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创业的艰辛,也有诗和远方

道音文化 海宝明

2023-03-19 09:24:00

总理记者会上,李强总理满怀深情的说了一段话,相当的耐人寻味,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说,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李强总理引经据典,用四个神话故事激励人们在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面对任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接受各种考验,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团结奋斗,凝心聚力,逐梦新征程。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四个神话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并不陌生。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有诗情画意、有精神寄托,也有诗和远方。《山海经》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中晚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包罗万象,涵盖了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大禹治水的故事源自《山海经·海内经》原文这样记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大禹治水成功的奥秘在于疏导。大禹和其父鲧两代人前赴后继,与洪水搏斗。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天壤之别。鲧一味的用封堵的方法,只设置路障,不设路标,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大禹吸取了其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疏堵结合,降服了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人们,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要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勤勉,敬业,奉献,实干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如下: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 ,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区区精卫小鸟筚路蓝缕,威武不屈,以弱小之身躯,敢于向大海抗争,这种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列御寇)所著 。列子尊号冲虚真人,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主张清静无为,清心修道。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后人整理的《列子》仅余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文如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启示众人我命由我不由天,鼓励人们不屈从命运的摆布,敢于挑战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勇于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我们,锚定目标是成功的起点。认准一件事,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都要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努力争取。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干,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毛泽东主席对愚公移山的精神非常推崇。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主席对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生动的解读。他号召全党同志,不断工作,坚持不懈,团结人民大众彻底挖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与愚公移山的故事相比,对于夸父逐日的叙述,《列子汤问》泼墨不多,文字更为简洁。《列子•汤问》记载的原文如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关于夸父逐日的故事,《山海经》亦有记载。原文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和《列子•汤问》对于夸父逐日的描述,虽然文字稍有差别,但是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注定一事无成。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如一,矢志不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它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推陈出新、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中华文化的根柢在道教,道教蕴藏着中华文化基因,教理教义与神话传说故事包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教有着独特的优势。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教界有责任有能力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好道教界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传承创新道教文化,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教理教义和优秀文化,回应时代关切、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已经成为道教界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十四届玄门讲经活动,以此为抓手,引导道教信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道家优秀文化和道教优良传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续道藏》纂出版工程持续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华续道藏》纂出版工程承上启下,对道教经典进行系统性整理、发掘、传承,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保护道学经典、促进我国道教健康传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如何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道教界的崭新形象,增强道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道教界人士认为,要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要把握新时代新形势,讲好道教文化新故事。要不断丰富传播途径,充分挖掘实用性强、接受度高的道教文化载体,以物载道,让道教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爱国家是道教亘古不变的鲜明主题,传文明是道教守护中华的超长职守,坚持中国化方向,推进道教现代化、生活化、学术化、国际化,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道教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一份贡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海宝明供稿)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创业的艰辛,也有诗和远方

道音文化 海宝明

2023-03-19 09:24:00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创业的艰辛,也有诗和远方
|

总理记者会上,李强总理满怀深情的说了一段话,相当的耐人寻味,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说,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小听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励志,讲的都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中国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李强总理引经据典,用四个神话故事激励人们在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面对任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接受各种考验,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团结奋斗,凝心聚力,逐梦新征程。

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四个神话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并不陌生。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有诗情画意、有精神寄托,也有诗和远方。《山海经》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中晚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山海经》包罗万象,涵盖了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大禹治水的故事源自《山海经·海内经》原文这样记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大禹治水成功的奥秘在于疏导。大禹和其父鲧两代人前赴后继,与洪水搏斗。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天壤之别。鲧一味的用封堵的方法,只设置路障,不设路标,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大禹吸取了其父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疏堵结合,降服了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人们,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要正确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勤勉,敬业,奉献,实干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原文如下: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 ,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区区精卫小鸟筚路蓝缕,威武不屈,以弱小之身躯,敢于向大海抗争,这种精神正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精卫填海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列子(列御寇)所著 。列子尊号冲虚真人,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主张清静无为,清心修道。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后人整理的《列子》仅余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文如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启示众人我命由我不由天,鼓励人们不屈从命运的摆布,敢于挑战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勇于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我们,锚定目标是成功的起点。认准一件事,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都要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努力争取。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干,小小的积累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毛泽东主席对愚公移山的精神非常推崇。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毛泽东主席对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了深刻生动的解读。他号召全党同志,不断工作,坚持不懈,团结人民大众彻底挖掉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与愚公移山的故事相比,对于夸父逐日的叙述,《列子汤问》泼墨不多,文字更为简洁。《列子•汤问》记载的原文如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关于夸父逐日的故事,《山海经》亦有记载。原文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和《列子•汤问》对于夸父逐日的描述,虽然文字稍有差别,但是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注定一事无成。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不抛弃不放弃。始终如一,矢志不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它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成为世界史上“连续性文明”的典范,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推陈出新、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中华文化的根柢在道教,道教蕴藏着中华文化基因,教理教义与神话传说故事包含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教有着独特的优势。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教界有责任有能力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好道教界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传承创新道教文化,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教理教义和优秀文化,回应时代关切、社会关注、民众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已经成为道教界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

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十四届玄门讲经活动,以此为抓手,引导道教信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弘扬道家优秀文化和道教优良传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续道藏》纂出版工程持续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华续道藏》纂出版工程承上启下,对道教经典进行系统性整理、发掘、传承,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保护道学经典、促进我国道教健康传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如何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道教界的崭新形象,增强道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道教界人士认为,要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要把握新时代新形势,讲好道教文化新故事。要不断丰富传播途径,充分挖掘实用性强、接受度高的道教文化载体,以物载道,让道教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爱国家是道教亘古不变的鲜明主题,传文明是道教守护中华的超长职守,坚持中国化方向,推进道教现代化、生活化、学术化、国际化,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道教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出一份贡献。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海宝明供稿)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