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 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认 太极拳出自道家,而称太极拳为自己祖宗所创,但其理论功法和拳势名称基本上都还是沿用 或保留着道家太极的内容。另外,根据很多太极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研究考证(如李师融先生 所著《北派太极拳流源揭秘》,张杰先生所著《陈王廷不是太极拳创始人》的文章考证),以 及本门的传承,均可以证明太极拳出自于道家,为集大成者张三丰祖师所创,民间某人自创 拳说在历史证据面前不攻自破。
太极拳古时在道门内称“太极全”。 因太极包含着天地阴阳世间万物之变化,是一门综合学科,故与近代太极拳所指狭义范围是 有区别的。道门太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包括道家哲学、医学、内丹养生学、经络学、易 学、内功学、力学、技击学、数术等学科,并将易学、五行、阴阳刚柔、虚实之变化融于一 身而演为太极拳。太极拳作为道家人道筑基之法门,是道家以武卫道和以武演道的模式。经 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运转即太极,万物不外一太极”。故太极即道也。
太极拳作为道家养生防身护法之术,其历史源远流长。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道 家传承“宁可失传,不可妄传”的规定,多少年来,传人之间只是心传口授,文 字传录极少,即使有记录也多用口诀隐语暗示,非真得道者不能参悟其中奥秘。如我张祖意 合太极拳,每一甲子传一代,一代传二不传三,非正式传人不传拳谱。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 因,才使我们今天很多人只知祖师张三丰,而不知历代传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现今流行的 太极拳资料中窥见一斑。但这也恰好为造假者提供了机会,使世人对太极拳的传承产生了误解。
太极拳从流传民间到现在, 公开的谱诀只有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解,及后人根据王的论解而流传的各派太极拳论述,却没 有原始传承的道家“太极拳道论”。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经说过,王宗岳不是道 家的正式传人,他的太极拳是张三丰的弟子刘古泉所传,他的太极拳论、谱、诀,都是根据 道人刘古泉的口传记录整理的。故此,他没有完整的道家太极拳道论。这一点,大家可以看 一下至今所发表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拳谱和歌诀就会明白。又因受地域环境和方言的影响, 其在拳论、拳谱、歌诀的字句上,也有记录失误和不妥之处。还有的是后人据王宗岳记录而 加以润色,逐渐增订的。例如杀手歌中“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 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此歌本为道人口传王宗岳,其后又有人根据王的记录而 转录,故与道家真传有相谬之处。道家原歌日:“上打眼喉下缪阴,中打两肋并盖心; 底打两膝和两胫,脑后一掌命归阴。”此歌诀与流传歇诀的小同之处主要在于前两句。 两首歌诀虽然目的相同,但前一首与后一首相比较,对人体所击打的部位略有:不同。过去 有师曰:“宁传一手,不传一口。”往往真言不轻传。那么怎样理解和解释第一 句才更为合理?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用“眼”字比用 “咽”字更 为合乎情理。大家知道眼是人的视觉之官,如眼被封击必失去视力。那为什么要将“下 缪阴”改作“下打阴”?也可能是历代传人保守不传,也可能是记录有误。 过去也有人将“下缪阴”误写为“下撩’阴”,此解也不全面。 何为下缪阴?这是指击打部位下八缪穴和阴部。下八缪是指人体背腰椎下骶骨处,此处有骶神 经后支,骶外侧动脉,受重击后可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阴部是人身任 脉要穴,前打阴部,后打八缪,此两处穴位任何一处被击,都可造成人体损伤,轻者身体瘫 痪,大小便失禁;重者休克或致命。第二句“中打两肋并盖心”,两肋被击打后 可以造成肝气不疏,胸闷气短,咳嗽等症。胸肋部为人之五脏所在,穴,位多且神经丰富, 故对人造成损伤较:大。“盖心”是指人任督两脉之中心,“盖”指 华盖,肺为五脏之华盖,是致命穴;“心”指人之前后中心,任督两脉中心为人 身之要穴,内连五脏,是人身致命之弱处。故学练者在习练时要有朋师指卓,方知要奥。虽 然后两句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故不再解释。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道 家真传与民间泛传是有区别的。所以,一字之差其意不同。现今世传各种太极拳谱、拳论、 拳诀很多,因各种原因,讹误不少,有望太极拳研究者及专家辨正。
近代太极拳作为养生防身之术,深为广大练武者所喜爱。但白杨澄甫改拳后,有很多名 家高手根据个人对太极拳的领悟和理解,对太极拳作了不同的修改。有的名家为了标新立异 ,对太极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们追崇时尚的心理。一时间,各种名称的太极拳比比皆是, 逐渐使真正的道家太极拳厌而退隐。而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也逐渐失去了太极拳的原旨,形 成了太极操舞。
近年来,在有志之士的呼吁和推动下,太极拳正在朝着恢复历史 原貌的方向发展,这是使太极拳真正为大众所认识了解,为全民健身计划所用的正确途径。 太极拳的健身技击作用虽早己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为什么很多太极名家还是过早的离开了人 世,给后人留下的只是一些太极典故和佳话?据资料统计,近代太极名家平均寿命只有70岁 左右,这离“观耄耋能御众之形”相差太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好的东西如果 理解有误,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相反的结果。纵观道门内功高深者多长寿,而世俗间功高 者多早嚷。这些事实说明,不得真传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损伤。所以 说,太极拳是与修炼内丹养生紧密联系的。达不到丹体常存常灵,就不算得到太极真谛。因 此,真正地继承研究和发展太极拳,是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
道家太极拳式的名称主要来源于三丰祖师悟道 所得。他长期潜心修行,结合日常生活,观察世间万物变化,研究阴阳、五行、八卦相生相 克之理,为了便于记忆和传世,便将拳式和用法编成歌诀,为太极拳的创立和流传,立下了 不可磨灭的功绩。
太极拳式的名称多以形容、比喻、夸张、拟人等方法命名,如 “三丰捣碓”、“一条鞭”和“推窗击月”等等。以下试 作简述比较。
三丰捣碓
诀曰:三丰捣碓赛金刚,混元一体劈雷响。
棚捋拧砸震天地,佛仙神鬼不敢傍。
“三丰捣碓”一式 是三丰祖师当年在道观修行时所悟创。传说他每日用拳碓米,将日常生活碓米视为练功,后 将此式引为拳式。道内也有称为“三大对”。如赵堡太极至今沿用此名。陈氏将 此式称为“金刚捣碓”,动作和用法略有不同。练此式要求神意气、手足身、丹 震砸(喊声发自于丹田、震脚声、砸捶声)三声相对,发出混元一体的震声,内外五行合一, 振奋精气神,周身齐到,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全身一体太极混元,要打出威猛之气。 此式对于身手足的外形要求是男左女右。即在行拳时,男起左开,落右合,起势时震左足, 砸左捶;收势时合右足,砸右捶,此谓阳开阴合。陈氏“金刚捣碓”与赵堡 “三大对”起势相同,两家均为右起势。但陈氏“金刚”一词出于佛 家,不知何故?赵堡的这一式缘于道门,但练法不同于道门。其大致原因,可能是赵堡太极拳 来源于王宗岳的弟子蒋发,而蒋发之拳大多数、由王老夫子的女儿代传,按男左女右的规矩 形成右势,故赵堡太极拳又有“大姑娘拳”的说法(可参看原宝山著《武当赵堡太 极拳大全》)。杨式太极拳没有“三丰捣碓”式。当年杨露禅学拳于陈家,三下陈 家沟而不得真传,杨便转到赵堡求学。赵堡人告诉杨此拳得于道门,杨又离开河南寻道,后 得道家传人陈荫昌的指点。因杨不是道门正式传人,故老师不许他对外公开得于道门(因杨拜 过陈长兴为师,古人讲,只要拜师学过一天就是终身师父,这也是武林的道德规矩),所以杨 对外依旧称陈为师。杨露禅为了还原于道门而又不得罪陈师,’故将此式省去;我们从 过去的杨式太极拳势名称上可以看出,杨氏与陈氏拳名称区别比较大,而与道家太极拳名称 比较接近,由此可见一斑。
#p#副标题#e#
“三丰捣碓”一式有三种用法,即脱砸法、拿砸法和上下合 击法。此三法皆以伤对手肘手关节和击打面胸部为主,故在练习时要慎用。举其中一例说明 ,如对方拿住我的手腕,可以用脱砸法解脱对方擒拿之法,左右皆可用。当对方拿住我右手 腕部,我将右手缠拧,使对方手臂随我手缠拧的方向伸直,此时我用左手向其肘关节部位击 砸,造成对方肘关节错位或骨折;同时左脚踩跺其足面,使之失去战斗力。再举一个“ 三丰捣硭”的实例:1979年我出访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曾用太极 “一条鞭 ”一式将一空手道高手打翻在地,其后又有一柔道高手非常傲慢地与我切磋交流,他用 右手抓我前胸,想把我摔倒,我则以右手封住他的手,同时含胸拧身柔化其进力,迫使其手 臂伸直,同时用手猛击砸对方前手肘部。对方被我猛烈击砸后,肘部关节脱臼栽倒,面色惨 白,表情痛苦。他不得不甘败下风,伏首认输,我便用道家正骨法为其复位。
拦 路虎
诀曰:棚捋挤按拦虎梢,刚如猛虎柔似蚊。
刚柔走化神意力, 化发如闪在于腰。
“拦路虎”也称“拦虎尾”,为习练推 手常用的一式,是三丰祖师观老虎捕食猎物所用“一扑二掀三剪尾”之技,融虎 性之威猛,将技法与神意合于一身,悟创出此技法。此式左右皆可用。其用法有里用、外用 和侧后用三种。此式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先制,一式可演变出多式,学者可举一反三,融 会贯通。举一例说明,如对手向我胸面击打,我则以侧身避其锋,同时以前手棚化其冲力, 后手拿其腕部借力引之前领,又借力以对方为圆心转到对手侧后,同时双手猛力击打对方胸 肋,全身内外混元一体,头要虚灵顶劲,柔如蛟龙猛如虎,手撑足蹬,尾骨扎地,身体上下 形成一个争力,全身如同爆炸,意透其背,走化发打一瞬间。
拦遮衣
诀曰:棚架缠拧拦遮衣,截手合力把人欺。
进步上身中门占,避实就虚当胸击 。
“拦遮衣”一式为三丰祖师利用道士袍袖宽大这一特点所创。据 我师父说:三丰祖师在山中修炼时,遇有猛兽袭击,就用“拦遮衣”式遮化其扑 力,避其锋芒,转到猛兽侧后,借力而发,功高者可将猛兽内脏击碎。此式为避实就虚,化 打一齐,左右皆可使用。此式名称和用法与其他太极拳不同,如陈氏称“懒扎衣 ”,赵堡称 “拦插衣”,杨氏则将“拦路虎”、“拦遮衣 ”合为一式,称“揽雀尾”。此式也有三种用法,学者可举一反三,恕不一 一例举。
一条鞭
诀曰:云里旋打一条鞭,击打颈项两耳间。
内外五行合一气,弓开箭放敌胆寒。
“一条鞭”在道内也称 “甩鞭”。三丰祖师所创拳法名称均来源于对生活和事物的观察,加之他本人悟 性极高,因此所创拳式名称与用法非常切合实际。例如,他观赶车之人每遇烈性牲口不听话 时,就用鞭子抽打牲口耳根,再烈性的牲口也立刻被驯服。据此,三丰祖师就创演出甩鞭之 法。“一条鞭”在技击中是常用之法,用法且有多种,学者可依一式自己参悟。 现举一例说明,两人交手时,如对方向我面目击来,我以一手棚架对方来势,另一手则沿对 方手臂顺势缠绕旋进,后手如拉弓,前手似放箭,用惊弹之力击打对方耳门或颈动脉。此式 要作到周身一家,“哼哈”一发敌必倒。此式相当狠,,犯者应手立仆,甚至晕 死过去。学者慎用;
而今,他家太极拳皆称此式为“单鞭”,其练法 用法也与道家不同。观赵堡与杨式都以推击为主,显然失去了“鞭”之义。鞭是 甩的,不是推的。学者应详辨(如图7、8)。
5
高抬马
诀曰:按肘击面马抬蹄,闪身旋化打靠 挤。
上下动作合一气,哼哈齐到伤面膝。
“高抬马”也 称“高弹马,取烈马昂首抬蹄弹蹬之义。动作要求上下完整一致,闪身旋化要柔随,靠 身弹打要快,要做到勇、猛、短、毒、狠、刚、柔、快、聚、绝,此法虽为技击常用之法, 但当慎用。用法是,对手向我攻来,我以闪身旋化避开对手的攻击,在上身旋化对方的同时 靠挤贴近对手,一手压住对方来手,一手击打对方下颁或面目,用脚蹬弹对方膝关节以下(腿 抬的不宜过高,以不超过膝盖为好),上下内外完整一致,以伤对方下盘为主,使其膝关节半 月板及面目损伤,失去斗力。学者当慎之。
今各家太极拳皆称此式为“高 探马”,其含义与用法与道门多有不同之处,但在赵堡太极的此式中还有部分保留。杨 式则不同,杨式太极拳解释“高探马”的 “探”字是探索之义,探索 东西而伸手,或同骑马之前探马鞍的形态相似。杨式的更改,因一“探”字之差 ,却与道家太极拳原意差之甚远。但杨式在“高探马”式后加一式左右分脚,将 一完整的动作一分为二,可见其改拳用心良苦,非常巧妙。
搓肱骨
诀曰:缠拧走化搓骨挤,双臂挫骨用腰力。
刚柔相济混元气,太极阴阳把人击。
“搓肱骨”是利用人体关节这一骨骼特性,以手法身法配合,造成对 方关节错位或筋骨分离之法,要求手臂要缠拧搓,身法要走化,合以腰力,双手臂合挤挫打 。拳经云:“出手如钢锉,回手如钩杆。”全身上下完整一气,方显效果。正反 内外均可使用,轻者可使对方关节脱位,重者可使对方关节骨折。如对方用拳或腿向我击来 ,我可乘敌攻击时手或腿过直而避实就虚,搓打对方薄弱之处的关节。此式在流行的各家太 极拳式中的名称为“手挥琵琶”或“初收”等,手法则有不同之处 。
推窗击月
诀曰:双手击月先推窗,脚踏中门敌难防。 棚架缠拧胸肋 掌,中着立椒把身伤。
此式用推窗击月来形容其用法,义要狠远,欲将窗 外的月亮击碎。拳经云:“打人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一切按太极要诀要 求去练,要有神意。用法为前手掤架配合缠拧滚掫,使对方足根拔对方足根拔起,失去重心 ;后手以掌旋拧出,击打对方胸肋。轻者造成对方胸闷气短,重者可使对方内脏损伤吐血。 其他太极拳皆将此式名为“玉女穿梭”,与本门名称不同。而道家太极有“ 云里穿梭”式练法和用法,但与流行太极拳“玉女穿梭”的练法用法有别, 以后再作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