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元子曰:上回宝信有象,已足以破妄而救真。
然究之假不能破,真不能救者,皆由真金失去,法身无主,虽有土木无所用力。故此回极言
妄之为害最深,使人急求真金,以完大道也。
老怪以公主暗通书信,走了风讯,
取沙和尚对证,此正对证内外二土之信耳。公主放赖说无书信,沙僧说何尝有书信,是真信
暗通,二土相合,信在其中。非可使外魔得知者,外虽无信,正所以示内有信。此公主不死
,沙僧解脱,内外相济,二土成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之要着也。夫二土合一,土能生金
,金公返还,救正降邪,正在此时,何以老妖又上宝象国作祸乎?此等处,须味提纲“
邪魔侵正法”之句。《西游》一书,经目者万万人,而并未有在此处着意留神者,即悟
一子慧心铁笔,只取奎木狼“奎”字,注为文人失行之状。噫!此时金本相隔,
真土受困,正仙翁说法天花乱坠之时,而忽出此一段世情闲言,与前后文绝不相关,以是为
解,是岂当日立言之本意钱?吾今若不为仙翁传神写意,必将埋没而不彰矣。奎木狼老妖,
是柔木而且有阴土者,木旺而土受克,则上顺木,而木之为害尚可量乎?然其为害之端,总
在僧认白骨,听信狡性纵放心猿也。心猿一放,性乱情迷,五行错乱,以幻身为真身,以食
色为天性,宝象国不依然长安城,碗子山不依然双叉岭乎?此即邪魔而侵正法也。“邪
魔”乃唐僧认白骨,自邪自魔,非唐僧之外而别有邪有魔也;“侵正法”乃
唐僧误逐行者,自侵其正,非唐僧之外而别有侵正者也。
“老妖心头一转
,忽的又换了一件鲜明的衣服。”此装饰其白骨也。公主道:“你这等嘴睑相貌
,恐怕吓了他。”是恶其白骨之丑也。老妖变作个俊俏文人,是爱其白骨之美也。公主
道:“莫要露出原嘴脸来,就不斯文了。”是恐其白骨美中不足也。“见了
国王,君臣们见他人物俊雅,还以为济世之栋梁。”是仅以白骨取人也。及问住处,老
妖道:“臣是城东碗子山波月庄人家。”观此而惜白骨者,尽是碗子山坡月洞之
老妖,古人谓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者,同是此意。又问“公主如何得到那里与你匹配?
”此乃问唐僧遭魔,与公主遭魔匹配之由,即前唐僧对国王言,与公主偶尔相遇,同一
寓意。唐僧当了命之后,不能了性,而犹以白骨为真、口食为重,与当日出长安未过两界山
之时何异?前双叉岭伯钦采猎为生;今老妖自幼采猎为主。前贞观十三年,唐僧正在危急之
际,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老妖十三年前,正在山间打猎,忽见
一只猛虎驮着一个女子,往山坡下走。前太保举钢叉平胸刺倒猛虎;今老妖兜弓一箭射倒猛
虎。前太保把唐僧引到山庄,拿菜饭请家歇马;今老妖将女子带上本庄,把汤水灌醒,救了
他性命。两两相照,若合符契。老妖道:“不知他得了性命,在那山中修了这几年。
”又道:“那绣墩上坐的,正是那十三年前驮公主的猛虎,不是真正取经之人。
”此言大是醒人,正以见了命不了性,正如贞观十三年出长安,在虎狼穴中作伍。未能
了性,不是真正取经人局面,妖精使黑眼定神法,把长老变成一只猛虎,亦何足怪?噫!前
出长安陷于虎穴,得金星拄杖而脱危厄;今在宝象变为猛虎,因逐去金公护法而遭大难。此
所谓“迷悟不拘前后”也。前在两界山,因悟而收行者,服金丹,所谓前悟即刹
那成正也;后在白虎岭,因迷而放行者,侵正法,所谓后迷则万劫沉流也。一悟而五行攒簇
,一迷而五行失散,苟非大脚力,乾乾不息之君子,其不为伤性而害命者见希,此白马垂韁
救主之所由来也。
“小龙在空里见银安殿,八个满堂红上,点着八根蜡烛
。那妖独自个尽量饮酒吃人肉哩。小龙笑道:‘这厮不济,在此处吃人,可是个长进的
。’”是明言修道者,不知暗中静观密察,朝乾夕惕,以道为己任,而只爱此幻
化之身,晏安自息,以饮食为重,欲往前进,成其正果有何实济?未免为明眼者在旁而窃笑
矣。既悟其不济,当求其有济,下手施为,正在此时。妖以误认白骨而生,小
龙即变美貌宫娥,以取其欢心;妖以贪口食而起,小龙即酌高酒歌舞,以顺其所欲。是将欲
取之,必先与之。故老妖不觉入其术中,解下宝刀,而失其把柄,小龙得以借其利刃,丢开
了花刀,而趁空暗劈矣。当是时也,其曲在妖,其直在龙,则宜手到成功,立刻殄灭,而何
以又被一根熟铁满堂红,着其后腿,钻入玉水河逃其性命乎?盖以三家不合,五行失散,妖
之滋害已甚,心中贪恋幻身,误认白骨,熟练生根,坚固如铁,虽欲狠力向前终是着空落后
,焉能成功?其与一根熟铁满堂红,打着小龙后腿者何异?
诗云:“意马
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流怎得成。”孟子曰:
“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今唐僧因贪图口食一念之根,外而不能集义,内而不
能保真,阴阳五行各不相顾,火候功程全然俱无,背道失义,其馁尚可言欤?谓之“道
义消流怎得成”,干真万真。世间呆子听到此处,能不暗中悔悟,如梦才醒乎?《易》
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恒心乃为修道之要着,一有恒心,虽不能除邪
而救正,亦可以渐悟而归真。
叫小龙一口咬住八戒不放,叫请孙行者,是欲以性
求情,同心努力也。噫!金丹之道,阴阳之道也。阴阳和通而大道生,阴阳乖戾而邪气盛。
了命之道,以阴阳为运用;了性之道,以阴阳为根本。倘孤阴寡阳两不相睦,性理不修,即
命理有亏,何能到得如来地步?“八戒要散火,小龙滴泪道;‘莫说散火的话,
你请大师兄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观此则真阳须臾而不可离者,一有所
离,虽有真阴,是孤阴不生,亦不过散火回炉而已,安有大法力救真而灭假?提起白虎岭打
杀白骨一案情节,分明是因白骨而狡性进谗赶逐金公,今日而复回金公,非真性发现而难以
挽回也。小龙说出行者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叫八戒去请。这才是有生有杀、生杀分明、邪
正各别、金公返还、唐僧脱难之由。
“八戒到了花果山,不敢明明的见,
却往草岸边溜”,已悔其既往者之不可咎;“混在那些猴子当中,也跟着磕头
”,尚知其将来者之犹可追。“行者呼八戒为野人”,欲使其舍妄而从真;
”八戒说行者不识羞”,是叫其勿喜新而厌故。“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反言以激其改过;“师父想你,着我来请”,尊师以速其报本。
“用手搀住,和我要耍”,是叙其离别之情;“师父盼望,你我不耍
”,是启其复旧之志。“既赶退了,再莫想我”,是欲探其真;“不
敢苦逼,诺诺告辞”,是欲试其假。“不作和尚,倒作妖精”,骂其道心不
生;“好意请他,他却不去”,激其真性发现。一言一语尽是天机,正白马咬着
八戒叫请行者之妙旨。学者若能于此处具只眼,看的透彻,急须捉回八戒,在他身边讨问个
老实下落,可也。
诗曰:
若将白骨认为真,便是邪魔害法身。
脚力诚然归实地,何愁斗柄不回寅。
本文摘自《道藏》,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书名:《道藏》作者:上海书店出版社编ISBN:9787805695280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时间:198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