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之仙学仙话

道教之音 范俊波

2013-04-12 12:45:13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系列谈》

作者:范俊波,内丹仙学实修丹师,民族传统养生研究者,中国文化学者。

导言:内丹,是道教的修真成仙之术,行气、导引、胎息、辟谷等炼养术是它的基础。内丹源于古之真人修真的仙学,“真人之息”一词始见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的《庄子·大宗师》。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历了近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内丹,是内丹家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将人体的元精、元气、为神比作药物;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按照“顺成人”、“逆成仙”的运行方法,使精气神在人体内凝聚成丹的修行方式。在隋代及以前的朝代,内丹没有外丹盛行。内丹盛行始于唐代,至南宋,全真道南北二宗皆斥外丹;此后,内丹术一直作为全真教与其它道派修真成仙的主要道法行世。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至今,并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众多信徒的皈依;就是因为道教在理论上能够满足中国民众,渴望成仙后能够过上长生、自由、快乐、幸福等神仙生活的心理需求。道教特有的百年梦想与成仙梦想,虽然是道教的一种生命理想,但从深层次看,它即反映了人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长生与自由、快乐、幸福生活的普遍本性。道教只不过是以宗教的形态,集中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生活本性而已。在道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各个时代民众的心理需要,他们不断地把民间传说中的“意识体”神仙、与社会上的历史英雄人物吸收入道教神仙系统,给其道教神仙信仰不断增添崭新的内容、新鲜的血液,以吸引更多的教民。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与修持中,道士们上殿朝真、诵念早晚功课经、礼圣、拜斗,守护的只是道教每日修持的一个外在形式。修持内丹成仙道法是道教的根本,诵念早晚功课经的目的是为了悟道,是为了让道士们早晚悟出早晚功课经中深藏的内丹成仙道法;如果做早晚功课的目的只剩下了上殿朝真与经乐诵念,离开了修持道教内丹成仙道法,道教剩下的就是一个里面什么都没有的空壳。此时,道士们守住的上殿朝真、诵念早晚功课经、礼圣、拜斗等形式,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剩下的只是外在形式;当然,与道教外在形式做伴的还有道教的神仙故事与虚无的民间神鬼传说。

内丹成仙道法,是人通过修炼精气神三元合一的内丹道法,使人之精气神的综合体(灵体)飞升进入“三清境”,从而获得在“人间天堂”享受“人间极乐”的方法与学问。有人认为:世界上的宗教大多喜欢造神,先是针对历史人物进行直接封神或造神,后是宗教根据社会需求创造出无肉身的“精神意识体”诸神信仰,因此宗教有缺陷。也有人认为:宗教之所以喜欢造神,那是因为在人类各民族文化中,大多本身存在着敬畏神灵的潜意识、与不敢微笑地直面死亡的缺陷;随着人本身缺陷的减少或消失,宗教的缺陷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心理上的愉悦是幸福的心理反应,生理上的快乐、极乐是幸福的生理反应与物质基础;道教所说的得道成仙,实际上就是:在道教“道经师宝”具备的条件下,道缘具备者,经过学道、悟道、求道、得道、修道、合道成仙的修持过程得到仙道果;践行内丹成仙道法得到天仙、金仙道果的过程,就是人类用哲学来创造生理上永恒的极乐与幸福感的美好过程。科学可创造快乐,信仰可创造极乐与幸福感。人类快乐、幸福的物质基础,早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医学中的核磁共振、与血液中内啡呔含量等人体检验学技术,准确的检验出来。架起宗教与科学间的桥梁,让信仰与科学合二为一,完成人道的快乐与幸福生活,成就天道的“人间天堂”之“人间极乐”仙道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共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生活。  

天仙与金仙,都是过来人;女人与男人,都是未来仙;炎黄子孙范,现世过来人;华族之俊波,书灵文五篇。本文仅从内丹道法之仙学仙话、女功内丹、男功内丹、成仙之道、仙道隐语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内丹成仙之内丹修持与飞升合道道法。虽然,道教历来都有内丹成仙道法不能传非人的戒律,但是,为了抢救已近失传的中国道教仙学之内丹成仙道法,本文作者为了能有更好的宗教研究与写作条件而离庙,在离庙闭关一年后,决定把真正的道教仙学之内丹成仙道法写出来。仅与常修正道、有道缘的乾道、坤道后学或与仙道有缘的俗世学人,分享天仙、金仙道果之“人间天堂”的永恒清静与极乐成就;共同掘藏人类爱的伏藏、幸福的伏藏。成功实践人间宗教、生活道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做出道教之内丹成仙道法应有的贡献。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之仙学仙话》

摘要:道可道,非常道。道里面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道士不进行内丹道法的炼养修真,就不是道士,不炼养男功、女功内丹,就什么也得不到 。内丹成仙道法,是道教最根本、也是最精华的部份。如果内丹成仙道法真的失传了,不知上天是否真会派一个人下来重振道教?人分阴阳,女子为阴,男子为阳。内丹分女功与男功,女子有女功内丹,男子有男功内丹。人之性、性成熟、性能力、性特点,是决定女子、男子是否能够修炼内丹道法成仙最关键的因素。道因经而流传,经因师而传承,人因师而得道,仙因师而成仙。虽然,“道经师宝”还在,“三清天”的9万9千佘梵炁还在;但是现在,在道教的庙里,大多是只重道士上班、不重男女功内丹修行了;不知道众中,还有多少道士有修炼内丹成仙之愿望?为了抢救中国道教仙学已近失传的内丹成仙道法,即便把道教的道法不能传非人的戒律先放下,大范围的传授内丹成仙道法,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具备地、水、火、风、空五大俱足的内丹成仙道缘与德行?否则,内丹成仙道法,真会随着“师宝”的离开而永远的失传。      

关键词:内丹        仙话         钟吕        南北宗         功课         道法。   

一、内丹的起源与仙话。

(一)、道教的创建时期。

道教创建于东汉时期,以张陵的创立的正一盟威道最早;公元156年张陵飞升十多年后,张角的太平道才创立;而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的时间又要晚张角十多年。

1、正一盟威道。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派别。创始人张陵(34~156),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以教百姓,倡言天人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自称张天师,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又名天师道,开始传教。正一盟威道尊崇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只要奉献五斗米,就可以学正一盟威道。 

2、太平道。《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就穷、自食其力。《太平经》传到了张角的手里后, 张角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至建宁四年(171)间,以《太平经》为经典,创立了太平道。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也为太平道的大起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中国《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仅残存57卷,另有唐人闾丘方远节录的《太平经钞》10卷,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

3、五斗米道。五斗米教是道教早期的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是由张修(?~191)在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之前,创立于汉中。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众所周知,道教正式创建以前,是以巫道的形式出现的。东汉的五斗米道始于巫祀,张修创建于东汉时期的五斗米道,是带有浓厚巫教本色的巫道。张修是东汉巴郡(今重庆市)人,张修在正式创立正斗米道之前,原本是一个以东汉的巫道与方术巫法_ _米巫,为基础行医的巫师,因行医要收五斗米,故号曰五斗米师。是什么原因让张修从一个原本以巫道行医的巫师,在学正一盟威道之后,逐步发展成为巴郡地区五斗米道起义的道首?这与东汉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汉末,因巴郡官吏贪赃枉法,激起板盾蛮等少数民族和巴渝人民不断举义反抗。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的动机,是为了发动农民起义,目的是为了推翻东汉政权。当时巫道在巴蜀地区流行,正一盟威道也已在巴蜀地区创立了几十年,加之又受到太平道思想的影响,张修便以巫道与正一盟威道为基础、并在吸收了太平道的思想后,创立了五斗米道;把五斗米道作为发动农民起义的工具,领导教徒积极活动,此为五斗米道之始。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4),他往来奔走于巴郡、汉中之间,利用医术筹集资财,联络百姓,准备起义。中平元年(184),张修得知张角在北方利用太平道领导了发动黄巾起义后,便于七月发动巴郡五斗米道起义,广大贫苦民众纷纷响应,一度攻入巴郡江州城(东汉时巴郡及江州县均治嘉陵江北岸,今江北区江北嘴)及一些县城,向汉中进军。起义军惩处贪官污吏,横拔豪绅地主的壁坞寨堡,统治阶级发出了“世季不祥”的哀叹。随着北方黄巾军迅速失败,起义转入低潮,张修收缩部队,在农村藏兵于民间;直到中平五年(188),北方黄巾军又起,才又开始重新公开活动。公元191年(汉献帝初平二年),益州牧(治四川绵竹东南)刘焉(?~194)为了割据一方,扩充地盘,借重五斗米教义军的势力,授张修为别部司马。督义司马张鲁,共同攻打汉中。张修杀死汉中太守苏固后,二张遂占领汉中,断绝汉朝中央政府从长安入蜀的道路。同时,对当地豪强势力大加扫荡,在汉中及巴郡北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基本肃清了东汉统治阶级在汉中的势力后,因张修又要重举义旗,继续扩大五斗米道义军的统治地区,进一步推翻东汉政权;督义司马张鲁为了巴蜀、汉中地区的和平与安定,便派兵将张修袭杀,并吞并了他的义军。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之仙学仙话

    道教之音 范俊波

    2013-04-12 12:45:13

    |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之仙学仙话
    |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系列谈》

    作者:范俊波,内丹仙学实修丹师,民族传统养生研究者,中国文化学者。

    导言:内丹,是道教的修真成仙之术,行气、导引、胎息、辟谷等炼养术是它的基础。内丹源于古之真人修真的仙学,“真人之息”一词始见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周(约前369年~前286年)的《庄子·大宗师》。从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历了近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内丹,是内丹家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将人体的元精、元气、为神比作药物;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按照“顺成人”、“逆成仙”的运行方法,使精气神在人体内凝聚成丹的修行方式。在隋代及以前的朝代,内丹没有外丹盛行。内丹盛行始于唐代,至南宋,全真道南北二宗皆斥外丹;此后,内丹术一直作为全真教与其它道派修真成仙的主要道法行世。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得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至今,并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和众多信徒的皈依;就是因为道教在理论上能够满足中国民众,渴望成仙后能够过上长生、自由、快乐、幸福等神仙生活的心理需求。道教特有的百年梦想与成仙梦想,虽然是道教的一种生命理想,但从深层次看,它即反映了人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长生与自由、快乐、幸福生活的普遍本性。道教只不过是以宗教的形态,集中体现了人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生活本性而已。在道教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各个时代民众的心理需要,他们不断地把民间传说中的“意识体”神仙、与社会上的历史英雄人物吸收入道教神仙系统,给其道教神仙信仰不断增添崭新的内容、新鲜的血液,以吸引更多的教民。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与修持中,道士们上殿朝真、诵念早晚功课经、礼圣、拜斗,守护的只是道教每日修持的一个外在形式。修持内丹成仙道法是道教的根本,诵念早晚功课经的目的是为了悟道,是为了让道士们早晚悟出早晚功课经中深藏的内丹成仙道法;如果做早晚功课的目的只剩下了上殿朝真与经乐诵念,离开了修持道教内丹成仙道法,道教剩下的就是一个里面什么都没有的空壳。此时,道士们守住的上殿朝真、诵念早晚功课经、礼圣、拜斗等形式,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剩下的只是外在形式;当然,与道教外在形式做伴的还有道教的神仙故事与虚无的民间神鬼传说。

    内丹成仙道法,是人通过修炼精气神三元合一的内丹道法,使人之精气神的综合体(灵体)飞升进入“三清境”,从而获得在“人间天堂”享受“人间极乐”的方法与学问。有人认为:世界上的宗教大多喜欢造神,先是针对历史人物进行直接封神或造神,后是宗教根据社会需求创造出无肉身的“精神意识体”诸神信仰,因此宗教有缺陷。也有人认为:宗教之所以喜欢造神,那是因为在人类各民族文化中,大多本身存在着敬畏神灵的潜意识、与不敢微笑地直面死亡的缺陷;随着人本身缺陷的减少或消失,宗教的缺陷也会随之减少或消失。心理上的愉悦是幸福的心理反应,生理上的快乐、极乐是幸福的生理反应与物质基础;道教所说的得道成仙,实际上就是:在道教“道经师宝”具备的条件下,道缘具备者,经过学道、悟道、求道、得道、修道、合道成仙的修持过程得到仙道果;践行内丹成仙道法得到天仙、金仙道果的过程,就是人类用哲学来创造生理上永恒的极乐与幸福感的美好过程。科学可创造快乐,信仰可创造极乐与幸福感。人类快乐、幸福的物质基础,早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医学中的核磁共振、与血液中内啡呔含量等人体检验学技术,准确的检验出来。架起宗教与科学间的桥梁,让信仰与科学合二为一,完成人道的快乐与幸福生活,成就天道的“人间天堂”之“人间极乐”仙道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共创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生活。  

    天仙与金仙,都是过来人;女人与男人,都是未来仙;炎黄子孙范,现世过来人;华族之俊波,书灵文五篇。本文仅从内丹道法之仙学仙话、女功内丹、男功内丹、成仙之道、仙道隐语几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内丹成仙之内丹修持与飞升合道道法。虽然,道教历来都有内丹成仙道法不能传非人的戒律,但是,为了抢救已近失传的中国道教仙学之内丹成仙道法,本文作者为了能有更好的宗教研究与写作条件而离庙,在离庙闭关一年后,决定把真正的道教仙学之内丹成仙道法写出来。仅与常修正道、有道缘的乾道、坤道后学或与仙道有缘的俗世学人,分享天仙、金仙道果之“人间天堂”的永恒清静与极乐成就;共同掘藏人类爱的伏藏、幸福的伏藏。成功实践人间宗教、生活道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做出道教之内丹成仙道法应有的贡献。

    《道教追求幸福生活的路径之仙学仙话》

    摘要:道可道,非常道。道里面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道士不进行内丹道法的炼养修真,就不是道士,不炼养男功、女功内丹,就什么也得不到 。内丹成仙道法,是道教最根本、也是最精华的部份。如果内丹成仙道法真的失传了,不知上天是否真会派一个人下来重振道教?人分阴阳,女子为阴,男子为阳。内丹分女功与男功,女子有女功内丹,男子有男功内丹。人之性、性成熟、性能力、性特点,是决定女子、男子是否能够修炼内丹道法成仙最关键的因素。道因经而流传,经因师而传承,人因师而得道,仙因师而成仙。虽然,“道经师宝”还在,“三清天”的9万9千佘梵炁还在;但是现在,在道教的庙里,大多是只重道士上班、不重男女功内丹修行了;不知道众中,还有多少道士有修炼内丹成仙之愿望?为了抢救中国道教仙学已近失传的内丹成仙道法,即便把道教的道法不能传非人的戒律先放下,大范围的传授内丹成仙道法,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具备地、水、火、风、空五大俱足的内丹成仙道缘与德行?否则,内丹成仙道法,真会随着“师宝”的离开而永远的失传。      

    关键词:内丹        仙话         钟吕        南北宗         功课         道法。   

    一、内丹的起源与仙话。

    (一)、道教的创建时期。

    道教创建于东汉时期,以张陵的创立的正一盟威道最早;公元156年张陵飞升十多年后,张角的太平道才创立;而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的时间又要晚张角十多年。

    1、正一盟威道。是早期道教的重要派别。创始人张陵(34~156),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以教百姓,倡言天人下降,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自称张天师,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又名天师道,开始传教。正一盟威道尊崇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只要奉献五斗米,就可以学正一盟威道。 

    2、太平道。《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就穷、自食其力。《太平经》传到了张角的手里后, 张角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至建宁四年(171)间,以《太平经》为经典,创立了太平道。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也为太平道的大起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中国《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仅残存57卷,另有唐人闾丘方远节录的《太平经钞》10卷,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

    3、五斗米道。五斗米教是道教早期的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是由张修(?~191)在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之前,创立于汉中。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众所周知,道教正式创建以前,是以巫道的形式出现的。东汉的五斗米道始于巫祀,张修创建于东汉时期的五斗米道,是带有浓厚巫教本色的巫道。张修是东汉巴郡(今重庆市)人,张修在正式创立正斗米道之前,原本是一个以东汉的巫道与方术巫法_ _米巫,为基础行医的巫师,因行医要收五斗米,故号曰五斗米师。是什么原因让张修从一个原本以巫道行医的巫师,在学正一盟威道之后,逐步发展成为巴郡地区五斗米道起义的道首?这与东汉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汉末,因巴郡官吏贪赃枉法,激起板盾蛮等少数民族和巴渝人民不断举义反抗。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的动机,是为了发动农民起义,目的是为了推翻东汉政权。当时巫道在巴蜀地区流行,正一盟威道也已在巴蜀地区创立了几十年,加之又受到太平道思想的影响,张修便以巫道与正一盟威道为基础、并在吸收了太平道的思想后,创立了五斗米道;把五斗米道作为发动农民起义的工具,领导教徒积极活动,此为五斗米道之始。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4),他往来奔走于巴郡、汉中之间,利用医术筹集资财,联络百姓,准备起义。中平元年(184),张修得知张角在北方利用太平道领导了发动黄巾起义后,便于七月发动巴郡五斗米道起义,广大贫苦民众纷纷响应,一度攻入巴郡江州城(东汉时巴郡及江州县均治嘉陵江北岸,今江北区江北嘴)及一些县城,向汉中进军。起义军惩处贪官污吏,横拔豪绅地主的壁坞寨堡,统治阶级发出了“世季不祥”的哀叹。随着北方黄巾军迅速失败,起义转入低潮,张修收缩部队,在农村藏兵于民间;直到中平五年(188),北方黄巾军又起,才又开始重新公开活动。公元191年(汉献帝初平二年),益州牧(治四川绵竹东南)刘焉(?~194)为了割据一方,扩充地盘,借重五斗米教义军的势力,授张修为别部司马。督义司马张鲁,共同攻打汉中。张修杀死汉中太守苏固后,二张遂占领汉中,断绝汉朝中央政府从长安入蜀的道路。同时,对当地豪强势力大加扫荡,在汉中及巴郡北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基本肃清了东汉统治阶级在汉中的势力后,因张修又要重举义旗,继续扩大五斗米道义军的统治地区,进一步推翻东汉政权;督义司马张鲁为了巴蜀、汉中地区的和平与安定,便派兵将张修袭杀,并吞并了他的义军。   

  • 共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