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2)

道教之音 张凤林

2015-09-29 08:30:18

道教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法侣财地”是修道者四要素,其基本单位是宫观。宫观经济是道教事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封建时代宫观经济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大力发展宫观经济是我们面临的新情况,也是正一道教发展必然要解决的新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道士不能变成唯利是图者,宫观不能变成商场”(原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语),宫观经济的发展应以道教信仰和国家法律为准则,要坚决抵制各种违背信仰和违背政策法规的经济行为。

正一道教的民间性也为道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历史上,正一道教就是从民间道教走向正统道教的。道教产生的过程就是古代民间信仰与道家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道教与民间信仰接近,与民众文化交渗。除了前面提到的道教与民间秘密宗教混淆不清而发生粗俗杂乱的现象等消极影响外,正如著名道教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先生所指出:“道教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民间信仰走向正规和高层,又能丰富大众文化的内容,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道教精神的复苏,唯有走进知识分子阶层、走向广大农村地区才能使道教返朴归真。

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讲,道教文化即在阐扬道教基本信仰及义理中,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养生、化学、数学、天文、地理、建筑乃至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发生关联,而共同建构的有道教义理色彩的文化体系。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文化之根,是诸子百家学术的总汇,几千年来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延续行、继承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全盘的、盲目的决裂,不仅是不应该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道教文化也存在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面向世界博采众善的问题。

道教文化应该在世界文化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许多人可能并不信仰道教,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爱道教文化。道教未来的大发展并不仅仅是发展多少教徒,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道教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三、当前正一道教亟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针对当前道教面临的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清醒认识到在当前我国的五大宗教中,道教实力最弱,显现衰微趋势。面对社会空前聚变和激烈竞争,道教若不能顺时应变,仍然可能陷入自侮人侮的危机。因此要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等。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兴道之基、弘道之本。要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人才远非易事。那么,怎样才算道教人才呢?当代著名的正一道教领袖陈莲笙道长在《道风集——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即:“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赤子之心;有坚定的道教信仰;有遵纪守法的道德水准;有精通宗教生活的道学修养;有中等以上的文化水平;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能力;有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创造能力。”这七个方面的要求,显然是陈道长作为道教前辈针对道教现状对青年一代道友提出的殷切期望,是成为一个合格道士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们应大力培养这样的道教人才,结合“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宫观管理、讲经弘道、修持修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道教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道教人才队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道教教育工作近三十多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中国道协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曾经专题研究道教教育工作,做出建立宗教院校、省级道协、宫观三级教育体系的决议。上海道教学院已经开办了五期专科班本科班专门培养正一道教人才,江苏道协和各地市道协宫观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办多期培训班,初步缓解了道教教职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但正一道教教育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譬如,在道教院校教育中,如何突破经费、设施、师资、生源、教材等几大瓶颈问题,这需要教内外协同努力。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还应大胆启用道教人才,设法留住人才,尽量减少人才外流。应当在各级道教协会和宫观管理组织中建立起开明的、民主的人事原则,同时制定必要的、具体的人事制度和生活保障制度,以保证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大胆选拔,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例如:在工作岗位上和职务安排上可以破格任用,在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实际困难方面有所偏重,甚至可以学习高校或高新区人才引进等成功的社会经验。总之,要按照道教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培育良好环境,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既注重内部培养,又注重外部引进。

要加强和谐宫观建设。宫观是道教信众信仰皈依的场所,是展示道教文化的窗口,是道众清修之地。道教的固本培元重在宫观管理,道教的持续发展重在宫观建设。正如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全国代表会议上要求的,“要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宫观”活动,推动宫观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订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清修规戒,探索丛林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宫观管理新途径。按照有关规定,认定道教教职人员,任免监院、住持,礼聘方丈。制定既承继传统、又适应当今道教发展的清规戒律,规范道众言行,整顿道风道貌,树立道门良好形象。按照国家宗教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用之有度,回馈十方,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要秉承道教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传统,抵制打着道教旗号故弄玄虚、神乎其神、违背科学和道教正统传承的现象。要以庙为家,但不能以庙养家,道俗有别,反对社会亲朋插手庙内事务。抵制商业化倾向,倡导文明燃香,杜绝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把宫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清净庄严、和合共住的道场。”

(二) 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

关于教制建设,我们主要从正一道教的规戒制度和宫观管理体制两方面来考虑。每种道教规戒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纵观道教的历史,道教是在不断革新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近代关于道教的变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道协第二届会长陈撄宁先生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上发言指出:“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两种看法,一是道教的形式,一是道教的精神。即如出家与在家、蓄发与剪发、吃荤与吃素、道装与便装,以及斋蘸祈祷、诵经礼忏各种科仪,这些都是道教的形式;又如气功疗病、动功健身、静功养性、药食延龄,其他高深的如内丹、外丹、老庄哲学,尚未包括在内,这些都是道教的学术,而道教的精神也就寄托在这些学术上面。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化,不敢保证他永久不变;学术因为群众所需要,非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将来还可以逐渐发展。”事实上,道教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而且正在发生着变革,这在道教规戒制度上体现得最为显著。许多有识的高道也正着手道教的变革。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道长以“正在顺应时代变化的道教”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道教当前的阶段。他提出了上海地区道教面临改革的五项课题,其中“二是宗教生活必须做出新的调整”、“三是教徒戒规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五是在团体和宫观管理中,借鉴社会成功经验”等等,这些课题不仅是对上海,而且对全国道教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传统的道教戒规制度有许多是需要继承的,例如“三皈依戒”,皈依道、经、师三宝是每个信徒必须持守的,而那些有违国家法律和当代社会伦理、束缚道教发展的规戒制度则应予以扬弃和革新。疏理传统的规戒制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的新规戒制度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

民国以来,宫观传统的十方丛林、子孙庙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已经名存实亡。探索丛林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宫观管理新途径,在宫观管理中借鉴社会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事实上,许多地方的正一道宫观已经在探索新机制,譬如,现代化财务制度引入宫观财务管理、香港宫观管理模式等等。当然,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新道装款式设计在长三角地区、福建等地也已经悄然启动,这也是统一道装,树立道教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2)

    道教之音 张凤林

    2015-09-29 08:30:18

    |
    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2)
    |

    道教作为一个社会实体,“法侣财地”是修道者四要素,其基本单位是宫观。宫观经济是道教事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必然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封建时代宫观经济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大力发展宫观经济是我们面临的新情况,也是正一道教发展必然要解决的新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道士不能变成唯利是图者,宫观不能变成商场”(原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语),宫观经济的发展应以道教信仰和国家法律为准则,要坚决抵制各种违背信仰和违背政策法规的经济行为。

    正一道教的民间性也为道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历史上,正一道教就是从民间道教走向正统道教的。道教产生的过程就是古代民间信仰与道家理论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道教与民间信仰接近,与民众文化交渗。除了前面提到的道教与民间秘密宗教混淆不清而发生粗俗杂乱的现象等消极影响外,正如著名道教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先生所指出:“道教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动民间信仰走向正规和高层,又能丰富大众文化的内容,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道教精神的复苏,唯有走进知识分子阶层、走向广大农村地区才能使道教返朴归真。

    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讲,道教文化即在阐扬道教基本信仰及义理中,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养生、化学、数学、天文、地理、建筑乃至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发生关联,而共同建构的有道教义理色彩的文化体系。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文化之根,是诸子百家学术的总汇,几千年来与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延续行、继承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全盘的、盲目的决裂,不仅是不应该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传统文化是新文化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道教文化也存在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面向世界博采众善的问题。

    道教文化应该在世界文化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许多人可能并不信仰道教,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热爱道教文化。道教未来的大发展并不仅仅是发展多少教徒,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道教文化,发挥文化软实力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三、当前正一道教亟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针对当前道教面临的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清醒认识到在当前我国的五大宗教中,道教实力最弱,显现衰微趋势。面对社会空前聚变和激烈竞争,道教若不能顺时应变,仍然可能陷入自侮人侮的危机。因此要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等。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是兴道之基、弘道之本。要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人才远非易事。那么,怎样才算道教人才呢?当代著名的正一道教领袖陈莲笙道长在《道风集——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即:“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赤子之心;有坚定的道教信仰;有遵纪守法的道德水准;有精通宗教生活的道学修养;有中等以上的文化水平;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活动能力;有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创造能力。”这七个方面的要求,显然是陈道长作为道教前辈针对道教现状对青年一代道友提出的殷切期望,是成为一个合格道士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们应大力培养这样的道教人才,结合“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起作用”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宫观管理、讲经弘道、修持修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道教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道教人才队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道教教育工作近三十多年来取得长足进展,中国道协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曾经专题研究道教教育工作,做出建立宗教院校、省级道协、宫观三级教育体系的决议。上海道教学院已经开办了五期专科班本科班专门培养正一道教人才,江苏道协和各地市道协宫观也结合实际情况开办多期培训班,初步缓解了道教教职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但正一道教教育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譬如,在道教院校教育中,如何突破经费、设施、师资、生源、教材等几大瓶颈问题,这需要教内外协同努力。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还应大胆启用道教人才,设法留住人才,尽量减少人才外流。应当在各级道教协会和宫观管理组织中建立起开明的、民主的人事原则,同时制定必要的、具体的人事制度和生活保障制度,以保证对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大胆选拔,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例如:在工作岗位上和职务安排上可以破格任用,在提高生活待遇解决实际困难方面有所偏重,甚至可以学习高校或高新区人才引进等成功的社会经验。总之,要按照道教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培育良好环境,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既注重内部培养,又注重外部引进。

    要加强和谐宫观建设。宫观是道教信众信仰皈依的场所,是展示道教文化的窗口,是道众清修之地。道教的固本培元重在宫观管理,道教的持续发展重在宫观建设。正如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全国代表会议上要求的,“要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宫观”活动,推动宫观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订完善各项学习制度、清修规戒,探索丛林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宫观管理新途径。按照有关规定,认定道教教职人员,任免监院、住持,礼聘方丈。制定既承继传统、又适应当今道教发展的清规戒律,规范道众言行,整顿道风道貌,树立道门良好形象。按照国家宗教局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用之有度,回馈十方,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要秉承道教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传统,抵制打着道教旗号故弄玄虚、神乎其神、违背科学和道教正统传承的现象。要以庙为家,但不能以庙养家,道俗有别,反对社会亲朋插手庙内事务。抵制商业化倾向,倡导文明燃香,杜绝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把宫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清净庄严、和合共住的道场。”

    (二) 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

    关于教制建设,我们主要从正一道教的规戒制度和宫观管理体制两方面来考虑。每种道教规戒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纵观道教的历史,道教是在不断革新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近代关于道教的变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道协第二届会长陈撄宁先生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三届三次会议上发言指出:“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两种看法,一是道教的形式,一是道教的精神。即如出家与在家、蓄发与剪发、吃荤与吃素、道装与便装,以及斋蘸祈祷、诵经礼忏各种科仪,这些都是道教的形式;又如气功疗病、动功健身、静功养性、药食延龄,其他高深的如内丹、外丹、老庄哲学,尚未包括在内,这些都是道教的学术,而道教的精神也就寄托在这些学术上面。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化,不敢保证他永久不变;学术因为群众所需要,非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将来还可以逐渐发展。”事实上,道教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而且正在发生着变革,这在道教规戒制度上体现得最为显著。许多有识的高道也正着手道教的变革。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道长以“正在顺应时代变化的道教”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道教当前的阶段。他提出了上海地区道教面临改革的五项课题,其中“二是宗教生活必须做出新的调整”、“三是教徒戒规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五是在团体和宫观管理中,借鉴社会成功经验”等等,这些课题不仅是对上海,而且对全国道教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传统的道教戒规制度有许多是需要继承的,例如“三皈依戒”,皈依道、经、师三宝是每个信徒必须持守的,而那些有违国家法律和当代社会伦理、束缚道教发展的规戒制度则应予以扬弃和革新。疏理传统的规戒制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的新规戒制度是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

    民国以来,宫观传统的十方丛林、子孙庙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已经名存实亡。探索丛林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宫观管理新途径,在宫观管理中借鉴社会成功经验,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事实上,许多地方的正一道宫观已经在探索新机制,譬如,现代化财务制度引入宫观财务管理、香港宫观管理模式等等。当然,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新道装款式设计在长三角地区、福建等地也已经悄然启动,这也是统一道装,树立道教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