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研究

《茶叶通讯》第35卷第 李 文 杰

2011-05-22 09:56:23

摘 要: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思想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名山文化资源等,它们是中国 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道家;茶;文化资源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和故乡,中国茶文 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与茶 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是一 种文化还是一种资本,是中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 要战略条件。道家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 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一 定范围内所形成的那些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 或者活动”[1]。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道家 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道家是“古代中国社 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 强调天道 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2]它不仅包 括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老庄道家学派, 还包括 道教在内的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一切流派。 道家 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不仅是 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潮流之一, 还与其他两大思想潮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全真道由金初道士王 喆所创。 创教时,即以读《道德经》、《般若心经》、 《孝经》相号召,并组织了五个以‘三教’二字冠首 的教会以吸收道徒,一开始就表现出‘三教合一’ 特色。 ”[3]道家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 化发展的结果, 而它们相结合形成的文化资源是 道家文化和茶文化研究的亮点、热点,它包括思想 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和名山文 化资源等。

1.1 思想文化资源

道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 思想理念,是道家与茶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主要 包括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等。 《道德经》 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 不尊道而贵德”[4]。 “尊道贵德”给中国茶文化注入了 “茶德”思想。 茶德就是“指由饮茶而产生的道德和 品行”[5]。 茶圣陆羽所说的“俭德”作了解释说明,“回 到茶上来,俭是约束,尤其是自我约束。 ”[7]程启坤先生和姚国坤先生认为:“中国茶德大致可以用 ‘理、 敬、清、融’四个字来概括。 ”[8]黄志根先生认为“它把 ‘廉’放在茶德之首,扛起‘廉俭育德’的大旗”。[9]道家 重人贵生思想就是重视人与生命,茶体现了重人贵 生。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茶叶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 神农,茶重人贵生之功大矣! 《礼记 礼运》也载:“昔 · [10] 者先王……食草木之实。 ” 《淮南子 修务训》也说: · [11]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 其中“食草木之 实”与“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应当包括我们所说 的茶树嫩芽或者嫩叶,茶叶是原始人类的重要食物 来源。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4]。庄子在《庄子 齐物论》中也说“天地与我并在,万物与我为一”[12]  。 道家“天人合一”哲学 思想主张祟尚自然、祟尚朴素、祟尚真美。 朱权在 《茶谱》序言中说:“予常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 烹活火,自谓与天宇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 炼之功”[13]。 陈香白先生在其专著《中国茶文化》中写 道:“‘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 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 的和谐之美。 ”[14]正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 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 15]

1.2 养生文化资源
道家为了实现长生不老、 羽化升仙的目的, 极力寻找增强人的抵抗力、避免病疫侵害、长生 不死的途径, 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思想与文 化。“凡所修行,先定心气。心气定则神凝,神凝则 心安,心安则气升,气升则境空,境空则清静,清 静则无物,无物则命全,命全则 道 生 ,道 生 则 绝 相,绝相则觉明,觉明则神通。 ”[16]“修道者,先守 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 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至急促失调浮躁不 宁之弊,自可长生。 ”[17]道家认为能守一者谓之真 人,“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18] 道家养生术需要入静,排遣各种尘世俗虑,使精 神达到一个境界, 饮茶则非常有助于调气息,和 阴阳,不嗜睡,提精神,活跃思维、体道悟道,增添 功力和道行,使奉道者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 的净化,神消气爽,从而激发修道的毅力与悟性, 开发人体的潜能。

1.3 名人文化资源

历代仙真高道爱茶, 与茶有关系的名人资源 非常丰富,从传说中的黄帝、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到现代,名人辈出。 唐代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 石使君》 写到:“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 此”,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到的茶道概 念, 而且以丹丘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物与茶有着密 切的关系,他们或为茶注入了深邃的道家理念,或 以茶修道, 都为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 道家创始人老子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重人贵 生的养生哲学理念。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庄子,给中国茶文化中的养生思想进一步完善。 道 教创始人张道陵将茶与养生艺术化, 相传入蜀传 道时亲创了“龙壶茶艺”,形成了如今四川青城山 派长嘴壶茶艺雏形。 许逊,晋代著名的道士,道教 四大天师之一, 在浙江磐安玉山传授茶叶精制之 法,用茶叶治病救人,后被尊为“真君大帝”、“茶 神”,世代祀之,更是以茶养生、治病救人的典范, 而许逊种植茶叶所在的磐安玉山古茶场则被国务 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了 “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1.4 名山文化资源
历代真仙高道不仅以茶养生、乐生,而且他们 还将其居住之地打造成为养生之仙境乐园。 道家称 仙人、真人所居住的名山为洞天福地,道家有十大 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这些洞天福地, 其实都是我国一些风景十分秀丽的名川大山。 岂不 知,高山云雾正是产茶的好处所,道家以茶养生,栽 茶品茶为生活之乐趣。 道家众多的洞天福地就在中 国茶区, 甚至一些大山本身就是中国的名茶产地, 如盛产大红袍、武夷岩茶的道家名山武夷山,早在 唐代即享盛名的秘制“洞天贡茶”产地青城山,盛产 名茶的武当山等。

2 文化资源的开发

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需要大力开发。 文化资 源的开发就是把原先处于孤立、零散、无序状态 的资源用统一主题、统一管理、统一秩序联结起 来,改变过去相对封闭、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一 个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机整体。 “文化资源是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条件 ”[19]。道家与茶的 思想文化、养生文化、名人文化、名山文化作为一 种文化资源,还是一种资本,起到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成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 特色亮点。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开发是大力发展茶旅游产业的直 接的有效之路,以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以思 想文化、养生文化为包装,以名人、名山文化资源 为支撑点,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 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 形成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 道家茶艺表 演业就是将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作为元素, 直接 开发的表演行业项目,包括各种道家茶礼、道家茶 道、道家茶艺等。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可 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以道家与茶为题 材的影视传媒业,茶馆餐饮业等。茶文化资源的开 发必将激活茶叶产业的繁荣, 而茶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也将促进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此外,丰富的茶叶、茶籽资源可以综合利用,大量 研制开发动物茶饲料、兽药,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从而带动当地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林学院科研发展基金人才启动项目资助(2351000824 )

参考文献
1 申维辰.文化评估: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7.
2 刘增惠.道家文化面面观[M] .济南:齐鲁书社,2000.1.
3 卿希泰.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M]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90.190~191.
4 李湘雅解读.道德经[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94,74.
5 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94.
6 唐. 陆羽等原典、卡卡译注.茶经[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
7 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2.
8 程启坤,姚国坤.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J].中国茶叶.1990(6).
9 黄志根.中华茶文化[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55.
10 陈戌国.礼记校注[M] .长沙:岳麓书社.2004.155.
11 何 宁.淮南子集释(下)[M] .中华书局.1998.1311.
12 高秀昌注译.庄子[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2.
13 [明]朱权.茶谱[M] .阮浩耕.中国古代茶叶全书[Z] .杭州:浙江摄影 出版社,1999.140.
14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42.
15 [明]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 版社,2004.482.
16 [宋]诸真圣胎神用诀[A] .陈耀庭.道家养生术[C] .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2.274.
17 陈樱宁.黄庭经讲义[A] .陈耀庭.道家养生术[C] .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2.7.
18 [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M] .文渊阁四库全书[Z] .第 105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3.397.
19 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168. 
 
作者:李文杰(1978—),男,河南濮阳人,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教学和研究。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研究

《茶叶通讯》第35卷第 李 文 杰

2011-05-22 09:56:23

|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研究
|

摘 要: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思想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名山文化资源等,它们是中国 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道家;茶;文化资源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和故乡,中国茶文 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与茶 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们不仅是一 种文化还是一种资本,是中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 要战略条件。道家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 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 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一 定范围内所形成的那些凝结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 或者活动”[1]。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道家 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资源。道家是“古代中国社 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 强调天道 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 ”[2]它不仅包 括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老庄道家学派, 还包括 道教在内的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一切流派。 道家 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不仅是 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潮流之一, 还与其他两大思想潮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全真道由金初道士王 喆所创。 创教时,即以读《道德经》、《般若心经》、 《孝经》相号召,并组织了五个以‘三教’二字冠首 的教会以吸收道徒,一开始就表现出‘三教合一’ 特色。 ”[3]道家文化与茶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文 化发展的结果, 而它们相结合形成的文化资源是 道家文化和茶文化研究的亮点、热点,它包括思想 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和名山文 化资源等。

1.1 思想文化资源

道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 思想理念,是道家与茶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主要 包括尊道贵德、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等。 《道德经》 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 不尊道而贵德”[4]。 “尊道贵德”给中国茶文化注入了 “茶德”思想。 茶德就是“指由饮茶而产生的道德和 品行”[5]。 茶圣陆羽所说的“俭德”作了解释说明,“回 到茶上来,俭是约束,尤其是自我约束。 ”[7]程启坤先生和姚国坤先生认为:“中国茶德大致可以用 ‘理、 敬、清、融’四个字来概括。 ”[8]黄志根先生认为“它把 ‘廉’放在茶德之首,扛起‘廉俭育德’的大旗”。[9]道家 重人贵生思想就是重视人与生命,茶体现了重人贵 生。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 茶叶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 神农,茶重人贵生之功大矣! 《礼记 礼运》也载:“昔 · [10] 者先王……食草木之实。 ” 《淮南子 修务训》也说: · [11]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 其中“食草木之 实”与“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应当包括我们所说 的茶树嫩芽或者嫩叶,茶叶是原始人类的重要食物 来源。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4]。庄子在《庄子 齐物论》中也说“天地与我并在,万物与我为一”[12]  。 道家“天人合一”哲学 思想主张祟尚自然、祟尚朴素、祟尚真美。 朱权在 《茶谱》序言中说:“予常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 烹活火,自谓与天宇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 炼之功”[13]。 陈香白先生在其专著《中国茶文化》中写 道:“‘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 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 的和谐之美。 ”[14]正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 茶品》所载:“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  [ 15]

1.2 养生文化资源
道家为了实现长生不老、 羽化升仙的目的, 极力寻找增强人的抵抗力、避免病疫侵害、长生 不死的途径, 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思想与文 化。“凡所修行,先定心气。心气定则神凝,神凝则 心安,心安则气升,气升则境空,境空则清静,清 静则无物,无物则命全,命全则 道 生 ,道 生 则 绝 相,绝相则觉明,觉明则神通。 ”[16]“修道者,先守 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 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至急促失调浮躁不 宁之弊,自可长生。 ”[17]道家认为能守一者谓之真 人,“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18] 道家养生术需要入静,排遣各种尘世俗虑,使精 神达到一个境界, 饮茶则非常有助于调气息,和 阴阳,不嗜睡,提精神,活跃思维、体道悟道,增添 功力和道行,使奉道者进入清虚之境而得到心灵 的净化,神消气爽,从而激发修道的毅力与悟性, 开发人体的潜能。

1.3 名人文化资源

历代仙真高道爱茶, 与茶有关系的名人资源 非常丰富,从传说中的黄帝、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到现代,名人辈出。 唐代诗人皎然在《饮茶歌诮崔 石使君》 写到:“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 此”,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到的茶道概 念, 而且以丹丘子为代表的道家人物与茶有着密 切的关系,他们或为茶注入了深邃的道家理念,或 以茶修道, 都为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 道家创始人老子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重人贵 生的养生哲学理念。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庄子,给中国茶文化中的养生思想进一步完善。 道 教创始人张道陵将茶与养生艺术化, 相传入蜀传 道时亲创了“龙壶茶艺”,形成了如今四川青城山 派长嘴壶茶艺雏形。 许逊,晋代著名的道士,道教 四大天师之一, 在浙江磐安玉山传授茶叶精制之 法,用茶叶治病救人,后被尊为“真君大帝”、“茶 神”,世代祀之,更是以茶养生、治病救人的典范, 而许逊种植茶叶所在的磐安玉山古茶场则被国务 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了 “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1.4 名山文化资源
历代真仙高道不仅以茶养生、乐生,而且他们 还将其居住之地打造成为养生之仙境乐园。 道家称 仙人、真人所居住的名山为洞天福地,道家有十大 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这些洞天福地, 其实都是我国一些风景十分秀丽的名川大山。 岂不 知,高山云雾正是产茶的好处所,道家以茶养生,栽 茶品茶为生活之乐趣。 道家众多的洞天福地就在中 国茶区, 甚至一些大山本身就是中国的名茶产地, 如盛产大红袍、武夷岩茶的道家名山武夷山,早在 唐代即享盛名的秘制“洞天贡茶”产地青城山,盛产 名茶的武当山等。

2 文化资源的开发

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需要大力开发。 文化资 源的开发就是把原先处于孤立、零散、无序状态 的资源用统一主题、统一管理、统一秩序联结起 来,改变过去相对封闭、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一 个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机整体。 “文化资源是 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条件 ”[19]。道家与茶的 思想文化、养生文化、名人文化、名山文化作为一 种文化资源,还是一种资本,起到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成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 特色亮点。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开发是大力发展茶旅游产业的直 接的有效之路,以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以思 想文化、养生文化为包装,以名人、名山文化资源 为支撑点,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 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 形成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 道家茶艺表 演业就是将道家与茶的文化资源作为元素, 直接 开发的表演行业项目,包括各种道家茶礼、道家茶 道、道家茶艺等。 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可 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以道家与茶为题 材的影视传媒业,茶馆餐饮业等。茶文化资源的开 发必将激活茶叶产业的繁荣, 而茶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也将促进道家与茶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此外,丰富的茶叶、茶籽资源可以综合利用,大量 研制开发动物茶饲料、兽药,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从而带动当地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林学院科研发展基金人才启动项目资助(2351000824 )

参考文献
1 申维辰.文化评估: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7.
2 刘增惠.道家文化面面观[M] .济南:齐鲁书社,2000.1.
3 卿希泰.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M] .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90.190~191.
4 李湘雅解读.道德经[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94,74.
5 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94.
6 唐. 陆羽等原典、卡卡译注.茶经[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
7 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2.
8 程启坤,姚国坤.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J].中国茶叶.1990(6).
9 黄志根.中华茶文化[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55.
10 陈戌国.礼记校注[M] .长沙:岳麓书社.2004.155.
11 何 宁.淮南子集释(下)[M] .中华书局.1998.1311.
12 高秀昌注译.庄子[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22.
13 [明]朱权.茶谱[M] .阮浩耕.中国古代茶叶全书[Z] .杭州:浙江摄影 出版社,1999.140.
14 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42.
15 [明]文震亨著,海军,田君注释.长物志图说[M] .济南:山东画报出 版社,2004.482.
16 [宋]诸真圣胎神用诀[A] .陈耀庭.道家养生术[C] .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2.274.
17 陈樱宁.黄庭经讲义[A] .陈耀庭.道家养生术[C] .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1992.7.
18 [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M] .文渊阁四库全书[Z] .第 105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3.397.
19 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168. 
 
作者:李文杰(1978—),男,河南濮阳人,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教学和研究。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