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热点 道家养生之动静合宜乃养生长寿之道

道家养生之动静合宜乃养生长寿之道

道音文化 15年前

古人云:“勤可以致寿考”(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勤有三益》),同样,“‘静’可以益寿”(清

·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曾产生过“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主要模式。前者始于老

子,老子的“致虚静,守静笃”、“无欲以静”的思想,对中医清静

养生学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所谓“静”是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它有两层含

义: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后者始于庄子,他

提倡“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华佗倡导五禽戏,孙思

邈提倡“常欲小劳”等。所谓“动”包括走动、活动、运动、劳动等

。

欲求长生之道,到底以静为主还是以动为主?历来养生家众说纷纭。应该说,

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不能截然分开。早在南北朝时期宋梁间的著名医药学家

、道家陶弘景就指出:“静以养神,动以炼形,能动能静可以养生。”宋代理学

家程颢、程颐也提出“动静节宜,所以养生也。”(《二程集·粹言》)

到明清时期则逐步形成动静合宜、劳逸适度的养生原则。明代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强

调“动静不失其常”。清代医家方开则进一步阐明:“动静合宜,气血和畅

,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过动则伤阴,阳必偏胜;过静则伤阳,阴必偏

胜。”(《延年九转法》)这些对我们当前的养生健身活动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其实,动与静是相对的,该动时不动,阳气不振,易于生病;该静时不静,阴气

不存,也易于染病。动静合宜,劳逸适度,才是生命的真谛。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中国道教协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 龙虎山道教协会组织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 昆山市道教协会召开2023年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 渭南市召开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暨规范化管理现场观摩推进会
  • 湖北省道教协会采取三项措施宣传贯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推荐阅读

吉林舒兰玉龙之宫,玄裔弟子清修宝地
3周前
海南省道教协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2月前
益阳市道教协会举行第四届代表大会
4周前
武当山道教协会组织收看2025全国两会开幕会盛况
2月前
江西省道教协会召开四届十次会长(扩大)会议
2月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