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3)

道教之音 张凤林

2015-09-29 08:30:18

(三) 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道教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宫观为载体,以道教文化和慈善公益为两翼,慈善度人与文化济世相辅相成是当代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道教界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宣传工作尚不尽人意。无论是研究宣传的广度,还是研究宣传的深度,都亟待加强。

道教文化研究工作需要做出建设性规划,需要培养扶植研究方面的专才,既要讲质,也要讲量,教内上下协调、互相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几项原则:首先,站在道教的立场上研究道教,切实地把握和深入理解道教文化的本质内容,而不是只在外部特征上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还道教以真实的面貌。其次,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审视道教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机械地复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并不是盲目地照搬,而必须根据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需求,进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第三,着眼于道教文化建设,面向世界,博采众善,广泛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用以弥补道教文化中的某些欠缺。道教具有虚融的品格,善于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烈交汇、碰撞、融合中,我们道教文化也要不断吸收,不断变化和更新。在继承传统道教文化精华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将之熔为一炉,建设道教新文化。

道教文化宣传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行“不言之教”是道教的传统,然而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道教相对封闭的传教方式提出挑战。道教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认同,而理解道教,许多人又是从认识道教文化开始的。所以,道教文化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从宣传的对象来讲,我们既要向教外的人积极宣传,让他对道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取得他们对道教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又要向广大教徒宣传,以提高信徒的道教素养,坚定其信道、修道、弘道的信心。从宣传的方式来讲,讲经布道、著书立说、印赠善书等传统方式固然应该坚持,但我们也应该开拓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从宣传的内容上来讲,我们应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层次、针对不同的信仰层次灵活掌握宣传内容,以利于听众所接受。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道教文化,改变道教不重自身宣传的被动局面,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道教文化,进而热爱道教文化。

三十余年来,大陆道教慈善公益活动有目共睹,这既是道教慈爱和同精神的体现,也是道教组织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举措。道教的慈善公益约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一者扶危济困,二者捐资助学,三者医疗救助,四者护生环保,五者文化事业。但我们没有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汇聚成有代表性影响广泛的慈善公益品牌。我们应该根据道教慈善文化的特性,探讨树立慈善品牌,并采取适当的办法开展慈善品牌的社会营销,推动其产生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在这方面,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品牌模式非常值得大陆道教界借鉴。台湾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 可以说是慈善度人文化济世的典范。它是一个以佛教思想为指导,以在家居士为主体,核心是从事公益事业的慈善团体,在全球宗教慈善团体中都堪为翘楚。四十余年来,慈济功德会开展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志业,从慈善开启医疗,而由医疗开启教育,又从教育开启人文,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真正实现了“佛法生活化”和“菩萨人间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议各地当前阶段侧重发扬“医道通仙道”传统,铸就“道医养生”慈善公益品牌;发扬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优势,从文化济世教化育人角度设立“道教慈善文教基金”,致力道教文化和道教教育事业!在济危扶困方面,也应更多关注如何能在救济贫苦之后给予扶持成长的力量,乃至于解决人心的痛苦,培养心灵的力量,从慈善福利及社会工作中,体现道教的慈爱齐同。教导人们从行善积福中渐次提升生命的层次,使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生活所需,进而有能力再去济助他人。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清醒地把握当代正一道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中均衡发展,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等,积极探索以宫观为载体,以道教文化和慈善公益为两翼,慈善度人与文化济世相辅相成的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作者:张凤林   原文为正一道教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道教之音专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更多链接

正一道教国际学术会议专题报道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3)

    道教之音 张凤林

    2015-09-29 08:30:18

    |
    正一道教当代发展之管见(3)
    |

    (三) 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道教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宫观为载体,以道教文化和慈善公益为两翼,慈善度人与文化济世相辅相成是当代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道教界对道教文化的研究宣传工作尚不尽人意。无论是研究宣传的广度,还是研究宣传的深度,都亟待加强。

    道教文化研究工作需要做出建设性规划,需要培养扶植研究方面的专才,既要讲质,也要讲量,教内上下协调、互相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把握几项原则:首先,站在道教的立场上研究道教,切实地把握和深入理解道教文化的本质内容,而不是只在外部特征上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还道教以真实的面貌。其次,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审视道教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机械地复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并不是盲目地照搬,而必须根据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需求,进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创新和发展。第三,着眼于道教文化建设,面向世界,博采众善,广泛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用以弥补道教文化中的某些欠缺。道教具有虚融的品格,善于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烈交汇、碰撞、融合中,我们道教文化也要不断吸收,不断变化和更新。在继承传统道教文化精华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将之熔为一炉,建设道教新文化。

    道教文化宣传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行“不言之教”是道教的传统,然而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道教相对封闭的传教方式提出挑战。道教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认同,而理解道教,许多人又是从认识道教文化开始的。所以,道教文化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从宣传的对象来讲,我们既要向教外的人积极宣传,让他对道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取得他们对道教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又要向广大教徒宣传,以提高信徒的道教素养,坚定其信道、修道、弘道的信心。从宣传的方式来讲,讲经布道、著书立说、印赠善书等传统方式固然应该坚持,但我们也应该开拓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从宣传的内容上来讲,我们应针对现实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层次、针对不同的信仰层次灵活掌握宣传内容,以利于听众所接受。总之,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道教文化,改变道教不重自身宣传的被动局面,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道教文化,进而热爱道教文化。

    三十余年来,大陆道教慈善公益活动有目共睹,这既是道教慈爱和同精神的体现,也是道教组织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举措。道教的慈善公益约略包含以下几种类型:一者扶危济困,二者捐资助学,三者医疗救助,四者护生环保,五者文化事业。但我们没有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汇聚成有代表性影响广泛的慈善公益品牌。我们应该根据道教慈善文化的特性,探讨树立慈善品牌,并采取适当的办法开展慈善品牌的社会营销,推动其产生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在这方面,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品牌模式非常值得大陆道教界借鉴。台湾证严法师“慈济功德会” 可以说是慈善度人文化济世的典范。它是一个以佛教思想为指导,以在家居士为主体,核心是从事公益事业的慈善团体,在全球宗教慈善团体中都堪为翘楚。四十余年来,慈济功德会开展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志业,从慈善开启医疗,而由医疗开启教育,又从教育开启人文,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真正实现了“佛法生活化”和“菩萨人间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议各地当前阶段侧重发扬“医道通仙道”传统,铸就“道医养生”慈善公益品牌;发扬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优势,从文化济世教化育人角度设立“道教慈善文教基金”,致力道教文化和道教教育事业!在济危扶困方面,也应更多关注如何能在救济贫苦之后给予扶持成长的力量,乃至于解决人心的痛苦,培养心灵的力量,从慈善福利及社会工作中,体现道教的慈爱齐同。教导人们从行善积福中渐次提升生命的层次,使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生活所需,进而有能力再去济助他人。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清醒地把握当代正一道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中均衡发展,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和宫观建设,加快教制建设和教义革新,加大文化宣传和社会公益等,积极探索以宫观为载体,以道教文化和慈善公益为两翼,慈善度人与文化济世相辅相成的健康发展之路!

    (本文作者:张凤林   原文为正一道教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道教之音专稿转载请标注来源)

    更多链接

    正一道教国际学术会议专题报道

  • 共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