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掠剩神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信仰传播的影响

道教之音整理 刘长冬

2015-07-18 09:33:00

民间神灵信仰的传播与接受,是民间信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以掠剩神信仰为例,探讨民间神灵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信仰传播的影响;考察在信仰的接受过程中,信众的个体性因素对神灵信仰演变的影响以及其间的互动机制。关于掠剩神信仰,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及马书田同名书尝引三条材料予以简介,认为它是贫富命定与均贫富思想的表现①。此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命运观、财富观、经济思想、经济行为等颇有关系,除对探索民间神灵信仰的起源、传播、接受、功能与社会机制的关系等问题,具有“工具性”价值外,它对认识古人经济行为观念的形成、演变等也别具研究价值。为此,笔者曾撰文论其起源[1],兹则集中论其传播与接受问题。

一、掠剩神信仰的传播

掠剩神始见于唐牛僧孺《玄怪录》卷三《掠剩使》:韦元方外兄新平县尉裴璞,元和五年卒于官;长庆初韦途遇裴,裴言己今为阴官“陇右三川掠剩使”。其职掌如二人对话云:

(裴)曰:“吾职司人剩财而掠之。”韦曰:“何谓剩财?”裴曰:“人之转货求丐也,命当得此,忽遇物之稍稀,或主人深顾,所得乃逾数外之财,即谓之剩,故掠之焉。”曰:“安知其剩而掠之?”裴曰:“生人一饮一啄,无非前定,况财宝乎?阴司所籍,其获有限,获而逾籍,阴吏状来,乃掠之也。”韦曰:“所谓掠者,夺之于囊耶,窃之于怀耶?”裴曰:“非也。当数而得,一一有成,数外之财,为吾所运,或令虚耗,或索横事,或买卖不及常价,殊不关身尔。”[2]96—97②据宋王禹偁《小畜外集》卷八《诅掠剩神文》序,至迟在宋初已有掠剩神的信仰者:

予邻有右族,藏镪巨万,每月哉生明之二日,且(旦?)必觞醪豆胾以祭于庭,具纸蚨绘骏以焚之。烟气坌勃,翳于手(予?)舍,询其所祀,则曰:“阴君命神掠民之羡财,籍数于冥府,备人之没,将得用矣。”吁,予尝稽祀典,无是说,此仅出巫觋之言尔。[3]神灵信仰所需的行仪、信仰职能与祈愿内容等要素,至此皆已具备,可见在牛僧孺至王禹偁所处晚唐到宋初,掠剩神已由志怪故事渐变为神灵信仰。此后,掠剩神信仰屡见于文献。

任何宗教或民间神灵信仰皆有其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其传播之迹或有隐显之异,显者如弥陀、关帝等,相关史文丰富,其传播情况较易考得;隐者如五通、梓潼等,亦有论者钩隐洞微,推寻其传播之迹[4]。至于掠剩神信仰,其传播之迹虽不甚显,然所幸现存材料尚可资以考索。此信仰形成后,在五代两宋一直传播于士庶社会。如宋徐铉《稽神录》卷三载有“中山贾人章某者”,“死为扬州掠剩儿”[5]。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一载神宗朝丞相陈秀公(陈升之),“病中梦至一所”,有守者告云:“世人每食不尽,则狼籍委弃,皆为掠剩所罚,至于减算夺禄,无有免者。”[6] 宋王巩《随手杂录》,载周凌死后亦于冥间“任掠剩大夫”[7]1037册213。在南宋,掠剩神信仰仍见传播,如洪迈《夷坚乙志》卷四、《夷坚丙志》卷十俱载其事;陆游《村邻会饮》、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五、《劳畲耕》、《七月十八日浓雾作雨不成》等诗,亦皆以之为典(见下文)。

随着掠剩神信仰在两宋士庶社会影响的扩大,此神亦被道教纳入其神灵谱系。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下称《玉枢宝经》)载此天尊“所治九天应元府”,内“有四司:一曰掠剩司,二曰积逮司,三曰幽枉司,四曰报应司;各有大夫,以掌其事”[8]1册761下。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下称《玉枢宝忏》)中,法事开始时,“掠剩司大夫主者”被列为奏启对象之一;在长跪礼拜对象中,也有“掠剩司、积逮司大夫”[8]3册549上、551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载预修斋醮仪所请启的天曹仙真中有“掠剩大夫”[8]7册745下③。清陈仲远校辑《天曹正朝全集》作为礼拜天曹仙真的仪范,在赞礼众天尊后所启请“俯垂洞鉴”作证的九天天曹仙真中,亦有“天曹门下掠剩大主者”[9]13册27下。掠剩神被纳入道教神灵谱系,当与道教在宋代的发展有关。试先看掠剩大夫所隶“雷声普化天尊”的身份。《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下称《雷霆经》)说“雷霆政令,有所隶焉,隶雷霆之政令者,各有攸君”;而此天尊即掌雷霆政令的“神霄九宸”之一[8]1册752中。据《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下称《谢雷真经》),有人被雷击死,若“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一万音”,即可为死者解罪[8]1册765上。《夷坚丙志》卷六言若诵此天尊名号,“不唯免死,亦能解冤延寿”,有周举者遇寇盗,即诵其名号而“雷声大震,群盗惊走,遂得脱”[10]1册415。在明代此天尊且被列于朝廷祀典,但弘治元年周洪谟奏:“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夫风云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坛复有秋报,则此祭亦当罢免。”[11]明史,礼志四,1307④ 孝宗采行之。可见雷声普化天尊乃道教的雷神。此天尊是迟至北宋末始出现的神灵[12]10,[13]85,其出现乃由当时雷法的流行所致。盖北宋末王文卿神霄派,以传神霄雷法为主,其雷法得徽宗的尊崇而风行海内;其后,在神霄派的影响下,不仅新道派如清微、净明传习或兼行雷法,且符箓旧派的正一、灵宝及其支派东华派,以及钟吕内丹派南宗等,亦皆传行雷法[14][15]。随雷法的盛行,从北宋末到元代,一些雷神及相关道经新出于世,载有雷声普化天尊的《雷霆经》、《谢雷真经》、《玉枢宝经》等即属其类。观此三经皆言请“正一道士就于楼观靖庐”“建坛告盟”等,可“免为雷嗔,不受天谴”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8]1册753下、759中、762上,知雷声普化天尊及《玉枢宝经》等新经当即正一派道士所创撰⑤。而掠剩神之所以隶属于此天尊,盖因掠剩神与雷神职能本有部分重合,如题南宋白玉蟾《玉枢宝经集注》卷上言雷声普化天尊的职能为“一月四辰,监视万天,浮游三界、九州、万国,赏善录愆”[8]2册570中⑥;在雷神所录之愆中,《雷霆经》说有“大秤小斗,欺罔圣贤”,《谢雷真经》也说有“大秤小斗,荒年起价,米中添水,欺曲昧人”等罪[8]1册753、762中;而以欺诈取利的奸商,适为掠剩神所掠的主要对象[1]。由于掠剩神的职能也为雷神的众职能之一,且雷声普化天尊所掌人间“善恶功业”,本即“各有所司”[8]玉枢宝经集注,2册584下,故掠剩神被安排为此天尊的曹司主官之一,以佐天尊“化行今古,泽被人天”[9]玉枢镇静宣经全集,13册828上。总之,掠剩神作为民间信仰的神灵,是因雷法在北宋末至元代的盛行,随雷法新经的出现,而被正一派道士纳入道教神灵谱系的。

掠剩神不仅被改造为天曹仙真,且在道教神灵谱系中还是地狱冥官。如南宋吕元素校定《道门定制》卷九所列“地府七十二司圣位”中有“地府管掠剩案判官”之位[8]31册748上。在佛教地狱说传来前,东岳泰山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地狱所在⑦,道教亦承此观念,如元代所出[13]76《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呪妙经》即推演之。此经盖本于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之“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8]3册282上说,言东岳府有“七十五司案”或“岳庭七十五司冥官朝班官典”[8]34册732上、733中。元代《东岳大生宝忏》所载七十五司之名中即有“掠剩司”[8]10册6中。又,明查志隆《岱史》卷九载森罗殿在“蒿里、社首二山之间,有七十五司及三曹对案之神,神各塑像,俗传为地狱云”[8]35册738上,据卢逮曾1926年的实地调查,其中有“掠剩司”,卢先生推测此庙至迟在北宋时即已建[16],但《山左金石志》卷二一著录《蒿里七十五司碑》与《蒿里七十五司神房志》,言碑“刻七十五司塑像施主姓名”,乃元至元廿一年及次年所立[17],故此七十五司当为元代所设。此遗迹与《东岳大生宝忏》的文献适可互证。东岳冥司亦有作七十二或七十六司者,如清陈仲远校辑《斋醮正申东岳集》所载东岳冥官即为“七十二司主者”[9]13册191下;北京东岳庙的冥司本亦为七十二司,如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言此庙“元延祐中建”,明“正统中,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18]97—98,其后又加为七十六司。据民国八年刘澄圆撰《东岳庙七十六司考证》,其中也有“掌掠剩财物司”[9]20册618下。掠剩神之为道教地狱东岳府的冥官,其原因有二。一是掠剩神与东岳大帝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后者的职能为“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8]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呪妙经,34册730中,在《东岳大生宝忏》的忏辞中,其所掌身心二业之恶有“高车大马,驰骋于名利之途;细葛轻裘,服玩过奢华之丽。行多隐僻,分外营求”,“巧生计较,恣起贪婪。欲纵所之,肆荒淫而无度;德忘攸好,唯富贵之是求”[8]10册3中、4上。此类于命定之“分外营求”富贵的贪婪者,本为掠剩神所掠的对象,故掠剩神自易被道教置为其地狱曹司的冥官。另一原因是掠剩神在民间信仰中的身份所致。关于其身份,《夷坚丙志》卷十言扬州节度推官沈君,死“后岁余,其妻阎氏白昼见旗帜奄冉行空中,一人跨白马跕躞而下,至则沈也”,沈曰“吾今为掠剩大夫,□业雄盛,无忆我”,言毕“翩然而去”[10]2册447—448。洪迈对沈君来去情状的描写,以及沈君所任“掠剩大夫”之名,说明掠剩神在民间信仰中与其在《玉枢宝经》等的神灵谱系中相同,皆为天曹仙真,但此盖道教神灵信仰反作用于民间信仰所致。若就掠剩神的原初身份而言,其在民间信仰中当本属冥官阴吏,如前引《玄怪录》、《随手杂录》中的裴璞、周凌即如此,元欧阳玄《睽车志》“剩鬼”条载贾人章某死后亦被“配为扬州掠剩鬼”[19]8册5449。因掠剩神本为民间的阴官,故在被《道门定制》等纳入其神灵谱系时,亦保留本来身份而作了道教地狱的冥官。

据上可见,自北宋末以来,掠剩神信仰已渗透入道教的天曹和地狱的神灵谱系。在与释道二教的关系上,掠剩神与佛教疏而与道教近。目前在宋元佛教文献中唯见两条材料,即宋释晓莹《云卧纪谈》卷下载玉泉皓禅师曾责备“饱吃了并不留心参学”之僧:“不知注禄判官、掠剩大夫,随汝抄劄,消凿禄簿,教汝受苦有日在。”[20] 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亦载之,唯形近而讹为“掠剩大王”[21]49册674下。道教文献对掠剩神的记载远多于佛教文献,此盖道教具有更强的本土性和民间性所致。就掠剩神信仰的传播来说,道教神灵谱系之收纳此神,对此神在当时及后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又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南宋以来的时令宜忌类的文献记载,对此即有反映。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关注道教之音官方微信
    |

    探讨掠剩神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信仰传播的影响

    道教之音整理 刘长冬

    2015-07-18 09:33:00

    |
    探讨掠剩神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信仰传播的影响
    |

    民间神灵信仰的传播与接受,是民间信仰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以掠剩神信仰为例,探讨民间神灵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信仰传播的影响;考察在信仰的接受过程中,信众的个体性因素对神灵信仰演变的影响以及其间的互动机制。关于掠剩神信仰,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及马书田同名书尝引三条材料予以简介,认为它是贫富命定与均贫富思想的表现①。此信仰与中国传统的命运观、财富观、经济思想、经济行为等颇有关系,除对探索民间神灵信仰的起源、传播、接受、功能与社会机制的关系等问题,具有“工具性”价值外,它对认识古人经济行为观念的形成、演变等也别具研究价值。为此,笔者曾撰文论其起源[1],兹则集中论其传播与接受问题。

    一、掠剩神信仰的传播

    掠剩神始见于唐牛僧孺《玄怪录》卷三《掠剩使》:韦元方外兄新平县尉裴璞,元和五年卒于官;长庆初韦途遇裴,裴言己今为阴官“陇右三川掠剩使”。其职掌如二人对话云:

    (裴)曰:“吾职司人剩财而掠之。”韦曰:“何谓剩财?”裴曰:“人之转货求丐也,命当得此,忽遇物之稍稀,或主人深顾,所得乃逾数外之财,即谓之剩,故掠之焉。”曰:“安知其剩而掠之?”裴曰:“生人一饮一啄,无非前定,况财宝乎?阴司所籍,其获有限,获而逾籍,阴吏状来,乃掠之也。”韦曰:“所谓掠者,夺之于囊耶,窃之于怀耶?”裴曰:“非也。当数而得,一一有成,数外之财,为吾所运,或令虚耗,或索横事,或买卖不及常价,殊不关身尔。”[2]96—97②据宋王禹偁《小畜外集》卷八《诅掠剩神文》序,至迟在宋初已有掠剩神的信仰者:

    予邻有右族,藏镪巨万,每月哉生明之二日,且(旦?)必觞醪豆胾以祭于庭,具纸蚨绘骏以焚之。烟气坌勃,翳于手(予?)舍,询其所祀,则曰:“阴君命神掠民之羡财,籍数于冥府,备人之没,将得用矣。”吁,予尝稽祀典,无是说,此仅出巫觋之言尔。[3]神灵信仰所需的行仪、信仰职能与祈愿内容等要素,至此皆已具备,可见在牛僧孺至王禹偁所处晚唐到宋初,掠剩神已由志怪故事渐变为神灵信仰。此后,掠剩神信仰屡见于文献。

    任何宗教或民间神灵信仰皆有其传播的方式与途径,其传播之迹或有隐显之异,显者如弥陀、关帝等,相关史文丰富,其传播情况较易考得;隐者如五通、梓潼等,亦有论者钩隐洞微,推寻其传播之迹[4]。至于掠剩神信仰,其传播之迹虽不甚显,然所幸现存材料尚可资以考索。此信仰形成后,在五代两宋一直传播于士庶社会。如宋徐铉《稽神录》卷三载有“中山贾人章某者”,“死为扬州掠剩儿”[5]。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一载神宗朝丞相陈秀公(陈升之),“病中梦至一所”,有守者告云:“世人每食不尽,则狼籍委弃,皆为掠剩所罚,至于减算夺禄,无有免者。”[6] 宋王巩《随手杂录》,载周凌死后亦于冥间“任掠剩大夫”[7]1037册213。在南宋,掠剩神信仰仍见传播,如洪迈《夷坚乙志》卷四、《夷坚丙志》卷十俱载其事;陆游《村邻会饮》、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五、《劳畲耕》、《七月十八日浓雾作雨不成》等诗,亦皆以之为典(见下文)。

    随着掠剩神信仰在两宋士庶社会影响的扩大,此神亦被道教纳入其神灵谱系。如《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下称《玉枢宝经》)载此天尊“所治九天应元府”,内“有四司:一曰掠剩司,二曰积逮司,三曰幽枉司,四曰报应司;各有大夫,以掌其事”[8]1册761下。在《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下称《玉枢宝忏》)中,法事开始时,“掠剩司大夫主者”被列为奏启对象之一;在长跪礼拜对象中,也有“掠剩司、积逮司大夫”[8]3册549上、551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载预修斋醮仪所请启的天曹仙真中有“掠剩大夫”[8]7册745下③。清陈仲远校辑《天曹正朝全集》作为礼拜天曹仙真的仪范,在赞礼众天尊后所启请“俯垂洞鉴”作证的九天天曹仙真中,亦有“天曹门下掠剩大主者”[9]13册27下。掠剩神被纳入道教神灵谱系,当与道教在宋代的发展有关。试先看掠剩大夫所隶“雷声普化天尊”的身份。《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下称《雷霆经》)说“雷霆政令,有所隶焉,隶雷霆之政令者,各有攸君”;而此天尊即掌雷霆政令的“神霄九宸”之一[8]1册752中。据《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下称《谢雷真经》),有人被雷击死,若“念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圣号一万音”,即可为死者解罪[8]1册765上。《夷坚丙志》卷六言若诵此天尊名号,“不唯免死,亦能解冤延寿”,有周举者遇寇盗,即诵其名号而“雷声大震,群盗惊走,遂得脱”[10]1册415。在明代此天尊且被列于朝廷祀典,但弘治元年周洪谟奏:“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夫风云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坛复有秋报,则此祭亦当罢免。”[11]明史,礼志四,1307④ 孝宗采行之。可见雷声普化天尊乃道教的雷神。此天尊是迟至北宋末始出现的神灵[12]10,[13]85,其出现乃由当时雷法的流行所致。盖北宋末王文卿神霄派,以传神霄雷法为主,其雷法得徽宗的尊崇而风行海内;其后,在神霄派的影响下,不仅新道派如清微、净明传习或兼行雷法,且符箓旧派的正一、灵宝及其支派东华派,以及钟吕内丹派南宗等,亦皆传行雷法[14][15]。随雷法的盛行,从北宋末到元代,一些雷神及相关道经新出于世,载有雷声普化天尊的《雷霆经》、《谢雷真经》、《玉枢宝经》等即属其类。观此三经皆言请“正一道士就于楼观靖庐”“建坛告盟”等,可“免为雷嗔,不受天谴”或“凡所希求,悉应其感”[8]1册753下、759中、762上,知雷声普化天尊及《玉枢宝经》等新经当即正一派道士所创撰⑤。而掠剩神之所以隶属于此天尊,盖因掠剩神与雷神职能本有部分重合,如题南宋白玉蟾《玉枢宝经集注》卷上言雷声普化天尊的职能为“一月四辰,监视万天,浮游三界、九州、万国,赏善录愆”[8]2册570中⑥;在雷神所录之愆中,《雷霆经》说有“大秤小斗,欺罔圣贤”,《谢雷真经》也说有“大秤小斗,荒年起价,米中添水,欺曲昧人”等罪[8]1册753、762中;而以欺诈取利的奸商,适为掠剩神所掠的主要对象[1]。由于掠剩神的职能也为雷神的众职能之一,且雷声普化天尊所掌人间“善恶功业”,本即“各有所司”[8]玉枢宝经集注,2册584下,故掠剩神被安排为此天尊的曹司主官之一,以佐天尊“化行今古,泽被人天”[9]玉枢镇静宣经全集,13册828上。总之,掠剩神作为民间信仰的神灵,是因雷法在北宋末至元代的盛行,随雷法新经的出现,而被正一派道士纳入道教神灵谱系的。

    掠剩神不仅被改造为天曹仙真,且在道教神灵谱系中还是地狱冥官。如南宋吕元素校定《道门定制》卷九所列“地府七十二司圣位”中有“地府管掠剩案判官”之位[8]31册748上。在佛教地狱说传来前,东岳泰山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地狱所在⑦,道教亦承此观念,如元代所出[13]76《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呪妙经》即推演之。此经盖本于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之“鬼官见有七十五职名”[8]3册282上说,言东岳府有“七十五司案”或“岳庭七十五司冥官朝班官典”[8]34册732上、733中。元代《东岳大生宝忏》所载七十五司之名中即有“掠剩司”[8]10册6中。又,明查志隆《岱史》卷九载森罗殿在“蒿里、社首二山之间,有七十五司及三曹对案之神,神各塑像,俗传为地狱云”[8]35册738上,据卢逮曾1926年的实地调查,其中有“掠剩司”,卢先生推测此庙至迟在北宋时即已建[16],但《山左金石志》卷二一著录《蒿里七十五司碑》与《蒿里七十五司神房志》,言碑“刻七十五司塑像施主姓名”,乃元至元廿一年及次年所立[17],故此七十五司当为元代所设。此遗迹与《东岳大生宝忏》的文献适可互证。东岳冥司亦有作七十二或七十六司者,如清陈仲远校辑《斋醮正申东岳集》所载东岳冥官即为“七十二司主者”[9]13册191下;北京东岳庙的冥司本亦为七十二司,如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言此庙“元延祐中建”,明“正统中,益拓其宇,两庑设地狱七十二司”[18]97—98,其后又加为七十六司。据民国八年刘澄圆撰《东岳庙七十六司考证》,其中也有“掌掠剩财物司”[9]20册618下。掠剩神之为道教地狱东岳府的冥官,其原因有二。一是掠剩神与东岳大帝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后者的职能为“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目”[8]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呪妙经,34册730中,在《东岳大生宝忏》的忏辞中,其所掌身心二业之恶有“高车大马,驰骋于名利之途;细葛轻裘,服玩过奢华之丽。行多隐僻,分外营求”,“巧生计较,恣起贪婪。欲纵所之,肆荒淫而无度;德忘攸好,唯富贵之是求”[8]10册3中、4上。此类于命定之“分外营求”富贵的贪婪者,本为掠剩神所掠的对象,故掠剩神自易被道教置为其地狱曹司的冥官。另一原因是掠剩神在民间信仰中的身份所致。关于其身份,《夷坚丙志》卷十言扬州节度推官沈君,死“后岁余,其妻阎氏白昼见旗帜奄冉行空中,一人跨白马跕躞而下,至则沈也”,沈曰“吾今为掠剩大夫,□业雄盛,无忆我”,言毕“翩然而去”[10]2册447—448。洪迈对沈君来去情状的描写,以及沈君所任“掠剩大夫”之名,说明掠剩神在民间信仰中与其在《玉枢宝经》等的神灵谱系中相同,皆为天曹仙真,但此盖道教神灵信仰反作用于民间信仰所致。若就掠剩神的原初身份而言,其在民间信仰中当本属冥官阴吏,如前引《玄怪录》、《随手杂录》中的裴璞、周凌即如此,元欧阳玄《睽车志》“剩鬼”条载贾人章某死后亦被“配为扬州掠剩鬼”[19]8册5449。因掠剩神本为民间的阴官,故在被《道门定制》等纳入其神灵谱系时,亦保留本来身份而作了道教地狱的冥官。

    据上可见,自北宋末以来,掠剩神信仰已渗透入道教的天曹和地狱的神灵谱系。在与释道二教的关系上,掠剩神与佛教疏而与道教近。目前在宋元佛教文献中唯见两条材料,即宋释晓莹《云卧纪谈》卷下载玉泉皓禅师曾责备“饱吃了并不留心参学”之僧:“不知注禄判官、掠剩大夫,随汝抄劄,消凿禄簿,教汝受苦有日在。”[20] 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亦载之,唯形近而讹为“掠剩大王”[21]49册674下。道教文献对掠剩神的记载远多于佛教文献,此盖道教具有更强的本土性和民间性所致。就掠剩神信仰的传播来说,道教神灵谱系之收纳此神,对此神在当时及后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又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南宋以来的时令宜忌类的文献记载,对此即有反映。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