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须客》 与 《虬髯客传》 (2)

中国道教2005年第6期 孙亦平

2013-07-19 23:20:04

二是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故事情节起伏曲折、扣人心弦,具有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独特风格。三侠相聚后,相随去太原寻访李世民。虬须客本来是抱着乱世中起宏图以成就帝王霸业的大志,他在李靖的帮助下,见到李世民后,一开始虽为李世民的相貌所折报,但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图帝王大业的志向,直到再遇李世民,见“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生风,顾盼炜如”,道士又以棋局“全输,……救无路哉”做暗示,并明确告之:“此世非公世界,他方可也”,才认定李世民是“真命天子”,遂心弃前念,改谋去海外另立霸业,表现出一种善识时务的英雄性格。虬须客志向改变后,才邀请李靖夫妻去他家做客。李靖夫妻这时发现原来虬须客富甲一方,早已为图帝王大业做了精心的准备。虬须客也对李靖夫妻直截了当地说:“今既有主,亦复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虬须客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夫妻,而且还希望他们能够协助李世民称雄天下。然后,虬须客就与其妻戎装乘马而去。三侠离别后,各谋发展。“李靖得此事力,以助文皇缔构大业。”而关于虬须客,贞观年间,即有南蛮入奏:“有海贼以楼船千艘,兵十余万人,于扶馀国杀其主自立为王,国内已定静”。李靖知虬须客也已事成,乃与红拂一起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三是体现道教的“经国理身”的终极理想。《虬须客》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以道教的“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人生理想。如果参照历史,就可见其中的一些人物并非完全凭空虚构。历史上确有李靖其人,他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北征突厥,南征东吴,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立国后,他又辅佐朝政,官至尚左仆射,为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突厥侵唐,李靖主动请战出兵,他带领五路兵马,进军青海,因指挥有方,迫使突厥首领自杀,又一次保卫了唐王朝领土的完整。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非常器重,特别嘉称他为“一代楷模”,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⒁。因此,李靖的名字在当时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在李靖的生平中加进了许多传奇成分,特别是将他与道教挂上了钩,说李靖之所以能够做出杰出的贡献,乃是因为他年轻时在华山上曾到一仙翁,这个仙翁预言李靖将来会仕途发达。

虬须客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据唐人小说,虬须客的原型是隋末西京人张仲坚,排行第三,髯赤而卷曲,故号虬髯客⒂。虬髯客有雄才大略,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表现出令人感动的英雄本色和慷慨豪爽之情?选也有人认为,李世民亦虬髯,髯可挂角弓,故杜甫诗有“虬髯似太宗”语,可见虬髯客和李世民实二而为一⒃。杜光庭在唐末天下大乱、大小藩镇拥兵自重之时,撰写这个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是真命天子,唐王朝是天人神授,“非英雄所冀”,以宣扬唐王朝的正统性;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人们对当时藩镇割据、诸侯争雄、连年兵战的动荡社会的不满,又找不到出路,而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豪侠身上的愿望。杜光庭希望有李靖、虬须客这样一些按道教“以内修身,外以治国”的理念塑造出的英雄豪侠横空出世,能够辅助“真命天子”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如果我们再看一下杜光庭的生平,就可见他随唐僖宗离开长安来到蜀地后,俨然以帝王师的身份,辅助当时的统治者治理蜀地,发挥自己经世济民的政治才干,故被时人誉为“山中宰相”,因此也有人认为,“杜光庭写《传》以虬髯客暗比自己,虬髯客建功东南,作者立业西南,二者的经历的确有相似之处。”⒄

杜光庭还运用道教的“谶语”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先验性的预言来传播道教的理念,从而使《虬须客》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例如,虬须客本有称王天下的政治抱负,并为实现这一抱负而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他与李靖、红拂相识后,马上就问:“尝知太原之异人乎?芽”并借“望气者”的口吻说:“太原有奇气”,以此来邀请他们相赴太原,共谋大事。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说有异人奇气,这就是天命真人出现的“谶语”。在杜光庭笔下,虬须客在太原与李世民相会实际上就是“谶语”内容的具体展开,因而在描述当时还是“二郎”的李世民时就称其“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须客见之非常惊异,称为“真天子也?选”但虬须客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要让“善相”的道兄再来见见李世民,看他是否真的具有王者之气。道士见到李世民“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马上以棋局来谶告虬须客:“天下者,李家天下也。”故事末尾,杜光庭再次借虬须客之口发布谶语:“太原李氏,真英主也”,断定“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正是基于对未来的这种预测,虬须客才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要他辅助李世民打天下,自己则去海外另谋发展。这些“谶语”尤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虬须客》之中,由此而显示出道教传奇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但相比之下,《虬髯客传》比《虬须客》更具有传奇文学的色彩。《虬髯客传》既有历史背景,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既有英雄与美人的恋爱,又有为了救国救民的正义事业;既有深夜化妆潜逃,又有官府的追捕;既有小客栈的借宿与奇遇,又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既有寻仇十年而得以报仇的虬髯客,又有见识高超的神秘道人;既有酒楼上约会,又有坊曲家中秘谋大事;既有帝王公卿,也有少年英雄,种种构成武侠小说的要素在《虬髯客传》中都出现了。《虬髯客传》因演绎了侠义真情而成为唐代传奇文学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虬髯客传》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有隋末李渊与李密争王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实作为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生气勃勃,故事情节迭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明代张凤翼将其改写成传奇剧《红拂记》,凌濛初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虬髯翁》,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由此而走上舞台,被世人称之为“风尘三侠”,并常演常新,成为传统戏剧的保留剧目,流传千年而不衰。清代画家任伯年又依此故事画了多幅《风尘三侠图》,其中有一幅就是描绘三侠于灵石旅店相见时的情景,三人目光相视,各有不同的表情,画的背景上有三棵树,其中一棵树干上缠绕着两条粗藤,意寓红拂语“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由此可见《虬髯客传》这个传奇故事对后世文学、戏曲和绘画的深远影响。

注:

⑴⑿《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9页,第212页。

⑵⑶⑺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⑷⑹郭箴一著《中国小说史》上海书店影印本,第158页。

⑸张说(667~730),初唐人,曾于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张说善为文,亦能诗,曾著有《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⑹⑽长虹著《杜光庭〈虬髯客传〉的流传与影响》,载《中国道教》1997年,第1期。

⑻⑾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81页,第267页。

⒆《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445~1448页。

⒀《道藏》第10册,第897页。

⒁《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

⒂《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97页。

⒄张松辉著《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虬须客》 与 《虬髯客传》 (2)

    中国道教2005年第6期 孙亦平

    2013-07-19 23:20:04

    |
    《虬须客》 与 《虬髯客传》 (2)
    |

    二是语言描写生动细腻,故事情节起伏曲折、扣人心弦,具有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独特风格。三侠相聚后,相随去太原寻访李世民。虬须客本来是抱着乱世中起宏图以成就帝王霸业的大志,他在李靖的帮助下,见到李世民后,一开始虽为李世民的相貌所折报,但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图帝王大业的志向,直到再遇李世民,见“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生风,顾盼炜如”,道士又以棋局“全输,……救无路哉”做暗示,并明确告之:“此世非公世界,他方可也”,才认定李世民是“真命天子”,遂心弃前念,改谋去海外另立霸业,表现出一种善识时务的英雄性格。虬须客志向改变后,才邀请李靖夫妻去他家做客。李靖夫妻这时发现原来虬须客富甲一方,早已为图帝王大业做了精心的准备。虬须客也对李靖夫妻直截了当地说:“今既有主,亦复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虬须客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夫妻,而且还希望他们能够协助李世民称雄天下。然后,虬须客就与其妻戎装乘马而去。三侠离别后,各谋发展。“李靖得此事力,以助文皇缔构大业。”而关于虬须客,贞观年间,即有南蛮入奏:“有海贼以楼船千艘,兵十余万人,于扶馀国杀其主自立为王,国内已定静”。李靖知虬须客也已事成,乃与红拂一起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三是体现道教的“经国理身”的终极理想。《虬须客》中所塑造的人物都是以道教的“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人生理想。如果参照历史,就可见其中的一些人物并非完全凭空虚构。历史上确有李靖其人,他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北征突厥,南征东吴,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朝立国后,他又辅佐朝政,官至尚左仆射,为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突厥侵唐,李靖主动请战出兵,他带领五路兵马,进军青海,因指挥有方,迫使突厥首领自杀,又一次保卫了唐王朝领土的完整。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非常器重,特别嘉称他为“一代楷模”,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⒁。因此,李靖的名字在当时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在李靖的生平中加进了许多传奇成分,特别是将他与道教挂上了钩,说李靖之所以能够做出杰出的贡献,乃是因为他年轻时在华山上曾到一仙翁,这个仙翁预言李靖将来会仕途发达。

    虬须客的原型在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据唐人小说,虬须客的原型是隋末西京人张仲坚,排行第三,髯赤而卷曲,故号虬髯客⒂。虬髯客有雄才大略,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表现出令人感动的英雄本色和慷慨豪爽之情?选也有人认为,李世民亦虬髯,髯可挂角弓,故杜甫诗有“虬髯似太宗”语,可见虬髯客和李世民实二而为一⒃。杜光庭在唐末天下大乱、大小藩镇拥兵自重之时,撰写这个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是真命天子,唐王朝是天人神授,“非英雄所冀”,以宣扬唐王朝的正统性;另一方面,则表达了人们对当时藩镇割据、诸侯争雄、连年兵战的动荡社会的不满,又找不到出路,而将希望寄托在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豪侠身上的愿望。杜光庭希望有李靖、虬须客这样一些按道教“以内修身,外以治国”的理念塑造出的英雄豪侠横空出世,能够辅助“真命天子”来挽救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如果我们再看一下杜光庭的生平,就可见他随唐僖宗离开长安来到蜀地后,俨然以帝王师的身份,辅助当时的统治者治理蜀地,发挥自己经世济民的政治才干,故被时人誉为“山中宰相”,因此也有人认为,“杜光庭写《传》以虬髯客暗比自己,虬髯客建功东南,作者立业西南,二者的经历的确有相似之处。”⒄

    杜光庭还运用道教的“谶语”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先验性的预言来传播道教的理念,从而使《虬须客》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例如,虬须客本有称王天下的政治抱负,并为实现这一抱负而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他与李靖、红拂相识后,马上就问:“尝知太原之异人乎?芽”并借“望气者”的口吻说:“太原有奇气”,以此来邀请他们相赴太原,共谋大事。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说有异人奇气,这就是天命真人出现的“谶语”。在杜光庭笔下,虬须客在太原与李世民相会实际上就是“谶语”内容的具体展开,因而在描述当时还是“二郎”的李世民时就称其“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须客见之非常惊异,称为“真天子也?选”但虬须客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要让“善相”的道兄再来见见李世民,看他是否真的具有王者之气。道士见到李世民“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马上以棋局来谶告虬须客:“天下者,李家天下也。”故事末尾,杜光庭再次借虬须客之口发布谶语:“太原李氏,真英主也”,断定“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正是基于对未来的这种预测,虬须客才拿出自己的全部财产赠予李靖,要他辅助李世民打天下,自己则去海外另谋发展。这些“谶语”尤如一条红线贯穿于《虬须客》之中,由此而显示出道教传奇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但相比之下,《虬髯客传》比《虬须客》更具有传奇文学的色彩。《虬髯客传》既有历史背景,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既有英雄与美人的恋爱,又有为了救国救民的正义事业;既有深夜化妆潜逃,又有官府的追捕;既有小客栈的借宿与奇遇,又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既有寻仇十年而得以报仇的虬髯客,又有见识高超的神秘道人;既有酒楼上约会,又有坊曲家中秘谋大事;既有帝王公卿,也有少年英雄,种种构成武侠小说的要素在《虬髯客传》中都出现了。《虬髯客传》因演绎了侠义真情而成为唐代传奇文学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虬髯客传》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有隋末李渊与李密争王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实作为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生气勃勃,故事情节迭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社会各界争相传阅,不断地进行艺术加工。明代张凤翼将其改写成传奇剧《红拂记》,凌濛初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虬髯翁》,李靖、红拂女和虬髯客由此而走上舞台,被世人称之为“风尘三侠”,并常演常新,成为传统戏剧的保留剧目,流传千年而不衰。清代画家任伯年又依此故事画了多幅《风尘三侠图》,其中有一幅就是描绘三侠于灵石旅店相见时的情景,三人目光相视,各有不同的表情,画的背景上有三棵树,其中一棵树干上缠绕着两条粗藤,意寓红拂语“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由此可见《虬髯客传》这个传奇故事对后世文学、戏曲和绘画的深远影响。

    注:

    ⑴⑿《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29页,第212页。

    ⑵⑶⑺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⑷⑹郭箴一著《中国小说史》上海书店影印本,第158页。

    ⑸张说(667~730),初唐人,曾于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张说善为文,亦能诗,曾著有《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⑹⑽长虹著《杜光庭〈虬髯客传〉的流传与影响》,载《中国道教》1997年,第1期。

    ⑻⑾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81页,第267页。

    ⒆《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445~1448页。

    ⒀《道藏》第10册,第897页。

    ⒁《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

    ⒂《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97页。

    ⒄张松辉著《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