一些道经的作者和年代又有新发现,再版时将做纠正或补充。

潘雨廷著《道藏书目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由于是独自撰写,所以没有来得及写完,生前没有出版。潘雨廷逝世后,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将保存的潘雨廷写的286种文献提要遗稿拿出来,由张文江整理出版。张文江还编辑了三种附录。即(1)《〈道藏编目〉自序》;(2)《道书提要补遗》,共补遗提要19种;(3)《〈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张文江在后记中说:《道藏书目提要》写作于1980~1982年,已经是潘雨廷先生的晚年著作,基本上可以代表他成熟时期的思想。《道藏书目提要》最大的特色在于注意各道书之间的贯通。

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 London,2004),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施舟人和傅飞岚主编《道藏通考——道藏的年代指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和伦敦,2004年)。该书是相当于《道藏提要》的工具书,是由二十几位学者耗时数十年,用英文共同写成的。该书将《道藏》的子书均按照时代、学术类别和道教内部类别做三种分类,撰写提要。该书前有导言,后附道士传记和各种索引。

此外还有拙著《道教要籍概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和丁培仁《道教典籍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等。柳存仁《民国以来之道教史研究》(《和风堂新文集》下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第一部分内容是“《道藏》和它的提要”,一直讲述到1992年。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硬核)《道藏说略》系列之:朱越利《道藏》总说(4)

    道教之音 朱越利

    2019-08-29 11:10:49

    |
    (硬核)《道藏说略》系列之:朱越利《道藏》总说(4)
    |

    五 藏外道书和续修道藏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一些明万历年以前的道经,被明《道藏》漏收,成为“失收道经”。如《老子想尔注》就没有被《道藏》收录,而是在敦煌道经中被发现的。明万历年以后,假托扶乩降笔、天启神授、古本今现、异人偶传的道经和旧道经的新注释以及道士撰述,仍不断问世,是为“新出道经”。“失收道经”和“新出道经”皆属于藏外道书之列。

    明清以来,收集藏外道书的工作一直有人在做。有人整理敦煌遗书,有人续编《道藏》,有人将收集到的藏外道书编辑成丛书刊印出版。主要有:

    道藏辑要》,有学者考证为清代彭定求最早编辑,有学者考证为蒋元庭最早编辑。后来贺龙骧、彭翰然、阎永和等人又先后重刊。《道藏辑要》最初是从《道藏》中抽出173种道经编为精炼的小丛书,所以称为《道藏辑要》。后来先后三次重刊时新增藏外文献114种,大多为新出道经,使《道藏辑要》收录道经总数增加到287种。该书除为自己编了《总目》和《子目》外,还由贺龙骧编辑了一种目录书,题为《道门一切经总目》,凡4卷。其内容是汇集各种史志类道书目,大部分是对原书目进行摘录。

    (1)民国守一子辑《道藏精华录》,共100种。其中《道藏》《云笈七签》及《道藏辑要》之外的道经约占四三分之一。

    (2)近人萧天石主编《道藏精华》,收录道经800余种。自1956年由自由出版社出版第1集,至今已经出版了17集和一部外集。

    (3)美国学者苏海涵编了《庄林续道藏》(成文出版社,1974年),凡4部104卷,辑录了相当多的台湾符箓科仪道经。

    (4)日本学者大渊忍尔编写了《敦煌道经·目录编》(福武书店,1978年)和《敦煌道经·图录编》(福武书店,1979年),整理了一批敦煌道经。

    (5)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共36册,1994年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的特点是所收道经门类齐全。

    (7)龚鹏程主编、陈廖安副主编《中华续道藏》初辑20册(新文丰出版社, 1999年5月)。前两册为“仙真传记”,第3~6册为“宫观地志”,第7~20册为“经典教义”。据说将出100册。

    (8)高小健主编《中国道观志丛刊》36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和张智、张健主编《中国道观志丛刊续编》28册(广陵书社,2004年9月),集宫观山志之大成。

    (9)王卡著《敦煌道教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整理敦煌道经的数量比大渊忍尔新增加了不少,并做了精细的校勘。

    (10)王卡和汪桂平主编《三洞拾遗》20册(黄山书社,2005年10月),主要收集明清以来新出的道教经典、文集、劝善书、科戒书等共200多种、700余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铅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

    此外,还有林洁祥主编《道教文献》(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仙佛灵异丛书》(广文书局,1989年)以及代表一家一派的小的丛书有《方壶外史》《道言五种》《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丛书》《济一子道书》《证道秘书》《悟真四注篇》和《楞园仙书》等。

    六 《道藏》研究的部分成果

    (一)《道藏》源流研究

    刘师培于1911年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读道藏记》。沈曾植于19世纪初阅读《道藏》,撰写了《海日楼札丛》,写了70多条读书札记(1947年钱仲联整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再版)。他们开《道藏》研究之先河。

    最早全面论述《道藏》者则是 陈国符著的《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49年初版印行)。全书分为《三洞四辅之渊源及传授》和《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版》两大部分,附录《引用传记提要》《道藏札记》和《道学传辑佚》。此书除深研道经全藏外,还旁涉道教名山志、宫观志、佛藏传记、正史、类书、各省方志与唐以来各家文集,凡与《道藏》有关者均着力搜求。该书资料翔实,考证绵密,结论可靠,对《道藏》之形成与演变,均能溯本穷源,条分缕析,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道藏源流考》由中华书局于1963年12月增订再版。全书除对原文做了一些修改和增加外,还增加了《道乐考略稿》《南北朝天师道考长编》《中国外丹黄白术考略稿》和《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4篇新的附录。

    《道藏源流考》增订本出版后,陈国符教授又做了大量的读《道藏》的笔记,准备再次修改、补充《道藏源流考》,可惜没有来得及。陈国符教授之子已请人整理这些笔记,有意完成陈国符教授未竟之志。

    陈国符后来又出版《道藏源流续考》(明文书局,1983年)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对外丹经典的年代进行了全面的考证。

    比较近的有拙著《道经总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分道经之源、道经的产生、道藏编纂史、道经分类、道经目录、敦煌道经、藏外道书举例、道经评介8章内容。 书末附有“综合索引”。书中肯定了前人整理道经的重要成就,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拓展。但在16年后的今天看来,书中的有些论述显得陈旧了。

    国外学者对《道藏》源流也做了深入研究。如:

    (1)福井康顺著《道教の基础的研究》(书籍文物流通会,1952年,1958年),尚未翻译为中文。

    (2)吉冈义丰著《道教经典史论》(道教刊行会,1955年,1966年),尚未翻译为中文。

    (3)尾崎正治撰《道教经典》(福井康顺等监修《道教》第一卷,平河出版社,1983年),已翻译为中文(福井康顺等监修、朱越利译《道教》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柳存仁撰《阅道藏记凡例》(《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术论文集》第1辑,1977年),为中文。

    (5)柳存仁撰《道藏刻本之四个日期》(《历史にぉける民众と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贺纪念论集》,东京,1982年),为中文。

    (6)柳存仁撰《张君房与宋代道书》(《明报月刊》第240期,1985年),为中文。

    (7)柳存仁撰《〈道藏〉之性质》(《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卷第1期,1992年),为中文。

    (8)大渊忍尔,The Frmation of the Taoist Canon(Facets of Taoist,pp.253—67. H.Welch and  A. Seidel,eds. New Haven:Yaie University Press,1979),尚未翻译为中文。

    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大渊忍尔著《道藏的形成》(收入尉迟酣和索安编《道教面面观》第253~267页,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年)。

    (9)Jndith M Boltz,A Survey of Taoist Literature:T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鲍菊隐著《道教文献通论——十至十七世纪》(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7年)。

    (10)Poul Andersen,The Study of the Daozang(Studies in Central & East Asian Religions 3. 1990),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安德逊《〈道藏〉研究》(载《中亚和东亚宗教研究》(三),1990年)。

    (二)《道藏》提要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开始撰写《道藏提要》,笔者是作者之一。我们用数年的时间,分头把《道藏》通读了一遍,简要地介绍了每一部书的内容,尽量考订其时代和作者,写成《提要》1400多条,并附有新编目录、撰人小传及各种索引。该书由任继愈担任主编,钟肇鹏担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91年7月出第1版。《道藏提要》1995年第2次印刷时为修订本,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2005年12月第3次印刷时,第3次修订本,从32开本改为16开本。

    拙著《道藏分类解题》(华夏出版社,1996年1 月)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突破《道藏》原分类法,对《道藏》书目重新分类,以方便现代人使用。解题重点放在考证作者和年代。笔者在每一子目下,均一一标明其书在明《道藏》及五种影印本中的类别、函目、册码和页码,并编制了一些索引和表,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翻检《道藏》。该书出版后,笔者在研究中对一些道经的作者和年代又有新发现,再版时将做纠正或补充。

    潘雨廷著《道藏书目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由于是独自撰写,所以没有来得及写完,生前没有出版。潘雨廷逝世后,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将保存的潘雨廷写的286种文献提要遗稿拿出来,由张文江整理出版。张文江还编辑了三种附录。即(1)《〈道藏编目〉自序》;(2)《道书提要补遗》,共补遗提要19种;(3)《〈正统道藏〉与〈万历续道藏〉》。张文江在后记中说:《道藏书目提要》写作于1980~1982年,已经是潘雨廷先生的晚年著作,基本上可以代表他成熟时期的思想。《道藏书目提要》最大的特色在于注意各道书之间的贯通。

    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 London,2004),尚未翻译为中文。此书名及版本翻译为中文是:施舟人和傅飞岚主编《道藏通考——道藏的年代指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芝加哥和伦敦,2004年)。该书是相当于《道藏提要》的工具书,是由二十几位学者耗时数十年,用英文共同写成的。该书将《道藏》的子书均按照时代、学术类别和道教内部类别做三种分类,撰写提要。该书前有导言,后附道士传记和各种索引。

    此外还有拙著《道教要籍概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和丁培仁《道教典籍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等。柳存仁《民国以来之道教史研究》(《和风堂新文集》下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第一部分内容是“《道藏》和它的提要”,一直讲述到1992年。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