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
首页 道教音乐 清水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清水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道音文化 14年前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并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发展起来的宗教。道教音乐是道教在其所有斋蘸科仪中,为敬天尊神、祈福迎祥,祭祖安魂、超度亡灵,驱鬼降妖、禳灾避祸等诸多的法事、道场活动而配合诵经讲法、踏罡布斗仪程所使用的宗教音乐。

道教音乐见诸史料的最早记载为北魏时期。唐代是道教音乐受到重视并在宫廷道教活动中使用和推广的一个转折。当时的道教音乐在吸收民间音乐、宫廷雅乐、佛教音乐、西域音乐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发展,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磬、鼓等法事法器,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融入了唐诗的技法技巧,形成独立的音乐种类。南宋之后,道教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开始注重声乐和器乐的运用,讲究音乐悦耳动听的演唱和演奏效果。元代,是道教革命性裂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道教出现了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道乐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明代是道教音乐的定型期,这时的道教音乐不仅有了完整的曲目和曲谱,而且采用正规的工尺记谱法记谱写谱,整理记录、创作完成了许多道乐曲谱。清代道乐在全国传播较快,也不断与各地民乐渗透结合,逐渐形成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道乐流派和种类。

清水地处甘肃东南部,自然环境清幽宁静、水秀山明,人文资源厚重古拙、民风淳朴,据传此地为轩辕黄帝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史称“轩辕故里”。长期的农耕文明与民众祖祖辈辈追求“耕读传家”的儒学气象,造就了这一方土地上百姓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和包容和谐、温良恭俭让的社会心理。清水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非常适合道教文化的存续与发展,境内道观佛寺并存共生、道教释迦儒学文化弥合互补,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清代乾隆年间受陕西华阴等地道教音乐的影响,相继分成了“龙门派”和“华山派”延续至今。“华山派”道乐的音乐曲调特点是旋律以柔带刚,节奏舒缓而悠长;“龙门派”道乐曲调在旋律音阶运行上多显低回缠绵、婉转柔和,结构严谨、旋律性强。“华山派”和“龙门派”在经韵唱诵的同时,各自都有专门的打击法器为经韵伴奏,注重“一写二唱三吹打”。清水道教音乐讲究抑扬有致、强弱相济,曲调按照一定的课韵程式而变化。经韵多以四句、七句、十句、长短句、散白、混合式等结构形成有机格律。音乐分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类,其中声乐曲通常称“讽经腔”,为纯人声颂唱。根据道场和法事的需要,不同经词配以不同韵律,现存的常用曲目约有200多种。器乐曲又称曲牌,常用的经典有60余部100多卷,一般场合的演奏多换词少换曲,甚至是一曲演奏到底。

清水道教音乐通过道教科仪和民俗文化活动在娱神悦人形式中起着弃恶劝善、教化育人,解忧除烦、宁心养性的作用,已成为当地文化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其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在甘肃及其周边地区实属罕见,其独特的传承性,更是民俗文化和民间音乐的有机结合。2008年,清水道教音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清水道教音乐的保护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濒于式微衰亡的状态下开始有序传承和保护。

0
道音文化
道音文化官网的主编

猜你喜欢

  • 《清静经》古琴演奏(含琴谱)
  • 泰山道教音乐:灵应宫与碧霞祠的守望
  • 中国道教音乐-仙乐集—叹文
  • 孟圆辉《下水船》
  • 中国道教音乐 全真正韵 下水船(存铙钹)

推荐阅读

河北省大名县天佑宫召开专题教育学习会
1周前
两岸同源·同心筑梦——第八届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周举办
3周前
常州市金坛区道教协会开展“双节”前安全检查
2月前
甘肃省道教协会召开八届七次会长(扩大)会议
2月前
西安八仙宫召开全体道众及职工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3周前
Copyright © 2009-2025 道音文化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浙(2022)0000881 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20号 浙ICP备19052630号
友情链接: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道教协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 陕西省道教协会 湖南省道教协会 江苏省道教协会 福建省道教协会 上海城隍庙 天然道观 邵阳玉清宫 西安八仙宫
  • 首页
  • 道教热点
  • 专题活动
  • 宗教政策
  • 道医养生
  • 道学经典
  • 道教书画
  • 道教人物
  • 道教仪范
  • 道教图片
  • 道教文化
  • 道教音乐
  • 站内动态
  • 推荐阅读
  • 关于我们
  • 返回旧版