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道教建筑群
来源:云龙县文体局 日期:2009-5-19
索 引 号:532929-004615-20090519-0029
名 称: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道教建筑群
云龙县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
云龙县文物管理所
二00四年十一月
文字说明: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位于县城石门镇南山,地处北纬25053`,东经99022`。南山山顶酷似虎头,因而得名“虎头山”。
虎头山各寺始建年代不同,据记载明洪化年间(公元1425—1487年),始建真武阁;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虎头山修建观音殿,道光中董蕙田、张振鹏捐资修虎头寺。“虎头寺”又名“三清殿”,内供元始、灵宝、道德天尊,前殿称“桂香楼”,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居高临下,县城尽收眼底。清道光年间修建“老君殿”、“弥勒殿”、“财神殿”、“观音殿”、“三官殿”等大大小小的石窟、石室;光绪初建“张仙祠”、“王母寺”等;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修复。“文革”期间各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后陆续修复。1986年新修了“虎泉”水库,1995年“虎头寺”被大火烧毁,1997年按原貌重修。1999年县人民政府投资,在“虎泉”水库的上方又修建了“龙池”水库,从“上花台”西边沿箐而上开凿栈道至龙池,新添部份亭台、牌坊等景观,为虎山增添了新的景色。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由“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四大院落为主体以及“弥勒殿”、“财神殿”、“观音殿”、“三官殿”、“普陀岩”等石观、石窟组成,奇巧雅致的石桥、石梯、石牌坊把各大寺院、亭台、石观、石窟有机地结合起来,联成一个整体,“仙人足迹”、“仙人床”、“石扇”、“石鱼”、“石鳖”等,相传为道光皇帝御笔草书“虎”字,宋朝书法家米芾手迹“第一山”,由邑人董蕙田从终南山拓回的;道光中杨名飏所题刻的碑刻,民国年间的“山水清音”等摩崖书刻点缀全山,众多的碑刻,记载了前人优秀的历史文化,为研究云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整体建筑依山傍岩,造型奇巧,工艺精湛,鬼斧神工。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县城风景点,也是云龙县境内最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道教建筑群。这些建筑飞檐斗拱,画栋雕梁,规模庞大,气势恢宏。为了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并根据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87年被云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山道教建筑群”保护四至范围:
东至:以“罗丰甸”小路东延50米为东至界线;
南至:以“虎泉”水库南延100米为南至界线;
西至:以“尹家箐”西岸西延50米为西至界线;
北至:以“上花台”亭子北延60米为北至界线。
保护范围占地面积为259000平方米。
虎 山 碑 记
从来名山胜境,虽系天工创设,亦关人力培成。是以建刹修庵,必待经营于善士,而捐金布地,更资勷助于檀那。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继。故天工宜仗人工,善作尤需善述。石门虎头寺,当南山绝顶,层峦耸翠,高临碧汉之间,飞阁流丹,杰出青云之表。俗缘其山形似虎头,因以名之。诚五云名胜之地,实一乡风脉所关也。旧有古寺一间,而蜗庐小构,风雨未除,鸟道空山,行踪绝少。道光中,先大父蕙田公暨乡先达张振鹏公,相与曳杖游观,登高选胜,见夫荆棘之纵横,屋宇湫隘,乃慨然曰:“是非所以妥佛像而壮观瞻也”。爰倡首捐资,立志修建,又得诸善信布施之力,共积有若干金。即日鸠工庀材,辟荆榛而扩基址,辇山石以沟涧泉,起突兀之崇楼,飞翬焕彩,塑庄严之宝像,满目增辉。历有年所,而功方告竣。又以余金修三清殿、准提阁,均已次第工完。从此游人如栉,皆欲结香火因缘,访蓬瀛胜景。盖居然尘市中一洞天也。乃咸丰丁巳,忽遭兵燹,一切殿宇荡然无复存者。继而越寇销凶,避难归里,又因存钱十余千,渐次积蓄,历数年之久,遂重修大殿一楹,开两庑灶房、三清诸殿。更买置田产,以作住持香火之资,南北二斗之费,功犹未竟,先大父与张公相继竟归道山。先父纬公与父执张君生寿缵承先志,再续前缘,将前殿桂香楼重新起造,塑绘金身,宏模壮观,虽未能增其旧制,亦庶几与创始之初,仿佛如一焉。今试凭栏而望:彼冈峦起伏,徊翔而耸峙者凤岭之东环也;沘水澄清,蜿蜒而环绕者,龙蟠之西护也;松排山面,碧玉为屏者,睡象之北朝也。而且星月当空,闾阎扑地,与目谋也;竹韵松涛,钟声林铎,与耳谋也;高瞻远瞩,胜景无边。非徒供游人玩赏之娱,实足为僧道清修之所。澍尘根未净,不能追踪前烈,仅将创修之始末与寺之兴而复废,毁而复修者,勒诸贞珉,所望达官长者,乐善捐资,维持而修葺之,庶斯寺之不朽也。是为序。
邑附贡生董澄澍薰沐敬撰并制
邑廪生杨恩溥薰沐敬书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岁在丙午二月良旦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龙四记 作者:陈云华
说句实话,别说在中国、就是在云南,云龙的知名度都不高。听说省里有些同志常常把云龙和云县、龙陵县混为一谈,弄得云龙人很没有面子。云龙真是一个极少被传扬的地方,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你可千万别小看云龙,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滇在云南设置的24个县中就有两个在云龙境内,怒江、澜沧江两大国际河流也流经云龙,在如今的很多大都市还是一片蛮荒的时候,这里早已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了。这倒底是怎样的一个县呀?在一个盛夏的雨天里,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决定到云龙看一看。
从大理到云龙非常快捷,早上从下关出发,经大保高速路到跃进出口,过黄连铺、北斗,沿着一条名字很好听的公路——黄金公路走,用不了三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云龙县城石门了。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生态公路”,一路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古村、古风、古桥
来到云龙,首先吸引你的是群山深处那一个个千年古村。
这些藏于云龙群山中的、以盐文化为背景并叠加了民族文化的古村落群可说是举世无双。
云龙县城东北七公里,有一个见诸于史籍一千一百多年的南诏遗村---诺邓村。诺邓作为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邑,集中了明清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共有明、清两朝古建筑民居一百多处,另存有寺庙、祠堂、牌坊、门道等公共古建筑二十余处,灵巧多变的山地四合院沿山势高低分台而筑,层层叠叠、 鳞次栉比 。渊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千年白族村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元1383年,明政府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有“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诺邓,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达38000多两。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缅甸—带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食用“诺盐”。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明、清两朝诺邓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诺邓出“进士”2人,举人3人、贡生60余名,秀才则有500多人。诺邓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传,被称为“一个古老文化的缩微景观”。
来到这个保存着传统文化印迹和乡村泥土芳香的古村,徜徉在诺邓古村,仿佛步入一幅中世纪的油画,你会产生一种苍凉和悲壮的感觉、你会解读到这个南诏遗村昔日的繁华到今日衰落的轨迹、你会感悟到一种没落的美丽,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脉搏在擅动。
朋友告诉我,象诺邓这样的千年古村在云龙还有不少,诺邓只是云龙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代表。云龙历史文化中的精神遗产更是绚丽多姿。山地民族的戏剧、音乐和舞蹈会让你留连忘返。
事实果真如此,在具有 300年明清云龙州治历史的古镇宝丰,我们就看到了被誉为是东方的“踢踏舞”的“力格高”。这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音乐的舞蹈,“里格高”是白语,意为“人的舞”或“跳人的舞”。是一种无伴奏无歌唱的群体舞,表演中有不少是拟物动作,也有模仿生产劳动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舞蹈的起源。与目前流行在坝区的一般白族舞蹈不同,“力格歌”舞蹈动作极其强悍,从一个侧面说明山地白族不仅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还有一种强悍的民族精神。
在检槽乡我们看到了“耳子歌”,“耳子歌”是一种古傩仪舞蹈。专家们说“耳子歌”是上古社会人类生活的生动历史记忆、是人类童年稚拙的智慧火花的闪烁、是蕴藏着人类早期原始文化的“活化石”、是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艺术显现、是目前国内所发现较为古老的傩舞之一。“耳子歌”只在婚宴和新房建成时表演,目的是驱邪逐疫、祈求生殖、同时包含着儒家“礼乐教化”的成份,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表现了白族先民在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对生殖的崇拜、对繁衍生息的渴求、对神灵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旧州、长新等地我们看到了山地白族的经典戏剧“吹吹腔”,白族吹吹腔集说、唱、表演、器乐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语言、唱腔和表演也很诙谐,器乐配合合理,节拍有快有慢,动作有张有弛,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生动性、趣味性,体现了山地白族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的智慧。
九月的云龙一片歌的海洋,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正赶上一年一度的县城八三街赛歌会,来自全县11个乡镇的山地民歌手穿戴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云集县城文化广场参加比赛。悦耳动听的民歌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县文体局的张局长介绍说,云龙的民族文化现象风格多样、异彩缤纷,佛教、道教及传统儒学文化思想使云龙同内地中原文化息息相关,而本主文化、图腾文化、山地巫俗文化等色彩在云龙又十分浓厚,云龙还有众多白、彝、苗、傈僳族的音乐、山歌、舞蹈以及雕刻、刺绣、编织等工艺美术。听朋友说,各地各民族还有澡塘会、栽秧会、春牛舞、跳月亮、田家乐等民族文化,只可惜来的不是季节。没能一饱眼福。
在云龙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桥梁,它是云龙人民在应对山川隔阻历程中,充分展示自已的聪明才智的结晶。可能是受修桥补路积德修身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云龙山地民族先民们修桥的热情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不仅在云龙修,还把桥修到了县外、省外。漾濞的云龙桥以及驰名中外的陕西霸桥复修工程,就是云龙人在云龙境外修桥的成功典范。云龙桥梁种类之齐全、建筑风格之多样、建筑艺术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秘山、秘水、秘境
云龙县城是一个精巧典雅的古镇。在古镇的南面有一座山,因其山顶酷似一巨虎之头,故名虎头山,虎头山高大雄伟,险峻壮观。以虎头寺为中心的宗教建筑群绮丽多姿,气象万千。
沿近千级的石梯从山脚往上攀登,就到了张仙祠,在苍劲古木的荫蔽下、这个古刹清幽而宁静,充满神秘色彩,这是供奉武当道派祖师张三丰的祠堂,张三丰于明洪武二十三年离开武当山出游后不知所终。云南不少地方都有他的一些传说故事。明代佚书《叶榆稗记》中的《张三丰入滇记略》上记有“二十八年后,三丰入云龙,居虎山”,张三丰是否真入云龙,还有待考证,但从诺邓玉皇阁到庄平自然太极图,从石门斗姆阁到虎头山道教建筑群等大量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的遗存上看可见云龙古代道教之兴隆。
虎头山古建筑群的顶端是老君殿,老君殿是供奉道教始祖老子的道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许多信徒都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寄托于此,用举办法会来驱邪避灾、祇求平安。于是洞经音乐也就随之兴起。庄严、肃穆、神圣的洞经音乐在虎山上空飘逸。使得这座神山增加了几分神密的色彩。
与虎头山遥遥相对的是著名的天池,天池在云龙县城西北,有滇西“高原明珠”之称,从云龙县城沿着婉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祥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云龙天池。天池海拔2551米,水面约为1.5平方公里,为我国最高的高原湖泊之一。天池以野生动物众多著称,池畔环境幽静,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从天池返回县城的途中,你可以看到著名的“自然太极奇观”,在这里澜沧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沘江,因江水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道教“太极”图案的天然地貌奇观,不由得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在自然太极图东面山中有诺邓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南面有虎头山道教建筑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统一在道教理念上,真可谓“三位一体”、“天人合一”,恐怕是举世无双了。 太极图作为东方文化的经典之作,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古到今一路走来,广为人知。它函盖八卦阴阳变化之理,集合易经大义要旨之精,表达万物变化之道。贮立观极台,俯瞰自然太极胜境,云蒸霞蔚,四周群峰环绕拱卫,真有万山朝拜之势。自古以来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道教文化给自然太极增添了熠熠炫目的光彩。多少年代、多少春秋过去了,当又一个世纪之门、千年轮回迎面而来之时,被历史湮没了一千多年的云龙太极秘境至今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
大山、大江、大域
无论你从那个方向进入云龙,跃入眼帘的都是层层叠叠的大山、奔腾不息的江河和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从县城出发到这个县最远的两个村有近200公里的路程,还要绕道周边的两个边疆地州,前些年到这里下乡,甚至还需要办“前往边境地区通行证”,因为从在怒江边上属于云龙的这两个村过江,翻越高黎贡山就到缅甸联邦了,图上距离也就几公里而已。
由于受流域江水的强烈切割,云龙山势磅礴、谷地幽深、高山峡谷相间的雄奇地貌。境内最高海拨点是在一个叫做啦嘛枯山的奇峰上,海拨3663米。怒山把怒江和澜沧江分开。两条国际河流在奔腾数千公里之后分别注入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站在啦嘛枯山上你可以“足踏两洋之水、眼眺三江之域”。可以用双颊迎接两大洋的季风。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云龙的大山大川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哺育了这里的人民。在澜沧江、怒江两岸,在逆江而上的太平洋和印度洋暧湿气流吹拂下,云龙的农耕文明得已萌芽。至少有6个民族的先人在这一带生息繁衍。中华56个民族中,阿昌族最早在这里发祥。
在沘江流域,在明末清初那盐贵如金的岁月里,云龙就因井盐和银铜矿的开发人文鼎盛发展到了极致,只是由于海盐的大量涌入才导致近代云龙经济的衰退。然而,云龙的大山大川一直厚待这方热土上的芸芸众生,即便到今天,云龙到处都是宝藏。云龙森林资源活立木蓄积量2279万立方米,位居全省第十一位,森林覆盖率近60%,广袤的森林成为滇金丝猴、小熊猫、红豆杉、榧木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云龙还有广阔的草山牧场,畜牧业中黑山羊存栏居全省第十位;云龙地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带上,地下有金、银、铜、铁、锡等20多种有色金属和大理石、板岩等非金属资源;云龙还盛产名兰,被中国兰协命名为“中国莲瓣名兰之乡”;云龙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34万千瓦,当我们路过云龙功果桥时,就看到建设者们正在做地勘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功果桥、苗尾两个大型电站开工在即。“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将出现在云龙的境内。
美茶、美酒、美食
云龙的饮食文化有如云龙民族文化一般灿烂。
云龙不是产茶大县,但执着的云龙人硬是打造出了一个名茶之乡。在澜沧江及其支流沘江深切形成的峡谷之间、在海拔2400多米的的云雾山中。云龙人生产出了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的茶中之珍品---云龙大栗树茶,成为“云南名茶群芳谱”中的姣姣者。
云龙山地民族豪放乐观的民族个性与云龙的酒有很大的关系,在云龙,荞子酒、大麦酒、包谷酒应有尽有。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云龙和邻近的漾濞县同时出产了两个姊妹酒,食客们称之为“爹亲、娘亲、雪山清,醉天、醉地、醉天池”,这个“醉天池”就是云龙的地方名酒,以本地老品种玉米为原料,取内含多种矿物质的天池山泉水经特殊工艺制成,醇香味正,口感馥郁 。今如云龙“醉天池”已改名为“云龙醇”除在本地销售外,大宗的销往相邻的州、县、市,深受山地民族的欢迎。
在云龙有点不习惯的是在大街上吃早点,没有办法,入乡随俗嘛。朋友们安排我们吃石门热油粉拌烧饵块,他们说石门的油粉有“肋骨”,听起来还怪吓人的,原来朋友们说的“油粉”就是我们说的浠豆粉,不过吃起来真的和其他地方豆粉不一样,稠稠的、半透明状,拌入烧饵块真的是色香味俱佳。在云龙的传统风味食品中诺邓火腿是一绝、还有云龙豆腐肠、五井卤杂、五井吹肝、诺邓豆饼、天耳井干拉等都相当的不错。还有康鸿山珍系列、云龙松茸、云龙木耳、云龙香菌、云龙蜂蜜、麦地湾梨、大功厂梨、表村无核柿子、核桃、荞粉、红米、香米、葵油等等。一个县能有这么多的特色食品真是让人惊叹。
今天的云龙已不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云龙了,一批批中外旅游团队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云龙仍然是淘金者们的乐此不疲的天堂。
走进云龙,到处可视可听可感的是云龙人那种只争朝夕的现代节奏,比苏故地将再现辉煌、云龙将再次腾飞。
2005年10月28日于云龙天池
云南大理道教名山——云龙虎头山
http://player.ku6.com/refer/dxd1eOD75oyyl-Vj/v.swf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诺邓村
来源:列那狐 2007年9月9日
http://jrylzsf231.blog.163.com/blog/static/384084722007891144312/
云南云龙的天人合一示意图(虎头山,太极图,诺邓村)
作者:下关风子 日期:2008-10-26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62/1/5461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