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王浮,西晋惠帝(公元290——306年在位)时洛阳
人,为天师道祭酒(首领)。他依据东汉《太平经》中“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
说,撰《老子化胡经》一书。该书说老子西游化胡成佛,以佛为道教弟子。不久,《老子化
胡经》流行于世,影响很大。
东汉流传的《太平经》,虽己有“老子入夷狄为
浮屠”的话,当时的佛徒劳并不介意,是因为那时佛徒刚到中国,脚跟还没站稳,任凭
怎么说都行;而现在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更以独立的姿态行于世,所以,不再听凭别人随
便怎么说都行了!
当时,站出来敢于和王浮对着干的,进行大辩论的佛徒是在长安小
有名气的白远和尚。
帛远,又名白远,号法祖,俗姓万,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自
幼出家,每日能诵经八九千言,深研大乘经典,又博读世俗经史,后于长安建造精舍,以讲
习为业,僧俗弟子达千余人。
他听说王浮作了《老子化胡经》,就一气之下到了洛阳
,和王浮辩论起佛道的先后高下,但结果不分输赢。自此,道士便以《老子化胡经》作为攻
击佛教的主要依据。
《老子化胡经》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遭到攻击。唐代名僧,曾
多次上书朝廷,要求焚毁。至元代,也因此佛道之争。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世祖至
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先
后四次焚毁“道经”,《老子化胡经》首当其冲,便告亡佚。到了清末,在敦煌
石窟中发现《老子化胡经》残卷(存卷一、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